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徐恕甫治疗疑难杂病医案选摘
已故徐恕甫老中医(1884~1964年)擅治疑难杂症,名震江淮.兹整理其遗稿,析其疑难杂病验案数则,告以同道.
-
四神煎超大剂量用药原因探讨
四神煎首载于清代鲍相(王敖)<验方新编·腿部门>,深受名医岳美中的推崇:"鹤膝风,膝关节红肿疼痛,步履维艰,投以<验方新编>四神煎恒效.药用生黄芪240克,川牛膝90克,远志肉90克,石斛120克,先煎四味,用水10碗,煎至2碗,再加入金银花30克,煎至一碗,顿服.历年来余与同人用此方治此病,每随治随效,难以枚举"[1].笔者认为有必要探索四神煎超剂量运用的原因.
-
鹤膝风发病特点及中医证候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鹤膝风发病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方法:收集143例鹤膝风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程、病种、C反应蛋白(CRP)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热毒蕴结型、痰瘀互结型、肝肾不足型、阳虚寒凝型四型. 分析不同病种、年龄、病程及CRP水平各证型分布情况. 结果:143例患者热毒蕴结型63例、痰瘀互结型38例、肝肾不足型36例、阳虚寒凝型6例. 不同年龄、病程、病种及CRP水平各证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鹤膝风常见证型为热毒蕴结型,其中医证型分布与发病年龄、病种、病程及CRP水平有一定关系.
-
肾着汤临床新用
肾着汤又名甘姜苓术汤,具有温肾散寒,健脾除湿之功.本方原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本人近几年应用肾着汤治疗眩晕、泄泻、带下、鹤膝风等症,疗效显著,兹举例介绍如下.
-
仙方活命饮治疗疽证
仙方活命饮为外科常见的方剂之一,近年来大专院校教材<方剂学>列此方于清热解毒之类中,主治"痈疡肿毒初起",以"局部红肿焮痛"为辨证要点,"阴证疮疡忌用".笔者认为此方是外科消法中和营的代表方剂,不仅适用于痈疮肿毒初起红肿焮痛属于阳证而体实者,对于久病阴疽证而体实者亦可应用.
-
中医药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滑膜炎是以膝关节肿胀、疼痛、积液为主要症状的非感染性炎症,分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慢性滑膜炎和退行性变性滑膜炎.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该病属"痹症"、"鹤膝风"等症的范畴.西医治疗多用激素、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封闭抽吸法等,虽然有一定疗效,但药物副作用较多,可能发生反弹.采用疗效可靠、痛苦小、副作用少的中医药治疗成为近年来的研究方向.作者就此作一综述如下.
-
阳和汤在骨伤科中的应用进展
阳和汤出自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有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等组成.主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后世根据本方具有温阳养血化痰之功,将本方应用于临床各科.现就阳和汤在骨伤科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
加味附子汤治疗痹症临床观察
中医对“痹症”的认识较早,有“历节病”、“鹤膝风”之称,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认为“痹”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并记载了“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病在肌肤,肌肤尽痛”;“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等临床表现。痹症相当于西医临床中的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骨关节炎等慢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以晨僵、关节酸痛、重着、麻木、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变形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严重者可造成患者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甚至致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尽早对痹症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笔者有幸随恩师李家庚教授学艺,观察导师运用加味附子汤治疗痹症,疗效显著,现分析如下。
-
手法配合中药薰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体会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性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为临床常见疑难病症之一.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其发病率也与日俱增,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此病症属祖国医学痹证、鹤膝风范畴,近年来笔者采用手法配合中药薰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2例,疗效满意.
-
基于数据挖掘的鹤膝风方剂组方规律研究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鹤膝风治疗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筛选古籍文献中治疗鹤膝风的方剂,规范化后对常用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量化方剂的性味归经,并以此为变量对方剂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76首方剂,以当归和牛膝使用频率高,前30味高频药中补气补血药使用多,以辛温归肝脾经为主.关联规则显示常用药对10个,常用药组9个.所有方剂聚为5类时药性组合特征:甘辛苦-微温-肝肾脾(42%)、苦辛甘-平-肝脾胃(24%)、辛苦甘-温-肝脾心(16%)、辛甘酸-微温-大肠肺胃(9%)、甘苦辛-微温-脾肺肾(9%).结论:多种分析方法结合能够全面地评价鹤膝风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反映了其治则治法的科学内涵.
-
从虚、邪、瘀理论谈四神煎治疗风湿病的体会
四神煎首载于清·鲍相璈《验方新编·腿部门》,用于治疗鹤膝风,原文云: “生黄芪半斤,远志肉、牛膝各三两,石斛四两,用水十碗煎二碗,再入金银花二两,煎一碗,一气服之,服后觉两腿如火之热,即盖暖被,汗出如雨,待汗散后缓缓去被忌风,一服病去大半,再服除根,不论近久皆效”.笔者在全国名老中医娄多峰教授虚、邪、瘀理论的指导下,用四神煎加味治疗风湿病,疗效显著,略有所感,现体会如下.
-
疑难杂症治验三则
运用古方对悬饮、鹤膝风、头颤进行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疗效.
-
阳和汤的临床运用举隅
阳和汤出自王维德<外科全生集>.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治阳虚寒凝的脱疽、流注、鹤膝风、痰核、瘰疠等阴疽证,笔者近年来运用此方加味,治疗多种内科疾病,每每获效, 现录验案三则如下.
-
手法结合中药治疗膝关节积液病的探讨和体会
1 中医理论膝关节积液证属鹤膝风,痰湿流注,瘀血流注等范畴,在临床中采取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运用手法结合中药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
-
阳和汤新用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是治疗阴证疮疡的名方,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组成,主治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近年来,笔者根据"异病同治"的原理,抓住"寒性凝滞"之病机,灵活加减,用以治疗多种病证,均获满意疗效.现录验案4例,以供参考.
-
鹤膝风的源流及历史文献复习
鹤膝风为特殊痹之一,是按特征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历史上对于鹤膝风的相关论述较为丰富,通过对鹤膝风有关历代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鹤膝风,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鹤膝风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对风湿病的丰富和发展,值得进一步研究.
-
《武威汉代医简》方药治疗湿热型痹证验案举隅
治鲁氏青行解解腹方、瘀方均出自武威汉代医简,通过临床观察,治鲁氏青行解解腹方及瘀方加减治疗湿热型痹证疗效显著.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自然疗法体会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疾患,因有慢性持续性,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以双手、腕、膝、踝和足关节等小关节疼痛变形,之后可累计大关节病变的对称性多关节病变为主要表现,可伴有畏寒、贫血、皮下结节和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软骨吸收、骨质破坏即骨质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为慢性滑膜炎侵及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破坏,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也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原因之一。本病发病有地域性,寒冷地域发病多且常见。新疆是一个有着漫长冬季的地方,天气寒冷,是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重要外在原因。据统计本病男女患病比例约1:3。RA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发病的高峰。RA属中医学"痹证"、"骨痹"、"顽痹"、"白虎历节"、"历节风"、"鹤膝风"等范畴,《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论证候分类说:"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金匮要略》:"历节疼,不可屈伸,……诸肢节疼痛,身体赢",《诸病源候论·风痹候》说:"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济生方》:"其病昼轻夜重,疼痛彻骨,痛如虎呲,故名白虎也",《医学统旨》:"肘膝肿痛,臂骨行细小,名鹤膝风,以其像鹤膝之行而名之也",《辞源》:"骨骼弯曲症,胫、背、胸弯曲都叫"。由此可见历来医家对本病均有研究。
-
辩证外治鹤膝风
对于鹤膝风,我国古代医学早有记载,对其发病原理、病候分类等都做了说明.虽然说辨证外治、内治的方法都不尽相同,但是很一个病人的表现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查明病因,然后根据不同的症候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
正清风痛宁治疗风湿免疫病的研究体会
1 背景青风藤(正清风痛宁)为防己科植物的藤茎,入肝脾经,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用于治疗风湿痹痛,鹤膝风引起的关节肌肉疼痛,活动不利,筋脉拘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