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刘华一教授应用加味丹参饮治疗慢性胃痛经验

    作者:苏美玲;刘华一

    慢性胃痛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病症。刘华一教授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脾胃病专科学术带头人,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慢性胃脘痛患者,刘华一教授常采用加味丹参饮予以化裁治疗,疗效显著,本文试将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 李振华论脾胃气虚导致慢性胃痛的病机与证治

    作者:郭淑云

    李振华系河南名老中医,他在多年的医教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尤对脾胃气虚导致慢性胃痛的诊治独具特色,现将其论述如下.

  • 慢性胃痛运用心胃同治方法探讨

    作者:王建康

    笔者临证体会到,慢性胃痛患者有部分合并心神症状,诸如失眠心悸、心烦易怒、多思善虑等,若不纳入整体辨证,仅以兼证而加用安神药品,其疗效不佳.若运用心胃同治则能获得佳效.特述录于下,以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 慢性胃痛 心胃同治
  • 慢性胃痛的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作者:王玉贵

    慢性胃痛是临床常见疾病,临床发病率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危害.现代医学对于该病的治疗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中医药对于本病的治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该治疗领域优势明显,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通过结合自己工作以来相关经验,对慢性胃痛的中医治疗作一简要分析.

    关键词: 慢性胃痛 辨证施治
  • 胃十二指肠隐匿性穿孔的诊断与治疗4例

    作者:詹世林;吴良平;蒲淼水

    目的:提出胃十二指肠隐匿性穿孔的概念.提高对胃十二指肠隐匿性穿孔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胃十二指肠隐匿性穿孔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处理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胃十二指畅隐匿性穿孔多发于老年人.症状介于急性穿孔与慢性胃痛之间,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4/4)、呕吐(3/4)、固定的压痛点(4/4)、上腹部包块(3/4).易误诊为肝胆疾病(4/4),均在剖腹探查术中确诊.2例为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例为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异位(胃)栓塞并发症,1例为胆管癌内置管尖压迫致十二指肠穿孔.1例行穿孔修补,2例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1例行腹腔引流.术后所有隐匿性穿孔症状均消失,2例随访3-6 mo健在,1例术后6 mo死于肝癌,1例术后1 mo死于胆管癌及十二指肠瘘.结论:提高对胃十二指肠隐匿性穿孔的认识,是减少其误诊误治的关键.

  • 足三里梁门胃俞穴区红外辐射与慢性胃痛的相关规律及其应用

    作者:常小荣;严洁;易受乡;岳增辉;林亚平

    目的:探讨足三里、梁门、胃俞三穴区红外辐射与慢性胃痛的相关规律及临床运用.方法:采用人体热能辐射测试仪检测慢性胃痛患者足三里、梁门、胃俞穴区红外辐射值,并与健康人及以咳嗽为主症的肺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健康人左右两侧经穴红外辐射基本平衡,而慢性胃痛患者左右两侧经穴及背俞穴红外辐射不对称( P<0.05或0.01). 三穴区红外辐射与慢性胃痛密切相关, 其表现为三穴区左右两侧红外辐射不对称( P<0.05或0.01), 足三里与梁门二穴区红外辐射两侧均低于健康人( P<0.01).结论:穴位区域红外辐射检测可作为研究针刺疗效的一个手段. 针刺能够使降低的红外辐射升高, 从而调节经气使之趋向正常.

  • 慢性胃痛的中医论治体会

    作者:郭华云;周成刚

    胃脘痛多由于忧思脑怒,或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及嗜食生冷,饥饱无常,损伤脾胃所致.若未及时治愈,可经常反复发作,转为慢性.现将其因机论治体会介绍如下.1 因机论治胃脘痛初病多实,久病则由实转虚,先伤胃气,后伤胃阴.如果禀赋不足,阳气衰微,则寒自内生,阳损及阴,后可形成阴阳两虚之证.以阳虚为主,辨证要点为隐痛绵绵,喜温喜按,四肢不温或心下动悸.故治疗当以建中益气为法,用小建中汤合异功散加味.见所虚者,亦当补气,不可拘于阳虚为主.胃痛之虚,自当甘温通补为治,因胃喜甘而恶苦,喜通而恶滞,故中气不足者非甘温不可.

    关键词: 慢性胃痛 中药
  • 冬季“素补”亦延寿

    作者:钱国宏

    冬季吃些素食也可以收到滋补身体的作用.住在辽南炳沟镇89岁的陈福堂老人,多年坚持冬天"素补".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素食,具有很好的滋补效果.所以每年冬天,他都让家人或自己动手做些素食进行"冬补".老人的素食主要有以下几种.1、土豆 陈老将土豆视为"冬补上品",是因为土豆"安全、营养".土豆和萝卜是地下根茎,绝少有施用农药的,因此它们可以算得上是"绿色蔬菜".另外,土豆有和胃调中、益气健脾、强身固肾、活血消肿等功效,可治疗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神疲乏力、慢性胃痛、关节疼痛及皮肤湿疹等病症.陈老将土豆做成"土豆汤"、"木耳炒土豆片"、"土豆泥"等菜肴,吃起来既富有营养又别有风味.特别是他推出的"烩土豆泥",更是软中带香、绵甜适口.

  • 胃痛辨治八法

    作者:杨秀春

    胃痛, 中医称胃脘痛, 临床上见于急、慢性胃炎, 溃疡病以及胃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 特别是慢性胃痛缠绵日久, 症情往往错综复杂, 治疗殊难奏效, 笔者临证20余年, 历治此证甚多, 现总结辨治八法略谈如下.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痛临床护理观察

    作者:林碧容;鲜玉军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慢性胃痛患者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应用随机双盲法将210名慢性胃痛患者均分为三组,观察组1(组1)、观察组2(组2)、对照组,各组间年龄、性别、胃痛原因以及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础治疗包括:制酸、保护胃黏膜以及抗幽门螺旋杆菌等治疗,各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组1采用胃痛贴贴敷中脘穴,组2则在胃痛贴的基础上加用口服止痛药,对照组采用止痛药物治疗,观察各组患者胃痛症状缓解或者消失的时间、程度以及口干、面红、心动过速、小便不出等副作用,患者依从性以及治疗组患者有无局部皮肤损伤,疗程均为7天.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组1未见副作用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1),组1患者依从性优于其他两组(P<0.01),组2与对照组比较,均出现副作用,观察组局部皮肤无明显损伤.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痛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好.

  • 理气和胃汤治疗慢性胃脘痛38例

    作者:钭远平

    慢性胃痛,即祖国医学之胃脘痛.包含了现代医学的许多慢性胃病,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婪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经过临床观察,结合有关资料和辨证分析发现,慢性胃痛与情志因索密切相关,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致肝胃不和型为常见,是慢性胃病的基本病机,正如叶天士所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肝木肆横,胃土必伤".故治疗重在柔肝疏肝、理气和胃.笔者以自拟理气和胃汤治疗慢性胃脘痛38例,疗效满意,兹报道如次.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病的研究

    作者:胡升安;冯爱玲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病程进展比较缓慢,常反复发作,胃部不适疼痛,时轻时重,浅表性胃炎饮食后上腹部饱闷有压迫感、嗳气,有时伴有恶心、呕吐泛酸及一时疼痛;萎缩性胃炎表现为饮食减少,饱胀,上腹钝痛,伴贫血、消瘦、疲倦、腹泻等全身虚弱症状;肥厚性胃炎表现为饮食减少,以顽固性上腹部疼痛为主,食物和碱性药物能使疼痛缓解,但疼痛无节律性,有饥饿痛和吐酸等,部分病人上腹有压迫痛,亦有上消化道出血,很少转变为其他类型.3种类型以浅表性胃炎为多见,有的可转化为萎缩性胃炎.

  • “素补”亦可享高寿

    作者:钱国宏

    土豆陈老说,他之所以将土豆视为“进补上品”,是因为土豆“安全、营养”。土豆和萝卜是地下根茎,绝少有施用农药的,因此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另外,土豆有和胃调中、益气健脾、强身益肾、消炎、活血消肿等功效,可治疗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神疲乏力、慢性胃痛、关节疼痛、皮肤湿疹等症。在“进补”过程中,陈老将土豆开发成“土豆汤”、“木耳炒土豆片”、“土豆泥”等菜肴,吃起来既富营养又别有风味。特别是他“研发”的“烩土豆泥”,是软中带香、绵甜适口,被全家推举为招待贵宾的“拿手菜”。

  • 健脾疏化汤治疗慢性胃痛52例--附西药治疗52例对照

    作者:管荫槐

    2000年10月至2004年10月,笔者采用自拟健脾疏化汤治疗证属脾虚肝郁、湿阻血瘀的慢性胃痛52例,并与西药治疗的52例进行对照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

    作者:朱兰;孙跃英

    本院自 1999.1~ 2000.12共收治急性胰腺炎病 89例,治疗好转 88例,死亡 1例,其中手术治疗 3例,非手术治疗 86例。现将非手术治疗胰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1、本组男性 53例,女性 33例,年龄小 12岁,大 75岁, 30~ 60岁 72例。类型:水肿型 72例,占 81%,出血坏死型 14例,占 19%。保守治疗好转 85例, 1例因出血坏死型并发感染中毒性休克及多器官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总治愈率 98.83%。 2、既往病史:有慢性胆道疾患者 28例,慢性胃痛史者 38例,腹部外伤者 2例,妊娠合并胰腺炎 1例,慢性肝炎史者 4例,假性胰腺囊肿 4例,胰腺癌 1例。 3、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明显增高 56例,轻度增高 28例,正常范围 2例。

  • 慢性胃痛证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观察

    作者:蔡锦莲;黄明河;刘青;赵恒侠

    为了进一步明确慢性胃痛各证型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我们以14C-尿素呼气实验(14C-UBT)检测各种慢性胃痛证的Hp感染情况,以便对胃痛的诊治更有帮助。

  • 胃俞与足三里穴区红外辐射检测应用于慢性胃痛辨证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松;严洁;朱文锋;李家邦

    为探索方便快捷的客观指标在慢性胃痛临床辨证中的应用,以接受胃镜检查的慢性胃痛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按临床证候及胃镜下胃粘膜相进行辨证,采用HED-1型人体热能辐射测试仪检测患者胃俞与足三里穴区红外辐射值并与肺俞、中府二穴区红外辐射相对照,比较各证型红外辐射水平,结果发现证候辨证中脾胃湿热型足三里、胃俞穴区红外辐射显著高于脾胃虚寒型,胃粘膜相辨证中胃热型足三里,胃俞穴区红外辐射均显著高于胃寒型、胃络瘀滞型及胃络灼伤型,而对照穴各证型间无显著差异。提示足三里、胃俞穴区红外辐射水平对初步辨别慢性胃痛证候的寒热属性具有一定意义。

  • 慢性胃痛辨治归要

    作者:钟洪;臧堃堂

    目的介绍慢性胃痛的临证辨治经验.方法对近年来辨治的160例慢性胃痛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肝郁脾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120例,其余40例或以胃阴亏虚或湿热内阻或瘀血停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但或多或少的都兼有肝郁脾虚的症状.另外,通过辨证分析认为胃痛及其伴随症状均是胃失和降的表现及延续,治则拟疏肝健脾、通降和胃,采用基本方治疗,获较好疗效.结论肝郁脾虚、胃失和降是慢性胃痛的主要病机,治疗应始终以疏肝健脾、通降和胃为要旨.

  • 柴枳理气颗粒治疗慢性胃痛70例

    作者:董洪根

    目的:观察柴枳理气颗粒治疗慢性胃痛的疗效.方法:对70例慢性胃痛患者采用柴枳理气颗粒(柴胡、枳壳、白芍、木香、丹参、栀子、厚朴、茯苓、焦楂、甘草)治疗.结果:显效42例(60%),有效20例(28.6%),无效8例,总有效率88.6%.结论:柴枳理气颗粒治疗慢性胃痛效果良好.

  • 慢性胃痛从肝论治的立论依据及意义

    作者:张效科;王国栋

    从肝与胃的关系探讨了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在胃痛发病中的作用,并引用实验及临床相关资料证实慢性胃痛多表现为肝胃同病、气机郁滞,提出疏肝和胃法是治疗慢性胃痛的基本治法.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