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小静;曾熙;夏娟;吴春霞;王斌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室壁整体舒缩功能.方法 选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病变组)26例和对照组31例,应用VFM技术分析其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及等容舒张期的涡流及流线特征,测量涡流横、纵径及快速射血期二尖瓣水平左室流出道与乳头肌水平左室心腔的速度阶差(ΔV).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病变组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及等容舒张期显示涡流更大、更散乱、持续时间更长,两组间比较病变组涡流横径、纵径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对照组流线起止规律,流线齐整;病变组流线杂乱起止可在左室不同部位.③病变组收缩期左室流出道速度阶差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VFM技术可直观反映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为评估心功能提供早期参考.

  • 颈动脉瞬时波强曲线W1值评估妊娠期妇女左室收缩功能

    作者:李锦丽;周启昌;蒲大容;曾施;徐赣琼

    目的 探讨颈动脉瞬时波强曲线W1值评价健康妊娠期妇女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量90例健康妊娠期妇女及30例非妊娠健康女性(非孕对照组)颈动脉W1、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并进行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及非孕对照组之间W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FS在各组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W1与EF、FS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颈动脉W1能反映妊娠期妇女左室收缩功能,可作为临床评估心脏收缩功能的新指标.

  •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室节段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

    作者:张音佳;陈悦;黄国英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的变化规律.方法 HCM组18例,健康对照组36例,超声心动图获取其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切面,运用斑点追踪技术分析不同水平不同节段的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结果 HCM组各节段径向应变减低,多数节段圆周应变减低,且以径向应变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增厚节段与未增厚节段的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斑点追踪技术能较好地评价HCM的局部收缩功能.

  • 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评价初发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

    作者:孙晖;赵宝珍;杨斌;傅宁华;刘萍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显像(DTI)技术在评价初发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正常的初发心肌梗死患者18例及与其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5例入选本研究.应用DTI技术二尖瓣环平均运动速度指标评价两组对象的左室功能.同时计算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E/Em),以评估左室平均充盈压.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组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速度(Em)及晚期峰值速度(Am)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组E/Em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DTI技术可以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更加敏感地检测出初发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异常.

  • 超声二维应变技术对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的应用研究

    作者:沈燕华;高云华;杨晔;贺声;李馨;张云山;王冬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技术定量分析室壁运动正常的冠心病患者整体及局部心肌应变,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经冠脉造影证实的34例冠心病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的心尖左室长轴、心尖四腔和心尖左室二腔观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左室壁各节段的峰值收缩应变及左室长轴总应变(GLS),二维双平面Simpson 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参数值,分析LVEF与GLS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对照组各室壁自基底段向心尖段纵向应变逐渐增加,各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各节段均一分布的规律消失,各段室壁应变值高于正常对照组, 部分节段的应变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二维应变法以各室壁基底段的二维应变值≥-14结合室壁应变变化规律紊乱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其Youden指数为0.58, LV EF与GLS有良好的相关性(r=-0.429).结论 二维应变技术可准确测量左室整体和局部心肌的应变,对早期识别心肌缺血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梗死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研究

    作者:姜志荣;张小花;李大海;常洪仿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心肌梗死(MI)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应用RT-3DE系统三维圆盘总和法分别测量26例MI组患者、10例DCM组患者及2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双平面Simpson法和M型超声心动图(ME)Teichholz法的测值比较.结果 ①MI组、DCN组2-DE的LVEDV、LVESV测值低于RT-3DE;②MI组、DCM组ME的LVEDV、LVESW、LVEF测值高于RT-3DE;③RT-3DE、2-DE、NE显示MI组、DCM组患者LVEDV、LVESV均大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尤以DCM组为著.④对照组、MI组及DCM组RT-3DE与2-DE的LVEF测值高度相关;⑤对照组、MI组及DCM组RT-3DE与NE的LVEF测值高度相关.结论 RT-3DE能显示心腔立体结构,较客观反映MI及DCM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变化.

  • 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

    作者:刘表虎;朱向明;李国杰;曹蘅;李劲;张霞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常规二维及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18例临床诊断心力衰竭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 iE-33配置的Qlab定量分析软件得出左室整体与节段容积-时间曲线并进行分析,参数包括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大射血速率(PER)、左室大充盈速率(PF R),左室16、12、6节段达低收缩末容量时间(Tmsv)的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Tm sv6-SD )、左室16、12、6节段达低收缩末容量时间的大差异(Tmsv16-Dif、Tmsv12-Dif、Tmsv 6-Dif).为了便于同一病人治疗前后或不同病人之间进行对比,Qlab分析系统将所测的绝对值自动进行标准化(即标准差及大差异与一个心动周期的比值[Tmsv16-SD/ R-R(%)、T msv12-SD/ R-R(%)、Tmsv6-SD/ R-R(%)、Tmsv16-Dif/ R-R(%)、Tmsv12-Dif/ R-R(% )、Tmsv6-Dif/ R-R(%)].结果 心力衰竭组的LVEF较正常对照组减低 ,EDV、ESV值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PER、PFR、Tmsv16-SD、Tmsv12-SD、Tmsv6- SD、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Tmsv16-SD/ R-R(%)、Tmsv12-SD/ R-R(%) 、Tmsv6-SD/ R-R(%)、Tmsv16-Dif/R-R(%)、Tmsv12-Dif/R-R(%)、Tmsv6-Dif/R-R(% )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左室容积-时间曲线参数,能全面显示心室容积、室壁运动及功能动态变化,为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CRT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完整的定量信息,Tmsv16-SD、Tmsv12-SD、Tmsv6-S D、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可作为定量评价左室收缩运动同步性的有效指标.

  • 健康人左心室节段与整体功能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嬿;唐红;宋彬;解俊敏;饶莉;黄鹤;宋海波

    目的 探讨健康人左心室节段与整体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31例健康志愿者左心室节段与整体容积,从而定量左心室节段与整体功能的关系.结果 30例健康志愿者获得了满意的左心室整体及节段容积-时间曲线;各节段室壁对整体收缩及舒张功能的贡献从基底段到心尖段逐渐减低;从心尖帽、前壁、室间隔、侧壁到下壁,室壁对整体收缩功能的作用逐渐增强;从心尖帽、前壁、室间隔、下壁到侧壁,室壁对整体舒张功能的作用逐渐增强.结论 健康人左心室节段对整体功能的作用不一致,存在异质性.

  • 蒽环类药物对肿瘤患者左心功能影响的组织多普勒评价

    作者:张小花;姜志荣;李大海;褚强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技术(TDI)在评价蒽环类药物(ATC)对肿瘤患者左心功能早期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并比较26例肿瘤患者ATC化疗前和化疗后6个月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TDI参数.结果 TDI显示ATC化疗后二尖瓣环的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Sm)及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m)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5),心房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Am)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1),Em/Am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舒张早期左室充盈峰速度(E)、心房收缩期左室充盈峰速度(A)、E/A、E峰减速时间(D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及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等常规心功能指标化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DI技术能更早、更敏感地评价ATC对肿瘤患者左室功能损害.

  • 正常人左室功能的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评价

    作者:刘蓉;邓又斌;杨好意;毕小军;王耀;黎鹏;申屠伟慧

    目的 探讨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RT-3PE)测量正常人左室功能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 应用RT-3PE测量36例正常人的左室每搏量(LVSV),并分别与M型Teichholz法、二维超声心动图Simpson法、多普勒主动脉瓣环血流量法所测的LVSV进行比较.结果 RT-3PE与M型Teichholz法、二维超声心动图Simpson法、多普勒主动脉瓣环血流量法所测的LVSV不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774,0.932,0.786,P<0.01),并且上述4种方法所测LVSV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地测量左室每搏量,为临床上快速、简便地评价左室功能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应变率显像对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

    作者:段炼;黎春雷;邓又斌;刘娅妮;宋家琳;童春

    目的 探讨应变率显像(SRI)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获取33例糖尿病患者和26例正常人心尖左心长轴、二腔和四腔切面应变率曲线,测量左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和二尖瓣环峰值应变率(SR).用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左室各节段心肌的纵向SR均明显降低(P<0.05),瓣环的SR与LVEF呈正相关(r=0.619,P<0.05).结论 SRI为定量评价糖尿病患者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提供了无创的新方法.

  • 组织多普勒心肌综合指数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室功能的研究

    作者:陈新颜;陈风;过晶;陈彩萍;高秀玲

    目的 运用脉冲型组织多普勒技术(PW-TDI)测算心肌综合指数(Tei指数)以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左心室功能.方法 测量30例MS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者的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在PW-TDI条件下测算左心室二尖瓣环四个位点(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的Tei值及其均值(t-Tei),对两组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S患者左室Tei值明显增大(P<0.001);二尖瓣环四个位点等容舒张时间延长(P<0.001)、射血时间缩短(P<0.01或P<0.05),前壁、下壁等容收缩时间延长(P<0.05).结论 MS患者左心室在收缩功能正常时舒张功能已减退,采用PW-TDI技术测算Tei指数来评价风湿性心脏病MS患者左心室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评价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左心功能

    作者:李慧忠;王鸿;涂学军;耿丹明

    目的 采用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TVI)评价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透析前的左心功能变化.方法 应用传统超声心动图、TVI两种方法分别检测30例慢性肾病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心脏功能,并结合生化值进行分析.结果 TVI较传统超声心动图能更好地反映左心舒张功能障碍,更早地检出潜在的左心功能异常.病情较重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存在较明显的左心舒张功能障碍,其收缩压与E'值明显相关(r=-0.68)、E'/A'比值与收缩压(r=-0.60)及甲状旁腺激素(PTH,r=-0.64)明显相关.结论 TVI能更好地揭示收缩压、PTH增高与左心舒张功能障碍的关系,较传统超声心动图更早地诊断慢性肾功能疾病患者的左心功能异常.

  • 川崎病患儿二尖瓣环运动特征及临床意义

    作者:范英;伍长学;高玉丽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测量二尖瓣环运动,评价川崎病患儿左心功能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超声心动图常规测量46例川崎病患儿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和心功能,并根据冠状动脉损害程度分组.DTI检测二尖瓣环六个点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 ,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并计算二尖瓣瓣环运动e、a峰的e/a值,取六个点的平均值.同样方法检测2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川崎病患儿左心功能指标中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Ve、Vs和e峰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减低,Va、a峰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高,Ve/Va和e/a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减低.心脏功能下降程度与冠状动脉损害呈正相关.结论 川崎病患儿心脏功能均较正常儿童下降,其程度与冠状动脉损害相关.

  • 血流多普勒与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法测量Tei指数评价左心功能的对比性研究

    作者:丛娟;秦石成

    目的 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测定心肌梗死患者的Tei指数,与传统方法作对比性研究,探讨QTVI法测量Tei指数在临床评价左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脉冲血流多普勒成像(PW)和QTVI技术,测算30名心肌梗死患者的Tei指数,所有患者均行同位素门控心血池造影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ECT-EF)、左心室局部射血分数(REF)及左心室峰充盈率(PFR).结果 QTVI和PW方法所测Tei指数分别为0.80±0.29、0.73±0.27,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QTVI法测得的Tei指数与ECT-EF、PFR的相关系数较PW高.QTVI法所测二尖瓣环各位点的Tei指数与其门控所测得的局部射血分数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利用QTVI测算Tei指数可准确评价心脏整体和局部功能,为测量Tei指数评价左心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检测手段.

  • 130例左室假腱索的超声心动图追踪观察与临床分析

    作者:杨红骏;杜文华;李陶

    目的探讨左室腔内假腱索与相关临床症状间的关系.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腔内假腱索的位置、数量,追踪其三年来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心律失常等各种临床症状演变之间的关系.结果130例患者共检出左室假腱索144条,临床可伴有心慌、胸闷、气急等症状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出现新增的症状或体征,但不会致命.结论左室假腱索是临床常见的解剖变异,不会对肌体产生严重的影响.

  • 实时三平面组织多普勒同步成像定量评价正常小儿左室收缩功能

    作者:刘力;夏焙;林洲;陶宏伟;范舒旻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平面组织多普勒同步成像(TSI)检测小儿心脏功能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正常小儿的心脏进行实时三平面组织多普勒同步成像,分别利用三平面几何法和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检测左心室基底和中间段12个节段心肌达到收缩期大运动速度的时间(Tpv),比较各节段达峰时间顺序和TSI指数.结果同步三平面几何法与双平面Simpson法测得的左室射血分数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小儿左室12个节段心肌之间的Tpv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肌运动的Tpv中间段均小于基底段,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SI指数中呈反方向运动室壁的达峰时间差S-L和S-P均小于60ms.结论实时三平面组织多普勒同步成像用于检测小儿心脏功能可行,可无创、快速地定量评价左室整体和局部节段的收缩功能.

  • 左室肥厚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农盛雄;宾建平;吴平生;王鹏;李崇信;侯玉清

    目的探讨心脏左室壁肥厚,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非左心室肥厚(对照组:室壁厚度≤11mm)和15例左心室肥厚(LVH组:室壁厚度≥12 mm)高血压病人,采用胸骨旁长轴切面测量室间隔(IVSd)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d);在心尖四腔切面,常规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A峰及E/A比值.选取室间隔、左室侧壁的二尖瓣瓣环水平为取样点,使用组织多普勒(DTI)测量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及Ve/Va比值.30例受试者均行冠脉造影,测量左室舒张末压(LVED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VH组的ⅣSd、LVPWd、LVEDP明显增大,P<0.01;而E/A、Ve/Va明显减小(P<0.01).IVSd和LVPWd与LVEDP呈直线正相关(r分别为0.79和0.77,P<0.001).IVSd与Ve/Va和E/A呈直线负相关(r分别为-0.77和-0.70,P<0.001);LVPWd与Ve/Va和E/A亦呈直线负相关(r分别为-0.66和-0.56,P<0.001).结论左室肥厚可以作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简便、可靠指标.

  • 健康人左室舒张功能与年龄及心率变化关系的研究

    作者:褚晓雯;智光;徐勇;谭国娟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健康人群中观察左室舒张功能随年龄及心率变化的趋势,探讨生理性舒张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北京市社区30岁以上431名健康居民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定二尖瓣血流频谱、肺静脉血流频谱、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频谱.结果随年龄增长,Epeak、PVD及Em均减慢,而Apeak、Am及Ar加快,E/A比值、Em/Am比值均下降;EDT、DAr及IVRT均延长.随心率加快,Am增快,E/A比值下降,Em/Am比值下降.结论Epeak、Apeak、E/A比值、Em、Am及Em/Am比值等舒张功能参数与增龄关系密切,其不仅可作为评定左室舒张功能的依据,也可作为一种衰老指标,或综合衰老指标的一种要素.评定左室舒张功能时,除年龄外,心率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 冠心病左心房局部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价

    作者:杨汉东;许浩;郭瑞强;初洪钢;闵新文;陈欣

    目的 探讨应变率、速度图和位移图三种超声方法评价冠心病左心房局部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应变率成像(SRI)、定量组织速度图(QTVI)和组织追踪显像(TTI),分别测量20例正常人与14例左心房内径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内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和E/A值以及右上肺静脉血流频谱S峰、D峰、A谷和A波持续时间(ADT)、左心房侧壁和房间隔的应变率、速度和位移变化.比较两组测量结果.结果 两组左心房内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值、肺静脉血流频谱值、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而两组左心房侧壁和房间隔应变率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应变率成像能够在左心室舒张功能尚无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早期发现左心房局部功能的异常.

1794 条记录 83/90 页 « 12...80818283848586...899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