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皮素在前列腺、膀胱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露伟;贾瑞鹏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细胞因子,具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并在细胞凋亡及增殖的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近来的研究发现膀胱和前列腺组织中含有丰富的ET-1及其受体,对膀胱和前列腺的病理生理可产生重要影响.但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及转换酶抑制剂正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内皮素在前列腺、膀胱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血浆和尿中内皮素、一氧化氮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李守林;刘晓东;姜俊海;王浩;徐其涛;陈维秀;陈雨历

    目的探讨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在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血浆和尿中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03年10月至2004年8月明确诊断的22例患儿作为实验组,均为反射亢进型膀胱源性膀胱。留取空腹血和晨尿,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浆和尿中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含量,选取同期入院年龄匹配的儿童的血尿标本(腹股沟斜和鞘膜积液30例)设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22例,血浆 ET—1含量(0.487±0.039)fmol/mL,NO 含量(69.57±36.68)μmol/L,尿中 ET —1含量为(0.453±0.029)fmol/mL,NO 含量(392.36±121.1)μmol/L。对照组血浆 ET —1含量(0.494±0.117) fmol/mL,NO 含量(74.56±11.39)μmol/L,尿中 ET—1含量(0.548±0.073)fmol/mL,NO 含量(268.92±88.38)μmol/L。实验组中血浆 ET—1含量高于尿中 ET—1含量(P <0.01),尿中 ET—1含量低于对照组(P <0.05),尿中 NO 含量高于对照组(P <0.05);血浆中 ET —1、NO 含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血浆中 ET 和 NO 的含量处于正常水平;而尿中 ET—1和NO 比例失衡。

  • 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作者:林展增;邢之华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天麻钩藤饮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血浆内皮素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及内皮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能显著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 滋阴明目丸抗氧化作用及对一氧化氮、内皮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邝国平;李传课;曾红艳

    目的探讨滋阴明目丸抗氧化及扩血管的作用.方法将雌雄各半100只16月龄小鼠随机分成蒸馏水组、滋阴明目丸高、中、低剂量组和杞菊地黄丸组.连续灌胃1月后,摘除眼球组织匀浆取上清液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同时采集眶静脉血作内皮素(ET)含量的测定.结果滋阴明目丸能显著提高眼组织中SOD、CAT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显著提高眼组织中NO含量及NO/ET值.结论滋阴明目丸有显著地抗氧化及提高眼组织中NO及NO/ET含量,推测其具有一定的扩血管作用.

  • 扩冠舒心汤对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桂香

    目的探讨扩冠舒心汤对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对血脂、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扩冠舒心汤治疗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38例,并与地奥心血康治疗38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 扩冠舒心汤在缓解患者心绞痛、调整血脂水平、降低ET、升高NO、调节T/NO平衡方面明显优于地奥心血康(P<0.05或P<0.01).结论 扩冠舒心汤对于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葡糖胺聚糖对糖尿病肾病血浆内皮素及血清一氧化氮的作用

    作者:陈思娇;高阳;胡怡;熊盈;魏敏;李强;张绍维;李恂;陈建平;宋今丹

    目的 探讨葡糖胺聚糖(GAGs)对糖尿病肾病(DN)血浆内皮素(ET)及血清一氧化氮(NO)的作用.方法 60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0~300 mg 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GAGs组.所检测指标包括UAER、ET、NO等.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ET;采用酶法高密度测定(ELASAI)NO.结果 对照组UAER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GAGs组治疗前后UA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UAER下降26.31%.对照组ET和NO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GAGs组治疗后较治疗前ET下降5.91%,NO升高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ER与ET呈正相关(r=0.8391,P<0.01);与NO呈负相关(r=-0.8725,P<0.01).结论 GAGs能够减少微量白蛋白尿期2型DN患者的UAER,升高血清NO,降低ET.

  •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浆内皮素、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影响

    作者:沈通桃;周钦海;傅诚章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浆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1a(6-keto-PGF1a,PGF1a)和血栓素B2(TXB2)的影响.方法 20例ASA Ⅰ~Ⅱ级择期胸科手术病人分为2组,每组10例.Ⅰ组为静脉全麻组;Ⅱ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于麻醉前、诱导后、开胸后、手术1 h及术毕采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PGF1a和TXB2的含量.结果 (1)ET在Ⅰ组开胸后逐渐升高,手术1 h及术毕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Ⅱ组诱导后明显降低(P<0.05),开胸后无明显变化.(2)血浆6-keto-PGF1a在诱导后均升高,Ⅱ组升高更明显;手术后Ⅰ组无明显变化,但Ⅱ组仍较高(P<0.05);TXB2在诱导后均下降,Ⅱ组下降更明显;手术后Ⅰ组渐恢复,且术毕明显升高,而Ⅱ组均低于麻醉前(P<0.01或P<0.05);(3)6-keto-PGF1a与TXB2比值(K/T值):诱导后2组均升高,Ⅱ组显著增高;手术后Ⅰ组渐下降,而Ⅱ组术中术毕仍明显高于麻醉前(P<0.01或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浆ET、PGF1a和TXB2调控优于静脉全麻.

  •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关系的研究

    作者:陈正贵;孔祥廉;缪灿铭;郭应军;顾向明;孙健;马立坚

    目的 探讨高血压昼夜节律与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及其与左心室肥大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24ABPM)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50例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40例;另选血压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Griess法测NO,用放射免疫法测ET;采用PHILIPS HDI 5000型彩色多普勒仪测定三组受试者的室间隔厚度(IV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重量(LVM),以>215 g为左心室肥大的诊断标准.结果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比较,ET、IVS、LVPW、LVDd、和LVM均显著增高,NO、ET、NO/ET明显降低(P<0.05).夜间血压下降率与NO、NO/ET呈正相关(r=0.467,0.267,0.713,P<0.05),与ET、IVS、LVPW、LVDd和LVM呈负相关(r=-0.761~-0.264,P<0.05).结论 NO和ET水平可能参与昼夜血压节律的调节,ET升高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有关,并加重左心室肥大.

  • 养阴止血明目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ET和CGRP的影响

    作者:张辉;刘万里

    目的 观察养阴止血明目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例患者按应诊顺序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治疗组予养阴止血明目片,对照组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作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检测,客观判断其临床疗效并探讨疗效机制.结果 60例中57例完成了全部疗程,结果两药均有降低血浆ET和升高血浆CGRP作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养阴止血明目片可影响DR患者血浆ET和CGRP水平,对DR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泽林;孙华保;宁丹霞;刘年安;李庆军;梁国钦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 10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40 mg组和10mg组,测定治疗前和1周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同时选择健康的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ACS患者由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40 mg组和10 mg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后各项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40 mg组治疗1周后FMD明显改善(P<0.01),阿托伐他汀10 mg组治疗1周后FMD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直接改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阿托伐他汀改善FMD的作用独立于其调血脂作用之外.

  • 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及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李祖祥;蒋恒波;江拥军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血清瘦素(LPT)和血浆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入选对象的血清瘦素(LPT)和血浆内皮素(ET)含量,并观察LPT水平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比(%Fat)、内皮素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EH患者血清LPT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多元线性相关结果显示,瘦素与ET呈负相关;在逐步回归分析中,ET后进入方程.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明显变化,影响血清瘦素水平的因素,除BMI和Fat外,主要为血浆内皮素.血浆ET水平增高是EH病理生理特征之一,并参与了EH的发生发展过程.

  • 烧伤患者TNF-α、NO和ET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江琼;陈晓东;吴伯瑜;王顺宾

    目的 探讨烧伤后患者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水平的变化.方法 42例烧伤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应用ELISA、放射免疫法和酶法,分别于伤后1 d 、3 d 、5 d 、7 d、14 d、21 d、28 d和35 d测定血中TNF-α、NO和ET水平,并计算ET/NO比值.结果 烧伤后患者血中TNF-α、NO和ET水平及ET/NO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并在第3天达到峰值,随后下降;TNF-α含量与NO、ET含量及ET/NO比值成正相关;各时相点组感染组TNF-α、ET和NO水平及ET/NO比值较非感染组显著增加.结论 烧伤及伤后感染可促进前炎症因子TNF-α的产生,进而促进ET-1和NO的合成和释放,加重伤后炎症反应.

  • 卡托普利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脏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胡名松;胡建国;杨进福;周新民;杨一峰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在体心脏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胆固醇组及卡托普利加胆固醇组.分别测定不同实验阶段的血浆内皮素(ET)浓度,丙二醛(MDA)含量及一氧化氮(NO)浓度.记录在体心脏再灌注后30 min内室性早搏(VES)出现次数及平均室性心动过速(VT)持续时间.结果(1)胆固醇组与卡托普利加胆固醇组比较,胆固醇组内皮素浓度、丙二醛含量显著性增高,一氧化氮浓度显著性降低;(2)卡托普利加胆固醇组心脏再灌注后室性早搏次数及平均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显著少于胆固醇组.结论卡托普利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脏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内皮功能与抗氧化功能变化的研究

    作者:韩春英;张承俊;徐金兰;杜波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内皮功能与抗氧化功能变化,探讨二者变化在DCM发生发展中的相互作用.方法 选择DCM 64例,并以32例健康人做对照.取空腹静脉血,测定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RBC GSH-Px)、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RBC SOD)活性及血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iNOS、cNOS)活性;测定血浆内皮素(ET)及血清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 DCM患者ET及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衰组高于无心衰组(P<0.05).NOS、iNOS和cNOS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OS和iNOS活性心衰组高于无心衰组(P<0.05).RBC GSH-Px及RBC SOD活性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LPO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RBC GSH-Px/ LPO 及RBC SOD/ LPO比值比对照组明显变小(P<0.01). 结论内皮功能失调与抗氧化功能降低以及两者间的相互作用与DCM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 开心胶囊抗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静;刘南;左俊岭;黄小平;陈镜合

    目的:观察开心胶囊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5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静脉点滴硝酸甘油、口服肠溶阿斯匹林、倍他乐克、开博通、降脂药等);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开心胶囊(由西洋参、黄芪、麦冬、蒲黄、川芎、山楂、白芥子、浙贝母、栀子等组成).疗程为3周.主要观察治疗前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等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变化,并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容积(LVEDV及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E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AngⅡ、ALD、ET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尤以AngⅡ和ET较为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ET的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以LVDd、LVESV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开心胶囊通过抑制AngⅡ和ET释放的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神经内分泌失调,具有一定的抗心室重构作用.

  • 六味地黄丸治疗慢性肾衰对内皮素、白介素-8及肌酐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许杰红;庞伟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对内皮素(ET)、白介素-8(IL-8)及肌酐(Cr)的影响.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单纯以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3周为1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ET、IL-8及Cr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ET、IL-8、Cr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回落(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能明显改善肾功能,对慢性肾衰有较好的辅助疗效.

  • 活血化瘀中药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素及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博来;邓晋丰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素(ET)的动态变化及功能恢复.方法:将69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5只):仅行椎板切除术,不损伤脊髓;损伤对照组(21只):Allen氏重物打击法(WD法)损伤脊髓,脊髓损伤后不用药;中药组(22只):脊髓损伤后大鼠麻醉苏醒,立刻胃内灌药1次;激素组(21只):脊髓损伤后腹腔注射甲基强的松龙.观察不同时点ET的动态变化及大鼠的脊髓功能指数.结果:脊髓组织ET含量变化比较:术后6小时损伤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7天、14天时中药组、激素组与损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脊髓神经功能情况比较:术后7天、14天中药组、激素组损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能降低血清ET值,改善脊髓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减轻脊髓的继发性损害,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 ET、A-II及其基因表达与兔冠心病血瘀证模型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积慧;何军锋

    目的:探讨ET、A-II及其基因表达与兔冠心病血瘀证模型相关性,从分子水平探讨"胸痹血瘀证"的证本质.方法:以冠心病血瘀证兔为实验对象,设立冠心病组、血瘀证组、空白对照组;引入内皮素(ET)和血管肾张素II(A-II)及其相关基因在心脏的表达为其客观指标.结果:与其他各组比较,冠心病血瘀证组的血浆ET和ACE含量均增高(P<0.05,P<0.01);与其他各组比较,冠心病血瘀证组ET和A-II基因表达均增强(P<0.05,P<0.01).结论:冠心病血瘀证中ET、A-II显著增高,这与该证型ET和ACE基因表达显著增强一致,提示冠心病血瘀证与相关基因过度表达有关.

  • 不同穴位配伍针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作者:罗海鸥;唐勇;蒲艺;黄祖莉;蓝群;胡玲香

    目的:观察比较中脘、胃俞配伍和公孙、内关配伍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方法:将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中脘、胃俞配伍和公孙、内关配伍2组进行针刺,均采用捻补法及小幅度震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浆ET水平.结果:中脘、胃俞配伍组治疗后血浆ET水平分别为(78.42±6.74)ng/L、(50.11±3.49)n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公孙、内关配伍组治疗前后血浆ET水平分别为(80.13±8.59)ng/L、(48.32±4.73)n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脘、胃俞俞募配伍法及公孙、内关配伍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获效可能与ET变化有关,但2种不同配伍方案对疗效和ET变化的影响没有差异.

  • 反药甘遂甘草配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小红;邱向红;希雅卡;张伟程

    目的:观察反药甘遂甘草配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对主要生化指标、细胞因子、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支持疗法,治疗组16例予甘遂甘草胶囊治疗,对照组14例予甘遂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2~4周.结果:好转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1.4%,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小板(BPC)、ET、血浆白蛋白(Alb)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BPC、ET、PT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反药甘遂甘草配伍治疗肝硬化腹水有明显的近期疗效,其对ET、BPC、PT等指标的影响与单用甘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能延缓肝硬化病情的进程,减少肝硬化患者并发出血的概率.

374 条记录 16/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