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讨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蕾;林婉挥;黄华品

    目的 探讨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前后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3月-2016年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新诊断且未接受治疗的癫痫患者28例,根据患者发作类型、病情程度及药物疗效等情况,选择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3种AEDs之一进行药物治疗,并相应分成三组,其中LTG组11例,OXC组12例,VPA组5例,并对患者随访1年,采用临床记忆量表观察癫痫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30名健康志愿者比较,新诊断癫痫患者初次测评的临床记忆量表记忆商(P<0.01)、指向记忆(P<0.05)、联想学习(P<0.05)、图像自由回忆(P<0.01)分值明显下降;患者服用AEDs治疗后癫痫发作减少或控制,总有效率达85.7%,随访1年后,临床记忆量表记忆商(P<0.01)、指向记忆(P<0.05)、联想学习(P<0.05)、人物特点联系回忆(P<0.05)分值较治疗前提高,图像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分值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LTG组、VPA组治疗后分别在人物特点联系回忆、指向记忆中分值较治疗前提高(P<0.05).结论 癫痫患者在发病初即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通过规范AEDs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较好地控制癫痫发作.短期(1年内)服用LTG、OCX、VPA,认知功能无明显下降,且部分认知领域还有所提高.

  • 应用基于局部一致性、低频振幅、低频振幅分数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认知功能的研究

    作者:曲冰倩;毓青;燕鑫鑫;杨倩倩;李娜娜;张晴晴;庞杰;陈英;姚晓娟;杨卫东;陈旨娟;尹建忠;刘娜;谭珂

    目的 应用基于局部一致性(ReHo)、低频振幅(ALFF)、低频振幅分数(fALFF)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探索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epilepsy of childhood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患儿认知功能受损的影响因素及神经机制.方法 纳入2015年4月-2018年3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BECT患儿14例,均行韦氏智力量表评估、长时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及头颅核磁共振(MRI)、RS-fMRI检查,计算慢波睡眠期棘慢波放电指数(SWI)、总智商(FIQ)、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按FIQ分为两组:FIQ <90组[70 ~ 89分,平均(78.3±8.9)分,6例]和FIQ≥90组[90~ 126分,平均(116.6±12.9)分,8例],将两组进行对比,并分析临床因素与智力评估结果的相关性;从ReHo、ALFF、fALFF三种方法对两组进行全脑水平两独立样本f检验,观察脑激活区的差异;结合临床因素、认知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 FIQ <90组的SWI高于FIQ≥9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Q、VIQ、PIQ均与SWI呈负相关(P<0.05);FIQ、PIQ均与总发作次数呈负相关(P<0.05).FIQ<90组与FIQ≥90组相比较,激活减弱的脑区包括双侧楔前叶、后扣带回及枕叶,增强的脑区包括左侧前额叶,双侧额上回内侧,右侧中央前回、补充运动区、角回、缘上回及颞中回,双侧岛叶及皮层下灰质结构.结论 慢波睡眠期频繁痫样放电及反复临床发作是BECT认知受损的危险因素,两者可引起与认知相关的局部脑区及默认网络的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其认知受损.

  • 强迫症病人的认知缺损

    作者:赵宏

    目的:了解OCD病人的认知功能缺陷与临床症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通过对OCD病人认知功能的评估进一步了解该病的神经解剖学特点.方法:30例病人及正常对照组人群采用神经心理测试及事件相关电位进行评估.结果:OCD病人在视觉空间认知方面存在缺陷尤其在慢性病例更明显.病人在发起和转换、对相关刺激的集中注意均存在障碍.对有关刺激的选择性注意也延迟.结论:OCD病人认知功能的缺损方面有一定特征性,这体现了该病的皮质-纹状体-丘脑通路异常,因此OCD从临床到病生学都是一种多元化的疾病.

  •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

    作者:杜禾芳

    脑卒中是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并列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脑卒中后抑郁(PSD)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PSD可明显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神经功能的恢复[1],而且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2].因此,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PSD,进行有效的护理,对PSD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 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铁文;姜建利

    目的:探讨手术前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病人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准备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Ⅰ组不接受特定心理干预,Ⅱ组接受特定心里干预.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术前1天和手术后2~7天的认知功能.结果:术后认知功能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手术前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的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方案

    作者:肖桂芳

    血管性痴呆(VaD)是由于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引起的具有以下至少3项精神活动受损: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其他认知功能(如计算力、抽象判断力)的痴呆综合征.

  • 唾液酸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作者:乔阳;古桂雄

    唾液酸以结合物的形式,主要为多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和神经节苷脂来参与对神经细胞的影响,在海马组织也有高度表达,在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方面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一种新型的、重要的大脑营养素.

  •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认知功能的研究

    作者:桑艳;刘晓鸣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BECT)是儿童癫痫中常见的癫痫综合征,既往认为其精神运动发育无明显异常,预后良好.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BECT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与同龄儿相比BECT患儿有更多的学习及行为问题.导致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较多,目前认为与起病年龄、癫痫发作的频率、严重程度、发作类型、持续时间、临床下放电、抗癫痫药物等诸多因素有关,现就BECT认知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 21-三体综合征和阿尔兹海默病的相关性

    作者:张晓蕊;郭静竹;曾超美

    21-三体综合征(21 trisomy syndrome,DS),又名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简称DS),是一种生后显现的进展性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由于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时期额外复制了一个有功能的21号染色体所致.它是小儿先天性智力低下常见的病因之一.

  • 脑梗死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多因素相关研究

    作者:贾新州

    目的 对脑梗死后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156例采用CT或MRI明确患者病灶部位、测定病灶体积,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否有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史.使用MOCA与HAMD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根据MOCA表筛查发现高龄、教育程度低、高血压、糖尿病、多次梗死、多发病灶、脑萎缩患者组多于对照组组.结论 认知功能障碍与发病的部位及病灶体积大小有关,同时高龄、受教育程度低、长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概率更高一些.

  • 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对老年胸外科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何孟林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对老年胸外科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8月-2011年7月收治的进行胸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102例,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个51例,其中对于观察组,我们给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及维库溴铵进行静脉麻醉,对于对照组,我们给予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及维库溴铵进行诱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与血浆S100β蛋白浓度的比较。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在1~6 h内的认知功能评分均低于手术前,对照组的认知功能评分低于观察组。在6h以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基本恢复至手术前。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浆S100β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手术前,且同时,对照组的血浆S100β蛋白浓度高于观察组。结论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对老年胸外科患者均会导致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的下降,但是,相比而言丙泊酚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且恢复较快。因此,为了改善老年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丙泊酚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效果更好,更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探讨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派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

    作者:张美霞;张秀丽

    目的 对新型的抗精神病药即阿立派唑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方面的疗效做出研究,观察其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均等.对照组患者给予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阿立派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是利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对疗效做出评价,再使用临床记忆量表和韦氏成人智力表对认知功能做出评判.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临床记忆量表和韦氏成人智力表对比方面,治疗组患者的各项得分高于与对照组比较均较高,临床记忆量表中的项目包括无意义图形再认、指向记忆、人像特点回忆以及总分比较,韦氏成人智力表中的测试项目包括数字广度、算术、积木、图形拼凑、积木、图片排列、操作智商、言语智商以及总智商的比较,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立派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较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智力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间羟胺靶控输注对23例老年人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尚志杰

    目的:观察间羟胺靶控输注对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手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输注,观察组给予间羟胺输注,监测和比较术后72 h平均动脉压、心率的改变,同时应用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两组患者术后72 h认知功能。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6±5)min和(85±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1±18) mL和(309±17) mL,尿量分别为(282±19)mL和(175±16)mL,两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输液量对照组为(1655±74)mL,观察组为(985±75)m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及术中输液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血压显著低于术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6、12、24时血压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2 h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6.09%(6/23),4.35%(1/23);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羟胺目标剂量靶控输注对老年人腰硬联合麻醉髋关节手术后意识(认知功能)起积极保护作用。

  • 不同麻醉管理方式对老年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陆叶兰;周英;王静;徐莹华;沈弘;蒋晖

    目的:探究不同的麻醉管理方式对老年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2011年6月—2013年3月间在该院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144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72例患者行全身麻醉,研究组72例患者行硬膜下麻醉,探究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手术前研究组MMSE评分与对照组基本无差异(P>0.05)。手术后1 d,研究组MMSE评分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手术后一周,研究组MMSE评分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实施局部的硬膜外麻醉明显好于全身麻醉,有效地降低了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障碍程度,值得临床运用与普及。

  • 老年抑郁、焦虑与认知功能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关系研究

    作者:李然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焦虑和认知功能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关系。方法从该院附近的各社区和来该院治疗的农村老年抑郁、焦虑症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共选出312例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类型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所引发的抑郁或焦虑疾病率的影响。结果在老年患者当中,女性的抑郁和焦虑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而城市户口居民抑郁和焦虑检出率明显高于农村户口居民,睡眠时间较少的老年对象抑郁或焦虑水平较高,生活当中各类事件越多越复杂的人患有抑郁的几率越高。结论现代老年抑郁、焦虑患者数量越来越多,需要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重点注意。

  • 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海霞

    目的 探讨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该院外一科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其中一组患者在手术诱导麻醉后采用静滴丙泊酚维持麻醉,作为B组,对另一组患者在手术诱导麻醉后采用呼吸面罩持续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作为Q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MMSE评分状况以及手术满意度情况.结果 麻醉前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6、12 h,Q组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麻醉后24 h两组均与治疗前差异不大(P>0.05);Q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明显低于B组30.0%(P<0.05).结论 吸入七氟烷以及静滴丙泊酚维持麻醉产生的认知功能障碍以七氟烷症状较重,但均为可逆的,且七氟烷维持麻醉不良反应要少,更加可靠.

  • 延续性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功能失调性状况的影响

    作者:孟令霞;徐晓飞

    目的:探讨延续性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功能失调性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8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舍曲林治疗,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延续性健康教育。干预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认知功能、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分。结果出院8周时,MMSE 及WCST 等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脆弱性等功能失调性量表各条目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缓解功能失调性状况。

  • 社会参与对我国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薛新东

    文章利用2008年和2012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考察了社会参与对我国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社会参与对我国中老年人认知功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参与指数每增加10%,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将提升10.46%左右;(2)社会参与对不同群体认知功能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从性别来看,社会参与对男性认知功能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对女性认知功能没有显著影响;从城乡来看,社会参与对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显著高于城市老年人;从年龄来看,社会参与对中高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更强;(3)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社会参与对不同群体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政府可以通过鼓励社会参与来提高中老年人认知功能,实现积极老龄化.同时,应根据老年人的不同特征,制订更为细化、差异化的干预策略.

  • 首发未经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关系

    作者:王宏;温盛霖;程敏锋;岳计辉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特点及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关系.方法 对34例首发未经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33名健康者(对照组)采用数字符号编码及符号搜索测验、连线测验、色字词测验、韦氏记忆测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和血清BDNF浓度的检测.结果 (1)各项测验中,除连线A错误数[(0.58±1.15) vs (0.15±0.71),t=1.85,P=0.068]、符号搜索错误数[(2.41±3.61)vs(1.48±1.95),t=1.31,P=0.19]指标之外,患者组的成绩均差于对照组.(2)患者组血清BDNF浓度低于对照组[(2.43±1.58) μg/L vs (3.96±2.28)μg/L,t=-3.18,P=0.002].(3)患者组认知缺陷与血清BDNF水平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认知损害和BDNF降低;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与血清BDNF关系不大.

  • 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与认知功能改善的研究

    作者:王彦;穆珊珊;王洋;张凤莲;李艳琴

    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认知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口服氟西汀;对照组35例,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4、8周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后第4、8周,两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5、6.364,P=0.048、0.016).治疗后第8周,两组患者MoC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32,P=0.000).随着氟西汀治疗时间的延长,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下降(F=6.229,P=0.001),MoCA评分升高(F=27.404,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氟西汀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与认知功能,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6716 条记录 10/336 页 « 12...78910111213...3353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