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心动图Tei指数评价心衰大鼠干细胞移植前后心功能

    作者:郑嘉荣;高云华;谭开彬;王诗章;王冬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Tei指数评价心力衰竭大鼠左室心功能的应用价值,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经胸超声检测移植干细胞前后心衰大鼠移植组、未移植组及对照组大鼠左室内径,了解其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分数(LVFS)变化,测量射血时间(ET)、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计算Tei指数.结果 心衰大鼠干细胞移植前左室腔明显扩大,Tei指数较对照组增大(P<0.05),而LVEF、LVFS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干细胞移植术后1周,移植组LVEF值较术前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ei指数较未移植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移植术后2周、8周,移植组LVEF值升高,Tei指数更降低,与未移植组比较P<0.05.移植术后8周,移植组LVEF、Tei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心动图Tei指数可评价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功能,较常规指标更敏感、全面;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改善心衰大鼠心功能.

  • 速度向量成像与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犬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左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张川;查道刚;白园园;吴小苑;杜荣生;刘伊丽

    目的 以心导管测量左室压力上升速度大值(+dp/dt max)为标准,探讨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与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犬急性心肌缺血状态左室收缩功能.方法 健康杂种犬6只,开胸后游离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或前降支,使用自制动脉血管缩窄器制备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测量不同血流状况下二尖瓣环水平4个心室壁处(左室间隔、下壁、侧壁、前壁)心肌收缩速度,同时进行心导管检查,测量+dp/dt max.结果 使用VV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水平心肌收缩速度与左室+dp/dt max呈正相关(r=0.883),P<0.001;使用QTV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处心肌收缩速度与+dp/dt max呈正相关(r=0.715),P<0.001,两相关系数行Z检验,Z=2.981,P=0.0028.结论 VVI或QTV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水平心肌收缩速度均是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好方法.相对于QTVI而言,VVI与+dp/dt max的相关性更高,可能更加适用于对左室收缩功能的测定.

  • 超声心动图Tei指数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功能的研究

    作者:郑嘉荣;高云华;文利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Tei指数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胸超声检测高血压大鼠与正常大鼠(各20只)左室容积、内径及室壁厚度,了解其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 、左室缩短分数(LVFS) 变化以及二尖瓣口E峰、A峰流速、E/A比值,测量射血时间(ET)、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计算Tei指数.结果 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较正常对照组明显肥厚,以左室后壁为主,左室腔缩小,Tei指数(0.59±0.19)较正常对照组(0.35±0.10)增大,P<0.05,而二尖瓣口E峰、A峰流速,LVEF、 LVFS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超声心动图Tei指数评价高血压大鼠左心室功能较常规指标更有效.

  • 犬急性心肌缺血后左心室功能与抑凋亡蛋白Bcl-xl表达的研究

    作者:李陶;史洪涛;王翔;杨未晓;熊仁平

    目的 观察犬急性心肌缺血后左心室壁动度、射血功能、细胞凋亡与心肌组织中Bcl-xl表达的变化.方法 犬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及对照组15只,实验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结扎时间分别为10,30,60min,每一时间点5只,对照组游离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不结扎.心肌组织行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梗死区为黄白色,非梗死区为红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前壁增厚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梗死区心肌组织凋亡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梗死区心肌组织Bcl-xl的表达强度变化.结果 TTC染色示左室前壁及部分前间隔染色为黄白色,其余区域为红色.实验组冠脉结扎后10 min,左室前壁增厚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未发生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结扎后30~60 min,前壁增厚率降低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进一步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在冠脉结扎后10 min,梗死区心肌TUNEL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结扎后30~60 min,梗死区心肌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在冠脉结扎后30min,梗死区心肌Bcl-xl表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结扎后60min,梗死区心肌Bcl-xl表达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后,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为其早期病理改变,并且与心肌室壁动度与左室收缩功能降低有一定关系,同时抑凋亡基因Bcl-xl表达迅速增加,以对抗促凋亡基因的作用.

  • 乳酸钠林格氏液腹腔注入对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心肌酶谱的影响

    作者:许立龙;李国杰;赵博文;唐海林;朱向明;吴赤球

    目的 探讨腹腔注水成像技术的应用安全性.方法 健康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A组为对照组;B、C、D、E组分别为腹腔注入乳酸钠林格氏液后10 min组、1 h组、24h组及7 d组.对5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FS、EF、SV)、血清心肌酶谱(LDH、CK、CK-MB、α-HBD)水平进行监测.结果 各实验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大鼠心脏心肌酶谱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心率(HR)与A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未发现腹腔注水成像技术对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心肌酶学产生明显影响.

  •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患儿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研究

    作者:刘晓燕;陈长英;钱永如

    目的:了解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患儿心室肥厚程度和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状态.方法:采用美国AcuZn128XP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16例EFE患儿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与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并与17例相应年龄正常婴幼儿比较.结果:EFE患儿LVMI增加,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患儿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表现为E峰,AC,E/A,EFF及1/3FF下降,IVRT延长,A峰和AFF增加.3例经治疗一年以上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心胸比率小于0 55.再次随访以上各项指标,显示EF,FS基本恢复正常,舒张功能部分改善,而3例LVMI虽明显下降,但仍均高于正常值.结论:EFE患儿存在明显的心室肥厚,多普勒超声检测LVMI可安全无创准确了解EFE患儿心肌肥厚程度.EFE患儿不仅存在收缩功能异常且多合并以左心室松弛减退为主的舒张功能障碍. EFE患儿临床恢复标准不仅依赖于临床症状体征及胸片好转,更需做左心功能和LVMI检测来综合评估.

  •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患儿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研究

    作者:刘晓燕;陈长英;钱永如

    目的:了解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患儿心室肥厚程度和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状态.方法:采用美国AcuZn128XP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16例EFE患儿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与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并与17例相应年龄正常婴幼儿比较.结果:EFE患儿LVMI增加,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患儿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表现为E峰,AC,E/A,EFF及1/3FF下降,IVRT延长,A峰和AFF增加.3例经治疗一年以上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心胸比率小于0 55.再次随访以上各项指标,显示EF,FS基本恢复正常,舒张功能部分改善,而3例LVMI虽明显下降,但仍均高于正常值.结论:EFE患儿存在明显的心室肥厚,多普勒超声检测LVMI可安全无创准确了解EFE患儿心肌肥厚程度.EFE患儿不仅存在收缩功能异常且多合并以左心室松弛减退为主的舒张功能障碍. EFE患儿临床恢复标准不仅依赖于临床症状体征及胸片好转,更需做左心功能和LVMI检测来综合评估.

  • 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云;陈晓瑞

    目的:观察中药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心肌梗死患者126例依据正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是否行介入手术分为内科治疗组、内科观察组、介入治疗组、介入观察组,治疗组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检查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测量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介入组内与内科组内2组比较,治疗组BNP、CRP均较观察组显著下降(P<0.05),介入治疗组、内科治疗组的LVESV、LVEDV均较对应的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内科治疗LVEF均高于对应的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介入治疗组与内科治疗组相比,前者LVEDd、LVEDV均低于后者(P<0.01),前者LVEF高于后者(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芪参益气滴丸可以显著地提高左室功能,抑制心肌重构,减少心肌梗死后心衰的发生,而且,这些作用在血运重建后仍有良好的表现。

  • 1.5T MRI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结构及心功能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炜旎;张建英;印隆林;吴筱芸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左心室结构及心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1-12月诊治的IDCM患者67例(IDCM组),选择同时期4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对象左心室结构参数[舒张末期内径(EDD)与收缩末期内径(ESD)、致密化厚度(C)、肌小梁厚度(NC)、室间隔基底段厚度(IVS)、短轴缩短率(△D)、室壁增厚率(△T)]及心功能状态[左心室舒张末期血容量(EDV)与收缩末期血容量(ESV)、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结果 IDCM组患者的NC、NC/C、IVS、EDD、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室壁厚度(TDD)、ESV及EDV均大于对照组,而C、C/WS、△D、△T、心肌质量(MM)、左心室收缩末期室壁厚度(TSD)、CO、EF及SV均小于对照组,除C、IVS参数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CM组患者中,与Ⅰ~Ⅱ级比较,Ⅲ、Ⅳ级患者ESV、EDV增加,SV、CO及EF减少,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级数增加ESV及EDV值增加,SV、CO及EF减小,Ⅲ、Ⅳ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可早期分析IDCM患者左心室结构参数与心功能状态,可有效定性地预判心功能情况.

  • 炫速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评价左心室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思凯;何其舟;郑洪川;范颂;余飞;斯光晏

    目的 探讨炫速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评价左心室功能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 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行炫速双源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和M型超声心动图(M-UCG)检查的48例患者,同一患者两种检查方法的间隔时间在一周内,将患者CCTA原始数据重建载入Syngo.via后处理工作站,应用心功能分析软件自动计算出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每搏输出量(LV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其分别与M-UCG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炫速双源CT所测得LVEDV、LVESV、LVSV、LVEF均较M-UCG所测值小,两种检查方法所测LVEDV和LVSV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13、-2.918,P<0.05),LVESV和LVEF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52、-1.542,P>0.05);两种检查方法所获得的LVEDV、LVESV、LVSV、LVEF四项心功能参数间呈直线相关(r值分别为0.91、0.83、0.72、0.69,P<0.001).结论 炫速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定量评价左心室功能方面准确可靠,可成为疑似或确诊冠心病患者的一站式无创性检查方法,无需额外增加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剂量.

  • 步行运动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的影响

    作者:戴玫;付珞;赵新;王超;蒋晖;王引利

    目的:观察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步行运动训练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心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142例HFPEF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但无运动处方;运动组72例,按设定的运动处方进行康复训练。经过24周的随访,比较两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血浆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运动组与运动训练前及对照组比较6 min步行试验距离、静息心率显著增加、NT‐proBNP显著降低(P<0.01)。结论按运动处方进行步行训练能显著改善HFPEF患者的运动耐力。

  • 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心外膜旁路的疗效分析

    作者:温旭涛;谭海斌;杨希立;许兆延;黄欢愉

    目的:探讨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I-ABL )对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心外膜旁路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心外膜旁路患者30例,其中左侧旁路25例,右侧旁路5例,均使用I-ABL ,经心内膜(心室侧或心房侧)或冠状静脉窦内进行消融治疗。结果30例患者经I-ABL消融治疗后均获得满意疗效,术中、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I-ABL对于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心外膜旁路的消融治疗是有效及安全的,可能对提高心外膜旁路消融的成功率有一定帮助。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何英平;丁建东;王点;李浩;张晓黎;丁秀霞;戚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伴抑郁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住院、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CHD的患者100例,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为CHD伴抑郁组(35例)和CHD非抑郁组(65例);同期选取3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采集患者图像进行左心室收缩功能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及CHD非抑郁组比较,CHD伴抑郁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伴抑郁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

  • 超声实时三平面组织同步显像技术在冠心病手术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期非同步运动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耀;黎春雷;李汉英;杨好意;黄婷;张宇

    目的 在超声实时三平面(tri-plane)下应用组织同步显像(TSI)技术研究冠心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前后,左心室各节段心肌非同步运动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超声实时三平面下,采用TSI技术获取4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标准心尖四腔观、心尖左室二腔观、心尖左室长轴观的左心室6个壁基底段、中间段和近心尖段共18个位点的心肌纵向收缩期达峰值速度时间(Ts)和峰值速度(Vs).分析手术前、后心肌纵向收缩期Ts及Vs的变化.结果 患者手术前、后左室收缩期同一节段不同室壁(Inter)-Ts、Inter-Vs及左室收缩期同一室壁不同节段(Intra)-Ts、Intra-V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射血分数(E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三平面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能准确评价左心室壁收缩期非同步运动的改变,对评估冠心病患者手术疗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实时三平面组织速度显像技术对冠心病左室心肌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评价

    作者:王耀;黎春雷;黄婷;李汉英;杨好意;董常峰

    目的 探讨实时三平面(tri-plane)组织速度显像(TVI)技术定量检测冠心痛患者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应用价值,并比较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组织追踪成像(TTI)和组织同步成像(TSI)检出冠脉病变血管支的敏感性.方法 在超声Tri-plane技术下,对对照组(健康人群)及冠心病组患者;采集标准心尖四腔观、心尖左室两腔观、心尖左室长轴观的左心室6个壁,并分为基底段、中间段和近心尖段共18个节段.各节段分别获得QTVI的速度、时间曲线图,TTI的位移-时间曲线图及TSI彩色编码的峰值速度和时间图.测量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和大位移,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三种技术定量检测冠心痛组左室壁心肌各节段的峰值速度和位移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40例冠心痛患者中,TTI对检测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有较高敏感性,达85.0%,与QTVI、T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I技术能有效定量评价冠心病左空心肌收缩期节段性运动异常;TTI对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检测诊断的敏感性可能优于QTVI和TSI.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定量分析冠心病节段性左室壁运动异常的研究

    作者:魏苇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 技术对冠心病节段性左心室壁运动异常患者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40例有明显节段性左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脏RT-3DE检查,并对图像采用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试验组左心室各节段局部舒张末期容量和局部收缩末期容量测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相应节段,而局部射血分数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E技术对冠心病节段性左室壁运动异常患者进行定量分析,具有高度可行性和可靠性.

  • 急性左心力衰竭50例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田宇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将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待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加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进行联合给药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以及心脏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提升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92.0%(23/25)]显著高于对照组[72.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相对较稳定控制急性左心力衰竭病情后,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老年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

    作者:陈文端;陈伟业;许怀文

    目的:探讨老年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该院收治的30例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左心室收缩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30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健康组。观察比较三组的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室间间隔厚度(IVST)和左心室后壁厚度(PW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左心室内径(LVD)、左心房内径(LAD)则明显缩小,与健康组比较,两组LAD、LVD、IVST、PWT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高值(EPFV)、舒张末期流速的高值(APFV)及EPFV与APFV比值(E/A)均高于对照组;与健康组比较,两组LVEF、EPFB、E/A、APFV、CI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为:心力衰竭程度轻且时间短,超声检查显示左房内径增大、心室壁增厚但左心室内径正常,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但收缩功能处于正常机制。必须结合众多诊断依据,为早期准确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彭静涵;黄永丽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急救的影响。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17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急救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8例,对照组59例。观察组按照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患者进行系统规范有序的急救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急救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做好各项记录,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45.2±5.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56.3±4.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8.3%(57/58)]明显高于对照组[94.9%(56/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提供了更加规范、有针对性的医疗抢救护理流程,在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同时缩短了抢救时间。

  • 超声新技术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早期改变研究进展

    作者:杨清(综述);冉海涛(审校)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以高血糖、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代谢紊乱等为特点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中90%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 T2DM)[1]。DM的主要并发症及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均是心脏病变,其是由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等多种因素导致的[2]。DM心脏病变的进程是由正常心功能至亚临床心功能异常,后发展至临床症状明显的心力衰竭,但此时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均已不佳。因此,及早发现DM患者左心功能改变对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心动图具有无创、经济等优点,是目前常用的评价DM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然而传统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细微变化不敏感,存在很多局限性。近年来,一些超声新技术已广泛用于DM患者早期左心室的心功能检测。现将各种超声新技术在评价T2DM患者左心室功能早期改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794 条记录 85/90 页 « 12...82838485868788899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