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玉玲;吴宁

    自上世纪70年代间充质干细胞( MSCs )首次从骨髓中被分离发现后,研究人员已经自包括肿瘤在内的几乎所有组织中分离出MSCs。目前, MSCs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已经在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多个领域展开了试验性应用,并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现将MSCs 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上皮-间质转化及其在鼻咽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饶洁;赵利容;罗泊涛;陈小毅

    鼻咽癌( NPC)是一种与Epstein-Barr病毒( EBV)感染密切相关的鼻咽部黏膜上皮恶性肿瘤,对放疗较敏感,但大多数患者在初次确诊时已有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处于临床Ⅲ或Ⅳ期[1],晚期患者放疗后仍有30%~40%发生远距离转移和局部复发[2],侵袭和转移仍是威胁患者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上皮-间质转化( EMT )是肿瘤发生侵袭转移的重要机制,且与NPC原位侵袭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现将EMT在NPC中的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TRIP13在多种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柳杰;肖成;胡家伦;周晋宇;辉红蕾;段秋婷;王玉明

    甲状腺激素受体因子13(TRIP13)位于5号染色体短臂1区5带,从基因类型上看TRIP13属于蛋白编码基因,能编码与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越来越多研究证实,TRIP13基因在结直肠癌、头颈部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肺腺癌等恶性肿瘤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可能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目前认为,TRIP13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发挥生物学功能:诱导细胞G2-M转变和上皮-间质转化调控细胞分裂;降低非同源性末端接合修复效率;与MAD2结合引起有丝分裂检查点复合体失活,导致染色体错误分离;抑制RAD51 BRCA1/2介导的同源重组,加快肿瘤进展.

  • TGF-β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与恶性肿瘤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于伟娜;罗军敏;冯继红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um-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一个连续的生物学过程,可促进上皮细胞表型发生变化,以获得间充质细胞的表型特征[1];EMT在恶性肿瘤转移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肿瘤细胞获得了一定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这也是肿瘤发生转移的前提和基础.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作为一个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EMT的诱导及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中起到关键作用.研究发现TGF-β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调控EMT的发生,从而促进肿瘤的浸润转移.本文将综述TGF-β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在恶性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以期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活性氧对卵巢癌上皮-间质转化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殷慧婷

    上皮-间质转化与上皮性卵巢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氧化应激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活性氧作为氧化应激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在卵巢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通过对多种因子的调节参与卵巢癌细胞增殖分化、黏附和迁移等,在卵巢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活性氧对卵巢癌上皮-间质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转录因子Snail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媛媛;羊轶驹

    胃癌是世界上第二大普遍的癌症,年死亡率约16/10万(男21/10万,女10/10万),是继肺癌、肝癌之后第三个导致死亡的原因.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是多因素、多基因、多阶段改变的结果,研究胃癌相关蛋白分子及基因不仅在了解胃癌的发病机制方面非常重要,在胃癌的临床分子诊断及预后评估中也起重要作用.锌指转录因子Snail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担当重要角色.在胃癌发生、发展中,Snail作为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的重要诱导因子之一,其过度表达将会导致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对Snail家族成员的研究不仅可进一步阐明Snail超家族的作用机制,而且为Snai1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Bmi-1与结肠癌干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

    作者:张泽锋;王启仪;沙卫红

    癌基因Bmi-1是多梳基因(PcG)家族中的一员,广泛表达于血液肿瘤和多种实体瘤.Bmi-1对肿瘤于细胞具有促进和维持作用,并通过PTEN-PI3 K/AKT等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的上皮-间质转化(EMT),使细胞出现形态学和基因型上的改变.肿瘤干细胞和EMT也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参与肿瘤的形成、浸润和转移过程,并介导放化疗抵抗性.本文就Bmi-1与结肠癌干细胞和EMT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鼠肺上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海萍;姚丽;富建华;薛辛东

    目的 研究在新生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发展中肺泡Ⅱ型肺上皮细胞(AT2)标志物肺表面活性物质C(SPC)、E-钙黏白(E-cad)及间质细胞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mRNA及蛋白动态表达变化,阐明肺上皮向间质转化(EMT)在BPD新生鼠肺发育障碍中的意义.方法 建立高体积分数氧暴露致新生鼠BPD模型(BPD组),以同样数量且暴露于空气中的新生鼠作为对照(对照组),2组于出生第3、7、14、21天采集肺组织标本,采用放射状肺泡计数(RAC值)、肺泡间隔厚度、肺泡面积/肺分隔面积(A/S)评价肺泡发育,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及Western-blot,检测AT2中上皮细胞标志物SPC、E-cad和间质细胞标志物N-cad、α-SM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和BPD组新生鼠RAC值、肺泡间隔厚度和A/S在第7、14、21天,对照组RAC值(7.38 ±0.92、9.25 ±0.70、9.88±0.99)和A/S(2.53 ±0.02、3.34 ±0.09、3.96 ±0.13)均高于BPD组RAC值(5.88 ±0.83、5.14±0.83、4.38±0.52)和A/S(1.88±0.03、1.95 ±0.03、1.89±0.02)(P均<0.05),而BPD组肺泡间隔厚度(8.53 ±0.04、10.75±0.46、13.55 ±0.84)明显大于对照组(5.77 ±0.09、4.40 ±0.12、3.67 ±0.18)(P均<0.01).第7、14、21天,对照组肺组织的E-cad的mRNA(2.43 ±0.60、2.59±0.48、3.37±0.53)及蛋白(18.39±1.77、18.29±1.52、11.48±1.7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PD组(mRNA:1.48±0.55、1.57 ±0.48、1.12 ±0.45;蛋白:9.50±1.38、8.57±1.06、8.22 ±1.31)(P均<0.05),而SPC表达明显低于BPD组(P均<0.05);第7、14、21天,BPD组间质细胞标记物N-cad、α-SMA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BPD肺泡发育不良阶段,上皮细胞标志物水平下调(E-cad),间质细胞标志物水平上调,提示EMT可能参与了BPD发生过程.

  • Src激酶抑制剂CGP77675对TGF-β1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作者:何建锋;吕立夏;罗俊杰;李宗义;沈俊慧;徐国彤;高芙蓉

    目的 探讨Src激酶抑制剂CGP77675 (CGP)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人RPE细胞株(ARPE19)分为对照组、TGF-β1处理组和TGF-β1 +CGP处理组,并根据分组用相应药物处理细胞.细胞体外培养后3d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变化;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MT相关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包括细胞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蛋白-1(PAI1)和纤连蛋白-1(FN1)的相对表达量及上皮细胞中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细胞骨架蛋白F-肌动蛋白(F-actin)的分布;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生率;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 结果 对照组ARPE19细胞呈上皮样形态,F-actin和ZO1沿细胞膜表达;TGF-β1处理组细胞为纤维样,F-actin表达的排列紊乱,细胞膜上ZO1表达不连续.TGF-β1+CGP处理组细胞维持上皮样形态,F-actin和ZO1表达清晰且完整.对照组、TGF-β1处理组和TGF-β1+CGP处理组细胞中FN1 mRNA和PAI1 mRNA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14、82.92,均P<0.01),对照组细胞中FN1 mRNA和PAI1 mRNA相对表达量为0.211±0.080和0.116±0.073,TGF-β1+ CGP处理组细胞中FN1 mRNA和PAI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68±0.097和0.362±0.048,均明显低于TGF-β1处理组的1.000±0.001和1.0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细胞中FN1和PAI1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1.90、48.85,均P<0.01),对照组细胞中FN1和PAI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66±0.055和0.327±0.066,TGF-β1+CGP处理组FN1和PAI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43±0.030和0.260±0.077,均明显低于TGF-β1处理组的1.000±0.001和1.0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胞处理后3d,TGF-β1 +CGP处理组细胞增生率为(79.30±3.44)%,与对照组的(99.50±1.00)%和TGF-β1处理组的(95.10±4.20)%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处理后7d,TGF-β1+CGP处理组细胞增生率为(54.80±7.39)%,明显低于TGF-β1处理组的(92.10±4.50)%和对照组的(99.10±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4).细胞划痕试验显示,TGF-β1处理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TGF-β1+CGP处理组划痕宽度无明显变化. 结论 Src激酶抑制剂CGP能够抑制由TGF-β1诱导的ARPE19细胞EMT,提示Src信号通路与EMT过程有关.

  • 后囊膜混浊的体外上皮-间质转化模型的建立

    作者:杨宝霞;王晔;赵晓雯;刘廷;黄钰森

    背景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导致后囊膜混浊(PCO)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研究LECs的EMT过程对PCO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缺乏研究EMT的PCO体外细胞模型. 目的 建立新的人晶状体囊外摘出术PCO的体外囊袋培养模型,探讨PCO形成过程中LECs EMT的发生情况.方法 利用健康供体的40只尸眼行体外模拟的白内障摘出术,游离晶状体囊袋后用昆虫针固定于培养皿,置于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4周,分别于培养后0、3、7、14和28 d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培养囊袋中LECs的生长情况;收集0、3、7和28 d的囊袋组织制备组织病理学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囊袋上LECs的细胞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MT标志物α-SMA、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在囊袋上LECs中的表达和定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囊袋上LECs中α-SMA、E-cadherin和Vimenti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 未进行培养的囊袋后囊膜上未发现LECs生长,囊袋培养后3d可见后囊膜周边出现LECs并逐渐向中央区增生,培养后7 d LECs完全覆盖后囊膜,略呈铺路石样外观并出现皱褶,此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皱褶的数量增多并伸长,囊袋张力增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囊袋上LECs中E-cadherin的表达强度逐渐下降,而α-SMA和Vimentin的表达强度逐渐增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培养后0、3、7、14和28 d囊袋上LECs中E-cadher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35±0.13、1.47±0.20、1.13±0.14、1.00±0.85和0.23±0.03,Viment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73、1.05±0.14、2.24±0.43、2.84±0.34和8.570±0.40,α-SM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6、2.68±0.28、4.24±0.05、2.05±0.90和15.30±0.19,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cadherin mRNA:F=23.430,P=0.000;Vimentin mRNA:F=8.915,P=0.002;α-SMA mRNA:F=103.500,P=0.000),其中培养后28 d囊袋上LECs中E-cadher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而Vimentin mRNA和α-SM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培养后0、3和28 d囊袋上LECs中E-cadherhin蛋白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1.443±0.017、1.023±0.003和0.568±0.018,Vimentin蛋白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0.565±0.012,1.156±0.007和1.241 ±0.009,α-SMA蛋白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0.195±0.045,0.693±0.036和1.501±0.005,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cadherhin:F=2 787.000,P=0.000:Vimentin:F=4 488.000,P=0.000;α-SMA:F=1 173.000,P=0.000),其中培养后3、28 d LECs中E-cadherh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0d,而Vimentin和α-SMA蛋白表达明显高于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中的新囊袋模型进行LECs体外培养能模拟体内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LECs的EMT自然过程,是探讨PCO发生机制和方法新的体外细胞模型.

  • 慢病毒载体介导雷帕霉素靶蛋白沉默对体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逸涵;柳林

    背景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细胞的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人品状体上皮细胞(HLECs)中的过度表达与白内障术后的并发症,如后发性白内障有关,将mTOR短发夹状RNA(shRNA)质粒成功转染至HLECs可为寻找预防和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靶点提供实验支持.目的 探讨HLECs中m TOR基因沉默后对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mTOR shRNA质粒、空白质粒和PBS加入细胞培养液感染293T细胞以进行慢病毒包装.常规培养HLECs,然后分别用各组包装成功的慢病毒感染HLECs72 h,分为mTOR shRNA转染1、2、3,组空白质粒组和PBS组.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并比较不同组间HLECs中mTOR蛋白的表达以确定mTOR被沉默,从mTOR shRNA转染l、2、3组中筛选出沉默效率高组进行后续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1期HLECs细胞比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上皮和间质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生能力.结果 mTORshRNA转染1、2、3组293T细胞上清液中含有大量包装成功的慢病毒,对绿色荧光蛋白(GFP)呈阳性反应,而空白质粒组和PBS组未见GFP反应的绿色荧光.mTOR shRNA转染1、2、3组及空白质粒组转染的质粒具有嘌呤抗性,转染后的HLECs均生长良好,mTOR shRNA转染1、2、3组80%以上的细胞对GFP呈阳性反应,PBS组细胞无嘌呤抗性,可见较多细胞死亡.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mTORshRNA转染3组mTOR mRNA表达弱,用于后续实验.mTORshRNA转染3组α-SMA表达条带明显弱于空白质粒组和PBS组,而E-Cadherin表达明显强于空白质粒组和PBS组.CCK8法检测证实,实验后lh、2h3个组间细胞增生值(A值)的总体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TOR shRNA转染3组的细胞增生值均明显低于空白质粒组和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mTORshRNA转染3组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的细胞比例约为(60.00±1.78)%,明显高于空白质粒组的(53.48±1.86)%和PBS组的(53.02±1.49)%,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10,P=0.002).结论 mTOR shRNA转染HLECs后可使mTOR基因沉默,从而逆转HLECs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进程,抑制细胞增生,延长细胞周期.

  • 高糖条件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作者:侯定善;李睿姝;范妍;毕文娇;张晓梅

    背景 研究证实,有多种细胞参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中RPE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可能与PVR有关,其主要生物学行为是RPE细胞的增生和迁移.已证实高血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的主要原因,而高糖条件下RPE细胞是否发生EMT鲜有报道. 目的 建立体外高糖细胞培养模型,探讨高糖对人RPE的迁移能力及EMT的影响.方法 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对人RPE细胞D407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和传代,取6~8代细胞用于实验.依据培养液中血糖浓度的不同将细胞分为3个组,正常对照组培养基中葡萄糖终浓度为5.5 mmol/L,高糖培养组葡萄糖终浓度为60.0 mmol/L,用含5.5 mmol/L葡萄糖和甘露醇的DMEM培养基培养细胞作为高渗对照组.采用细胞划痕试验法检测划痕后0、24、48和72 h时3个组RPE细胞的迁移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高糖培养组在培养不同时间点RPE细胞间质化标志物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在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培养的RPE细胞呈多角形,核仁清晰,排列致密;高糖培养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RPE细胞逐渐变大、变长,细胞结构不清,排列紊乱;高渗对照组细胞结构接近正常对照组.划痕试验显示,高糖培养组在划痕后48 h可见细胞迁移,划痕后72 h划痕基本消失,而正常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划痕仍然存在.划痕后各时间点高糖培养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组间和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28.600,P=0.000;F时间=773.270,P=0.000).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培养后48 h、72 h组细胞中ZO-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α-SMA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糖条件下RPE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发生EMT改变,可能参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发生.

  • 灯盏花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作者:崔琨明;张凤妍;祈颖;王蒙蒙;高航

    背景 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上皮-间质转化(EMT)是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病理改变,而EMT的主要标志是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研究发现,灯盏花素具有抑制组织纤维化病变进展及EMT的作用,但对LECs的EMT及其增生是否有抑制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诱导的人LECs表达α-SMA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 方法 将人LECs HLE-B3细胞株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和传代,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6.75、12.75、25.00、50.00和100.00 mg/L的灯盏花素作用24、48和72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灯盏花素作用不同时间对HLE-B3细胞增生的抑制率.此外取生长状态良好的HLE-B3细胞以1×106个/孔的密度接种于培养板中,将其分为4个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HLE-B3为正常对照组;加入10 μg/L TGF-β2处理的HLE-B3为TGF-β2组;10 mg/L灯盏花素处理的HLE-B3为灯盏花素组;用10 mg/L灯盏花素与10 μg/L TGF-β2共同处理的HLE-B3为联合用药组,药物干预72 h后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FN的mRNA及蛋白在HLE-B3中的表达. 结果 随着灯盏花素质量浓度的逐渐增加,对HLE-B3增生的抑制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2.851,P=0.000);随着灯盏花素作用时间的延长,对HLE-B3增生的抑制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037,P=0.000);HLE-B3培养72 h的半抑制率(IC50)为22 mg/L,故本实验用10 mg/L(≈1/2 IC50)药物质量浓度作用72 h行后续实验.正常对照组HLE-B3可表达一定量的α-SMA及FN,正常对照组、TGF-β2组、灯盏花素组、联合用药组间HLE-B3中α-SMA mRNA及FN 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5.490,P=0.000;F=1041.414,P=0.000),HLE-B3中α-SMA及FN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6.872,P=0.000;F=119.820,P=0.00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GF-β2组HLE-B3中α-SMA、FN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与TGF-β2组比较,联合用药组HLE-B3中α-SMA和F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1、0.010);但灯盏花素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LE-B3细胞中α-SMA和F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51、0.292、0.551、0.360). 结论 10 mg/L灯盏花素能够抑制LECs的增生及EMT,从而发挥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作用.

  •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在后发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陈晓云

    后发性白内障(PCO)是现代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迁移、上皮-间质转化(EMT)、胶原沉积、残留LECs向晶状体纤维的再生和转化是形成PCO的主要原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目前已知的与诱导LECs转分化和组织病理性纤维化关系为密切的细胞因子,许多研究已经证实Smad经典通路参与了TGF-β诱导的EMT过程,但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多条非Smad通路共同参与TGF-β诱导的EMT过程,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 K/Akt) Akt激酶、Rho、Wn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等.就参与PCO病理过程的TGF-β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转化生长因子-β介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影响

    作者:丁玉文;卫军;李瑞琴;金艳;郭迎科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一个细胞重新编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细胞失去上皮形态,获得以纺锤形为特征的间质形态,运动性和侵袭能力增强.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在EMT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医药在良性肿瘤恶性转化以及器官纤维化的EMT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中医药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临床研究目前尚缺乏严谨的设计,检测指标没有统一的标准,阳性对照物较少,研究结果没有说服力,不能更好地向国际医学界推广.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医药研究过程中更注重科学性,以器官、细胞、分子、基因等作为靶点结合信号通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 地五养肝胶囊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EMT/MET的影响

    作者:程思思;沈昕;彭瑜;李瀚旻

    目的 研究地五养肝胶囊(Diwu Yanggan Capsule,DWYG)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间质-上皮转化(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MET)的影响.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给予50% CCl4/大豆油腹腔注射建立肝纤维化模型.给予DWYG干预后,采用羟脯氨酸(Hyp)检测试剂盒检测该复方对纤维化大鼠肝脏Hyp含量的影响.进一步,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该复方对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上皮细胞标志分子(E-cadherin)和间质细胞标志分子(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应用quantitative real-time RT-PCR检测该复方对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促EMT分子(TGF-β1)以及促MET分子(BMP-7)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升高,同时纤维化肝组织中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和BMP-7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和TGF-β1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给予DWYG后,干预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较模型组大鼠显著降低,同时纤维化肝组织中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和BMP-7的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而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和TGF-β1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且纤维化肝组织中TGF-β1/BMP-7比值明显下降.结论 EMT/MET失衡参与了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DWYG可通过调控EMT/MET平衡(抑制EMT而促进MET)减轻肝纤维化的病变,其调控机制与降低纤维化肝组织中TGF-β1/BMP-7比值相关.

  • miRNAs参与结直肠癌上皮间质转化诱导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军玲;贺艳玲;成瑾瑜;彭娅;杨瑜明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远处转移是CRC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据文献报道,CRC上皮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其发生和转移的重要步骤.在肿瘤的恶性演进过程中,EMT使得肿瘤细胞得以浸润和转移到远处部位.miRNAs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miRNAs的异常表达与CRC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miRNAs可以通过转录后基因调控的方式,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以及对化疗的敏感性等.

  • Smad4在TGF-β诱导人胆管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

    作者:林有智;陈孝平;陆玉蕾;梁慧芳

    目的 探讨Smad4在TGF-β诱导人胆管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方法 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处理RBE人胆管癌细胞系24h后,观察其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TGF-β1处理0h、12h、24h、48h后RBE细胞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通过RNA干扰技术建立稳定干扰Smad4表达的细胞系,在无TGF-β1处理或TGF-β1处理24h后,观察Smad4干扰组与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细胞的形态差异,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N-cadherin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 TGF-β1诱导RBE细胞的形态由上皮样向间质样转变,促进 N-cadherin表达增加和E-cadherin表达降低.在无TGF-β1处理时,Smad4干扰组细胞比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细胞的形态更趋于上皮样,E-cadherin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P<0.05).在TGF-β1处理24h后,Smad4干扰组细胞形态的间质样变化程度、N-cadherin表达量明显低于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P<0.05);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细胞E-cadherin的表达缺失,而Smad4干扰组细胞仍表达较高水平的E-cadherin,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TGF-β依赖Smad4介导人胆管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抑制恶性黑素瘤上皮-间质转化

    作者:林云;王翠彦;孙兰;朱里;黄长征;吴艳

    目的 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能否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对恶性黑素瘤上皮-间质转化(EMT)产生影响.方法 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的EGCG(5、25、50 mg/L)对TGF-β1(5μg/L)刺激的B16黑素瘤细胞作用24h后细胞形态、迁移能力和侵袭力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磷酸化STAT3(p-STAT3)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建立B16肿瘤动物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瘤组织E-cadhein mRNA表达.结果 (1) TGF-β1(5μg/L)刺激B16细胞后细胞间连接不紧密,形态为长梭形,不同浓度EGCG(5、25、50 mg/L)作用于TGF-β1(5μg/L)刺激B16细胞24h后细胞连接较为紧密,且随浓度增加改变更加明显,细胞划痕间距逐渐增大,Transwell小室检测穿膜数依次为97.00 ±9.97、60.30±4.00、38.75 ±7.18,侵袭力与EGCG浓度呈负相关(r=-0.92,P<0.05).(2)不同浓度EGCG刺激组p-STAT3的表达逐渐降低,E-cadherin表达逐渐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STAT3与E-Cadherin表达亦呈负相关(r=-0.805,P<0.05).(3) EGCG干预后肿瘤组织中E-cadhein mRNA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GCG具有明显抑制B16细胞EMT作用,其机制与抑制TGF-β1/STAT3信号通路相关.

  •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上皮间质转化与胸腺素β4的关系

    作者:朱朝辉;曾甫清;王智宇;吕磊;万锋;邢诗安

    目的 探讨人胸腺素β4(Tβ4)与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膀胱移行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60例,每例标本均选用癌组织中心、癌旁组织及其远端正常黏膜对照.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切除标本中的Tβ4、整合素连接激酶(ILK)、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并分析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Tβ4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91.7%比15.0%,P<0.05),其在深层浸润组中的表达高于浅层浸润组(97.4%比81.00,P<0.05);ILK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80.0%比18.3%,P<0.05);β-catenin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黏膜(76.7%比26.7%,P<0.05);E-cadherin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黏膜(30.0%比90.0%,P<0.05);Tβ4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与ILK、β-catenin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胸腺索β4与膀胱移行上皮癌分化和转移有关,可能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531 条记录 17/27 页 « 12...14151617181920...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