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起误诊为伤寒的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作者:沈纪川;陈小霜;蔡衍珊;王玉林;谭铭雄;何洁仪;李宗有;宋铁

    目的 探讨2005年增城市一起误诊为伤寒的肠炎沙门菌引起的学校食物中毒暴发特征.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及病例对照方法进行调查,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培养和肥达反应检测.结果 该起疫情共报告病例22例,其中11例患者肥达反应抗"O"、抗"H"抗体升高超过1:160,19例患者进行粪便培养,检出4例肠炎沙门菌阳性.所有病例均有病前在学校食堂就餐史,未能采集到可疑中毒食物,通过病例对照调查分析鸡腿为可疑中毒食物,病例与对照的肥达反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为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排除伤寒.

  • 2006-2012年上海市基于网络实验室的肠炎沙门菌耐药监测

    作者:倪佳琳;许浩;胡雪明;钟海明;张静;金汇明;肖文佳;许学斌;冉陆

    目的 建立区域性网络实验室监测和分析肠炎沙门菌的耐药特征变化为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12年,上海市8个区域公共卫生实验室和24家临床实验室依据标化方法分离184株肠炎沙门菌食源环境菌株与1146株肠炎沙门菌腹泻病例菌株,使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菌株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应用WHONET软件建立耐药数据库.结果 历年中肠炎沙门菌在禽肉中污染率高(155/184);实验室诊断病例主要分布在5岁以下和18 ~59岁、1~4岁病例明显高于1岁以下、60岁以上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所有肠炎沙门菌对萘啶酸耐药率均超过90%;多重耐药株(对氨苄西林-氯霉素-链霉素-磺胺异噁唑-四环素耐药型,ACSSuT)存在于鸡肉和2009年的l例食物中毒暴发病例中;耐头孢吡肟食源和腹泻株分别出现在2011年和2008年;腹泻株对环丙沙星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高于食源株;低年龄组病例对三代头孢和环丙沙星耐药的菌株分别约占2/3和1/2.结论 上海市肠炎沙门菌腹泻病例存在社区内获得和食源性感染等不同因素,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型ACSSuT可能是潜在的高致病性流行株.提高临床实验室常规诊断能力,优化和减少老年人和婴幼儿对抗生素暴露,重视多重耐药菌株导致的疾病负担.

  • 中国肠炎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数据库的分析

    作者:娄静;刁保卫;李杰;阚飙;闫梅英

    目的 了解近几年我国肠炎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流行病学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点,为以实验室为基础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发现及疫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PulseNet公布的沙门菌PFGE分型方案,对2004-2012年分离自我国13个省(直辖市)的981株肠炎沙门菌进行流行病学及PFGE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981株肠炎沙门菌经XbaⅠ酶切,PFGE获得126种带型,其分辨能力(D值)为0.8336.优势带型为JEGX01.CN0003、JEGX01.CN0001、JEGX01.CN0002、JEGX01.CN0005和JEGX01.CN0016.暴发相关带型是JEGX01.CN0003、JEGX01.CN0001和JEGX01.CN0150.肠炎沙门菌优势带型PFGE的共有条带分别为(±0.8%)655、325、310、245、178和110 kbp.结论 我国肠炎沙门菌临床分离株存在PFGE优势型别,PFGE对于肠炎沙门菌XbaⅠ单酶切分型能力有限,用于暴发确认或发现时需多种酶切联合使用,提高分辨能力.

  • 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实验室诊断与分析

    作者:赵萌;崔旭初;于慧霞;杜小丽;崔志刚;梁未丽;常昭瑞

    目的 查明内蒙古某市某村发生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规模,调查可疑危险因素及其污染来源,控制疫情蔓延.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主动搜索,采集患者肛拭子及粪便样品、可疑食品及环境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分离菌株进行生化和血清学鉴定,PFGE分子分型和药敏检测.结果 共出现43例感染病例,均参加了2014年5月6日的婚宴聚餐.19份检测样品中从7份患者肛拭子分离到肠炎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蜡样芽孢杆菌检测阴性.7株肠炎沙门菌XbaⅠ酶切后的PFGE谱型完全相同,说明感染菌株来自同一个克隆,即有共同的感染源头.PulseNet China数据库比对分析显示,本次疫情菌株的PFGE图谱与我国肠炎沙门菌分离株中常见的PFGE带型JEGX01.CN0002完全相同.结果 此次事件为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感染菌株具有国内优势的PFGE带型.

  • 一起幼儿园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

    作者:郑文龙;杨溢联;赵帅;马洁;彭立昌;董杰;江国虹

    本次事件共有81名儿童患病,罹患率为48.2%,主要症状为发热(100%)、腹泻(98.8%)、腹痛(97.5%)、呕吐(69.1%);从患者粪便和食物蛋炒饭中分离的肠炎沙门菌PFGE图谱完全一致,且与生鸡蛋涂抹样品中分离株的相似度为96.2%,提示为一起由鸡蛋中的肠炎沙门菌污染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

  • 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应用于中国肠炎沙门菌分型能力的评价

    作者:刁保卫;聂艳妮;李杰;娄静;阚飙;闫梅英

    目的 比较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分型方法用于我国肠炎沙门菌分子分型的能力,建立我国肠炎沙门菌MLVA分型标准操作方法及数据库.方法 根据国际PulseNet公布的肠炎沙门菌PFGE和MLVA分型方案,对来自我国6个省(直辖市)的289株肠炎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评价这两种分型方法对我国肠炎沙门菌分离株的分型能力.结果 289株肠炎沙门菌经Xba Ⅰ酶切,PFGE后获得55种带型,其分辨能力(D值)为0.8433.PFGE优势带型为JEGX01.CN0003及JEGX01.CN0001,带型频率分别为35.6%、25.6%,但二者仅表现两个条带的差异,其余型别均低于5%.采用MLVA分析,获得63种型别,分为2个群,D值为0.8608,说明MLVA分辨能力高于单酶切PFGE,但分型能力仍然有限.MLVA主要型别ST1包含了97株菌株,占37.5%,分布于各省及各年份.若联合PFGE及MLVA分型,则产生104种型别,D值为0.9058.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为肠炎沙门菌暴发病例菌株进行PFGE双酶切及MLVA分型,结果均显示这些菌株具有明显的聚集性,但不能与同期散发菌株完全区分开.结论 MLVA与PFGE分型方法的分辨能力在肠炎沙门菌中较低,在确认肠炎沙门菌引起的暴发事件时,需紧密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双酶切PFGE或MLVA进行分型分析.

  •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溯源分析

    作者:吴爱萍;汪皓秋;郑伟;张蔚;郑丽芳;王晓燕;李琳;俞骅

    目的 了解两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相关性,确定传染源及传播路径.方法 对采集的215份样本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将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ulsed field gelelectrophoresis,PFGE)对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27株肠炎沙门菌,其中4株分离自留样食品,3株分离自厨师,20株分离自患者.PFGE图谱显示27株菌中有26株条带完全一致,1株菌与其他26株菌有1个条带的差异,两者相似性为96.3%.结论 两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是冷菜制作过程中受到携带肠炎沙门菌厨师的污染.PFGE技术适用于食物中毒事件中传染源的追踪及传播路径的明确.

  • 2003-2014年浙江省宁波市肠炎沙门菌分子分型及耐药特征研究

    作者:杨元斌;宋启发;闫鹏;高红;叶硕

    目的 分析浙江省宁波市2003-2014年肠炎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及耐药特征.方法 采用PulseNet China网络实验室的标准方法,对2003-2014年间分离的68株肠炎沙门菌进行Xba Ⅰ和BlnⅠ酶切分型,使用BioNumerics软件对菌株的PFGE图谱进行聚类分析;使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68株肠炎沙门菌经Xba Ⅰ酶切分为8个PFGE带型.其中JEGX01.NB0001型为优势型别,共53株,带型相似度90%以上的菌株占95.6% (65/68),2003年和2013年超过80例以上的食源性暴发案例的肠炎菌株经双酶切聚类证实存在100%的同源性.所有肠炎沙门菌对抗生素耐药率为氨苄西林23.5%、强力霉素4.4%、氨曲南、头孢吡肟和头孢噻肟均为2.9%、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均为1.5%,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均敏感,发现2株多重耐药菌.结论 宁波市散发和暴发的肠炎沙门菌分离株之间的分子带型差异度小,引发食源性暴发的流行株克隆之间存在流行病学关联.目前肠炎沙门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仍需加强对多重耐药株的监控.

  • 基于TaqMan探针双重荧光PCR检测食品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

    作者:袁慕云;许龙岩;曹际娟;阳静;张旺;陈碧玲;相大鹏

    目的 建立基于TaqMan探针双重荧光PCR检测鼠伤寒沙门菌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和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SE)的方法.方法 根据ST的STM4599序列(GenBank:AERV01000023.1)和SE特异序列(GenBank:AF370707.1),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ST探针的5′端标记FAM、SE探针的5′端标记VIC,建立基于TaqMan探针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 ST和SE的引物和探针分别特异性地扩增出16株ST和15株SE,而28种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和17株变形杆菌等扩增结果均为阴性.ST和SE的双重荧光PCR扩增效率均为94.2%,R2分别为0.998和0.995,低检测浓度分别达到300 CFU/ml、260 CFU/ml.结论 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整个试验可在31h完成,是快速检测ST和SE的有效方法,可用于食品中ST和SE的特异性检测.

  • 肠炎沙门菌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的研究

    作者:李燕俊;计融;王玉平;江涛;崔生辉;刘秀梅

    目的 研究肠炎沙门菌菌株间的分子特征,建立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多位点基因序列分型技术(MIST),并对食品中的肠炎沙门菌分离株进行分型研究.方法 选择肠炎沙门菌的6个管家基因thrA、purE、sucA、aroC、heroD、dnaN及一个特异性的DNA标记sdfI作为目标基因.对上述基因分别进行PCR扩增及产物测序,用sequencer2.0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比对核苷酸的差异.同时,将肠炎沙门菌株与GenBank中鼠伤寒沙门菌LT2相应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 在肠炎沙门菌标准菌株50041和18株食品分离株之间,6个基因PER产物范围内的近60000个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未观察到同一血清型内的基因突变.而与LT2相比,基因产物发生了1到6个点突变.在对SdfI的核苷酸序列比较研究中发现,肠炎沙门菌标准菌株与食品中分离株SdfI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该序列的碱基对比,发生了C182T的点突变.即MLST技术揭示了在同一血清型内各菌株管家基因碱基序列的高度保守.结论 MLST方法适用于不同血清型沙门菌株间的分型研究,而不适于同一血清型的菌株分型.

  • 肠炎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验

    作者:卢波

    目的:通过肠炎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验,分析肠炎沙门菌特点及病原学检测的方法.方法:按照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对疑似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进行采样,通过增菌—培养—细菌生化—细菌血清学流程对食物中毒暴发的流行因素及病原学因素加以判定.结果:凉拌牛肉为本次食物中毒的流行因素,肠炎沙门菌为本次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因素.结论:食品若被肠炎沙门菌污染,在环境适宜条件下,肠炎沙门菌可迅速生长繁殖,食用此类食物,极易造成食物中毒暴发,因此需相关监管部门加以重视并做好监管及宣传教育工作.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一起食物中毒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宋启发;王爱红;杨元斌;叶硕;郭延波

    目的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样品进行检测,提高实验室应对食物中毒快速检测和溯源分析能力.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10份患者粪便和6份可疑食品进行快速检测,并对39份粪便和8份食品进行病原培养分离鉴定,应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invA毒力基因检测,PFGE及MLST基因分型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与其他地区菌株进行遗传学差异对比.结果 10份患者粪便和6份可疑食物经实时荧光PCR检测均为沙门菌阳性,从39份粪便和8份食品中共分离到31株肠炎沙门菌.PFGE及MLST分析显示31株菌具同源性,表明食物和患者分离菌株基因型别一致,MLST分型显示本次分离株与其他地区优势克隆有同源性,31株肠炎沙门菌均具有invA毒力基因.结论 实时荧光PCR技术应用于食物中毒病原检测,缩短了病原检测周期,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PFGE及MLST两种基因分型技术可对病原菌进行溯源分析,对于掌握病原菌流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 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检测及菌株同源性分析

    作者:江金伦;陈静;竺稽定;夏颖萍;杨元斌;徐景野

    目的 检测食物中毒样品中致病菌,分析其同源性,为追踪污染源、明确病因诊断提供帮助,为控制和减少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荧光定量PCR快速筛检致病菌,参照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沙门氏菌检验》分离致病菌,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致病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同源性.结果 从21份病人和从业人员粪便样品中检出8株肠炎沙门菌,9份食品样品中检出2份肠炎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25.00%和6.25%;食堂用水及井水检测均未检出肠炎沙门菌等致病菌.荧光定量PCR法阳性率结果与GB 4789.4-2010方法一致.PFGE分型显示10株肠炎沙门菌的DNA条带图谱完全一致,相似性100%,聚类分析为同一型,表明菌株来自同一克隆系.结论 采用荧光定量PCR筛检能提示食物中毒样品中病原菌是否存在的信息,通过GB 4789.4-2010方法仔细寻找到目标菌,两法联合使用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运用PFGE对致病菌进行溯源,分析其亲缘关系,能追踪到菌株来源,有利于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 肠炎沙门菌感染与鸡蛋污染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俊妮;刘骥;陈娟

    被污染的鸡蛋与人类肠炎沙门菌病感染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鸡蛋和鸡蛋产品是肠炎沙门菌暴发主要的食品源头.本文主要阐述肠炎沙门菌病原与蛋鸡及鸡蛋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肠炎沙门菌菌株比其他血清型菌株更易污染鸡蛋的原因.

  • 两起肠炎沙门菌所致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研究及溯源分析

    作者:王炳发;曹春远;陈前进;林英华;廖琳虹;何春荣;李美华

    目的 探讨两起同地区连续发生的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分离株之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方法 参照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方法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检出菌株进行表型鉴定;用VITEK-Ⅱ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菌株抗生素敏感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检出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共检出23株肠炎沙门菌,其中从25份患者肛拭样本中检出17株,8份从业人员肛拭样本中检出2株,8份留样食物中检出3株,厨具涂抹样本中检出1株.23株肠炎沙门菌血清抗原式均相同(9∶g,m∶-);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结果基本一致;PFGE图谱带型完全一致(相似度为100%),且与当地散发病例PFGE图谱带型相似.结论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和分子分型结果,证实这两起食物中毒是由同一来源的肠炎沙门菌污染所引起.

  • 不同来源肠炎沙门菌毒力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牛莉娅;秦丽云;徐保红;王燕;杨新英;孙殿兴;郭玉梅

    目的 研究石家庄地区不同来源的肠炎沙门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的差异及特点.方法 收集石家庄地区早市生禽销售点、生禽屠宰场及食物中毒标本中分离出的肠炎沙门菌124株,对其中8种毒力基因(invA、sopE、agfA、spvR、hilA、stn、pefA、shd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果 肠炎沙门菌具有不同的毒力基因谱型,8种毒力基因在不同来源的肠炎沙门菌中均有检出,其中毒力基因invA、sopE、stn、hilA、spvR、pefA在食物中毒分离株中的携带率高,均在94%以上.食物中毒分离株与早市生禽销售点分离株的8种毒力基因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禽屠宰场分离株与食物中毒和早市生禽销售点分离株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石家庄地区早市生禽销售点检出的肠炎沙门菌中易致病的高风险株较多,应加强对生禽的卫生监督与防控.

  •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的溯源分析

    作者:阮韦伟;张勐劼;黄智瑜;王凤美;蔡洪庆;余航

    目的 对2016年莆田市某区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致病菌分离鉴定和溯源分析.方法 将采集到的样品和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血清学分型,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对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分析.结果 共检出23株肠炎沙门菌,其中8株来源于留样食物,2株来源于厨师肛拭子,13株来源于患者肛拭子;所有菌株经BioNumerics软件聚类分析同源性为100%;所有菌株均携带沙门菌毒力基因invA,且具有相同的耐药谱.结论 PFGE技术有利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溯源分析.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携带肠炎沙门菌的厨师进行冷盘制作和水果拼盘过程中污染食物所引起.

  • 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作者:彭立昌;马骏

    目的 查明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同时对致病菌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发病时间和用餐时间结合病例临床特征分析查找可疑餐次,采集可疑食物和病例等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食物及病例阳性标本做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同源性分析,同时对致病菌做耐药分析.结果 共确认81例病例,症状主要为发热≥38℃(100.00%,81/81)、腹痛(97.53%,79/81)、腹泻≥3次(100.00%,81/81)、呕吐(69.14%,56/81)等,食用被鸡蛋壳污染的蛋炒饭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厨师在制作蛋炒饭时,附有肠炎沙门菌的鸡蛋壳没有清洗干净,炒饭是将蛋液浇到米饭上,加热不彻底,后导致肠炎沙门菌污染蛋炒饭.病例粪便检测为肠炎沙门菌阳性,和食物蛋炒饭中分离的肠炎沙门菌PFGE图谱完全一致,且与生鸡蛋壳涂抹样品中分离的肠炎沙门菌相似度达96%.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TMP/SMZ)等对肠炎沙门菌具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萘啶酸耐药性强.结论 食用被肠沙门菌污染的蛋炒饭是导致本次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对餐饮机构厨师的监督管理,规范卫生操作流程,提高卫生安全意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 一起跨地区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置与信息发布探讨

    作者:任展宏;蒋洪明;陆雪娣;宋兵兵

    目的 探讨跨地区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置与信息发布,为处置类似食物中毒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对一起跨区域Ⅲ级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和风险点进行分析,对调查的处置过程和信息发布进行探讨.结果 该起食物中毒是因为食用了被肠炎沙门菌污染的慕斯蛋糕引起,综合判定为生产加工环节污染.结论 慕斯蛋糕二次加工、销售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应加强关键环节的控制和监管.跨区域食物中毒事件应由上级部门遵循客观、及时、公开的原则,开展联合调查与信息发布.

  • 肠炎沙门菌肠炎致休克1例

    作者:张俊兰;潘赟

    病历资料患儿,男,4岁,因间断发热,轻咳4天伴呕吐2天,腹泻2小时,昏迷1小时,于1999年7月22日急诊入院.患儿于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发热(体温具体未测),轻微咳嗽,无痰,无流涕、喷嚏,无呕吐、腹痛、腹泻等.在家中自喂"感冒药"(具体名量不详)治疗2天热退,但仍偶有咳嗽.于入院前2天进食水果罐头后再次出现发热(体温不详),伴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呕吐5~6次/日,每次量不多,无腹泻,未诉腹痛,曾在当地诊所就诊,肌注"针剂"(具体不详),并口服"西药"(具体名量不详)治疗2天,患儿热退.

154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