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综合征出血热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关联分析

    作者:陈梦芝;徐茜;董瑞芹;齐小卫;刘金祥;孔繁华;奚永志;秦萍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HLA)Ⅰ、Ⅱ抗原与肾综合征出血热易感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学清学方法检测59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者的HLA-Ⅰ类抗原型;以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扩增(PCR/SSP)技术鉴定HLA-DRB1,B3,B4和B5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组HLA-Ⅰ类A1抗原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频率分别为22%和8%[χ2=4.35 P=0.03相对危险(RR)=3.11];患者组DRB1*15和DRB1*16等位基因(即DR2血清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7.3%和19.8%,P<0.01;两组间DR51(B5)频率差异更明显,为56%和19% P=0.02.结论上述结果表明HLA-Ⅰ、Ⅱ类抗原型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相关,而HLA-DRB1*(15,16)-DRB5单倍型是个体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易感性的重要遗传标志.

  • HLA-A和HLA-B与HLA-DRB1基因低分辨相合的无关供/受者对HLA高分辨水平匹配性分析

    作者:邓志辉;邹红岩;高素青;王大明;杨宝成

    位基因6/6相合的样本中,等位基因8/8相合及10/10相合的比例分别为63.2%(48/76)和57.9%(44/76);但其中1~2个HLA-Cw等位基因不相合的比例为36.8%(28/76),且主要为抗原水平不相合.结论 实现HLA-A、HLA-B、HLA-DRB1的高分辨分型数据入库虽有助于提高无关供/受者对与HLA高分辨配型检索的成功率,但HLA-Cw抗原水平的不相合不能被忽视,建议将HLA-Cw基因分型纳入骨髓库骨髓志愿捐献者HLA入库数据的常规检测.

  •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与重症血液病的相关性

    作者:王晓静;梁晓岚;艾晓非;孙海燕;王芳;曹增;徐世才;邱录贵

    目的 研究HLA-A、B、DRB1基因与5种常见重症血液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sequence-specific primers,PCR-SSP)技术,对368例血液病患者进行HLA分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05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10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4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59例,并与1 000份健康新生儿脐带血进行比较,并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 在ALL患者中DRB1*14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0.38%,高于对照组的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49,P=0.009,相对危险度(RR)=2.348];而B*46和DRB1*09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89%和6.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5%和1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46的x2=3.914、P=0.048、RR=0.266,DRB1*09的x2=3.86、P=0.049、RR=0.467).在AML患者中B*51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0.48%,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9,P=0.049,RR=1.604);在CML患者中A*29和DRB1*14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75%和8.72%,高于对照组的0.95%和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29的x2=4.226、P=0.040、RR=2.951,DRB1*14的x2=6.556、P=0.010、RR=1.936).在MDS患者中A*01、B*54和B*57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2.07%、12.07%和6.90%,高于对照组的4.10%、2.80%和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01的x2=6.832、P=0.009、RR=3.21,B*54的x2=13.345、P=0.000、RR=4.765,B*57的P=0.007、RR=6.099).在AA患者中B*13、B*54和DRB1*09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7.86%、8.04%和20.34%,高于对照组的11.50%、2.80%和1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13的x2=4.107、P=0.043、RR=1.673,B*54的x2=8.071、P=0.004、RR=3.033,DRB1*09的x2=4.916、P=0.027、RR=1.686);而DRB1*03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85%,低于对照组的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5,P=0.037,RR=0.159).结论 不同血液病分别与不同HLA基因有显著的相关性,这对血液病的病因研究有重要意义.

  • 中华骨髓库HLA分型质控工作中分型结果错误原因的分析及探讨

    作者:邹红岩;金士正;周丹;李桢;邓志辉;吴国光

    目的 对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简称中华骨髓库)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数据质控抽检中发现的错误分型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以提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HLA分型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SSP)、PCR-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s,SSOP)及基因测序(sequence based typing,SBT)分型方法,对中华骨髓库按比例随机抽取的7 313份已完成HLA-A、B、DRB1基因分型的标本进行复检,使用与所抽检标本原始分型试剂不同的试剂盲检,对结果不符者,采用第3种试剂及其原始分型试剂复检;对于难以确定的结果,采用SBT方法确认.采用直接计数法进行HLA差错统计.结果 质控抽检6期共7 313份标本,发现HLA分型结果错误标本数183份,平均错误率为2.50%.HLA基因分型错误率逐年降低,6期错误率分别为8.18% 、3.84%、2.85%、1.70%、1.10%、0.84%.HLA-A位点错误率为0.49%,其中漏检现象占A位点错误的61.11%;HLA-B位点错误率为0.85%,其中以同一宽特异性组之间的亚型判断错误者居多,占B位点错误的41.94%;HLA-DRB1位点错误率为0.66%;另外,可能由于标本搞错导致的HLA-A、B、DRB1 3个位点分型全错有41例,错误率为0.56%.结论 错误产生的原因有实验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及工作责任心上的原因,也有分型方法及试剂本身的原因.采用DNA分型技术,使用特异性、重复性好的合格试剂及加强质控监督,有助于提高HLA分型的准确性,并将有助于提高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HLA分型的质量.

  •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及HLA-Cw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遗传易感性研究

    作者:张炳昌;卢志明;刘芸;焦玉莲;赵跃然;李建峰

    目的 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s)2D基因及其配体HLA-Cw等位基因与强直性脊柱炎的遗传易感性是否相关.方法 以PCR-SSP基因分型技术检测10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KIR2D基因(KIR2DL1、2DS1、2DL2、2DL3、2DS2)和HLA-Cw01~08等位基因,并将HLA-Cw01~08分成HLA-Cwlys和HLA-Cwan两组,分别计算KIR2D基因、HLA-Cw等位基因及活化性KIR/HLA-Cw组合基因型频率,并与51例骨关节炎患者和120名健康人群比较.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组患者HLA-Cwlys基因频率为0.269 7,高于骨关节炎组患者的0.148 2(P=0.024)和健康对照者的0.138 8(P=0.001).强直性脊柱炎组患者KIR2DS1/HLA-Cwlys组合基因型阳性率为26.67%,明显高于骨关节炎组的11.76%(P=0.039)和健康对照组的13.33%(P=0.018).结论 HLA-Cwlys可能与强直性脊柱炎遗传易感性相关;当抑制性受体KIR2DL1的特异性配体HLA-Cwlys存在时,KIR2DS1基因携带者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的高危人群.

  • 杂合性歧义引物分离法在解决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歧义分型结果中的应用

    作者:程良红;邹红岩;金士正;李桢;王大明;程曦;蒋妍;王巍

    目的 评估杂合性歧义引物分离法(HARPs)在解决中国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歧义分型结果中的应用价值,并筛选合适的HARPs引物.方法 416名南方汉族个体的HLA-A、HLA-B、HLA-DRB1基因通过PCR-测序分型(PCR-SBT)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美国Atria公司的HARPs引物对其中的歧义分型标本进行附加测序分型.结果 86.3%(132/153)的HLA-A、73.9%(130/176)的HLA-B和38-1%(85/223)的HLA-DRB1歧义分型标本可以通过HARPs方法有效解决;其中48.5%(64/132)的HLA-A、80.0%(104/130)的HLA-B和100.0%(85/85)的HLA-DRB1歧义分型标本只需要1种HAPRs引物,47.7%(63/132)的HLA-A、20.0%(26/130)的HLA-B需要同时使用2种HAPRs引物;3~6种HARPs引物可以解决90%以上的歧义分型标本.结论 HARPs可作为解决中国汉族人群HIM-A、HLA-B、HLA-DRB1基因SBT歧义分型结果的常规方法.

  • 环孢菌素A对NK细胞免疫球蛋白样转录子4的表达和杀伤功能的影响

    作者:司元全;张义;卞晓琨;陆楠;郏雁飞

    目的 探讨CsA对NK细胞抑制性受体ILT4的表达及NK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10 mg/L CsA分别处理NK细胞12、24、36 h作为3个实验组,以DMSO分别作用NK细胞12、24、36 h作为3个对照组.通过RT-q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中NK细胞ILT4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同时测定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绒毛膜癌细胞株JEG-3 HLA-G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NK细胞经CsA处理36 h前后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用药处理不同时间段ILT4表达数据比较先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再进行各均数间两两比较Dunnett t检验,而JEG-3、BGC-823细胞HLA-G的表达差异及NK细胞对JEG-3、BGC-823细胞的杀伤活性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用RT-qPCR检测经CsA处理12、24、36 h组的NK细胞ILT4 mRNA相对表达水平依次为0.99±0.27、1.79±0.29、6.79±0.64,经DMSO处理的对照组分别为0.86±0.11、0.94±0.12、1.06±0.17;CsA处理NK细胞24、36 h组的ILT4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4.69、14.99,P均<0.05),而作用12 h前后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P>0.05).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CsA处理12、24、36 h组的NK细胞ILT4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16±0.42)%、(6.23±0.48)%、(23.8±1.5)%,分别高于经DMSO处理12、24、36 h组[(3.08±0.19)%、(3.35±0.12)%、(3.36±0.21)%],且不同处理组在不同处理时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70、10.06、20.72,P均<0.01);CsA处理NK细胞36 h组的ILT4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处理12 h和24h组(t值分别为16.38、14.12、21.81、20.56;P均<0.01).同时,当经CsA处理前后且效靶比为10∶1时,NK细胞对低表达HLA-G的肿瘤细胞BGC-823的杀伤率分别为(81.96±2.80)%、(60.23±1.57)%,CsA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抑制率为(26.48±2.42)%;而NK细胞对高表达HLA-G的JEG-3细胞的杀伤率分别是(53.46±2.21)%、(28.30±1.85)%,抑制率为(47.10±1.59)%.经CsA处理前后NK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表明CsA可抑制NK细胞对BGC-823和JEG-3细胞的杀伤(t值分别为11.74、15.16,P均<0.01),对JEG-3细胞杀伤抑制率显著高于对BGC-823细胞的杀伤抑制率(t=12.31,P<0.01).结论 CsA可上调NK细胞抑制性受体ILT4的表达,并通过ILT4与HLA-G相互作用影响N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NK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B细胞HLA-G受体表达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赵鹏;张昕;赵华;张新伟;秦恩强

    目的 研究3种人类白细胞抗G(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HLA-G)受体CD158d(KIR2DL4)、CD85j(ILT-2)和CD85d(ILT-4)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B细胞的表达情况,分析患者的主要淋巴细胞亚群是否存在HLA-G调节通路的缺陷.方法 分离PBC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免疫磁珠激活CD4+T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NK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B细胞表面3种HLA-G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患者NK细胞表面CD158d、CD85j的表达和CD4+T淋巴细胞表面CD158d的表达均较健康对照者明显下降.结论 PBC患者免疫效应细胞存在HLA-G受体表达的下调现象,提示HLA-G通路在PBC中存在异常,并很可能参与PBC的发病和进展.

  • HLA复合体与乙型肝炎的关系

    作者:蒋业贵;王宇明

    宿主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的临床发展过程,从一过性的抗原血症、自限性的急性肝炎、慢性病毒携带、亚临床肝损害、进行性肝损害乃至肝硬变,除了与病毒本身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由于不同个体对HBV所发生的免疫反应的不同[1-14].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编码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基因群,称为HLA复合体,为目前已知的复杂的人类基因复合体.研究资料提示,与免疫因素有关的HLA可能影响HBV感染后的不同转归.

  • 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0201/0302基因型与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的关系

    作者:陈静;谢荣荣;于湄;潘素芳;王建军;袁申元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 HLA)-DQB1*0201/0302基因型与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T2DM)β细胞功能的关系. 方法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对184例T2DM患者进行HLA-DQB1*0201、*0302基因检测,并同时测定C肽等临床指标. 结果 HLA-DQB1*0201/0302组较HLA-DQB1*X/X组(X为非*0201、*0302等位基因)餐后2hC肽明显减低(P=0.005),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了影响C肽的其他因素后,HLA-DQB1*0201/0302基因型对胰岛功能的OR值为2.88(P=0.024,95%CI为1.15~7.21). 结论 HLA-DQB1*0201/0302基因型可能是中国人群中加速T2DM患者β细胞功能破坏的独立危险因素.

  • HLA-Cw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念荣;范刚;邓云峰;王新锋;路超;张春芝;董振芳;张健;李丽;赵胜梅;卢志明

    目的 分析人白细胞抗原(HLA) -Cw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探究肺结核的易感基因和抵抗基因.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山东省胸科医院确诊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112例为肺结核组,其中男62例,女50例;年龄19 ~ 69岁,平均41.7岁;根据痰涂片抗酸染色结果分为涂阴组77例和涂阳组35例.对照组为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110名,其中男59名,女51名;年龄21 ~ 67岁,平均38.3岁.提取基因组DNA,扩增HLA-Cw等位基因,进行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估算基因频率(%)=1 -(1-表型频率)1/2.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8=0.00625,P<0.0062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肺结核组HLA-Cw08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43.6%,75/112)显著高于对照组(27.4%,52/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90,P<0.00625);肺结核涂阳组HLA-Cw04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20.7%,13/35)显著高于涂阴组(4.7%,7/77),HLA-Cw08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22.5%,14/35)显著低于涂阴组(54.4%,61/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909和16.732,均P<0.00625).结论 HLA-Cw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有一定相关性,HLA-Cw08可能是肺结核的易感基因,HLA-Cw04和08等位基因可能与MTB的感染状态和结局有关.

  •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表达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增龄性改变

    作者:吴军;刘泽;王鲁妮;刘凌;张源源;冯德光;彭艳;李薇

    目的 研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人白细胞抗原DR的表达和单核细胞体外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增龄性改变.方法 352例不同年龄的体检者按年龄分为A组120例(20~69岁)、B组85例(70~79岁)、C组98例(80~89岁)、D组49例(90~102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表面人白细胞抗原(HLA)-DR的表达;每组随机抽取10人,用ELISA方法检测经内毒素(LPS)刺激前后PBM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o)、白细胞介素(IL)-6、IL-10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并比较各年龄组PBMC表面HLA-DR表达的变化以及分泌TNF-α、IL-6、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A,B,C,D各组之间PBMC表面HLA-DR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F=159.712,P=0.000),且不同年龄组人群PBMC表面HLA-DR的表达呈随龄性增加(r=0.744,P=0.000);LPS刺激前各年龄组人群PBMC分泌TNF-α,IL-6,IL-10细胞因子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0.05);LPS刺激后各年龄组人群PBMC分泌TNF-α,IL-6,IL-10细胞因子的水平较LPS刺激前均有明显增高(P<0.05);将LPS刺激后各组PBMC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进一步行组内比较发现,与A组相比,B,C,D各组分泌TNF-o、IL-6的水平明显减低(P<0.05),分泌IL-10的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 人PBMC细胞免疫功能呈随龄性改变,其表面HLA-DR的表达呈随龄性增加;LPS刺激前各年龄组人群PBMC分泌TNF-α、,IL-6,IL-10细胞因子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而LPS刺激后,70岁以上老年人PBMC分泌TNF-α和IL-6的水平明显减低,分泌IL-10的水平明显增高.

  • 卡巴胆碱对脂多糖刺激后人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于燕;邹曰坤;胡森;杨红明;柴家科;周国勇;盛志勇

    目的 探讨拟胆碱药物卡巴胆碱对脂多糖(LPS)刺激后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DR(HLA-DR)表达率及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对照组仅加1640培养液,LPS组加LPS刺激,LPS+卡巴胆碱组先用不同浓度卡巴胆碱(100、10,1、0.1、0.01μmol/L)预处理细胞后,再加入LPS(100μg/L)刺激,培养12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结果 LPS单独刺激单核细胞时,其HLA-DR表达率明显降低,用卡巴胆碱预处理后,HLA-DR表达率随着卡巴胆碱浓度的增高而增.LPS单独刺激淋巴细胞时,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而用卡巴胆碱预处理后,淋巴细胞凋亡率随着卡巴胆碱浓度的增高而降低.结论 卡巴胆碱对LPS引起的人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调有显著抑制作用.

  • 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0301等位基因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沈乃莹;闫征;何培英;金宇安;王申五

    目的 针对腔隙性脑梗死多基因致病的特点,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分析腔隙性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联合技术对6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及64名正常对照组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的基因分型.结果 HLA-DQA1*0301基因频率在腔隙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阳性家族史的患者组明显高于具有阴性家族史的患者组,而DQA1*0103基因频率在正常对照组却明显增高.结论 HLA-DQA1*0301基因与腔隙性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与具有原发性高血压阳性家族史患者的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相关;HLA-DQA1*0103基因可能是腔隙性脑梗死的保护性基因.

  • 成人人类白细胞抗原全相合与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

    作者:赵晓甦;许兰平;刘代红;韩婷婷;王昱;张晓辉;闫晨华;陈欢;韩伟

    目的 比较成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与HLA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 1年12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进行亲缘allo-HSCT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不同类型移植后aGVHD的发病类型与特点以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544例患者中,HLA不相合移植后的aGVHD发生率为50.2%,明显高于HLA全相合移植(20.4%,P<0.001),且发生得更早,但Ⅲ°~Ⅳ°aGVHD的累积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4.5%比6.8%,P=0.066);全相合移植中肠道aGVHD发生率较高(31.1%),而在不相合移植中以皮肤aGVHD为主(66.5%),肠道和肝脏aGVHD发生率均较全相合移植低;全相合移植发生aGVHD时发热患者比例较不相合移植低(28.9%比47.6%,P=0.028);全相合移植与不相合移植相比,aGVHD总体治愈率低,特别是Ⅲ°~Ⅳ°aGVHD终疗效差,二线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低于不相合移植(88.9%比98.8%,P=0.006),aGVHD相关病死率高于不相合移植(11.1%比2.4%,P=0.024).结论 HLA不相合移植后aGVHD发生率明显高于全相合患者,但重度aGVHD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一线治疗缓解率相近,但HLA不相合移植患者二线治疗后aGVHD总体缓解率更高.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许兰平;黄晓军;刘代红;陈育红;石红霞;陈定宝

    目的 回顾性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发生率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选自2002年8月至2006年10月行异基因-HSCT患者585例.供者来源分别为:相合同胞327例,HLA不合亲源供者208例,非血缘供者44例,脐带血6例.PTLD确诊依据为病理学检查,包括以器官侵袭和淋巴结结构破坏为特点的各种弥漫性淋巴增殖改变;如果无法获得病理结果,PTLD的临床诊断依据为: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无效的高热伴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EB病毒负荷增高,临床能除外其他常见原因的发热.结果 PTLD发生率在配型相合移植组0.3%(1/327),该例患者为减低预处理剂量的移植,加用了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常规移植的患者无一例发生PTLD,半相合移植组为3.4%(7/208),非血缘移植组2.3%(1/44);PTLD发生率在应用ATG的患者中为3.4%(9/262),高于常规移植不用ATG者(0/323,P=0.005);半相合移植和非血缘供者的移植中PTLD发生率高于配型相合的常规移植(7/208,1/44,0/323,P=0.036).诊断PTLD 9例中4例为病理检查确诊,5例为临床诊断.PTLD临床表现不一,2例发生在移植半年之后,表现为局部包块或纵隔肿大,病理证实为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其他7例患者均发生在移植后近期(32~78 d),表现为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无效的高热伴颈部淋巴结进行性肿大,4例很快出现呼吸衰竭,1例出现昏迷.9例中1例经减免疫抑制剂和用皮质激素治疗后恢复,1例抗病毒药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后恢复,其余7例均在短期内疾病进展死亡.结论 HSCT后PTLD是一组进展迅猛、预后极差、临床和病理异质性的疾病,尤其在具备高危因素的患者中更要注意早期识别.

  • HLA配型及受者PRA情况对致敏患者肾移植后2年疗效的影响

    作者:孟慧林;金讯波;李香铁;王洪伟

    目的 探讨HLA配型及受者PRA情况对致敏患者肾移植后2年疗效的影响.方法 测定73例预致敏肾移植受体体内抗-HLA抗体的致敏程度及抗体特异性,并与81例未致敏受体进行比较,受体以及相应供体的HLA基因型均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进行分析,分析了影响早期移植结果 的因素(移植物的2年排斥率和生存率),包括HLA错配、群体反应性抗体种类及特异性,以及供者的靶抗原.结果 预致敏受者比未致敏受体的2年预后差(移植排斥率P=0.019,生存率P=0.01),无论是以6抗原匹配(AgM)或氨基酸残基匹配(Res M)为标准,对预致敏受体而言,HLA错配数对移植物排斥率,或者移植物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同时产生PRA-I、PRA-Ⅱ两种抗体的移植物受体的两年预后更差(移植排斥率P=0.001,生存率P=0.002).PRA峰值≥50%的组及其分组,移植时PRA值大于50%,他们的两年预后明显比对照组差(移植排斥率P1=0.025,P2=0.001,生存率P=0.043,P=0.024).移植时靶抗原阳性组及其分组,HLA-I阳性的组,其移植物排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高于靶抗原阴性组(P=0.003,P=0.001),高于靶抗原峰值阳性但移植时靶抗原阴性的受体(P=0.024,P=0.002).靶抗原阳性组还有HLA-I靶抗原阳性组的两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P=0.001),靶抗原未明组的两年移植结果 与靶抗原阳性组类似.经过血浆滤过及免疫吸附的预致敏受者(PRA处理组)的两年移植结果 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但未经处理的PRA预致敏受者的结果 与对照组是不同的(排斥率P=0.004,生存率P=0.005),3例HLA-I靶抗原阳性、按照氨基酸残基标准无错配的受体发生超急性排斥,1例PRA-Ⅱ阳性(靶抗原未知)的受者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PRA-Ⅱ靶抗原阳性的8例受者未见超急性期排斥反应.结论 移植前PRA预处理可以改善预致敏受体肾移植后的预后,避免抗原阳性供者仍然是预防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早期排斥反应的基本措施.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健康人HLA-DRB1*04基因分布的比较研究

    作者:曾堂清;孔繁华;胡志东;刘广贤;韩红星;孙玉英;奚永志;金荔;刘楠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与HLA的相关性.方法对51名汉族健康人和35例患者进行了HLA-DRB1*04基因分布调查.基因分型:自行设计合成引物,采用PCR-SSP方法测定基因型别.结果汉族健康人HLA-DRB1*04携带者为23.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51.4%,两组差别非常明显(P<0.001). 结论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原因与遗传有密切关系,并证明携带HLA-DRB1*04基因的人患该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 高分辨率HLA-DRB基因型分析方法的研究

    作者:袁建林;薛丽;白玉杰;赵锦荣;杨芳;武国军;王禾;张运涛;张波;李欣

    目的采用焦磷酸微测序技术,建立一种高通量、高分辨率的HLA-DRB基因型分析新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HLA-DRB外显子2 DNA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设计PCR引物,提取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外显子2基因片段,克隆构建含有外显子2的重组质粒pMD/DRB3*02023.扩增产物经链亲和素包被磁珠纯化、变性、分离制备单链DNA测序模板,采用PSQ96焦磷酸测序仪进行实时测序,分析判断HLA-DRB基因型.结果扩增并克隆了HLA-DRB外显子2,焦磷酸微测序结果与克隆质粒常规测序结果比较,测序正确,与HLA数据库基因序列比较,可准确进行HLA-DRB基因型分析.采用重组质粒pMD/DRB3*02023和pMD/DRB1*0405等比例混合模拟杂合子基因型,焦磷酸微测序分析获得预期结果.结论焦磷酸微测序技术应用于HLA-DRB基因型分析具有高分辨率和快速等优点,可有效分析杂合子基因型,该新方法有望应用于器官及骨髓移植的供体/受体筛查.

  • HLA-F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作者:徐永富;章文龙;胡鹏;朱昱;方哲平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F(human leukocyte antigen F,HLA-F)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5例肝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肝癌组织中HLA-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LA-F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HLA-F在肝癌癌灶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0% (54/115)及10.6%(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799,P<0.05);肝癌癌灶组织中HLA-F表达量与门静脉癌栓(x2=7.644,P=0.006)、肿瘤数目(x2 =4.210,P=0.040)及患者性别(x2=6.759,P=0.009)等因素相关.HLA-F表达阳性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34.0个月(95% CI:27.5 ~40.5个月)明显短于阴性患者44.6个月(95%CI:38.3~ 50.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48,P=0.023).结论 HLA-F表达是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290 条记录 2/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