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与过敏性疾病共病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翁婷婷;严双琴;曹慧;顾春丽;徐叶清;倪玲玲;陶慧慧;邵婷;陶芳标

    目的 了解马鞍山城区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与过敏性疾病共病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对马鞍山市花山区和雨山区教育委员会注册的91所幼儿园3岁以上儿童进行普查,发放16439份问卷,终收到有效问卷15291份.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简明症状问卷)调查儿童的多动行为,通过父母回忆调查儿童既往过敏性疾病史,包括过敏性皮炎(湿疹)、食物或药物过敏、过敏性鼻炎及哮喘.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动与过敏性疾病共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15291名调查对象的年龄为(4.5±1.0)岁,其中男童占53.7%(8218/15291).学前儿童多动行为的检出率为8.6%(1317/15291),多动行为与过敏性疾病共病检出率为1.7%(258/15291).调整儿童性别、年龄、分娩方式、父亲年龄、妊娠合并症等因素后,多动行为与过敏性疾病共病的相关因素包括睡眠质量差(OR=4.45,95%CI:2.85~6.94)、周末视屏时间长(OR=1.39, 95%CI:1.00~1.94)以及经常性挑食行为(OR=1.78,95%CI:1.07~2.98).结论 马鞍山城区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与过敏性疾病共病不高,夜间睡眠质量差、长时间的视屏以及经常性挑食行为均为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与过敏共病相关因素.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大脑持续性注意障碍的血流灌注机制

    作者:李焕敬;耿斌;王爽;刘增山;张大光;刘振旺;张青

    目的 持续性注意障碍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的常见症状.本研究采用血流灌注成像研究ADHD患者脑局部血流灌注(CBF)异常,揭示患者持续性注意障碍的神经机制.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3年6月-2015年9月解放军第401医院收治的16例ADHD患儿,2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采用GE 3.0T MRI仪进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扫描.扫描过程中连续完成4个持续注意反应任务(SART)片段,总计20 min.采用SPM 8软件对两组受试者大脑单个体素的局部CBF值进行逐一对比分析;并分别将局部CBF变化与SART任务反应时间和目标命中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ART任务中ADHD患者额叶背外侧与内侧、运动区等大脑前部区域CBF升高趋势被抑制,而扣带回后部、枕顶沟等大脑后部皮层CBF升高趋势被进一步激活(P<0.01);双侧背部额中回、中央前后回部位的CBF变化与SART任务反应时间和目标命中率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背侧额中回:r=0.745,P<0.001;r=0.591,P<0.001;r=0.521,P<0.001,中央前后回:r=0.579,P<0.001).结论 ADHD患者执行SART任务中,大脑前部与后部血流分配存在差异,并与行为指标相关,从而反映了其持续性注意障碍的神经机制.

  • 护理干预对注意力缺陷障碍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黄丽萍;刘丽娜;李玉翠;李学喜

    探讨护理干预在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ADDH)患儿弱视治疗中的作用,以提高该类患儿弱视治疗效果.将249例ADDH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弱视综合疗法,治疗组除采用传统综合治疗外,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96.23%,对照组总有效率87.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ADDH患儿弱视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疗效,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症状也能得到改善.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服用盐酸托莫西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盛未;任艳玲;王永清

    目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儿童服用盐酸托莫西汀治疗12周,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110例ADHD儿童,口服盐酸托莫西汀治疗12周,在第0、4、8、12周,采用Swanson儿童行为量表第4版( SNAP-Ⅳ)评分量表和第0和12周 Conners 父母问卷评估疗效,副反应量表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 SNAP-Ⅳ量表显示评分在第4周、第8周、第12周与基线相比明显降低,且与基线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1);在第12周时,Conners父母问卷评分与基线相比,6个观察因子(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评分均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 P<0.01)。多见的副反应是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约为30%,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厌食;其次是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为4.55%,但所有的副反应均为轻度或可疑。结论 ADHD儿童服用盐酸托莫西汀有效,起效较慢,无严重不良反应,使用安全,但要及时处理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用药依从性。

  • IVA-CPT法对哌甲酯缓释片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评估

    作者:姜林;花曼曼;江伟;顾绍庆

    目的:通过对56例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进行哌甲酯缓释片治疗前后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试(IVA-CPT)数值的对比,探讨其治疗效果及疗效评估。方法所有入选患儿均在治疗前给予IVA-CPT测试,然后给予盐酸哌甲酯缓释片18 mg口服,1次/d,2~4周随访一次,用药3~5个月再进行 IVA-CPT测试。结果反应控制商数(视听)和注意商数(视听)治疗前后经配对 t 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哌甲酯缓释片对 ADHD 患儿注意缺陷、控制力差,多动冲动等核心症状的改善有明显效果,而 IVA-CPT检测对 ADHD患儿的疗效具有直观、综合的评估作用。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事件相关电位N270的研究

    作者:毛薇;施渑;韩春玉;王爱华;张纪水;戚晓红;王玉平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事件相关电位(ERP)成分N270的改变及意义.方法 21名确诊为ADHD的患儿及19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参与ERP试验.视觉刺激为具有三种颜色(红、黄、蓝),大小相同的圆形.每两张图片组成一个刺激对,分别命名为S1和S2.S1和S2的颜色相同即匹配状态;S1和S2的颜色不同即冲突状态,两种状态的刺激对出现的概率相等,并在屏幕上随机呈现.要求受试者比较S1与S2的颜色,按相同或不同进行相应的按键反应.按照国际10/20系统放置头皮电极,在刺激序列呈现的过程中同步记录脑电信号.结果 匹配状态的刺激对诱发出P100、N190、P300,冲突状态的刺激对诱发出N270和P300.两组间匹配状态引出的P100,N190和P300的平均波幅及潜伏期均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冲突状态引出的N270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平均波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DHD患者组冲突状态刺激对引出的N270潜伏期显著延长,提示ADHD患儿对信息冲突加工处理的速度减慢,其冲突监测处理过程存在功能障碍.

  • 联合治疗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认知功能远期疗效

    作者:王荣;孙素真;吴秀芳;李冠慧;左艳芳;庞英;张静

    目的 观察中枢兴奋药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与单独中枢兴奋药物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核心症状的改善作用及对认知功能的远期疗效.方法 80 例患儿分为两组.药物组采用哌甲酯(哌醋甲酯)治疗3 ~4 个月,联合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总疗程3 ~4 个月.随访6 个月,采用IVA -CPT 、Conners 量表、韦氏智力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药物组服用药物大量大于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药物组治疗后FRCQ 、FAQ 、Conners 量表6 个因子分均有明显改善(均P <0.01 ),6 个月后随访时下降(均P <0.01 ),FIQ 、VIQ 、PIQ 均有上升,但C 因子无明显变化;联合组治疗后FRCQ 、FAQ 、Conners 量表6个因子分均有明显改善(均P <0.01 ),6 个月随访仍保持较高水平,FIQ 、VIQ 、PIQ 及C 因子均上升(均P <0.01 ).结论 联合治疗可减少兴奋药物的剂量,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核心症状,长期提高患儿的认知功能.

  • 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与评估:单中心10年回顾性研究

    作者:衣明纪;马遥;刘秀梅;冉霓;冯雪英;杨召川;王艳霞;魏书珍

    目的 探讨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的诊断与评估现状,为综合防治儿童抽动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2002例抽动障碍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诊断与评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年间TD病例资料完整者2002例,其中男性1608名,女性394名,男∶女为4.08:1,发病年龄10个月至21岁,3~9岁为发病高峰;(2)TTD组471例,19.11% (90/471)合并共病,ADHD、OCD、焦虑症分别占14.65% (69/471)、5.31% (25/471)、3.18%(15/471);67.52%(318/471)首发症状为简单运动性抽动,57.96%(273/471)表现为眼部症状.CTD组689例,63.86% (440/689)合并共病,ADHD、OCD、焦虑症分别占51.38%(354/689)、20.32%(140/689)、11.76%(81/689);66.91%(461/689)首发症状为简单运动性抽动,68.21%(470/689)表现为眼部症状.TS组842例,74.23%(625/842)合并共病,ADHD、OCD、焦虑症分别占57.96%(488/842)、25.06%(211/842)、23.75%(200/842);81.47%(686/842)首发症状为简单发声性抽动,88.95%(749/842)表现为清嗓;(3)儿童抽动障碍既往诊疗过程中,3种类型的误诊率分别为58.82%(70/119),55.07%(125/227),34.76% (162/466).3组各有226例(47.98%,226/471)、211例(30.62%,211/689)、200例(23.75%,200/842)患者未曾复诊.(4)初诊确定诊断者98.20%(1966/2002).既往诊疗过程中定量评估抽动严重程度者0.99%(8/812),评估共病ADHD者37.68%(306/812),未见进行OCD评估者;在本院诊疗中评估抽动严重程度者10.54%(211/2002),评估共病ADHD者61.19% (1225/2002),评估OCD者33.57%(672/2002).结论 TD可以2岁以内发病,高峰发病年龄3~9岁,较文献报道提前;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抽动症状形式多样,常见于眼部症状、清嗓,易造成误诊;普遍存在共病现象,ADHD、OCD、焦虑症为常见的3种.诊断过于草率,复诊不规范,症状严重程度定量和共病评估少.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空间忽视的研究

    作者:蒋春明;沈芳;李光乾;林忠东;李伟;焦颖

    目的 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空间忽视的现象.方法 对32例男性ADHD患儿和32例正常儿童进行划星试验、线等分试验,以及智能测验等非忽视测验.结果 (1)ADHD患儿线等分测试结果为(-9.37±6.57),与对照组(-5.46±4.6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5,P<0.01);ADHD患儿左侧划星试验成绩(11.44±5.55)差于对照组(16.34±4.82)(t=-3.78,P<0.01),且左侧较右侧(17.13±6.36)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P<0.01).(2)两组儿童线等分测验成绩均偏向"0"值的右侧(ADHD组t=-8.064,P<0.01;对照组t=-6.585,P<0.01),两侧划星测验成绩也较"正常值""27/27"差(ADHD组:左侧t=15.85,P<0.01;右侧t=-8.78,P<0.01.对照组:左侧t=-12.52,P<0.01;右侧t=-7.39,P<0.01).结论 ADHD患儿较正常儿童存在明显左侧空间忽视现象.

  • 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5-HT2C基因多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君;王玉凤;周儒伦;杨莉;张浩波;汪冰

    目的 探讨共患和不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5-HT2C受体基因(HTR2C)C-759T和G-697C两种多态之间的关联.方法 就237个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和251个不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的C-759T和G-697C两种多态进行检测,并对各等位基因和单体型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 在共患DBD的家系中未发现任何等位基因和单体型的传递不平衡现象.在不共患DBD的家系中,-759C(χ2=4.25,P=0.04)优先传递,-697G(χ2=3.21,P=0.07)有优先传递的趋势,就单体型而言,-759C/-697G优先传递(χ2=4.31,P=0.04).结论 ADHD共患DBD与否在HTR2C基因C-759T和G-697C两种多态水平上有明显的遗传差别.HTR2C基因与不共患DBD的ADHD相关联.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混合型和注意缺陷型的神经心理特征分析

    作者:李茜茜;郭兰婷;黄雪竹;杨闯;郭田友;孙锦华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混合型、注意缺陷型与正常儿童的神经心理特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视觉记忆、Stroop效应、倒背数字、词汇流畅性、威斯康辛卡片分类、Temporal discounting等测验、分别测试124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包括85例混合型和39例注意缺陷型)和124例正常儿童的视觉工作记忆、反应抑制能力、语音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和延迟满足能力.结果 ADHD儿童完成字义与字色相矛盾的字色命名时间[注意缺陷型:84(20),混合型:98(31)]较正常组[70(28)]延长,错误数[注意缺陷型:3(3),混合型:6(19)]较正常儿童[2(5)]增多(P<0.01);ADHD儿童倒背数字分数[注意缺陷型:3(3),混合型:3(4)]较正常儿童[4(4)]低(P<0.01);延迟视觉记忆[注意缺陷型:19(5),混合型19(5)]也较正常儿童[20(5)]低(P<0.01);ADHD儿童视觉工作记忆得分[注意缺陷型:21(3),混合型:20(5)]较正常儿童[20(3)]明显偏低(P<0.01);ADHD儿童词汇流畅性错误数[注意缺陷型:1(1),混合型2(1)]显著高于正常儿童[0(0)](P<0.01);ADHD儿童的威斯康辛卡片分类错误数[注意缺陷型:15(17),混合型:15(15)]显著高于正常儿童[13(13)],分类数[注意缺陷型:5(4),混合型:5(4)]低于正常儿童[5(3)](P<0.01);ADHD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1).ADHD的两种亚型之间在部分测试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混合型的ADHD儿童受损更为明显(P<0.01).结论 ADHD儿童存在视觉工作记忆、语音工作记忆、延迟满足能力、反应抑制等多项认知功能缺陷,其中混合型的儿童受损更为明显.

  • 小脑运动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疗效的研究

    作者:张军;文飞球;张佳楠;肖金利;张蔚;周克英;陈言钊

    目的 探讨小脑运动训练(DDAT)对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直立平衡功能异常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ADHD诊断标准,伴直立平衡功能失调的91例ADHD患儿,其中,注意缺陷型ADHD(ADHD-I) 43例、多动-冲动型ADHD(ADHD-HI) 15例、混合型ADHD(ADHD-C) 33例均予DDAT治疗6个月,分别于DDAT治疗前、开始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各亚型进行SNAP-Ⅳ量表评估,治疗前后进行直立平衡功能、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分析.结果 ADHD-I、ADHD-HI、ADHD-C的注意缺陷评分治疗前(1.99±0.34、0.96 ±0.31、2.17 ±0.31)均高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1.19 ±0.45、0.81 ±0.28、1.32 ±0.37),ADHD-I和ADH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I、ADHD-HI、ADHD-C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多动/冲动评分分别为0.81 ±0.35、2.01±0.35、1.96±0.33vs.0.45±0.33、0.79 ±0.41、1.10 ±0.35,各亚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调查中,品行问题(1.11 ±0.48vs.0.76 ±0.44)、学习问题(1.97 ±0.58vs.1.60±0.67)、身心问题(0.61±0.49 vs.0.29±0.35)、多动-冲动(1.46±0.69vs.1.09 ±0.55)、焦虑(1.05±0.63vs.0.62±0.47)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功能测试仪检测,治疗后平衡功能失调改善的有效率87.9%,亚型之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AT对有直立平衡功能异常的ADHD患儿安全有效,针对改善小脑功能的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ADHD患儿的症状和平衡功能.

  • 气道过敏性疾病对学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风险的影响

    作者:江晓东;沈春;李珂;季忆婷;李生慧;江帆;沈晓明;李斐;胡燕

    目的 探讨气道过敏性疾病对学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随机选取上海、广州、西安、武汉等9个城市作为调查点,调查对象为1~6年级在校学龄儿童,集中于2005年11至12月完成家长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学龄儿童个人及家庭社会环境问卷(包括ADHD及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诊断史)和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依据有无专科医生确诊的过敏性鼻炎及支气管哮喘进行分组作为自变量,包括无气道过敏性疾病(无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组、单一气道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或支气管哮喘)组、混合气道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组,以有无专科医生确诊ADHD作为因变量,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龄儿童ADHD的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中6个年级共发出问卷23 791份,回收完整问卷22 018份;其中男10 869名,女11 021名,性别记录缺失128名;平均年龄(8.8±1.8)岁.单一气道过敏性疾病组患儿ADHD患病风险为2.197[95%可信区间(CI):1.823~2.648],混合气道过敏性疾病组患儿ADHD患病风险为3.150(95% CI:2.082 ~4.760).对睡眠因素校正后,单一和混合气道过敏患儿ADHD患病风险分别为2.055(95% CI:1.683 ~2.508)和3.140(95% CI:2.061 ~4.784),与校正睡眠因素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气道过敏性疾病增加儿童ADHD的患病风险,两者相关性不依赖于睡眠介导,气道过敏性疾病是儿童ADHD的独立危险因素.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突触体联系蛋白25基因的关联研究

    作者:张红宇;朱彦博;CHANG Hong;陈嘉昌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突触体联系蛋白25(SNAP-25)基因微卫星(STR)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关系.方法 本组100例,均为学龄期的ADHD患儿,通过唾液取样获取他们及其父母的DNA样本.同时选取符合年龄段的正常儿童97名作为对照组,DNA样本从血液中提取.检测100个ADHD核心家系和97个对照的SNAP-25基因STR,同时对rs363006和rs362549两段SNP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病例对照的关联分析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 SIR病例对照分析结果显示ADHD组和对照组(TAAA)n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s363006和rs362549两段SNP的家系TDT研究表明,SNAP-25基因和ADHD之间不存在关联(P均>0.05).按照亚型分组后,rs362549在注意缺陷型中有优先传递等位基因A的趋势(x2=8.00,P<0.01),而在混合型中有优先传递等位基因G的趋势(x2=4.122,P<0.05).结论 SNAP-25基因STR和上述两段SNP和ADHD之间也许不存在关联,但rs362549这段SNP的多态性和ADHD亚型可能存在关联,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才能得出确切结论.

  • 影响Tourette综合征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崔永华;郑毅

    目的 探讨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简称:TS+ADH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鸭+ADHD的预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门诊150例伴或不伴ADHD的TS患儿根据DSM-Ⅳ诊断标准分为单纯TS组和TS+ADHD组,两组各75例.采用自制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进行测评.将46个因素作为变量进行赋值,进行数量化处理.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TS+ADHD患儿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和道德宗教观得分低于对照组家庭;而矛盾性则高于正常对照家庭.(2)单因素分析发现TS+ADHD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ADHD家族史阳性[比值比(OR)值=24.318]、家庭教育类型为非民主型(OR=18.617)、治疗延误时间长(OR=10.796)、母孕期吸烟(OR=9.094)、家庭矛盾性(OR=5.781)、出生时缺氧(OR=2.562)、父母文化程度低(OR=1.941)、低情感表达(OR=0.967).(3)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共有5个因素被选人回归方程,依次为:ADHD家族史阳性(OR=13.805)、家庭矛盾性(OR=8.459)、家庭教育类型为非民主型(OR=5.477)、父母文化程度低(OR=2.164)、母孕期吸烟(OR=2.075).结论 ADHD家族史阳性、家庭矛盾性、家庭教育类型为非民主型、父母文化程度低、母孕期吸烟是导致TS合并ADHD的关键危险因素.

  • 哌甲酯对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生长发育影响的评价

    作者:张红宇;杜敏联;庄思齐;刘美娜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哌甲酯对广州地区青春期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身高、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以146例ADHD患儿为用药组,其中男126例,女20例,在连续服用哌甲酯0.27~0.64 mg/kg的过程中追踪2~4年余.另观察29例能坚持不服用哌甲酯的ADHD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6例,同样随访2~4年.以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查数据为正常生长指标对照,记录其身高、体重的变化,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用药组治疗前、后身高与同龄均值绝对差距(简称身高绝对差距)的变化值为(-1.86±0.82) cm(P<0.001);治疗前、后身高标准差评分(SDS)变化为-0.14±0.23(P<0.001).对照组身高绝对差距变化值为(-0.26±0.51)cm,身高SDS变化值为+0.05±0.10.经Pearson 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均提示疗程是治疗前、后身高绝对差距变化值的主要影响因素(P<0.001).第1~4年的平均生长速度,第1年下降,第2年起回升(分别为4.28 cm/年、4.90 cm/年、4.98 cm/年和4.95 cm/年,P<0.001).治疗前、后体重与身高别体重绝对差距(简称体重绝对差距)的变化值为(-0.14±1.25)kg(P>0.05).结论长期服用哌甲酯对ADHD患儿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身高增长的减慢.而且疗程越长,身高增长减慢越明显.其中身高增长减速以第1年显著.对体重无显著影响.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反应抑制功能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刘冬柏;董选;王苏弘;陈杰;邢伟;任艳玲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执行高级反应抑制脑激活的模式和功能状态.方法 对12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DHD组)和12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检测执行持续性操作测试任务(CPT)时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T)和行为学,并采集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fMRI扫描数据.结果 (1)行为学检测,ADHD组的击中数[(18.6±4.1)个]少于对照组[(22.8±1.8)个],反应时间[(579±56)ms]长于正常对照组[(510±35)ms;均P<0.01],漏击数[(6.3±4.1)个]和错击数[(3.9±2.4)个]均多于对照组[(2.2±1.9)个和(1.9±1.0)个;P<0.01~0.05].(2)fMRI检测,ADHD组扣带前回、前额叶腹外侧、尾状核和小脑激活弱于对照组(P<0.05,未校正,体素值>20).结论 ADHD儿童反应抑制功能存在缺陷,其扣带前回、前额叶、基底节及小脑的功能低下.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静息态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庞高峰;王苏弘;任艳玲;马岭;华飞;陈杰;邢伟;董选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特点.方法 对15名正常学龄期儿童(对照组)和14例ADHD儿童(ADHD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作为测指标.结果 ADHD组在双侧顶下小叶(Z=3.73,Z=3.34)、双侧楔叶(Z=3.42,Z=3.86)、左侧额中回(Z=3.24)、左侧颢中同(Z=3.24)、左侧楔前叶(Z=3.45)及右侧岛叶(Z=3.09)、右侧小脑(Z=3.42)等区域的ReHo值低于对照组,而双侧额下回(Z=3.19,Z=2.93)的ReHo值高于对照组.结论与对照组比较,静息态下ADHD患者与执行控制功能、注意认知功能及默认网络功能等相关区域存在异常.

  • 突触体维系蛋白-25基因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系

    作者:赵爱玲;苏林雁;贾福军;罗学荣

    目的 探讨突触体维系蛋白-25(SNAP-25)基因3'端未翻译区T1065G和T1069C多态性位点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38例ADHD患者(患者组)和119名对照者(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患者组与对照组SNAP-25基因T1065G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患者组1065T/1065T基因型(70.3%)和1065T等位基因频率(84.1%)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6.3%和74.4%;P<0.05);患者组1065G/1065G基因型频率(2.2%)略低于对照组(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SNAP-25基因T1069C多态性,两组均为1069T等位基因(100%,100%),均未发现1069C等位基因.结论 SNAP-25基因T1065G多态性与ADHD可能存在关联,1065T/1065T基因型和1065T等位基因可能是ADHD发病的危险因素.

  •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认知功能的关联研究

    作者:钱秋谨;王玉凤;杨莉;刘豫鑫

    目的 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1108/158Met(rs4680)多态性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3例中国汉族ADHD患儿进行韦氏记忆测查、Stroop测验及数字划消测查,评定记忆力、反应抑制能力和注意力,并检测COMT基因Va1158Met多态性.按照基因型将样本分为高活性基因型组(92例,ValVal)和中低活性基因型组(111例,ValMet和MetMet),比较两组间各项测查结果的异同.结果 高活性基因型组图片分测验[(11.7±3.1)分]和Stroop测验C部分错误数(0个)的成绩好于中低活性基因型组[分别为(10.8±2.9)分和1个;P<0.05~0.01].两组其他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ADHD患儿的认知功能中的记忆力、反应抑制能力和注意力相关.

163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