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hHOTAIR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侵袭及裸鼠致瘤能力的影响

    作者:周育夫;陈登宇;褚一凡;郑庆委;徐志本

    目的 探讨短发夹RNA(shRNA)降低人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HOTAIR基因表达后对SKOV3细胞的侵袭、裸鼠致瘤能力及锌指转录因子snai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RT-PCR检测SKOV3细胞lncRNA HOTAIR的表达;构建靶向人lncRNA HOTAIR基因表达的干扰质粒shHOTAIR,经脂质体转染SKOV3细胞后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ncRNAHOTAIR在SK()V3转染细胞中的表达.利用Transwell小室基质胶侵袭试验及裸鼠致瘤实验,检测不同转染SKOV3细胞侵袭及裸鼠致瘤能力,获取荷瘤鼠肿瘤组织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荷瘤鼠肿瘤组织中snail蛋白的表达,qRT PCR检测E-cadherin、snail mRNA的表达.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SKOV3细胞表达lncRNA HOTAIR;成功构建干扰质粒shHOTAIR,稳定转染SKOV3细胞(sh HOTAIR-SKOV3)后,与对照组scramble-SKOV3细胞比较,lncRNA HOTAIR表达下降(P<0.01);shHOTAIR-SKOV3细胞与对照组scramble-SKOV3细胞相比,对transwell小室基质胶侵袭能力、裸鼠致瘤能力下降、荷瘤鼠肿瘤体积下降(P<0.01),荷瘤鼠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nail蛋白表达降低(P<0.05),qRT-PCR检测显示,荷瘤鼠肿瘤组织snail表达降低(P<0.05)、E-cadherin表达增高(P<0.05).结论 lncRNA HOTAIR表达下调可引起上皮性卵巢癌细胞snail表达降低、E-cadherin表达增高,并使卵巢癌细胞侵袭及裸鼠致瘤能力降低,提示lncRNA HOTAIR作为治疗靶点,可能具有靶向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的潜在应用价值.

  • 创伤刺激大鼠C6胶质瘤肿瘤干细胞后对其致瘤性的影响

    作者:刘文科;马潞;刘艳辉;王修杰;姜曙

    目的 观察创伤增强大鼠C6胶质瘤细胞中侧群(C6-SP)细胞致瘤性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法分选出大鼠C6-SP细胞,通过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表达;原位种植评估其致瘤性.建立大鼠C6-SP细胞模型10 d后,对大鼠脑部行原位致伤和异位致伤,设立空白对照组,计算各组肿瘤体积,免疫组化检测Ki67;建立大鼠CM-DiI染色C6-SP细胞模型10 d后,对大鼠脑部行原位和异位致伤,设立空白对照组,行脑组织冰冻切片观察各组CM-DiI染色C6-SP细胞有无迁移.结果 C6-SP细胞在无血清培养中可形成肿瘤球,C6-SP细胞倍增时间较普通C6细胞短,单细胞克隆形成率C6-SP细胞(77.0%)高于普通C6细胞(16.4%);C6-SP中49.7%±5.2%的细胞处于G0/G1期,普通C6细胞处于G0/G1期的占35.2%±4.3%;C6-SP细胞CD133表达呈阳性;C6-SP细胞(500/10μL)原位移植2周后100%成瘤.原位致伤组肿瘤体积、Ki67表达水平大于异位致伤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异位致伤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致伤组和异位致伤组致伤部位脑组织可见红染肿瘤细胞,空白对照组未见红染肿瘤细胞.结论 C6-SP细胞是大鼠胶质瘤肿瘤干细胞;肿瘤生长部位的创伤会增强C6-SP细胞的致瘤性,同时,创伤还引起C6-SP细胞在脑内迁移.

  • 乙肝相关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研究新进展

    作者:沈艺南;朱峰锋;卢军华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排列全球第三位的肿瘤相关致死原因.其发病率在我国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乙肝病毒是一类DNA病毒,它主要感染肝细胞并引起一系列持续且较急性的肝脏病变.尽管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慢性乙型肝炎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潜在的病毒导向致瘤的分子作用机制尚存在巨大的争议.本文系统总结相关文献,讨论乙肝病毒在原发性肝癌的致瘤过程中的相关分子机制.

  • 四种传代细胞株软琼脂抛锚能力观察

    作者:李六金;李秦;施新猷;张海;张志培;师长宏;赵世君;押宗保

    目的观察传代细胞在软琼脂中生长情况. 方法将4种细胞与软琼脂混合均匀,铺于平皿中,置37℃,50~100 mL.L-1 CO2环境中培养. 观察细胞集落形成情况. 结果本实验室的五株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XAYU,Vero-XAYE,Vero-XAH,Vero-XAJN和Vero-XAM,三株猫肾细胞F81-XAJU,F81-XAM和F81-XAK不呈现致瘤性独立抛锚生长;犬肾细胞MDCK-XAYE,MDCK-XAYU,MDCK-XAJN,MDCK-XAJA和MDCK-XAM五株则呈现较低的致瘤性独立抛锚生长;两株金黄地鼠肾细胞BHK21-XAYU和BHK21-XAM及两株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XAYU和Vero-XAK则呈现较高的致瘤性独立抛锚生长.

  • 切割bcl-2 mRNA核酶对人胆管癌细胞致瘤性的影响

    作者:范毓东;李开宗;赵永同

    目的研究切割bcl-2 mRNA核酶对人胆管癌细胞致瘤性的影响.方法将合成的切割bcl-2 mRNA核酶基因与真核细胞表达载体重组,并用重组后的载体转染人胆管癌细胞 ,再将经转染的胆管癌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该肿瘤细胞的致瘤情况.结果转染切割 bcl-2 mRNA核酶基因的胆管癌细胞的bcl-2表达水平及裸鼠体内致瘤性(0/5)较对照组(8/ 10和5/5)明显下降.结论该切割bcl-2 mRNA核酶能明显降低胆管癌细胞内bcl-2的表达水平及其在裸鼠体内的致瘤性.

  • 肾综合征出血热双价纯化疫苗(Vero细胞)安全性的研究

    作者:李安敏;马小奇;王伟;苏玉华;孙小惠;李萍;李娟

    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双价纯化疫苗(Vero细胞)的研制中,对病毒培养用Vero细胞致瘤性和试制疫苗的过敏原性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病毒培养用Vero细胞无致瘤性,三批试制疫苗无过敏原性.说明用Vero细胞为培养介质的HFRS双价纯化疫苗是安全的.

  • 逆转录病毒介导v-myc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彬;杨辉;何家全;吕胜青;刘仕勇;张治元

    目的体外通过逆转录病毒将v-myc基因转染从胎龄10~12周人工流产胚胎脑皮层分离的神经干细胞(NSCs)后,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的改变. 方法分离、鉴定孕10~12周人工流产的人胚胎脑皮层来源的NSCs,并在体外培养增殖.使用构建了v-myc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转染NSCs后,对其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生长情况的测定、染色体分析以及裸鼠移植. 结果转染v-myc基因的NSCs仍然保持着未分化状态,能够自我更新以及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并且生长速率明显加快,分裂增殖能力明显增强.然而这种细胞的染色体存在结构异常与数目异常,将其植入裸鼠皮下短期内能形成肿瘤. 结论转染v-myc基因的NSCs具有正常NSCs的基本特性,但同时也存在染色体异常与致瘤性,目前暂不适合于移植的研究及应用.

  • 新型永生化人肝细胞系HepZJ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卢扬洲;黎少;姜华;李路路;王超;霍艳;黄瑛;高毅

    目的 对新型永生化人肝细胞系HepZJ进行安全性研究.方法 获取HepZJ培养上清液,通过PCR联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进行支原体检测,通过显色基质法进行内毒素检测;将HepZJ细胞悬液经尾iv进入SD大鼠后观察其生存情况并于不同时间点进行剖检,通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分析该细胞系的生物分布;将HepZJ细胞悬液sc进入BALB/c-nu裸鼠后分析其致瘤性.结果 HepZJ支原体检测电泳图未见阳性条带;内毒素检测浓度<2 EU/mL;SD大鼠尾iv HepZJ后生存情况良好,血液、肺脏、脾脏在不同时间点出现不同程度的GAPDH-Human和TERT-Human基因表达,血液中12h后、肺脏和脾脏中1周后基本被清除,剖检过程中未见肿块形成;裸鼠sc HepZJ后无硬性肿物形成.结论 新型永生化人肝细胞系HepZJ无支原体、细菌污染,进入体内后无明显副反应及致瘤性,具备应用安全性.

  • Q61R和V112A突变的HRAS基因在NIH小鼠体内诱发肿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峰;赵龙;樊金萍;吴雪伶;孟淑芳

    目的:分析含有HRAS(V112A)基因及其G12C、G13C、Q61R和G12C/G13C/Q61R突变体的质粒DNA在NIH小鼠体内的致癌性.方法:从人结肠癌DiFi细胞中扩增含有V112A突变的HRAS(V112A)基因,采用PCR点突变法在HRAS(V112A)中分别引入G12C[HRAS(V112A/G12C)]、G13C[HRAS(V112A/G13C)]、Q61 R[HRAS(V112A/Q61R)]或3位点联合突变[HRAS(112A/G12 C/G13C/Q61R)],将HRAS(V112A)及上述突变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Western blot确证HRAS(V112A)及各突变体可体外表达后,每种质粒按每只100 μg剂量皮内注射6~8周龄雌性NIH小鼠,阴性对照组注射PBS,每组8只小鼠,持续观察小鼠致瘤情况.注射后4个月,取小鼠瘤样组织分别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病变组织中的HRAS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结果:从DiFi细胞中成功扩增出含有V112A突变的HRAS(V112A)基因,并构建4个突变体,体外转染结果表明各HRAS均可在L929细胞中表达.重组质粒注射小鼠后,HRAS(V112A)组有4只小鼠注射后4个月于注射部位出现增生样改变,该病变在1个月后自愈;HRAS(V112A/Q61R)组有1只小鼠于注射后4个月出现明显的瘤样增生.至观察期末,HRAS(V112A/G12C)、HRAS(V112A/G13C)和HRAS(V112A/G12C/G13C/Q61R)组小鼠均未出现可见增生样结节.病变组织的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HRAS(V112A)组小鼠增生样组织和HRAS(V112A/Q61R)组小鼠肿瘤组织中均有对应的HRAS基因存在和表达.结论:HRAS(V112A)可在NIH小鼠体内导致注射部位皮肤的增生样改变,含有Q61R突变的HRAS(V112A)可在NIH小鼠体内诱导肿瘤形成,含有G12C、G13C及G12C/G 13C/Q61R突变的HRAS(V112A)在小鼠体内不会引起明显病变.

  • 转人TNFα基因对肾细胞癌细胞致瘤性的影响

    作者:张晓琴;陈坚;曹广文;万谟彬;戚中田

    目的:观察转人TNFα基因对肾细胞癌细胞(RCC)致瘤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对RCC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将人TNFα基因构建入逆转录病毒载体,经包装、鉴定后,感染RCC细胞株786-0,ELISA法测转人TNFα基因786-0细胞上清中TNFα的活性,同时,将转人TNFα基因的786-0细胞接种裸鼠,观测转TNFα前后RCC细胞致瘤性的变化.结果:转人TNFα786-0细胞上清TNFα的浓度平均为(5 004±624) pg/ml,接种裸鼠后无肿瘤长出.结论:转人TNFα基因使建株RCC失去了致瘤性.

  • 肿瘤干细胞及靶向抗肿瘤新药--攻克癌症的希望

    作者:王敬泽;李桂娟

    目前,恶性肿瘤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且难以治愈的重大疾病。多年来相关的医药学家们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防治不断地进行着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的治疗手段从手术、放疗、化疗以及生物药物治疗等发展到靶向药物。但由于耐药产生快,对于肿瘤的转移与复发基本仍是束手无策。肿瘤转移与复发使得治疗变得极其困难与复杂,摆在医药学家们面前迫在眉睫思考的问题是:导致肿瘤复发的根源是什么?近年来,针对肿瘤细胞转移复发,发现肿瘤细胞生长、转移和复发的特点与干细胞的基本特征十分相似,针对肿瘤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不定潜能的异质性及少数肿瘤细胞的强致瘤性、高侵袭性及转移等,科学家提出了肿瘤干细胞的新概念,为治疗肿瘤提出了新思路。本文综述了肿瘤干细胞的起源、生物学特性、与肿瘤的关系及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 裸鼠高致瘤性K562-n细胞系细胞骨架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研究

    作者:吕书晴;许小平;夏放;陈莉;李瑶;应康;毛裕民

    目的探索K562和K562-n细胞在裸鼠体内致瘤性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K562细胞和K562-n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一系列与细胞骨架有关的基因在K562-n细胞中表达上调,包括编码calgizzarin、ADP糖基化蛋白2、巨噬细胞肌动蛋白基因、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核心蛋白基因.结论 K562-n细胞的裸鼠高致瘤特性与一些细胞骨架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有关.

  • 热休克对小鼠H22肝癌细胞耐药性和致瘤性的影响

    作者:王华;尤其倐;张志德

    目的研究在不同热休克条件下对H22腹水型肝癌细胞的耐药性和致瘤性的影响.方法 (1)用MTT法测定H22肿瘤细胞在42.5℃休克3、2、1.5、1、0.5、0.25h,对化疗药物MMC、VCR和ADM的耐药性.(2)42.5℃处理细胞2 h,MMC浓度6.25μg/ml、5% CO2、37℃培养12h和72h后,实验组小鼠分别腋部皮下接种4×106或腹腔接种2.5×105肿瘤细胞,同时设正常对照组,观察热休克对荷瘤鼠瘤重和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在较低药物浓度时,热休克处理H22肿瘤细胞可明显增加细胞的耐药性(P<0.01),而在高药物浓度时则影响不明显;热休克处理2h、培养12h肿瘤细胞的致瘤性高于实验非热休克组(P<0.01),但培养72h,H22肿瘤细胞则无致瘤性.结论热休克处理H22肿瘤细胞,在较低药物浓度时可明显增加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和致瘤性.

  • 诱导神经干细胞与诱导多能干细胞在同源宿主脑内的致瘤性及免疫原性研究

    作者:高谋;徐如祥;许民辉;姚慧;董勤;张洪钿;杨志军;杨阳;朱建伟

    目的 对比研究诱导神经干细胞(iNSCs)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在同源宿主脑内的致瘤性及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向仪将1×106个C57BL/6(B6)小鼠胚胎干细胞(ESCs)、iPSCs、神经干细胞(NSCs)及iNSCs分别移植到健康成年B6小鼠大脑运动皮层.于移植后14 d、28 d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形态学研究.结果 IPSCs和ESCs均可在小鼠脑内形成肿瘤导致组织坏死和免疫细胞浸润.然而,在iNSCs和NSCs移植组内,本研究未观察到肿瘤形成、脑损伤及免疫排斥反应.结论 INSCs移植物不具有致瘤性和免疫原性,因而较iPSCs移植物更安全.

114 条记录 6/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