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饮食诱导肥胖有抵抗性的大鼠解偶联蛋白-2基因的表达

    作者:刘荣;孙长颢;付荣霞;颜跃山;王舒然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抵抗大鼠褐色脂肪组织(BAT)、白色脂肪组织(WAT)和骨骼肌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的表达.方法采用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组,分别用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13周,然后根据体重筛选出DIO-R和DIO组观察饮食诱导肥胖抵抗(DIO-R)大鼠体重与能量摄入量的变化,应用RT-PCR方法测定大鼠褐色脂肪组织、白色脂肪组织和骨骼肌UCP2 mRNA表达水平.结果饮食诱导肥胖(DIO)大鼠体重与总能量摄入量(489.7±20.5)g、(34 363±1 465)kJl明显高于DIO-R大鼠(425.1±27.1)g,(31 693±946)kJ.白色脂肪组织中,DIO-R大鼠UCP2mRNA的峰面积为(352±30)mm2,DIO大鼠UCP2mRNA的峰面积为(101±12)mm2;DIO及DIO-R大鼠骨骼肌UCP2mRNA的峰面积分别为(130±15)mm2、(170±12)mm2; DIO-R大鼠和DIO大鼠褐色脂肪组织UCP2mRNA的峰面积为(124±14)mm2、(147±19)mm2.结论 DIO-R大鼠白色脂肪组织UCP2 mRNA表达明显增加,提示肥胖抵抗与组织特异增加UCP2的表达相关.

  • 极低密度脂蛋白对肾小管上皮细胞人尿酸盐转运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颖;苗志敏;阎胜利;王颜刚;宋娓;李长贵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否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人尿酸盐转运子(Huat)Mrna的表达.方法 根据培养液中所含VLDL浓度的不同,将HK-2细胞分为:①仅使用DMEM/F-12组(对照组);②DMEM/F-12+50μg/ml VLDL组(V1组);③DMEM/F-12+100μg/ml VLDL组(V2组);④DMEM/F-12+200 μg/ml VLDL组(V3组);⑤DMEM/F-12+400 μg/ml VLDL组(V4组).每组均培养6瓶细胞.上述细胞在不同培养液中分别培养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K-2细胞中Huat Mrna的相对表达量(2△△Ct法).结果 所有标本均能检测到hUATmRNA的表达,但V1~V4组Huat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VLDL低浓度(50μg/ml)组Huat 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64%,VLDL高浓度(400μg/ml)组Huat Mrna表达水平仅为对照组的24%.结论 VLDL下调Huat Mrna表达,VLDL的这种作用可能与脂代谢紊乱易合并高尿酸血症有关.

  • 11C-CFT PET/CT显像鉴别多系统萎缩与帕金森病的价值

    作者:杨晖;沈智辉;徐白萱

    目的 探讨11C-CFT PET/CT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显像在鉴别多系统萎缩(MSA)与帕金森病(PD)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1例MSA患者(MSA组)、24例PD患者(PD组)以及1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临床及11C-CFT PET/CT资料,采用感兴趣区(VOI)技术,计算纹状体不同区域(尾状核与壳核)DAT结合指数与DAT结合不对称指数,分析3组纹状体DAT数量与分布对称性差异.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SA组与 PD组纹状体DAT结合量指数均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A组与PD组纹状体DAT结合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D组纹状体DAT结合不对称指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SA组纹状体DAT结合不对称指数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的尾状核与壳核DAT结合不对称指数均高于M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1C-CFT PET/CT显像可显示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情况.MSA与PD患者均表现为纹状体DAT数量减低,PD患者纹状体DAT分布不对称程度高于MSA患者.11C-CFT PET/CT显像可用于鉴别MSA与PD.

  • 大肠癌组织中ABCG2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胡潇红;沙卫红;林锋;岑荣英;王启仪;廖山婴

    目的 通过检测大肠癌组织中ABCG2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量,分析该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RT-PCR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和远端正常组织中ABCG2基因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评价其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ABCG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ABCG2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及正常组织(P<0 05);ABCG2的表达高低与肿瘤直径有关(x2=5.55,P=0.018);肿瘤低分化患者ABCG2 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肿瘤中-高分化患者;ABCG2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Duke分期及组织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结论 大肠癌ABCG2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发生、发展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不但可以预测大肠癌患者预后而且对指导制订化疗方案有一定参考价值.

  • 人胰腺细胞cDNA 文库中丙型肝炎病毒NS4B 结合蛋白基因的筛选

    作者:温少芳;张锦前;孙荣华;李卓;高萍;王琦;刘顺爱;成军

    目的 从人胰腺细胞cDNA 文库中,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 筛选HCV NS4B 包膜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方法 人胰腺细胞cDNA 文库先进行扩增,随后纯化及鉴定,然后将鉴定好的人胰腺细胞cDNA 文库质粒转化入酵母菌株Y187.构建pGBKT7-NS4B 作为诱饵质粒,随之转化酵母菌株AH109,用色氨酸缺陷型培养基(SD/-Trp)筛选阳性菌落.配合两种重组酵母菌株AH109 与Y187,用四缺培养基及X-α-gal 筛选蓝色酵母菌落,提取相应质粒,电转化感受态菌DH5α后再提取质粒,测序仪测序,结果 使用PUBMED 进行序列比对.结果 成功构建pGBKT7-HCV NS4B 重组质粒,并从人胰腺cDNA 文库中筛选出7 种与HCV NS4B 蛋白相结合的蛋白基因,包括CDK5RAP3、辅脂肪酶、胰石蛋白、凝乳蛋白、弹性蛋白酶2A、糜蛋白酶和胆盐刺激酯酶.结论 HCV NS4B 蛋白可能通过与所筛选出前述蛋白中参与代谢过程的相关蛋白结合,影响糖、脂类代谢过程.

  • 血浆肝素结合蛋白在新生儿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邓永超;唐喜春;张聪;莫丽亚

    目的 探讨血浆肝素结合蛋白(HBP)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脓毒症(NS)及脓毒症严重度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一般脓毒症患儿39例、严重脓毒症患儿37例、脓毒性休克患儿16例分别作为相应试验组,并选取同时期在各新生儿科住院的局部感染患儿34例及非感染患儿35例分别作为相应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患儿入院时的HBP、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的显著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各指标对感染和脓毒症诊断的效能.结果 一般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HBP(H=91.764,P<0.01)、PCT (H=51.757,P<0.01)及hs-CRP(H=28.418,P<0.01)水平均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严重脓毒症[52.35(33.65,88.15)(ng/ml)]和脓毒性休克组[73.55(60.61, 145.51)(ng/ml)]血浆HBP水平明显高于一般脓毒症组[34.12(23.04,41.7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4.092,P<0.01);三组患儿血清PCT 与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CT=1.909,Hhs-CRP=0.292),P>0.05];HBP诊断新生儿脓毒症和新生儿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5和0.904,均高于PCT和hs-CRP;当诊断阈值(cut-off值)取19.8 ng/ml时,HBP诊断新生儿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82.9%,当cut-off值取28.0 ng/ml时,HBP诊断新生儿脓毒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4%和88.4%.结论 HBP在新生儿脓毒症早期诊断及临床分级方面优于PCT和hs-CRP,可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胸腔积液肝素结合蛋白检测对肺炎旁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莉;白永凤;蒋峻梅;祝进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肝素结合蛋白(HBP)检测在胸腔积液患者中对肺炎旁胸腔积液(PPE)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2至7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89例胸腔积液患者的胸腔积液标本,其中肺炎旁胸腔积液(肺炎组)7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核组)24例,恶性胸腔积液(恶性组)46例,其他原因引起的漏出液(漏出液组)47例.对所有胸腔积液进行常规分析和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LDH)、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胸腔积液总蛋白(TP)检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胸腔积液HBP水平.各组总体水平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方差齐性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多组比较采用LSD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绘制ROC曲线评价胸腔积液中HBP、LDH、ADA、TP水平在PPE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结果 胸腔积液HBP浓度在肺炎组为316.1(99.5,399.8)ng/ml,结核组为64.7(18.6,96.8)ng/ml,恶性组15.2(8.4,33.3)ng/ml,漏出液组14.1(6.5,23.0)ng/ml.肺炎组胸腔积液HBP水平与其他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0.3,P<0.05).当cut-off值为64.2 ng/ml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灵敏度为88.9%(64/72),特异度为89.7%(105/117),阳性预测值为84.2%(64/76),阴性预测值为92.9%(105/113),总符合率为89.4%(169/189).结论 胸腔积液HBP水平诊断效能高,能较好区分胸腔积液患者的PPE,可能是PPE鉴别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 肝素结合蛋白和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作者:钱定良;闫绍荣;潘晓荷

    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在脓毒症诊断及分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温州市中心医院ICU就诊的脓毒症患者31例、严重脓毒症患者1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12例及局部感染非脓毒症患者37例,测定各组患者HBP、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利用非参数检验分析比较各组间检测指标的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各检测指标对脓毒症的检测效能;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HBP、PCT及CRP与多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BP在严重脓毒症[(100.65±58.82)ng/ml与(31.86±36.87)ng/ml,Z=-3.856,P<0.05;(100.65±58.82)ng/ml与(24.96±17.49)ng/ml,Z=-3.556,P<0.05]及脓毒性休克[(148.28±99.73)ng/ml与(31.86±36.87)ng/ml,Z=-4.432,P<0.05;(148.28±99.73)ng/ml与(24.96±17.49)ng/ml,Z=-4.157,P<0.05]患者中升高,CRP[(154.64±62.90)mg/L与(92.56±67.49)mg/L,Z=-2.749,P<0.05;(154.64±62.90)mg/L与(79.21±51.80)mg/L,Z=-3.218,P<0.05]及PCT[(32.86±39.93)ng/ml与(2.70±6.24)ng/ml,Z=-3.395,P<0.05;(32.86±39.93)ng/ml与(4.21±14.94)ng/ml,Z=-4.092,P<0.05]仅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升高,与对照和脓毒症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P的ROC曲线下面积大(AUC=0.687)且具临床诊断意义(P<0.05),佳诊断界值(18.58 ng/ml)时具有较优检测敏感度(0.729);HBP(APTT:r=0.244,P=0.016;PT:r=0.351,P<0.001;INR:r=0.314,P=0.002;D二聚体:r=0.334,P=0.001;血乳酸:r=0.394,P<0.001)、CRP(APTT:r=0.271,P=0.008;PT:r=0.348,P=0.001;INR:r=0.264,P=0.009;D二聚体:r=0.257,P=0.012;血乳酸:r=0.329,P=0.001)及PCT(APTT:r=0.375,P<0.001;PT:r=0.523,P<0.001;INR:r=0.535,P<0.001;D二聚体:r=0.254,P=0.013;血乳酸:r=0.422,P<0.001)与凝血功能、血乳酸呈正相关.结论 HBP在脓毒症临床诊断及分级中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有可能成为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

  • 甲基丙二酸血症结合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家系MMACHC 基因突变分析及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蔡奥捷;宗亚楠;刘宁;魏振玲;白莹;赵振华;孔祥东

    目的:利用Sanger测序对45例甲基丙二酸血症结合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家系MMACHC基因的突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甲基丙二酸血症结合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生育史家系再次生育前行产前诊断的可能性。方法采集2012至2015年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咨询门诊的45例结合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先证者和先证者父母的外周血2 ml,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MMACHC基因进行突变分析,明确每个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并对再次怀孕的12对夫妇抽取胎儿绒毛进行产前诊断。结果45例家系共检测出14种MMACHC基因突变,常见的突变为c.609G>A(W203X),c.658-660delAAG(K220del)和c.80A>G (Q27A)。其中2种为新突变,包括1个剪接位点突变(c.81+1G>A)和1个错义突变(c.665A>G,p.Y222C)。突变频率高的外显子为第4外显子。行产前诊断的12例家系中2例胎儿确定为 MMACHC 基因正常,7例胎儿为MMACHC基因杂合突变携带者,3例胎儿为 MMACHC 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或纯合突变患者。MMACHC基因正常或杂合突变携带者胎儿的家系选择继续妊娠,而MMACHC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患者胎儿的家系均选择终止妊娠,胎儿娩出后随访与产前诊断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发现2个MMACHC基因新突变,证实对有结合型甲基丙二酸血症生育史的家系再次怀孕时进行产前MMACHC基因分析,可以避免生育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613-617)

  • 肝素结合蛋白和正五聚蛋白3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任玮;姚宝珍;李艳

    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和正五聚蛋白3(PTX3)对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1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科30例新生儿脓毒症(脓毒症组)、84例局部细菌感染新生儿(一般感染组)及50例单纯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对照组).一般感染组和脓毒症组的114例细菌感染新生儿中,有39例合并休克(休克组),75例未合并休克(非休克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双位点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HBP和PTX3水平,并收集血清降钙素原(PCT)及全血白细胞(WBC)计数等实验室检查数据.非正态分布数据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各指标诊断性能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各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 脓毒症组、一般感染组和对照组HBP值分别为(64.41±78.51)ng/ml、(47.16±50.59)ng/ml、(31.97±20.76)ng/ml,PTX3值分别为(2.23±1.44)ng/ml、(1.76±0.94)ng/ml、(1.26±0.66)ng/ml,PCT值分别为(31.92±36.65)ng/ml、(7.72±9.28)ng/ml、(1.87±5.02)ng/ml.脓毒症组PTX3、PCT水平显著高于一般感染组(Z=3.74,Z=5.01,P均<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Z=3.98,Z=5.20,P均<0.05).脓毒症组HBP水平高于一般感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6,P>0.05);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P<0.05).休克组PTX3和PCT水平显著高于非休克组(Z=2.20,Z=3.70,P均<0.05);休克组HBP水平高于非休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7,P>0.05).HBP、PTX3、PCT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3、0.802、0.869;HBP、PTX3、PCT三者联合诊断优于单指标诊断,AUC大为0.910.PTX3与PCT呈正相关(r=0.242,P<0.05).结论 PTX3和PCT能有效辅助临床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联合PTX3、PCT和HBP诊断优于单指标诊断.

  • 炎性因子在小儿脓毒症早期的临床对比初探

    作者:洪开听;王晔恺;于倩;潘辉;吴金华;陈芬;陈萍

    目的 探讨脓毒症诊断前不同时间点的炎性因子[肝素结合蛋白(HB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价值对比.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模型,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病房小儿脓毒症患者24例,平均年龄(4.08±1.68)岁,男性16例,女性8例.收集患儿诊断脓毒症时刻的前72 h(A组)、前48 h(B组)、前24 h(C组)血浆;同期选取22名无器质性疾病的小儿健康体检者抽取血浆作为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4.07±1.58)岁,男性12名,女性10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肝素结合蛋白(HBP)、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免疫荧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检验各时间点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HBP在正常对照组、A组、B组、C组的血浆水平分别为(9.69±1.30) μg/L、(12.82±2.03) μg/L、(15.46±1.02) μg/L、(18.60±1.10)μg/L,HBP的B组、C组时间点分别高于A组和B组水平(t=5.62,P<0.01;t=10.25,P<0.01),A、B、C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6.27,P<0.01;t=16.82,P<0.01;=25.16,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HBP在A组的诊断效能(AUC)分别为0.823,均高于其他4种炎性因子(IL-6、IL-10、PCT、hs-CRP)(Z=2.41,P<0.01;Z=2.02,P<0.05;Z=0.38,P>0.05;Z=0.32,P> 0.05),HBP在B组的诊断效能(AUC)分别为0.898,均高于其他4种炎性因子(IL-6、IL-10、PCT、hs-CRP)(Z =0.43,P>0.05;Z =0.46,P>0.05;Z =0.26,P>0.05;Z=0.57,P>0.05),PCT在C组的诊断效能(AUC)为0.941,高于其他4种炎性因子(IL-6、IL-10、HBP、hs-CRP)(Z=0.12,P> 0.05;Z=0.08,P> 0.05;Z=0.03,P>0.05;Z=0.10,P>0.05).结论 HBP具有较宽的诊断窗口期,可作为小儿脓毒症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IL-6、IL-10、PCT及hs-CRP在小儿脓毒症的不同时期也分别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肝素结合蛋白与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对呼吸道局部细菌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苑;喻丹;王海;费禹智;张雪芹;曹宇星;伍勇

    目的 探讨血液中肝素结合蛋白(HBP)、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白细胞(WBC)计数在呼吸道局部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模型,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66例,呼吸道非细菌感染患者37例,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健康体检者39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双位点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免疫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样品中HBP、PCT及CRP水平;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和其配套试剂检测外周血WBC,统计分析各组4个指标的差异,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齐性的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的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以分析HBP、PCT、CRP及WBC计数对呼吸道局部细菌感染诊断的价值.结果 呼吸道细菌局部感染组患者、非细菌感染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中HBP值分别为36.30 (7.78 ~ 89.36) ng/ml、5.57 (4.37~8.23) ng/ml、2.84 (1.53~6.51) ng/ml,PCT值分别为0.08 (0.04 ~0.83) ng/ml、0.09 (0.04~0.30) ng/ml、0.04(0.03~0.08)ng/ml,CRP值分别为56.20(19.33 ~76.23) mg/L、34.40 (2.15~83.95) mg/L、(2.20 ±-0.99)mg/L,WBC计数值分别为(10.59±4.58)×109个/L、8.40 (5.80~11.88) ×109个/L、(6.14±1.31)×109个/L.呼吸道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液HBP水平与非细菌感染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28,P<0.001;Z=-5.685,P<0.001).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液PCT、CRP及WBC计数水平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5,P>0.05;F=0.100,P>0.05;F=2.417,P>0.05);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1,P<0.05;Z=-6.595,P<0.001;t=6.499,P<0.001).HBP、PCT、CRP及WBC计数诊断呼吸道局部细菌感染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69、0.95及0.85,HBP鉴别诊断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曲线下面积为0.80.结论 HBP能够快速有效地辅助诊断呼吸道局部细菌感染,其鉴别诊断价值优于PCT、CRP、WBC计数等常用手段.

  • 糖化肌醇磷脂结合蛋白在健康人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表达

    作者:崔巍;张之南;杨敏

    目的研究健康人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上,糖化肌醇磷脂结合蛋白(GPI锚蛋白)之一CD59的表达,探讨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能否做为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指标。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多色分析法,结合多种细胞特异性抗体,分析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中性粒细胞上CD59的表达情况。结果 50名健康人中性粒细胞上CD59的表达均为完全阳性,表达率为(98.6±1.5)%。淋巴细胞上CD59的表达率为(90.0±14.9)%,少量呈现阴性和不完全阳性表达。CD3+T细胞与淋巴细胞类似,但完全阳性细胞少于后者,部分阳性和阴性细胞多于后者。与CD3+T细胞相比,CD4+T细胞上CD59的表达率增高,为(92.9±8.1)%,完全阳性细胞增多,但仍有少量阴性细胞存在;CD8+T细胞表达率明显下降,为(74.6±9.1)%,完全阳性细胞减少,部分阳性和阴性细胞增多;CD45RA+和CD45RO+T细胞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活化T细胞的表达介于CD3+和CD8+T细胞之间。B细胞的表达均为完全阳性,表达率高达(96.3±0.6)%,与中性粒细胞类似。结论健康人淋巴细胞上CD59不完全阳性的表达主要与T细胞、尤其是CD8+T细胞有关;B细胞表达均一,有望成为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细胞类型。

  •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血脂的研究

    作者:朱燕林;严晓伟;鄢盛恺;朱文玲

    目的研究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TaqⅠ B基因多态性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测定186例研究对象为CETP TaqⅠ B基因型,分析基因型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不同基因型间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显著差异;B2等位基因携带者[B1B2:(1.33±0.36)mmol/L,B2B2:(1.37±0.2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B1纯合子[B1B1:(1.20±0.33)mmol/L]显著增高;载脂蛋白A1水平在B1和B2纯合子间差异显著[(1138.42±223.57)mg/L vs(1276.70±142.63)mg/L],这种差异在男性表现更为明显;TaqⅠB基因多态性对CETP浓度无显著影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CETP浓度无显著负相关;TaqⅠB基因多态性可以说明1.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结论CETP TaqⅠ B基因多态性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显著影响.

  • 增龄对大鼠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影响

    作者:吴毅;杨晓冰;李云霞;占飞;胡永善;朱尚权;平蓓芳

    目的 探讨增龄对大鼠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 GLUT4)的影响。 方法 SD实验大鼠分为2组:青年组(3月龄)和老年组(24月龄)各式各样0只。制务GLUT4羧基端正2肽的多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2组大鼠骨骼肌细胞GLUT4蛋白含量,并检测大鼠尾静脉血糖。 结果 老年组大鼠的血糖(5.6±0.5 mmol/L)略高于青年组大鼠(4.5±0.5 mmol/L),但差异无显著性;青年组大鼠骨骼肌细胞内GLUT4相对含量为109.62±12.25,而老年组为86.46±8.25,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增龄可引起大鼠骨骼肌细胞GLUT4蛋白含量明显减少,使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发生障碍,这可能是老年人易产生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 大黄酸对葡萄糖转运蛋白1基因转染系膜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加明;刘志红;李颖健;刘栋;郭啸华;黎磊石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酸对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 1)基因转染系膜细胞(MCGT 1)功能的影响, 探讨大黄酸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建立GLUT 1基因转染的大鼠系膜细胞, 以β-半乳糖苷酶转染细胞(MCLacZ)为对照. 用2-脱氧-3H-葡萄糖(2-DG)测定细胞葡萄糖摄入,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3H-脯氨酸掺入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合成, 采用比色法测定谷氨酰胺:6-磷酸果糖转氨酶(GFAT)的活性, RT-PCR检测细胞胶原Ⅳ、FN和GFAT的表达.结果 MCGT 1的2-DG摄入率明显高于MCLacZ[(741±60.5)dpm*μg prot-1比 (92.2±9)dpm*μg prot-1],同时表现出细胞大小、RNA/DNA和蛋白/DNA 明显增加的细胞肥大表型, 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MCGT 1的3H-脯氨酸掺入量明显高于MCLacZ[(7.0±0.4) dpm*cell-1 比 (4.6±0.6) dpm*cell-1],GFAT活性明显增强(约增加1.8倍). 大黄酸能够减少MCGT 1的糖摄取[(560±64)dpm*μg prot-1 比 (741±60.5)dpm*μg prot-1),纠正MCGT 1的肥大状态, 并抑制MCGT 1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表达, 降低MCGT 1的GFAT活性.结论 GLUT 1的过度表达会明显改变系膜细胞的功能,大黄酸能逆转GLUT 1基因转染所致系膜细胞功能的改变.

  • 不同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对改善压力负荷大鼠左室重塑的作用

    作者:胡琴;李隆贵;耿昭华;吴立荣;方颖

    目的比较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和特拉唑嗪对压力超负荷性左室心肌胶原结合蛋白(collagen-binding protein, Colligin)和肌球蛋白同工酶(α/β-MHC)表达的影响,探讨卡维地洛改善左室重塑的新机制.方法将腹主动脉缩窄术后4周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腹主动脉缩窄术、卡维地洛、美托洛尔、特拉唑嗪 4组(n=8).治疗1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16周大鼠左室明显肥厚,α/β-MHC mRNA的比值下降,Colligin mRNA表达及Ⅰ/Ⅲ型胶原和Colligin蛋白含量增加(P<0.05);药物治疗12周后,卡维地洛能够明显改善左室肥厚,美托洛尔次之,而特拉唑嗪作用不明显;卡维地洛组大鼠左室心肌Ⅰ/Ⅲ型胶原和Colligin蛋白的表达下降,α/β-MHC mRNA表达比值增加, Colligin mRNA表达下调(P<0.05),但美托洛尔组和特拉唑嗪组无此变化(P>0.05).结论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均能明显改善左室肥厚,而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更能下调心室细胞外基质蛋白和逆转肌球蛋白同工酶转换,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确定.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血管活性肽Apelin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廖予妹;乔福元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血管活性肽Apelin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3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10例,轻度子痫前期11例,重度子痫前期15例;选择同期正常产妇15例作为正常妊娠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别检测两组产妇胎盘组织中Apelin-36及Apelin 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妊娠组Apelin-36及Apelin mRNA分别为0.27±0.04及0.82±0.2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分别为0.18±0.05及0.31±0.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分别为0.24±0.02及0.59±0.16,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别为0.16±0.03及0.25±0.07,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别为0.14±0.02及0.17±0.09,轻度、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Apelin-36及Apelin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P<0.01,P<0.01),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 血管活性肽Apelin在胎盘组织中表达降低,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 瘦素及瘦素长受体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

    作者:王玉真;乔杰;刘丽丽;陈咏健;李美芝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和瘦素长受体(Ob-RL) mRNA及蛋白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着床期子宫内膜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原位杂交技术,分别对15例正常妇女(对照组)、14例无排卵PCOS患者(PCOS组)促排卵治疗后着床期子宫内膜的leptin、Ob-RL mRNA及蛋白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中,子宫内膜10例呈分泌期中期改变,5例呈分泌期早期改变.PCOS组中,子宫内膜3例呈分泌期中期改变,6例呈分泌期早期改变,1例呈增殖期改变,4例呈增殖期并分泌期早期改变;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发生率79%(11/1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Ob-RL mRNA和蛋白在 PCOS患者子宫内膜腺体呈阴性到强阳性表达,但多呈弱阳性和阳性表达,对照组则呈弱阳性到强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eptin mRNA和蛋白在PCOS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与对照组相似,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促排卵周期中,Ob-RL在PCOS患者着床期子宫内膜腺体表达减弱,可能与PCOS患者妊娠率低有关.

  • 瘦素调节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功能的体外研究

    作者:黄荷凤;陈丹青;朱依敏;杨小福;金敏;JL Mershon

    目的探讨瘦素、促卵泡激素(FS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雌二醇(E2)、孕酮(P)生成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黄素化颗粒细胞,分别以瘦素(3.0ng/ml)、FSH (1.0 ng/ml)、IGF-Ⅰ (30.0ng/ml)以及相同终浓度的瘦素+FSH、瘦素+IGF-Ⅰ、FSH+IGF-Ⅰ、瘦素+FSH+IGF-Ⅰ对其刺激24h,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对药物作用后的黄素化颗粒细胞行形态学观察、细胞计数;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E2和P水平;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黄素化颗粒细胞行瘦素受体mRNA检测.结果瘦素、FSH和IGF-Ⅰ对黄素化颗粒细胞生长无影响.瘦素对黄素化颗粒细胞E2生成量无影响,对FSH刺激E2的生成也无影响,E2水平作用前分别为(0.103±0.036)pmol/1 000细胞、(0.323±0.042) pmol/1 000细胞,作用后分别为(0.120±0.008) pmol/1000细胞、(0.343±0.034) pmol/1000细胞;而对IGF-Ⅰ、FSH+IGF-Ⅰ刺激黄素化颗粒细胞生成E2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2水平作用前后分别为(0.318±0.037)pmol/1 000细胞与(0.493±0.036) pmol/1 000细胞、(0.193±0.025) pmol/1000细胞与(0.251±0.033) pmol/1000细胞(P<0.05,<0.01).各作用因子对P生成量均无影响.黄素化颗粒细胞有瘦素受体mRNA表达.结论瘦素对IGF-Ⅰ、FSH+IGF-Ⅰ介导的E2生成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黄素化颗粒细胞上的瘦素受体发挥作用.

153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