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通辽市斑疹伤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2003年8-9月,通辽市科左中旗白兴吐、乌斯吐两苏木接诊多名原因不明的发热患者,一般治疗无效,经血清学检测,确诊为地方性斑疹伤寒.
-
一起学校甲型流感局部暴发的调查报告
2004年12月20~23日,北京市某中学同一班级内相继发生18例群体发热患者,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按照GB15994-1995<流感诊断标准>,确定系一起局部甲型流感暴发,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
-
疟疾监测措施与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本研究将对疟疾的监测措施以及防治效果展开分析探讨,以此来为疟疾研究以及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区2006年12月-2012年12月的疟疾监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疟疾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疟疾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控,我区的疟疾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平均每年下降9.97%,本地区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10%和3.57%.在本研究的所有被检人员中,流动人口发生疟疾的危险度(RR)是本地人口的3.25倍左右,在每年的检测过程中发现,微小按蚊、大劣按蚊是疟疾传播的主要媒介.结论:在对疟疾进行监测的过程中,采用流动人口管理、现症患者根治、主要疟疾传播媒介监测、发热病人血栓的病原学监测等综合监测措施来达到监测的目的,这种方法不仅具有可行性,其防治效果也较为明显,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
反复高烧像感冒,或染“心内膜炎”
56岁的周姓女士,1个月前,在并无明显诱因前,出现忽冷忽热高烧,一度被诊断为感冒,后到市级医院检查,才发现是心内膜炎,即心脏被细菌感染,剥落的组织造成血管栓塞.一般不明发热是指患者持续发烧,体温超过38摄氏度以上,超过1周,就诊3次或住院1周都还无法确认病因.不明发热是一种症状,约有1/3患者找不到病因.年长不明发热患者病因以感染、药物引起发烧、肿瘤居多,年轻患者则以感染为主,有些年轻女性是因自体免疫疾病造成持续发烧.
-
消化性溃疡出血合并发热的观察
2010~2011年对6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合并发热患者进行认真观察分析,并深入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
外科护理文书书写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2年1月~2012年6月随即抽取外科360份住院病历,对护理文书书写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总结、并制定相应改进措施,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明显提高.存在问题体温单:①遗漏现象:楣栏漏写诊断、漏写出院、漏记血压、体重、漏填写过敏史;发热患者未按时加测、记录.②心房纤颤、脉搏短绌患者,未绘制绌脉.③记录不规范:如灌肠前后排便记录、留置导尿记录.医嘱单:①执行护士漏签名、漏签执行时间.②临时医嘱未填写皮试结果.③医嘱执行不及时,医生开好医嘱后未及时通知护士,使护士执行时间与医嘱时间相隔较长,造成治疗延误.
-
发热患者的护理
我是一名传染病医院门诊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护理发热患者.每年接触发热患者108例左右,发热是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发热多由细菌和病毒引起.在传染病中发热多由病毒引起.发热患者无论生理上、心理上都非常痛苦,高热超过41℃易引起惊厥,对患者大脑造成不可逆损伤.因此护士从职业的角度,以科学的态度正确护理患者,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并发症.下面以1例患者为例,阐述发热患者的护理.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比较
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等异常情况下,血浆降钙素(CT)前肽物质的所有剪接产物异常升高,其中降钙素原(PCT)是主要的产物,而CT则无明显变化.健康志愿者静脉注射小剂量细菌内毒素(LPS)也可诱导PCT生成.LPS注射后2小时血浆,为探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比较,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发热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改良外周血厚、薄血膜制片法
卫辉位于河南北部,近几年无蚊传疟疾病例,大部分医院未开展疟疾检查.今年按照全球基金河南疟疾项目办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门诊镜检站(发热门诊),全年对就诊的"三热"患者(临床初诊疟疾、疑似疟疾和原因不明发热)进行血检,所有外来流动人口和从高疟区回归的当地居民中的发热患者均应进行血检.发热患者血涂片显微镜检查,是疟疾诊断和虫种鉴别的主要方法,是疟疾疾病控制和检测的重要手段.其基本过程是采血-涂制血膜-染色前处理-染色-镜检.常用的血膜涂片有两种,一种是借推片将血液薄薄地涂在载玻片上,使每个血细胞平铺,称薄血膜,因薄血膜血液干燥快,原虫形态极少变形,多用于观察疟原虫形态与鉴别虫种;另一种是把较多的血液涂成圆形,血膜中血细胞重叠,原虫较为集中,称为厚血膜,厚血膜涂布面积小,阳性率检出较高.
-
血必净对感冒患者疗效的观察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分为感染性发热及非感染性发热,我科为肾病消化肿瘤科,其中感染是急性肾衰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原因为进食少,营养不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白细胞功能障碍,细菌和病毒的致病力相对增强有关,上述原因致正常解剖屏障的破坏及免疫力低下,致病菌可为革兰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临床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有的感染部位比较隐匿,临床表现也不典型,可仅表现为尿毒症症状进行性加重.去年收治各种发热患者300例,其中肺癌及慢性肾衰竭并发脑出血患者120例,无论病因如何,均使用血必净治疗,均取得了卓越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清开灵注射液临床应用观察140例体会
目的:为了减少西药退热药的不良反应,对发热患者采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给药.方法:10%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加入清开灵注射液静滴.结论:退热效果较好,并对上感、肺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高血压脑病及黄疸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对伤寒无效.应用时尚未发现不良反应.
-
苍玉潜龙汤加减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所致发热的疗效观察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增殖缺陷性疾病,通常指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主要表现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治以免疫抑制.发热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严重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顺利进行.2010年9月~2012年3月采用苍玉潜龙汤加味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发热患者5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
SARS流行期间发热患者院前救护出车速度与随车人员防护
2003年1~5月在SARS流行高峰期,我院急诊科因"发热"为主诉患者要求120救护车出车来院救治的占所有出车的10%,高频率的出车增加了随车人员感染SARS的机会,因此对于SARS流行期间发热患者院前救护出车速度与随车人员防护着装时间之间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结合我院2003年1~5月份120出车运送救护56例发热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
广东省雷州半岛地区类鼻疽病流行的调查
类鼻疽病是东南亚各国和澳大利亚北部的地方性传染病,也是该地区致当地居民死亡的主要传染病种之一,为了解该病在广东省雷州半岛地区的流行慨况及其特征,我们于1990~1999年对进入我院诊疗的部分寒战发热患者进行了类鼻疽病流行的调查。
-
发热门诊患者自我措施及就医行为调查
早期发现和隔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是控制传染源的关键.我们对北京市安贞医院SARS期间发热患者采取措施和就医行为、就医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
贵州省思南县199例发热患者登革热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登革热在思南县虽不曾有报道,但随着人口流动频率的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加之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存在,不得不引起高度警惕.为此对思南县199例发热患者进行血清学调查.
-
应对甲型H1N1流感隔离消毒与职业防护的实践探讨
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全球多个国家蔓延,至2009年6月15日,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207例.我院作为收治甲型H1N1流感定点医院,自2009年4月26日至6月3日,共收治确诊病例11例,并且筛查发热患者391例.现就我院在收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工作中的流程、消毒隔离、职业防护的实践体会作以下介绍.
-
伤食发热一例治验
吕文良老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2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在跟师随诊期间,目睹吕师治愈各种类型发热患者多例,现介绍伤食发热一例,并附体会.
-
挑刺佐治流行性腮腺炎发热48例
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取穴位挑刺佐治流行性腮腺炎发热患者48例,效果极佳.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48例患者中男33例,女15例;年龄在6~25岁;发病时间短1天,长10天.合并睾丸炎1例,体温在39 ℃以上者有43例.一侧腮腺肿大者39例,双侧9例.部分在院外已处理,但症状反复,1例出现并发症,无合并肺部感染者.
-
产后发热50例辩证施护体会
产后发热是指在产褥期内出现高热寒颤,或发热持续不退,伴有腹痛及阴道分泌物的量、色、质、气味等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者.临床极为常见.我们通过对50例产后发热患者采取辩证施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