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浅析
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预防、养生作用以中医药理论概括的特殊表述形式[1].药物使用后,其疗效的发挥情况,除与临床辨证、患者个体差异等有关外,还与药材本身的诸多因素有关.
-
托枕掌振法治疗颈椎病
1 方法托枕掌振法手法操作:双手掌根部置于患者枕骨两侧处,掌根部快速度的振颤与小幅度的抖动,作用于颈部组织.2 作用此手法的振颤作用,松解痉挛、粘连、醒气活血、醒辟通郁、消肿止痛.用中医理论概括就是舒筋活血、理筋整复.可以逐步加宽已经狭窄的椎间隙,逐渐加大已缩小的椎间孔,使颈部已经扭曲的血管通畅以增加通向脑部的血流量.
-
风湿病患者的夏秋季养生
风湿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关节病、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痛风等,中医统称为痹证.用中医的理论概括:风、寒、湿、热邪是风湿病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而诸虚内存、正气不足才是其发病的内部原因.现从饮食起居方面为病友提供几点建议:
-
中医肾脏病学研究方向与展望
近年来,医学界对肾脏病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展望新世纪,中医肾脏病学将会有一个更大转折与发展.一方面中青年中医肾脏病学者在学习掌握中国传统医学基础知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并能逐步掌握现代科学新方法与手段,为进一步继承弘扬中医肾脏学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大量实验数据飞速增长,新的理论概括和高层次的生物学方法正在被揭示,随着许多边缘学科的迅速发展,加深了人们对肾脏病学的病因、病机、证本质、诊治规律认识,特别是有经验、有兴趣的西医肾病学家及药物学家积极参与了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在肾脏病诊治中的研究开发,提高了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医肾脏病学在21世纪将会形成一个发展高峰.下面简要谈谈21世纪中医肾脏病学的研究方向与展望.
-
从就医模式演变看病人选医生
一、就医模式及其制约因素什么是就医模式?笔者认为,就医模式是指对各种具体的就医方式的理论概括,旨在表明人们就医方式的主从性质.古往今来,人类就医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但概括为就医模式,无非是两大类:自主择医和被动就医.
-
我军医德形成与发展规律初探
我军医德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规范、从经验积累到理论概括,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我军医德形成发展过程生动地体现了一般医务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同时,也有其特殊的规律,是医务道德一般发展规律和我军医务道德特殊发展规律相结合的产物.1 向心效应规律1.1 向心效应规律的内涵及要求:从我军医德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虽然由于历史条件和斗争任务不同,我军医德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但是作为医德体系,无论在哪一个发展阶段上,都贯穿着一条主线--全心全意为军民服务,这是我军宗旨的体现,也是我军医德形成和发展的"核心".
-
浅谈围手术期从气血论治
中医经典理论概括论之,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紧密相连,外连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故有"五脏互藏"之说."凡五脏之气必互相灌溉,故各五脏之中,必各兼五气"(《景岳全书.真脏脉》),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一旦阴阳失调,气血壅塞,以致痰、湿、瘀、毒等聚于身体某处,或因寒、热、虚等,造成脏腑功能极度失调,产生器质性改变,则需要手术切除.
-
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解读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已成为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医学的宝贵财富.近五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医药科研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都有新的发展.但是,中医药要实现现代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科研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现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药科研发展纲要>和<课题申报指南>,谈谈中医药科研的方向与要求,以期对拓展科研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