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出头困难改足牵引术应用

    作者:范丽萍;张映艳

    在临床工作中,剖宫产术中出头困难时有发生,如处理不及时可能增加母婴术中、术后并发症.如:新生儿窒息、切口延裂、大出血等.我院于2006年1月~2010年5月采用足牵引法娩出胎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剖宫产分娩2912例,术中出头困难320例,随机分为三组,足牵引术组125例,年龄18~36岁,平均25岁.初产妇68例,经产妇12例,托头组:118例,年龄20 ~ 38岁,平均27岁,初产妇62例,经产妇18例,托头困难改行足牵引组:77例,年龄19~37岁,平均26岁,初产妇67例,经产妇14例.出现出头困难的原因为产程延长、宫口开全、胎头深嵌、肥胖、腹肌过紧、多次剖宫产粘连及胎头高浮、巨大儿等.

  • 睾丸素辅助治疗隐睾7例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作者:张建中

    隐睾切除与否不仅取决于睾丸位置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精索能够提供的游离程度,牵引术的成功与否关键也在于此.临床上一直采用的术前辅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促使性腺发育,从而促使精索发育以提供较多的组织供牵引之用,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而直接应用睾丸素,则可在短时间内使精索明显发育,为睾丸进入阴囊提供较充足的组织基础.1986年应用睾丸素辅助治疗的7例隐睾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悬吊牵引过伸复位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体会

    作者:刘建林;潘岗生;孙杰敏

    目的 探讨一种恢复胸腰椎椎前高度的方法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统计我科1998~2002年,采用悬吊牵引过伸复位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相关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悬吊牵引过伸复位法治疗的胸腰椎骨折,伤椎椎体椎前高度均取得良好的恢复.结论 悬吊牵引过伸复位法作为体位复位中的一种,操作简便,效果确切,仍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和牵引床复位对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影响

    作者:陈伟;魏宁;杜晨光;姬晨妮;朱燕宾;于沂阳;常恒瑞;张英泽

    目的 探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和牵引床复位对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7-12月收治的9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68例;年龄60~ 75岁.骨折Evans分型:Ⅱ型24例,Ⅲ型32例,Ⅳ型38例.合并慢性疾患5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顺势复位组(应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复位,48例)和对照组(应用牵引床复位,46例),均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或防旋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闭合复位率、手术时间、复位时间、透视时间、失血量等变化;术后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和患侧股骨相对胫骨旋转程度;末次随访根据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顺势复位组均获得闭合复位固定,对照组15例需于骨折近端经小切口辅助复位(Jp<0.05).顺势复位组手术时间、复位时间和透视时间分别为(62.9 ±12.1)min、(6.8±1.5)min和(11.3±5.6)s,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顺势复位组患侧股骨相对胫骨存在(2.8±1.2)°旋转,显著小于对照组股骨胫骨相对(1 1.5±4.7)°的旋转(P<0.05).两组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顺势复位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2.6±7.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3±6.5)(P<0.05).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顺势双反牵引闭合复位成功率高,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放射暴露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术前充分复位联合微创技术治疗极远端pilon骨折

    作者:康锦;李永乐;刘晓伟;李铁军;赵明;李超;范先东

    目的 探讨术前采用充分复位联合微创技术治疗极远端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手术治疗34例(35踝)胫骨极远端关节面附近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20 ~71岁,平均36.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2例,高处坠落伤2例.AO/创伤骨科协会(OTA)分型:43-B3 3例,43-C1 5例,43-C2 18例,43-C3 8例.术前充分利用跟骨牵引结合手法复位矫正骨折移位,软组织肿胀消退后可单一或联合选择踝关节内侧、前内、前外侧微创接骨板固定术(MIPPO)入路,粉碎严重的塌陷关节面在定位直视下以距骨关节面作为模具、细克氏针(1 ~1.5 mm)及细螺钉(2.1~2.7 mm系列)固定稳定、软骨下骨下方打压植骨等方法修复,后再应用胫骨远端解剖型短小锁定接骨板多方位固定,远端排钉支撑,早期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采用Burwell-Chamley影像学评价标准评定关节面骨折复位质量,采用Teeny-Wiss评分系统评估踝关节临床症状和功能.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34例患者获随访11 ~ 38个月,平均16.6个月.无感染、切口不愈合、钢板外露等手术并发症.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解剖复位32例,不满意1例,差1例.Teeny-Wiss踝关节评分:优31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7%.术后创伤性关节炎3例,口服止痛药物,疼痛明显缓解. 结论 通过术前充分复位矫正骨折移位、微创联合使用锁定钢板、远端排钉、打压植骨及有限固定骨折块稳定技术治疗胫骨极远端pilon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临床疗效好.

  • 浮动胸壁对犬心肺功能的损害及机械通气和肋骨牵引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志飞;赵学维;孙耀昌;郝玉芝

    目的观察浮动胸壁对心肺功能的影响以及机械通气和肋骨牵引的疗效. 方法杂种犬16只建立小面积(10 cm2/kg)和大面积(20 cm2/kg)浮动胸壁动物模型,每组8只,用胸腔置管、Swan-Ganz导管、血气分析等观察心排量(CO)、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压(PAP)、动脉氧分压(PaO2),肺动静脉分流分数(Qs/Qt)及胸膜腔内压等的变化和机械通气、肋骨牵引固定的治疗效果. 结果浮动胸壁模型完成后,均出现反常呼吸,胸腔内压力为负值,未出现软化部分膨出;小面积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P<0.05),CVP升高(P<0.05);大面积组CO、PaO2、SaO2明显下降(P<0.01),Qs/Qt明显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牵引治疗后小面积组SaO2升高,Qs/Qt下降(P<0.05);而大面积组CO、PaO2和SaO2明显升高(P<0.01),Qs/Qt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机械通气治疗后小面积组Qs/Qt下降(P<0.05),CO和SaO2则升高(P<0.05);而大面积组SaO2、PaO2明显升高(P<0.01),Qs/Qt和PaCO2下降(P<0.05). 结论浮动胸壁的病理改变以胸腔容积减少为基础,机械通气和肋骨牵引固定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机械通气对大面积浮动胸壁呼吸功能障碍的疗效更好.

  • Ⅰ期全身麻醉下快速牵引复位及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脱位

    作者:周方;田云;姬洪全;马越

    目的探讨Ⅰ期全身麻醉下快速牵引复位在治疗下颈椎脱位中的作用. 方法本组135例, 男101例,女34例;平均年龄44.4岁.单纯脱位81例,脱位伴骨折54例.单侧小关节脱位56例,双侧79例.53例采用全身麻醉下冠状颅骨牵引复位,38例采用床旁牵引复位,44例未行术前牵引复位. 结果 52例全身醉麻下复位成功,1例失败,成功率98.1%;18例床旁牵引复位成功,20例失败,成功率47.4%.复位成功的70例均行颈前路间盘或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前路钛板固定;未复位65例中,33例采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17例采取后路关节突切除、复位、关节突钢板固定术,15例行颈前路间盘或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前路钛板固定.所有患者均无术后神经损伤加重. 结论全身麻醉下颅骨牵引复位可以显著提高复位成功率,且脊髓损伤概率小,对手术方式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 颈椎 脱位 牵引术
  • 顺势牵引可调式微创接骨板治疗骶骨骨折的疗效

    作者:张瑞鹏;侯志勇;常恒瑞;陈伟;尹英超;张英泽

    目的 探讨顺势复位微创接骨板治疗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9例骶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40例;年龄18 ~70岁,平均37.8岁.按照Denis分型:Ⅰ区骨折24例,Ⅱ区骨折48例,Ⅲ区骨折17例.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顺势牵引可调式微创接骨板固定组(A组,30例)、骶髂螺钉固定组(B组,31例)和髂腰固定组(C组,28例).记录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并发症;根据Matta评分系统评价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X线片随访骨折愈合情况;根据末次随访Majeed评分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B、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9.3±14.4) min、(114.2±17.7)min、(126.8±15.7)min,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短于C组(P<0.05).A、B、C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33.3±121.3)ml、(461.3±130.8) ml、(785.7±205.0)ml,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少于C组(P<0.05).A、B、C组术中透视时间分别为(5.6±1.9)s、(13.4±3.1)s、(8.4±2.5)s,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Matta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0% (21/30)、32% (10/31)、86%(24/28),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B组(P<0.05).骨折均愈合良好,无骨不连发生.A、B、C组Majeed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0%(24/30) 、54%(17/31)、82%(23/28),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B组(P<0.05).A、B、C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30)、29%(9/31),29%(8/28),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A组(P<0.05).结论 顺势复位微创接骨板治疗骶骨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时间,提高骨折复位率,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克氏针皮下网状内固定治疗闭合性多根肋骨骨折

    作者:陈永辉;刘军科;刘晓许

    闭合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对于闭合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很多,诸如采用肋骨固定带固定、无菌巾钳牵引术、胶布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等.

  • 髌骨陈旧骨折合并股四头肌挛缩15例治疗体会

    作者:柳翔云;刘淑胜;李占奎;任建民

    目的 探讨髌骨牵引配合手术治疗陈旧性髌骨骨折合并股四头肌挛缩的疗效.方法 陈旧性髌骨骨折合并股四头肌挛缩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5~51岁,平均3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周~5个月,平均2个月.骨折分类:横形骨折8例,粉碎性骨折5例,髌骨下极骨折2例.骨折分离移位情况:小于2cm者4例,2~3cm者7例,大于3cm者4例,被动屈膝10°~20°者5例,20°~50°者8例,大于50°者2例.用克氏针在近端骨折块的上1/3处行骨牵引,1~2周后拍片证实两断端靠近后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1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根据王亦璁改良膝关节功能评分法,本组优9例,良3例,可2例.骨折均获得Ⅰ期愈合,髌骨的解剖结构恢复,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陈旧性髌骨骨折合并股四头肌挛缩骨折端分离,Ⅰ期手术复位困难,而先行髌骨牵引后再行切开复位张力带同定,不但解决了股四头肌挛缩,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崮定,而且保留了髌骨结构,保证了伸膝装置的完整性.

  • 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瘢痕挛缩致膝髋关节严重畸形15例

    作者:胡嘉念;彭毅志;李晓鲁

    目的回顾性分析躯干、下肢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挛缩致膝、髋关节屈曲畸形的治疗方法,并总结其经验.方法笔者将1960年12月-1995年12月收治的15例躯干及下肢深度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屈曲畸形的膝、髋关节(共21个)按畸形程度分为A、B、C 3组.A组瘢痕切除后关节能直接复位,立即用大张自体皮覆盖创面,缝合后包扎固定.B组瘢痕切除后关节不能立即恢复到伸直位,根据供区条件选择大张自体皮或小片头皮覆盖创面,再用踝套进行牵引治疗(力量逐渐加大),直至关节恢复到伸直位.C组关节瘢痕挛缩伴残余肉芽创面,创面较大者先用异体皮覆盖,待其成活后再切除瘢痕,并按B组方法治疗;肉芽创面较小者在无菌条件下直接与瘢痕一起切除,再按B组方法治疗.结果14例患者膝、髋关节屈曲畸形均被矫正至伸直位,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仅1例患者关节未完全复位.结论瘢痕松解术及踝套牵引的治疗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大限度地矫正关节畸形,恢复患者下肢功能,减少局部溃疡形成,并且较节省皮源.

  • 掌骨指骨牵引矫治手掌侧烧伤后瘢痕挛缩效果回顾性分析

    作者:侯春胜;刘庆叶;郝红飞;董玉莹;王峰;雷晋

    目的 回顾性分析掌骨指骨牵引矫治手掌侧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效果. 方法 2010年5月-2014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手掌侧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32例共39只手.治疗方法:瘢痕保守松解植皮,简称A方法;在挛缩手指中远节指骨与对应掌骨问呈U形留置克氏针牵引2~7周,简称B方法;在第2~5掌骨、挛缩手指远端指骨留置克氏针形成牵引桩、牵引锚的基础上构建牵引架,用橡皮筋将手指向拉长、伸直位牵引2~6个月,简称C方法.对传统需行瘢痕彻底松解植皮者改行A方法,对松解植皮后既往需行髓内克氏针固定者改行B方法,尚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者加行C方法;对瘢痕松解可能导致血运障碍或肌腱及骨外露者,先行C方法再行A方法,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者加行C方法;对不愿行植皮术者仅行C方法.治疗期间,观察术区有无感染、克氏针有无滑动及对组织有无切割等;治疗结束后1~2周,观察瘢痕挛缩有无复发倾向;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测量各挛缩手指末端至腕横纹的掌侧皮肤长度;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3、6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进行瘢痕情况评分;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个月,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评定关节活动度,采用Jebsen手功能测试法评定手功能并记录完成测试时间.对数据行方差分析、LSD-t检验、t检验. 结果 24例患者27只手采用A+B方案,5例患者7只手仅行C方法,2例患者3只手采用A+B+C方案,l例患者2只手采用C+A+C方案.治疗期间未见术区感染、组织切割等并发症,13例患者14只手U形克氏针轻微滑动;10例患者11只手瘢痕挛缩有复发倾向,经支具治疗未复发.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手掌侧皮肤长度分别为(131.8±9.8)、(127.6±7.5)mm,显著长于治疗前的(114.5±2.4) mm(t值分别为10.71、10.39,P值均小于0.001).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3、6个月瘢痕情况评分分别为(9.8±2.4)、(9.7±1.7)、(9.3±0.8)、(7.7±0.5)分,仅治疗结束后6个月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t=3.28,P<0.01).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1个月,TAM评定优良比分别为2.6% (1/39)、94.9% (37/39).治疗前完成手功能测试时间为(13.9 ±4.1)min,治疗结束后1个月显著缩短为(11.0 ±2.8)min(t=3.65,P<0.001). 结论 掌骨指骨牵引单独应用或与瘢痕松解植皮联合矫治手掌侧烧伤后瘢痕挛缩,均可使挛缩组织蠕变延长,利于手功能及外形恢复.

  • 烧伤后下肢严重瘢痕挛缩的治疗

    作者:鲁开化;郭树忠;艾玉峰;马显杰

    目的总结烧伤后下肢严重瘢痕挛缩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视挛缩程度切除60例烧伤后下肢严重瘢痕挛缩患者的腘、踝部瘢痕组织,用牵引、植皮等方法修复挛缩畸形.结果本组患者通过持续牵引、植皮后,患部活动功能均获得恢复.结论严重关节挛缩畸形的患者采用瘢痕切开松解、持续牵引的方法治疗,无需行肌腱移植与延长术,功能恢复良好.

    关键词: 烧伤 瘢痕 挛缩 牵引术
  • 包扎、肋骨牵引和内固定治疗对连枷胸犬呼吸功能的影响

    作者:魏凌云;徐志飞;赵学维;潘铁文;秦雄;卓锦春;唐华;王苏

    目的 观察连枷胸犬胸壁加压包扎、肋骨牵引和手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实验用Beagle犬24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包扎治疗组)、C组(牵引治疗组)和D组(手术固定组),每组6只,建立大面积(15cm2/kg)浮动胸壁动物摸型.用MPA动物肺功能记录仪、血气分析、胸腔置管等观察犬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 、肺顺应性(CL)、气道阻力(Raw)、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剩余碱(BE)及胸膜腔内压(IPP)等变化,比较胸壁加压包扎、肋骨牵引固定和手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结果 浮动胸壁模型完成后,均出现反常呼吸,胸膜腔内压负压绝对值减小(P<0.01),RR、Raw明显升高(P<0.01),Vt、VE、PaO2、CL下降(P<0.05),PaCO2、SaO2显著下降(P<0.01),BE无统计学意义(P>0.1).与A比较,B组IPP、Raw、RR显著升高(P<0.01),Vt、VE显著减少(P<0.01),PaO2、PaCO2、SaO2、BE、CL均无统计学意义(P>0.1);C组Vt、Raw显著升高(P<0.01),IPP、PaO2、PaCO2、SaO2、BE、CL、VE、RR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VE升高(P<0.05),PaO2、PaCO2、SaO2、CL、Vt显著升高(P<0.01),IPP负压值加大(P<0.05),RR显著减少(P<0.01),BE 、Raw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 大面积浮动胸壁的病理改变以胸腔容积减少为基础,胸壁加压包扎无治疗效果,甚至加重低氧.肋骨巾钳悬吊牵引固定虽可增加潮气量,但对连枷胸缺氧内环境的改善效果不佳.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改善大面积浮动胸壁呼吸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 滑动性神经松动术对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

    作者:徐建红;施加加

    目的 观察滑动性腰神经松动术对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松动组22例和按摩组2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腰椎牵引和腰部按摩,按摩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1次腰部按摩,松动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腰神经滑动性神经松动术,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1 d.于治疗前、后1d分别按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法(VAS)、内收位直腿抬高试验角度、下腰痛评定表(JOA score)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松动组患者疼痛、内收位直腿抬高角度和JOA评分改善均优于按摩组(P<0.05).结论 腰神经根滑动性松动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针刀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华;董树栋

    目的 观察针刀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联合组行针刀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治疗,牵引组行牵引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全部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根据疼痛评级指数进行评估,治疗后1年随访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1年联合组痊愈26例(43%),良效23例(38%),好转8例(13%),无效3例(5%),总效率为95%(57/ 60例);牵引组痊愈8例(13%),良效20例(33%),好转21例(35%),无效11例(18%),总效率为71%(49/ 60例).联合组疗效优于牵引组(P<0.01).结论 针刀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较牵引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好.

  • 间歇式牵引联合温热式低周波治疗颈性眩晕症的效果

    作者:杜国君;李小六;林琳;邢晓燕;刘红;曹婧;张越

    目的 比较间歇式牵引联合温热式低周波与单纯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疗效.方法 颈性眩晕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间歇式牵引与温热式低周波治疗联用)和单纯牵引组,各30例,均治疗2个疗程(10次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6.7%(29/30例),牵引组为80.0%(24/30例),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联合应用间歇式牵引和温热式低周波治疗颈性眩晕较单独应用间歇牵引法效果好.

    关键词: 眩晕 牵引术 高温 诱发
  • 颈源性头痛286例治疗分析

    作者:霍国荣

    目的 探讨引起颈源性头痛(CEH)的病理分类及采用个体化中医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的CEH患者286例进行病理变化分类,并据此分别和联合采用中医整复、针刀、牵引、及注射等方法进行个体化组合治疗,按疼痛6点行为评分法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中,颈椎关节功能紊乱145例,占50.7%;颈椎生理曲度消失53例,占18.5%;重度肥大性颈椎炎24例,占8.4%;颈椎椎间盘突出16例,占5.6%;单纯肌筋膜粘连者12例,占4.2%;合并两种及以上病理变化36例,占12.6%.分别和联合采用中医整复、针刀、牵引、及注射等治疗方法,总有效率为97.9%(280/286例).结论 颈椎关节功能紊乱是引起CEH的主要原因.应根据不同的病理变化进行个体化治疗.分别或联合采用中医整复、针刀、牵引及注射等方法治疗的疗效高.

  • 椎间孔阻滞加按摩牵引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作者:邓海峰;石丽宏;修晓光

    目的 观察椎间孔阻滞加按摩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Ⅰ组为按摩、牵引法治疗;Ⅱ组为椎间孔阻滞加按摩、牵引.治疗效果分3级:痊愈、显效、无效.结果 Ⅰ组治疗后,痊愈率为37.5%(15例),显效率为52.5%(21例),Ⅱ组治疗后,痊愈率为57.5%(23例),显效率为40%(16例),Ⅱ组痊愈率明显高于Ⅰ组.两组间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部椎间孔阻滞加按摩、牵引治疗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按摩牵引治疗颈椎病.

  • 腰椎旁阻滞小针刀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0例报告

    作者:李哲敏;梁秀萍;王蓉刚;李文才

    目的 比较和评价4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77例,女53例,年龄28~60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4组.A组(40例)采用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B组(20例)采用小针刀松解治疗,C组(20例)采用腰椎牵引治疗,D组(50例)采用以上3种方法综合治疗.治疗后随访2~3年,评定4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B、C、D 4组治疗效果优良率依次为80.0%、20.0%、40.0%、96.0%,治愈率分别为62.5%、10.0%、15.0%、86.0%.D组优良率和治愈率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采用腰椎旁神经阻滞、小针刀松解及腰椎牵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一治疗.

690 条记录 34/35 页 « 12...27282930313233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