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皮素-1对高糖溶液培养下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作者:胡杨青;颜伟健;张驰

    目的 探讨内皮素-1对高糖溶液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甲基噻唑法检测0.1~1 000 nmol/L内皮素-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无小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一种含各种氨基酸和葡萄糖的培养基)同步化肾小管上皮细胞24 h,分为4组,分别采用低糖DMEM、高糖DMEM、高糖DMEM加100 nmol/L内皮素-1、高糖DMEM加100 nmol/L内皮素-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中和抗体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别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E-钙黏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0.1~1 000nmol/L内皮素-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内皮素-1明显上调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E-钙黏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内皮素-1明显升高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中和抗体干预后,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的E-钙黏蛋白和mRNA明显高于内皮素-1组,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mRNA明显低于内皮素-1组.结论 糖尿病肾脏病中,内皮素-1可促进肾小管上皮向肌成纤维细胞及间质细胞转分化,可能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发挥作用.

  • 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作者:张莉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观察苯那普利(5~20 mg,每日1次口服4周)治疗的30例EH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NO水平,并与28例健康者血浆ET、NO对照.结果:EH患者E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NO显著降低(P<0.01).经苯那普利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都有显著性下降(P<0.01),ET显著下降(P<0.01),NO显著升高(P<0.01).结论:苯那普利不仅有较好的降压作用,还能有效地恢复血浆ET、NO的代谢水平.

  • 烟酰胺对实验性心肌损伤血浆内皮素影响及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张素荣;关慧灵;刘金铎

    目的:探讨烟酰胺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损伤血浆内皮素(ET)影响及心肌保护作用.方法:用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心肌损伤模型组、烟酰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测定血中ET、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变化并观察心肌组织学损害程度.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中ET、CPK、LDH明显增高(P<0.05),心肌组织学损害程度较重.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中ET、CPK、LDH显著下降(P<0.05),组织学受损程度轻、例数少.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中ET、CPK、LDH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烟酰胺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治疗作用.

  • 儿童血管瘤内皮细胞功能测定及病因学意义

    作者:吕麟亚;邓辉胜;刘铭;谢才芬;范琪;李代渝

    目的 探讨血管瘤内皮细胞功能及其病因学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儿童血管瘤30例瘤体内皮素(ET) 、一氧化氮 (NO) 及外周血 ET、 NO水平,以20例斜疝患儿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血管瘤患儿瘤体ET(66.3±12.5)pg/ml显著高于外周血(55.3±13.1)pg/ml(P<0.01), 外周血ET与对照组(54.4±15.1)pg/ml 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增生期血管瘤体ET(75.6±12.5)pg/ml高于退化期(65±10.2)pg/ml及退化完成期(62.5±7.3)pg/ml(P<0.05)。血管瘤体NO(32.5±9.3)pg/ml与外周血(37.5±5.2)pg/ml和正常对照组(39.5±8.8)pg/ml无差异(P>0.05), 但增生期瘤体NO(27.9±2.1)pg/ml降低(P<0.01)。结论 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具有活跃的合成分泌ET的功能,而合成分泌NO功能改变不明显,局部ET与NO水平的失调,可能与血管内皮的过度增生有关。

  • BQ123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影响

    作者:刘燕;彭海兵;王建辉;王银环;张娜;李颖;朱丽艳;杨秀红;张连元

    目的:观察BQ123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 I-R)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和BQ123组,各10只。于缺血4 h再灌注4 h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ET)-1,用生物化学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选择素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Fas、Bcl-2和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蛋白表达情况,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肺组织ET-1、MPO、MDA和P-选择素均明显增加。肺组织Fas、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其吸光度值分别为0.294±0.003,0.108±0.005,0.174±0.003,凋亡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18.83±2.86)%](P<0.01);与I-R组比较,BQ123组ET-1、MPO、MDA、P-选择素含量明显下降。 Bcl-2表达明显升高(0.128±0.005),Fas和Caspase-3的表达明显减弱,分别为0.115±0.007,0.159±0.006,细胞凋亡率下降[(10.67±2.16)]%(P<0.01)。结论 BQ123可能通过抑制肺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对肢体I-R后肺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 特发性突聋患者血浆NO、ET水平与ABR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尹时华;吴立连

    目的探讨特发性突聋患者血浆NO及ET水平以及NO和ET含量与ABR的关系.方法用比色法测定血浆NO 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浆ET含量.结果①特发性突聋患者NO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ET则比对照组显著性偏高(P<0.001);②ABR阈值与血浆NO含量呈正相关(r=0.887,P<0.01),与血浆ET含量呈负相关(r=-0.798,P<0.01 ).结论特发性突聋患者血浆NO含量偏低,血浆ET含量高,并与ABR阈值相关联.

  • 脑梗塞患者ET与红细胞膜Na+-K+,Ca2+-Mg2+ATP酶的关系及其对血液粘度的影响

    作者:刘久波;何国厚;杨青山;黄平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CI)血浆内皮素(ET)水平与红细胞膜Na+-K+、Ca2+-Mg2+ATPase活力的关系及其对血液粘度的影响.方法:测定49例CI和29例健康人的ET、Na+-K+ATPase、Ca2+-Mg2+ATPase以及血液粘度等指标.结果:CI组:ET水平与Na+-K+ATPase、Ca2+-Mg2+ATPase活力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与ηb、ηp、ηre、HCT、K值、EAT、TK呈明显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分析:ηb与ET的关系为密切(P<0.01).结论:①ET、Na+-K+,Ca2+-Mg2+ATP酶活力的变化能引起血液粘度改变.其中ET主要是通过收缩血管,改变红细胞膜Na+-k+泵、Ca2+泵的活性,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②临床上采用保护血管张力的药物、稀释血液等综合治疗,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和CI.

  • 持续输注尼莫酮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 ET 和 CGRP 的影响

    作者:肖婷;蔡宏伟;张溪英;周星星;孙杨丹

    [目的]观察静脉麻醉下颅内动脉瘤血管栓塞术中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的变化,探讨持续泵入尼莫酮对ET和CGRP的影响。[方法]择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尼莫酮组(N组)和对照组(C组),N组持续泵人尼莫酮2 m g/h ,C组术中持续泵入生理盐水10 m L/h直至手术结束。分别于栓塞前后从乙状窦内抽取血液测定 ET 和 CGRP的含量以及监测不同时间段心率和血压。[结果]N组在输注尼莫酮后血压降低在幅度在安全范围内,心率无显著变化,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两组术前ET都显著增高,术后都降低,N组下降幅度大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GRP术前都在正常值范围,术后均增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瑞芬复合丙泊酚可以缓解脑血管痉挛,而持续泵入尼莫酮2 mg/h ,对改善脑血管痉挛作用不显著。

  • 内皮素-1和C-反应蛋白对急性肺栓塞病情和预后的评估

    作者:李龙学

    [目的]探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C-反应蛋白(c-reacting protein,CRP)水平对评估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病情和预后的价值.[方法]检测133例APE患者外周血血清ET-1和CRP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的严重程度、心功能不全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血清ET-1、CRP水平和右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随着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P<0.05),同时血清ET-1水平与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23,P<0.01);APE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血清ET-1和CR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90,-0.579,P<0.01);APE患者右心室扩大与血清 ET-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91,P<0.01),肺动脉高压与血清ET-1和 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02,0.566,P<0.01);预后良好组ET-1、CRP、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优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ET-1和CRP能很好评估APE患者疾病的严重性及预测其临床转归,并指导治疗.

  • 内皮素-1及其受体A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小叶;张怡

    [目的]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中内皮素-1(ET-1)及其受体A(ETA)的表达,探讨ET-1及ETA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月经周期不同时期30例子宫肌瘤组织中ET-1及ETA的表达,并与邻近的正常子宫肌组织进行比较.[结果]ET-1和ETA在子宫肌瘤组织和正常子宫肌组织中均有程度不同的表达.其阳性颗粒均定位于细胞浆中,其中ETA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以、为主,占73.3%;在正常子宫肌组织中的表达以(+)以下为主,占66.7%,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子宫肌瘤组织中,ETA的表达在分泌期强于增生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ET-1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占83.3%,正常子宫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为73.3%,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子宫肌瘤组织及正常子宫肌组织均具有分泌ET-1和ETA的功能.②ETA在子宫肌瘤细胞中呈高表达,提示ETA的高表达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有关.③ETA在子宫肌瘤组织中分泌期高于增生期,提示孕激素可能促进ETA的合成.

  • 血清ET-1、hs-CRP对颅脑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检测的诊断价值

    作者:白雪燕;史辉;关炳星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于颅脑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4例,其中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组)34例,非神经源性肺水肿(非NPE组)3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员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上述受试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ET-1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 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颅脑损伤患者血清ET-1、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NPE组血清ET-1水平明显高于非NPE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NPE组血清hs-CRP水平与非NPE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血清ET-1、hs-CRP水平,能够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发现肺损伤,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 氨溴索佐治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中NO、ET-1的影响

    作者:杨文丽

    [目的]探讨氨溴索辅助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疗效及对血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将60例MA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静脉滴注氨溴索;连用7d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血中NO、ET-1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7 d血中NO水平升高,ET-1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索治疗新生儿MAS疗效显著,可能与其调节血中NO和ET-1的水平变化有关.

  • 内皮功能障碍、ET-1、KL-6与OSAHS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晓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因其心脑血管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重视,其中血管内皮损伤近年来研究得比较多.国内外学者研究[1,2]证明OSAHS患者存在持续性的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损伤,与病程后期的心脑血管事件紧密相关.Sanja Jelic等[3]发现在排除掉肥胖、代谢异常等混杂因素后单纯OSAHS患者仍存在VEC损伤,表现为VEC修复功能降低,凋亡加快.不仅是成人,小儿OSAHS引起高心血管发病率和代谢障碍也见报道[4],尤其是肥胖小儿,与成人不同的是重度OSAHS患儿的VEC功能改变多可逆,后者介导阻塞后期的充血反应.本文主要从内皮细胞损伤机制及损伤后表现两个方面,对其作一简要综述.

  • 冠心病患者 PCI 治疗前后内皮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改变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苏布道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内皮素(E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心内科住院收治的273例行PCI 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比较其不同时间点血清 ET、vWF 水平变化,并观察研究对象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血清 ET、vWF 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术前、术后30 min 以及术后24 h 血清 ET、vWF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 P <0.05);AMI 组、UAP 组、SAP 组术前、术后30 min、术后24 h、术后3 d 血清 ET、vWF 水平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态势,其中血清 ET 水平术后30 min 为峰值,血清 vWF 水平术后24 h 为峰值;PCI 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血清 ET、vWF 峰值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stic 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RR=1.752,P =0.033)、糖尿病(RR=1.325,P =0.038)、术前 ET 水平(RR=2.896,P =0.041)、术前 vWF 水平(RR=2.336,P =0.035)是 PCI 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结论】血清 ET、vWF 水平可反映 PCI 术后患者内皮损伤情况,对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俞小卫;李晓霞

    近来研究证明,内皮素(ET)是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强烈收缩血管的多肽,而一氧化氮(NO)为内皮衍生舒张因子(EDRF),为了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ET和NO之间及ET和NO之间的关系,1997年10月至1998年5月,作者对住院的88例COPD患者进行血浆ET和NO测定,现报道如下.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内皮素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段绍斌;刘伏友;彭佑铭;罗季安;龚厚胜

    研究表明,多种肾脏疾病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可能与肾脏合成和分泌内皮素(ET-1)有关[1].作者等测定1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尿ET含量,结果报道如下.

  • 硫酸镁对二氧化碳气腹致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王红珠;丛海涛;王明仓

    目的 观察硫酸镁对二氧化碳气腹致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直肠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组(M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硫酸镁组给予硫酸镁静脉输注,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术后肝酶、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0)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改变.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早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较术前升高(P<0.05);硫酸镁预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早期ALT、AST水平相对较低(P<0.05).气腹结束后两组患者IL-6明显增加(P<0.05),N0浓度明显减少(P<0.05);两组比较,硫酸镁组患者气腹后血浆IL-6、ET浓度相对较低(P<0.05),NO浓度相对更高(P<0.05).结论 硫酸镁通过降低机体内ET-1、IL-6水平,提高NO水平,对气腹所致的肝脏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且可减轻机体的脂质过氧化状态.

  • 药物静脉注射致死对大鼠肾脏内皮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国辉;王金萍;孙世光

    目的 探讨药物静脉注射致死大鼠肾脏内皮素和一氧化氮释放的影响.方法 采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染色法(S - P法),对活体组、外伤致死组、药物联合静脉注射致死组不同保存时间大鼠肾脏标本的ET - 1、iNOS 阳性表达情况进行定分析.结果 各实验组的不同保存时间,在肾小球及近曲小管均有不同程度的ET - 1 和 iNOS 的阳性表达;同一保存时间药物联合静脉注射致死组较活体组、外伤致死组在肾小球和近曲小管,iNOS 的阳性表达率均低,ET - 1 的阳性表达率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ET - 1 和iNOS 在同一实验组不同保存时间的阳性表达率不同,由0 小时到8 小时逐渐增高,在8小时达高峰并持续到12 小时,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灌注液内低温保存的肾脏,在肾小球和近曲小管均出现ET - 1 和iNOS 的阳性表达;药物联合静脉注射致死使iNOS 的阳性表达率显著性下降和ET- 1 阳性表达显著性升高.

  • 内皮素-1及其受体与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糜远源;华立新

    近年来,随着我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快速上升,并且发病年龄逐渐降低.近10年来,内皮素(ET)及其受体(ETR)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被广泛关注.在很多肿瘤中ET/ETR与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原癌基因的激活、肿瘤细胞凋亡抑制以及化疗耐药相关有关系.国外已经开始对ET/ETR靶向治疗的研究.本文就ET/ETR(特别是ET-1/ETAR)生物学特性,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ET/ETR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内皮素及其受体拮抗剂与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作者:姜彦飞;贾瑞鹏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一种具强烈血管收缩作用的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细胞因子,在细胞增殖、凋亡调控中起重要作用.近来研究认为ET与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homone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HRPC)的进展关系密切,ET受体拮抗剂可延缓HRPC的进程.

374 条记录 15/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