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苯诱导小鼠卵母细胞及1细胞合子雌原核染色体非整倍体的研究

    作者:曾庆民;郑履康;邓丽霞;谭炳炎;张桥

    目的研究苯对卵母细胞和1细胞合子雌原核染色体非整倍体率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NIH小鼠,1次灌胃(942、1 881和3 762 mg/kg)与多次吸入(706、1 922和4 864 mg/m3)染毒,灌胃后雌雄鼠以1∶1同笼过夜,收集卵母细胞和1细胞合子作细胞遗传学分析,测定非整倍体率。结果小鼠吸入染毒3个剂量组的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MⅡ)卵母细胞非整倍体率分别为7.06%、7.50%和9.76%,明显高于对照组(1.30%),有剂量-效应关系,同时也观察到第1次减数分裂中期(MⅠ)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停滞,MⅠ卵母细胞频率分别为1.16%、3.61%和5.75%,高于对照组(0.00%),有剂量-效应关系,在灌胃组仅见高剂量组MⅡ卵母细胞非整倍体率增高,1细胞合子雌原核非整倍体率未见增高。结论吸入或灌胃给小鼠高剂量苯,可诱导MⅡ卵母细胞非整倍体率增高。

  • 利用基因芯片对少量细胞进行非整倍体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凌家炜;方丛;徐艳文;庄广伦;曹宝强

    目的 评估利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少量细胞非整倍体的准确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结合10K 2.0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分型芯片平台与多重置换扩增技术(MDA),计算并比较扩增模板为1~10个细胞时各染色体拷贝数分析的准确率,评估影响芯片平台的拷贝数准确率的有关因素及其对染色体拷贝数异常的实际分辨率.结果 使用MDA-DNA作参照时,拷贝数分析的准确率[(79.3±2.9)%~(100.0±1.7)%]高于使用gDNA作参照时的准确率[(66.7±3.4)%~(89.5±3.3)%](P<0.001).随着模板增加至10细胞,芯片可在1 M平滑化处理的同时获得94%的分析准确率.对于单细胞MDA产物,缺失型非整倍体具有比获得型非整倍体更高的分析准确率[1C组(71.9±4.1)%~(95.5~2.0)%;1C-sDel-4组(81.4±3.7)%~(99.6±2.8)%],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0K 2.0 SNP基因分型芯片平台结合多重置换扩增技术可有效对少量细胞进行非整倍体检测,选择MDA-DNA作为参照是提高分析准确率的关键因素,而增加细胞模板与提升分析中的平滑化参数(即降低芯片的分辨率要求)也有助于改善拷贝数准确率,在同样的条件下,芯片更容易准确检出缺失型非整倍体.

  • 联检端粒酶活性和DNA异倍体诊断恶性腹水

    作者:王秀蕊;钟怀印;张建华;薛承岩;白海洋

    目的:评价联检端粒酶活性(TA)和DNA异倍体诊断恶性腹水的价值.方法:良、恶性腹水各57份,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杂交-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TA、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异倍体.结果:恶性腹水TA及DNA异倍体的阳性率为84.2%及73.7%,联检TA和DNA异倍体的阳性率为94.7%.结论:联检TA和DNA异倍体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更有益于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联检的临床价值高于单一试验.

  • 基于 Ion Proton 半导体测序平台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张展;刘丽莎;张琳琳;贾莉婷;李莹;赵小辰;杜尚珂;于海洋;张志英;齐佳会

    目的:探讨基于Ion Proton半导体测序平台的无创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至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检的孕龄12~32周的1000例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Ion Proton半导体测序平台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对其外周血游离胎儿DNA进行分析,其中72例行羊膜腔穿刺技术进行确诊。结果1000份标本中,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18例(1.8%),其中7例21-三体,4例18-三体,2例13-三体,4例性染色体异常及1例15-三体。72例孕妇经羊水穿刺确诊,胎儿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的无创产前检出率及正确率均为100%,误诊率均为0;性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为2/2,假阳性率为1/3,1例15-三体高风险孕妇经核型确诊为假阳性。经55例核型分析和493例随访研究,该方法检测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的特异度均为100%。采用Ion PITM芯片每次可检测12~15份标本,上机测序时间为1.5 h,整个无创检测流程为1~1.5 d。结论利用基于Ion Proton高通量测序平台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该平台检测速度快、无须积累大样本量进行上机,为将来临床规范化独立开展无创性基因检测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疾病奠定了基础。

  • 单管5色荧光标记 QF-PCR 在常见染色体数目异常检测中的研究

    作者:陈雁;朱宇宁;吕时铭

    目的:评估单管5色荧光标记荧光定量PCR( QF-PCR)技术在常见染色体数目异常检测中的价值,以期优化产前诊断方案、缩短诊断周期。方法回顾性和前瞻性结合的临床对比研究。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731例孕妇,超声指导下羊膜腔穿刺取羊水分别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QF-PCR法短串联重复序列( STR)基因座检测。其中558例采用单盲法对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剩余羊水标本作QF-PCR检测分析,173例采用双盲法将羊水标本同步作染色体核型分析和QF-PCR检测分析。结果采用单盲法分析的558例,用QF-PCR技术共检出21三体5例、18三体2例、13三体1例、45X 1例、47XXY 1例、47XYY 1例、47XXX 1例和69XXX 1例;采用双盲法173例,用QF-PCR技术共检出21三体1例、18三体1例。 QF-PCR方法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比较,阳性一致率达15/16,阴性一致率达100%(715/715),非嵌合体染色体数目异常检出率达15/15。结论单管5色荧光标记QF-PCR作为快速、准确、高通量、自动化产前诊断技术之一,实现其实验操作和结果判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可用于诊断常见染色体(13,18,21,X,Y等)非整倍体异常,可作为染色体核型分析的重要补充,对于优化完善产前诊断体系,为孕妇提供更适宜的诊断方式有重要意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40:50-54)

  •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产前筛查异常指标中的应用

    作者:郭芳芳;杨洁霞;齐一鸣;侯亚萍;彭海山;王东梅;欧阳浩新;尹爱华

    目的 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在产前筛查异常指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8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因产前筛查指标异常行NIPT检测的孕妇2837例,分为单纯高龄组(预产期年龄≥35岁),单纯血清学筛查指标中位数倍数(MoM)异常组及单纯胎儿颈项透明层(NT)增厚(2.5~3.0 mm)组.NIPT高风险病例行羊水或脐血产前诊断分析,NIPT低风险病例于22~26周对胎儿结构行超声多普勒检查.随访全部病例并计算各产前筛查异常指标下NIPT对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及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测效能.结果 2837例孕妇中,单纯高龄组共2448例,其中NIPT高风险25例,1例拒绝产前诊断,产前诊断分析确诊17例;血清学筛查指标MoM值异常组共351例,NIPT提示性染色体异常3例,确诊2例;单纯NT增厚组共38例,NIPT提示21三体高风险1例,与产前诊断结果一致.高龄、血清学筛查指标MoM值异常及NT增厚(2.5~3.0 mm)3个指征下,NIPT对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及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测效能如下:敏感度分别为17/17、2/2、1/1,特异度分别为99.7%(2423/2431)、99.7%(348/349)、100%(37/3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8%(17/25)、2/3、1/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2423/2423)、100%(348/348)、100%(38/38).随访发现NIPT低风险孕妇中有8例异常,其中5例因胎儿超声结构异常引产,2例因孕妇产科并发症而流产,1例死产.结论 对于高龄、血清学筛查指标MoM值异常及NT增厚(2.5~3.0 mm)的孕妇,NIPT对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效能良好,对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出也有一定价值,有效地降低了漏诊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比例;对于NIPT低风险的孕妇,常规产检和Ⅲ级超声多普勒排除胎儿发育异常也是必要的,以免漏诊异常胎儿.

  • 7036例自然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异常的MLPA分析

    作者:代小英;周璐;谢建生

    目的 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MLPA)技术分析胚胎停育及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为复发性自然流产、胚胎停育提供遗传病的病因资料.方法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对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7 036例胚胎停育或自然流产患者的绒毛或胎儿组织标本进行分析,所有标本均用树脂和蛋白酶K提取基因组DNA,应用MLPA技术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并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和频数统计分析.结果7 036份流产组织标本中,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共2 984份,占42.41%.其中异常比例高的前5位依次为:16三体(826份)11.74%、X0单体(401份)5.70%、22三体(247份)3.51%、13三体(149份)2.12%、21三体(144份)2.05%,19号和17号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少见,分别有1份和3份,而1号染色体尚未发现非整倍体异常;部分三体和部分单体共161份(2.28%);单体中除X0比例高外,21单体较常见(17份,0.24%);双三体共56份(0.80%);三三体2份(0.03%);性染色体三体13份(0.18%);X0合并常染色体三体5份(0.07%);臂间不平衡易位15份(0.21%);非同源染色体间易位20份(0.28%).结论 三体和单体占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绝大部分(90%以上),也是胚胎停育和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同时利用MLPA可以全面、经济、快速地筛查出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即大片段的缺失或重复),从而进一步发现夫妇中可能存在的平衡易位携带者,为再次妊娠提供有价值的遗传信息.

  • 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在染色体非整倍体快速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罗彩群;谢建生;吴维青;袁晖;徐志勇;罗福薇;耿茜;张华坤;郝颖;刘红

    目的 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在大样本羊水染色体非整倍体快速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收集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的孕妇羊水标本1229份,采用MLPA技术对5种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即13、18、21、X和Y染色体非整倍体)进行快速分子诊断,同时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双盲检测.然后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验证MLPA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在1229份羊水标本中,G显带核型技术确诊5种染色体非整倍体标本38份,其中非嵌合体非整倍体标本34份,非整倍体嵌合体标本4份;MLPA技术检测非嵌合体非整倍体与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一致,MLPA技术检出2份非整倍体嵌合体,漏检2份非整倍体嵌合体.结论 MLPA技术对13、18、21、X和Y非嵌合体非整倍染色体异常的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好,可应用于染色体非整倍体快速产前诊断.

  • 临床上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对常见胎儿非整倍性进行非侵入性产前检查结果进行验证

    作者:刘勇;摘编

    文章发表在2013年6月的《Gynecoloncol》杂志上。
      作者通过5个案例报道临床上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对常见胎儿非整倍性进行非侵入性产前检查(NIPT)的次要发现。这5个案例分别为:案例1, NIPT发现染色体18p 的巨大的复制,这一结果被羊水细胞CG H 芯片分析结果所支持,终核型分析证实为18p 四体镶嵌性;案例2,NIPT 怀疑母源性的18q近端缺失,被 CGH 芯片检测母亲白细胞DNA证实;案例3,NIPT筛查结果显示21和18三体阴性,但随后常规产检中发现胎儿结构异常,回头深度分析早期NIPT 结果的缺失或重复,结果通过核型分析证实为3 q近端缺失;案例4,NIPT正确预测局限性胎盘嵌合体,包括 X、7、21染色体三体嵌合;案例5,NIPT 正确检测到一种先前不知道的45X母源性嵌合。

  • 无创产前筛查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蔡奥捷;朱朝锋;薛淑文;崔思颖;屈素真;刘宁;孔祥东

    目的 分析无创产前筛查(NIPS)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15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行NIPS的孕妇5 566例,其中单胎孕妇5 230例(93.96%,5 230/5 566),双胎孕妇336例(6.04%,336/5 566).5 230例单胎孕妇中,高龄者(分娩年龄≥35岁)1 809例(34.59%,1 809/5230),非高龄者3 421例(65.41%,3 421/5 230).非高龄单胎孕妇包括超声软指标异常者、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及临界者、自愿行NIPS者.NIPS结果为高风险(Z值≥3分或≤-3分)的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术或绒毛穿刺取样术确诊,并进行随访.结果 进行NIPS检测的孕妇中,69例(1.24%,69/5 566)的检测结果为高风险,其中66例为单胎者,3例为双胎者(2例为单绒毛膜性双胎,1例为双绒毛膜性双胎).NIPS对诊断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90.9%和100.0%,诊断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阳性预测值为55.6%,经随访均无漏诊.NIPS结果为高风险的高龄单胎和非高龄单胎孕妇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发生率分别为1.11%(20/1 809)、0.94%(32/3 421).3 421例非高龄单胎孕妇中,超声软指标异常者胎儿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为1.44%(7/487),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为高风险孕妇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为0.94%(7/747),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为临界风险孕妇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为0.89%(9/1 016),自愿NIPS孕妇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为0.77%(9/1 171),4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6).结论 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提示高风险或临界风险的孕妇,其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NIPS检出率,与自愿行NIPS的孕妇相似;考虑到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漏检的风险,NIPS更适合作为胎儿超声无异常单胎孕妇的产前一线筛查方法;但对于胎儿超声异常且提示胎儿为染色体非整倍体者,NIPS应慎重应用.

  • 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快速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徐爱群;边旭明;刘俊涛;姚凤霞;张为民;郝娜;周京

    目的 探讨用于快速产前诊断的多重荧光定量PCR(QF-PCR)方法的建立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5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170例,其中收集羊水123例,新鲜绒毛9例,脐血20例,自然流产绒毛18例.孕妇均为汉族,平均年龄(34.1±4.6)岁,平均孕周为(19.6±1.0)周.采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羊水、绒毛及脐血标本中DNA.采用3种荧光素标记的引物,针对人类染色体中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参照基因库(GenBank)和文献资料设计并合成20对引物,其中21号染色体6对引物,18号染色体4对引物,13号染色体4对引物,X和Y染色体1对通用引物,另有X染色体4对引物,Y染色体1对引物.设计检测方案为每份标本均进行两套8重QF-PCR(8×QF-PCR),共检测21、18、13号染色体及性染色体各4个位点;如果无法达到诊断要求,再追加第3套4个位点.同时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核型分析:170例标本均成功进行了核型分析,其中正常核型151例(89%,151/170),异常核型19例(11%,19/170).(2)QF-PCR检测:170例标本中,QF-PCR成功检测167例(98%),失败3例,QF-PCR检测均在2~3 d得出结果.QF-PCR检测结果正常134例,均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核型分析异常的19例中,QF-PCR检测出异常18例(其中8例21三体及3例18三体).167例QF-PCR成功检测标本中,第1套+第2套引物组合共确诊150例(90%,150/167),加用第3套引物组合共检测3例(2%,3/167),另有14例不提供信息(8%,14/167).(3)QF-PCR诊断效率:QF-PCR用于常见非整倍体异常产前诊断的敏感度为95%(18/19),特异度为100%(134/134),假阳性率0(0/134),假阴性率5%(1/19),阳性预测值为100%(18/18),阴性预测值为99%(134/135).(4)QF-PCR检测常染色体及性染色体结果:21号常染色体STR位点中D21S1270和D21S1411杂合度高,性染色体中DXS8377杂合度高,扩增较稳定.结论 多重QF-PCR技术能成功用于常见非整倍体异常的快速产前诊断,检测结果准确,适合于规模较大的产前诊断中心进行大样本检测.

  • 双胎妊娠中结构异常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的临床特征

    作者:钟世林;方群;陈宝江;韩振艳;罗艳敏;陈建生;谢英俊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中结构异常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异常的临床特征。方法2000年1月-2010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双胎妊娠孕妇181例(共362个胎儿),对其中介入性产前诊断的308个胎儿按不同因素分组如下。(1)按孕妇年龄分组:≥35岁孕妇(105个胎儿)为高龄孕妇组;<35岁孕妇(203个胎儿)为适龄孕妇组。(2)按受孕方式分组:辅助生育孕妇(81个胎儿)为辅助生育组,自然受孕(227个胎儿)为自然受孕组。(3)按绒毛膜性质分组:单绒毛膜双胎(MCT,123个胎儿)为MCT组,双绒毛膜双胎(DCT,185个胎儿)为DCT组。(4)按结构异常分组:205个结构异常胎儿为异常胎儿组,103个正常胎儿为正常胎儿组。对362个胎儿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其中的308个双胎胎儿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81例双胎孕妇中检出胎儿核型异常23例(12.7%,23/181),核型异常的23例双胎孕妇中,20例检查了两个胎儿的核型。308个胎儿中检出异常核型的胎儿26个(8.4%,26/308),以非整倍体多见,占异常核型的53.8% (14/26)。205个异常胎儿中21个有染色体核型异常(10.2%,21/205);103个正常胎儿中5个有染色体异常(4.9%,5/10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CT组和DCT组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率比较:MCT组123个胎儿中7个有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5.7% (7/123);DCT组185个胎儿中19个有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10.3%( 19/185),两组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染色体异常类别中,DCT组有14个胎儿为非整倍体异常,非整倍体率为7.6%(14/185),而MCT组无一例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T组中,两例双胎中因l胎死亡仅检查有结构异常的另一个活胎,分别为21三体和18三体;其余17例均分别检查了两个胎儿,两个胎儿的染色体核型不相同。DCT组19个核型异常的胎儿中,15个胎儿超声检查提示为结构异常(15/19)。MCT组中,4例双胎中有7个胎儿检出染色体异常。(3)高龄孕妇组和适龄孕妇组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高龄孕妇组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7.6%(8/105),适龄孕妇组为8.9%( 18/2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染色体异常类别中,高龄孕妇组6个胎儿为非整倍体异常(5.7%,6/105),适龄孕妇组仅8个胎儿(3.9%,8/203),高龄孕妇组胎儿的非整倍体率显著高于适龄孕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辅助生育组和自然受孕组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辅助生育组81个胎儿中有l1个染色体异常(13.6%,11/81),自然受孕组227个胎儿中有15个染色体异常(6.6%,15/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染色体异常类别中,辅助生育组7个胎儿为非整倍体异常(8.6%,7/81),自然受孕组也为7个胎儿(3.1%,7/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异常胎儿组和正常胎儿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异常胎儿组205个胎儿中有21个染色体异常(l0.2%,21/205),正常胎儿组103个胎儿中有5个染色体异常(4.9%,5/1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染色体异常类别中,异常胎儿组13个胎儿为非整倍体异常(6.3%,13/205),正常胎儿组仅1个胎儿(1.0%,1/1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整倍体是双胎合并胎儿结构异常时常出现的染色体异常,以21三体为常见。双胎之间的核型不一致和双胎之一出现非整倍体的情况常见于DCT,而MCT时两个胎儿核型往往一致,但两个胎儿发生相同的染色体异常可能出现不同的表型;双胎之一合并胎儿结构异常时,建议分别对两个胎儿同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 国产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产前诊断未培养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的研究

    作者:王树玉;黄醒华;贾婵维;李颖;任国庆

    目的 探讨国产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用于产前诊断未培养羊水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临床价值,评价国产探针的性能.方法 应用FISH技术埘全旧37家省级及地区级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孕16~24周的1369例孕妇的未培养羊水细胞进行快速产前诊断;应用多色FISH技术对5条染色体(21、13、18、X和Y)进行检测.同时将羊水细胞接种、培养,行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FISH检测结果的对照.结果 被检测的1369份样本中,1361例未培养羊水细胞获得诊断结果,检测成功率99.42%(1361/1369).共检出异常核型35例,异常核型枪出率为2.57%(35/1361),其中包括21三体22例;13三体4例;18三体6例;18二倍体、X0 1例;18二倍体、XXY 2例.FISH榆测结果与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应用国产探针FISH技术检测未培养羊水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具有快速、简便、所用样本量少的优势,结果准确可靠.

  • 非多态性位点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中的应用

    作者:朱湘玉;胡娅莉;王亚平;朱海燕;李洁;朱瑞芳;张颖;吴星;杨滢

    目的 探讨非多态性位点多重荧光定量PCR(QF.PCR)技术快速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3月至2007年11月间,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早孕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孕期羊水及妊娠晚期的胎儿脐血共63例为研究组.同期60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标本(男、女性各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非多态性位点QF-PCR技术检测两组各样本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情况,以人釉原蛋白基因(AMXY)位点为内参照,根据公式计算剂量系数(DQ)值,DQ值在0.7~1.3之间为正常,>1.3为染色体扩增,<0.7则为染色体存在缺失.当2个以上位点电泳峰与AMXY比值异常时,为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即各位点与性染色体峰面积比值均>2.0或<0.7.将QF-PCR的检测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正常对照组中女性性染色体检测结果为AMX,男性性染色体检测结果为AMX、AMY,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各常染色体DQ值的均值为0.7~1.3,标准差为0.05~0.12.(2)研究组63例中有19例为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其中13例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与核型分析结果不一致的6例中,1例在18q22.3的CNDP2基因位点表现为三体改变,位于18q12.1的CDH2基因位点表现为正常二倍体,其DQ值为1.28,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7,XY,+18;5例非多态性位点QF-PCR结果提示有染色体拷贝数异常,而核型分析结果未见异常,其中1例为47,XY,+13,核型分析结果为46,XX;1例为Y染色体缺失,而核型分析结果为46,XY;另外3例中1例为47,XX,+16,2例为47,XX,+13,而核型分析结果均为46,XX.(3)研究组63例中有44例染色体为正常二倍体,其中36例(82%)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与核型分析结果不一致的8例中,1例为培养失败;2例非多态性QF-PCR结果为正常男性,而核型分析结果为正常女性;4例核型分析为多倍体,其中3例核型分析为69,XXX,1例核型分析为92.XXXX;1例核型分析为45,XX,rob(13;21).结论 采用非多态性位点QF-PCR技术进行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畸形,具有通量高、快速、价廉等特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在无创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侯巧芳;吴东;楚艳;康冰;廖世秀;杨艳丽;张朝阳;张菊新;吴刚

    目的 探讨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在无创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因性连锁遗传性疾病家族史行产前诊断的孕9 ~12周的孕妇共103例为早孕组;2010年10月至2012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羊水染色体产前诊断的孕14 ~ 24周的孕妇205例为中孕组.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荧光标记PCR技术检测早孕组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的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和牙釉质基因(AML),其中33例男性胎儿及其父亲进行12个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Y-STR)基因座检测.采用大规模平行测序法对中孕组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进行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结果(1)早孕组103例游离胎儿DNA检测结果中,有53例SRY检测阳性,50例SRY检测阴性;与绒毛组织中SRY检测结果相比较,游离胎儿DNA检测SRY有1例假阴性和1例假阳性,其敏感度为98%,特异度为98%.在AML检测中,男胎样本扩增产物中有片段为102 bp的X染色体扩增产物(AML-X)和片段为108 bp的Y染色体扩增物(AML-Y)两种;女胎扩增产物样本仅有AML-X的产物峰.早孕组103例中,52例检测到102 bp和108 bp产物峰,51例仅检测到102 bp产物峰.与绒毛组织中SRY检测结果相比较,有2例出现假阴性,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100%.(2)对SRY定量分析浓度≥30 copy/ml的33例胎儿的游离DNA及其父亲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了Y-STR基因座分型.游离胎儿DNA 200 bp以下的Y-STR基因座均得到成功分型,200 ~ 300 bp之间的Y-STR峰值显著降低,部分基因座扩增失败,未检出超过300 bp的STR基因座.Y-STR基因座分型成功的胎儿与父亲分型结果相比较,发现其中1例存在污染,其余32例均与其父亲分型结果完全一致.(3)中孕组205例游离胎儿DNA检测结果中,共检出了6例染色体数目异常,其中21三体2例、18三体3例、45,X1例;与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完全一致.此外,测序结果显示,X染色体偏少(45,Y)、chrl6偏多(16三体)各1例,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测序结果显示X或Y染色体偏少1例,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7,XYY.结论 (1)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在早孕期无创产前胎儿性别基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是必须注意到极微量和高母源背景特点对检测结果可能的影响.(2)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大规模测序,对于中孕期21三体和18 三体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传统产前诊断技术的有效辅助手段,但是在其他染色体异常的检测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妊娠早期利用母血血浆胎儿游离DNA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价值

    作者:常颖;陈叙;崔洪艳;任晨春

    目的 评估妊娠11~13+6周利用母血血浆中的胎儿游离DNA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畸形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11~13+6周孕妇共2 650例,超声检测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同时取孕妇外周血5 ml,以时间分辨仪检测血清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单位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浓度.所得数据输入数据库,根据孕妇的年龄、体重、种族、吸烟史、妊娠方式、孕周数等转化成该指标的中位数倍数(multiple of median,MoM),计算风险值.风险截断值为1∶270.对高风险孕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绒毛活检)和非介入性产前诊断.采用f检验、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1)2 650例孕妇中,高风险孕妇74例.35例进行绒毛活检,37例于妊娠20周行羊水穿刺.35例行绒毛活检的孕妇中选取1 8例同时行游离胎儿DNA(cell-free fetal DNA,cffDNA)检测.2例Rh阴性孕妇直接行非介入性产前诊断(即cffDNA检测),未行绒毛活检或羊水穿刺.这20例孕妇中,6例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其中5例为非整倍体核型异常,包括21-三体2例,18-三体及45,XO各1例,另1例为染色体平衡易位[t(1;2)(p11.1; p11.2)].将这2例21-三体及14例染色体核型正常孕妇的血浆进一步行胎盘特定基因4(placenta-specific 4,PLAC4)RNA-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检测.(2)通过对母血血浆cffDNA进行检测,准确诊断出2例21-三体、1例18-三体及2例45,XO.2例Rh阴性血型孕妇的胎儿染色体核型正常.(3)2例妊娠有21-三体胎儿的孕妇母血血浆PLAC4 RNA-SNP等位基因鸟苷酸-腺苷酸等位基因比率为1.00(0.98,1.02),14例核型正常孕妇的PLAC4 RNA-SNP等位基因鸟苷酸-腺苷酸等位基因比率为1.05(1.02,1.1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3.5,P=0.066). 结论 利用母血血浆中胎儿游离DNA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畸形具有无创的特点,且非介入性产前诊断具有较好的阴性预测价值,可以作为特殊人群,如Rh阴性血型孕妇的一种产前筛查和诊断手段.

  • 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一胎染色体非整倍体选择性减胎术20例分析

    作者:黄轩;罗艳敏;黄林环;周祎;陈健生;陈筠虹;黄爱兰;方群

    目的 探讨妊娠中晚期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ichorionic diamniotic twin,DCDA)妊娠一胎染色体非整倍体进行氯化钾选择性减胎术的策略和妊娠结局. 方法 2008年6月1日至2012年12月3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胎儿医学中心就诊的DCDA孕妇20例,产前诊断一胎染色体非整倍体,另一胎核型正常,于妊娠14~34周对异常胎儿实施心脏注射氯化钾减胎术.分析术后流产、胎膜早破、早产等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 结果 孕妇平均年龄为(33.8±4.3)岁,平均减胎孕周为(23.4±5.8)周,≤妊娠20周减胎6例、21~27周减胎8例、≥28周减胎6例.1 7例被减胎有畸形等明显减胎标记,3例仅有超声软指标或胎儿位置差别等弱减胎标记.20例均减胎成功,20%(4/20)术后流产,35%(7/20)早产,45%(9/20)足月分娩,总体新生儿存活率为65% (13/20),无一例发生宫内感染.近宫颈胎儿和远离宫颈胎儿减胎后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别为7/12和0/8. 结论 对妊娠中晚期DCDA一胎染色体非整倍体进行氯化钾选择性减胎术,母体安全,减胎成功率高.减灭近宫颈的胎儿时,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高.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快速产前诊断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临床应用

    作者:梁丽;廖灿;潘敏;杨昕;李发涛;易翠兴;李焱;符芳;李东至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F-PCR)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分别选择21、18、13、X及Y染色体上的22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位点及AMXY作为遗传标记,用QF-PCR技术对因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和高龄妊娠(≥35岁)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1740例孕妇的绒毛或羊水样本进行检测,并同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并分析2种方法 检测结果 的符合率.结果 共有1690例产前诊断样本同时成功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QF-PCR技术检测.所有QF-PCR检测报告均在48 h内得出.QF-PCR技术共检出染色体数目正常1649例,占97.57%;异常41例,占2.43%.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到的1639例正常病例,QF-PCR技术检测结果 均正常.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到51例染色体异常中,有41例用QF-PCR技术成功检测出,包括30例21-三体、6例18-三体、1例45,XO、1例47,XYY、1例47,XXX、1例69,XXX,1例47,XXY[94]/46,XY[6](QF-PCR技术检测结果 为47,XXY).QF-PCR技术对21、18、13、X及Y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率100.0%,无假阳性.对于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和高龄妊娠人群,QF-PCR与染色体核型分析这2种方法 检测一致性可达99.4% (1680/1690),该人群中2例染色体数目异常嵌合体、4例结构异常嵌合体及4例染色体结构异常病例QF-PCR技术未能检出,占总检测样本0.6%(10/1690).结论 QF-PCR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经济、高效地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对于21、18、13、X及Y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率100.0%,对于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和高龄妊娠人群,QF-PCR可以准确和快速地为孕妇提供99.4%的诊断信息.

  • 胎儿游离DNA浓度低导致无创产前检测失败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李佳欣;魏瑗;赵扬玉

    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胎儿游离DNA(cell-free fetal DNA,cffDNA)浓度是决定NIPT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当cffDNA浓度低于4%时,往往无法得出准确结果,导致NIPT失败.现综述影响cffDNA浓度的相关因素,cffDNA浓度与孕周呈正相关,与孕妇体重、体重指数呈负相关,妊娠期并发症或合并症(子痫前期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孕妇的年龄、中孕期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结果、胎儿染色体核型及颈项透明层厚度等也是潜在的影响因素.分析cffDNA浓度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完善NIPT技术规范,对产前遗传咨询具有指导意义.

  • 应用高通量平行测序技术产前筛查胎儿常见非整倍体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王德刚;马肇华;梁少霞;唐海深;江陵;董兴盛

    目的 评价基于高通量平行测序技术的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using massively parallel sequencing,MPS-NIPT)筛查胎儿常见非整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前瞻性的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在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行MPS-NIPT产前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共4 271例.采集孕妇外周血,提取血浆游离胎儿DNA进行MPS-NIPT.MPS-NIPT高风险孕妇行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分析.随访所有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生后3个月的健康状况.结果 MPS-NIPT筛查胎儿非整倍体的高风险率为1.83%(78/4271),经产前诊断确诊胎儿染色体异常55例.78例高风险病例中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34例,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13例,13-三体综合征高风险5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高风险21例,其他染色体数目异常高风险5例.高风险病例中3例(1例为2-三体综合征高风险,2例为XXX-三体综合征高风险)拒绝行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分析,另外75例行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分析,检出55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符合率为73.33%(55/75).剔除流产和引产病例,有效随访3 734例,MPS-NIPT筛查常见非整倍体(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及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总检出率为96.43%,总假阳性率为0.46%,总阳性预测值为76.06%,总准确率为99.49%.MPS-NIPT低风险病例中漏诊1例13-三体综合征和1例XYY-综合征.结论 MPS-NIPT筛查胎儿常见非整倍体检出率高,假阳性率极低,可常规用于单胎妊娠胎儿常见非整倍的产前筛查.但对低风险孕妇应加强孕期监测,防止漏诊.

6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