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海洋病原细菌的氯霉素耐药菌株筛选鉴定及质粒消除

    作者:孟繁梅;汪凯;潘子强;尹德胜;艾云灿

    目的从污染海域筛选非临床氯霉素耐药株,研究耐药基因定位及耐药机制多样性.方法TCBS和EMB选择平板筛选,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耐药株.MIC测定、基因组DNA-RAPD分型和质粒消除评估多样性.结果评估187株氯霉素耐药株的MIC值分布、属种分布、耐药基因定位及耐药机制.发现80株耐药MIC 25~128μg/ml是CLSI/NCCLS(1995年)定义临床标准(MIC 12.5μg/ml)的2~10倍,分布在弧菌科和肠杆菌科主要属种;58株MIC>25μg/ml基因组DNA-RAPD分型与菌落表型分组结果吻合,显示多样性丰富.采用多轮高温(~43℃)和高浓度(~1%)SDS双重处理和交替培养,77株MIC>25μg/ml分离株的质粒消除效率为28.6%;55株不能消除耐药表型,暗示染色体编码耐药基因;22株可消除氯霉素耐药表型,其中16株完全消除,暗示质粒独立编码耐药基因,6株部分消除,暗示质粒和染色体分别编码耐药基因.结论来自污染海域环境的非临床氯霉素耐药株可作为新模型,提供耐药基因定位及耐药机制多样性的新视野.

  • 大葱消除蔬菜中亚硝酸盐的研究

    作者:李炳焕;张朋朋;赵馨

    对大葱液消除蔬菜中亚硝酸盐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葱液对蔬菜中的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消除作用.当莴苣汁和大葱清液体积比为1∶2、反应时间为5 min、反应温度为50℃时,大葱液对莴苣中的亚硝酸盐的消除作用好.

  • 痔疮膏消除眼袋有效但不可忽视潜在危害

    作者:张铁鹰

    人们熟知的马应龙痔疮膏原本是一种眼药,在其诞生后的几百年里也一直被用于治疗眼疾.据说,一次有个农民痔疮疼得受不了,自己便将治眼病的马应龙涂在痔疮处,几天后竟然好了.

  • 高速离心法消除脂浊对生化结果的影响

    作者:徐春茂

    生化检测多采用化学比色法,如果血清出现脂浊,检测时会产生严重干扰,使检测结果出现重大偏差,与病人的病情不相符合,使检测结果失去应有的作用,严重影响临床科室对病人病情的诊断,从而影响病人的治疗.

  • 皮肤外科系列讲座(四)——皮肤肿瘤的皮肤外科治疗

    作者:李航

    1 皮肤良性肿瘤皮肤外科治疗原则从常见的色素痣、脂溢性角化到罕见附属器肿瘤,皮肤良性肿瘤种类繁多.患者求治皮肤良性片畸瘤往往有两个目的:①彻底切除肿物消除压迫症状或预防恶变;②美容:作为诊治医师,一方面要真正了解患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应该深刻思考肿物的性质,从皮肤解剖和病生理的角度帮助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并分析治疗的利弊.

  • 首发眼部症状的大脑后交通动脉瘤1例

    作者:李静;李跃蒙

    0 引言后交通动脉瘤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疾病,少部分后交通动脉瘤首发症状表现在眼部,眼科医师若能及时识别,后交通动脉瘤在瘤体破裂前及时有效的治疗,消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隐患,挽救患者的生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通过本文介绍1例以眼部症状首发就诊于眼科的大脑后交通动脉瘤.

  • 氢氧化钙替硝唑糊剂根管内封药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辉

    根管治疗的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在治疗期间选择合适根管消毒药物可有效的消除和减少细芮感染,提高治疗成功率.我们从2004~2007年应用氢氧化钙替硝唑糊剂进行根管内封药,并与传统根管消毒药物甲醛甲酚进行比较,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黄连素、溴化乙锭、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痢疾杆菌耐药质粒的消除作用

    作者:杨春梅;马治平;王志鹏;杨俭

    比较了黄连素二硫酸盐(BDH)、溴化乙锭(E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和方式对痢疾杆菌耐药质粒的消除作用.结果表明:BDH对痢疾杆菌耐药质粒的消除作用较小;EB对痢疾杆菌的耐药质粒有较好的消除作用,以连续培育法处理120h,消除率可达85%;SDS对痢疾杆菌的耐药质粒有一定的消除作用,以高温高浓度双重处理交替培养,消除率可达27%.

  • 竹山县消除疟疾中期评估报告自查评估

    作者:焦玲;朱东斌

    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办公厅印发的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文件要求,5年来在省、市疾控中心的精心指导和县卫生计生局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顺利完成了消除疟疾现阶段各项工作任务目标。

    关键词: 疟疾 消除 中期
  • 竹山县消除疟疾中期评估报告防治措施

    作者:焦玲;朱东斌;朱夏萌

    1《行动计划》目标实现情况及能力建设自2010年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实施工作开展以来,全县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始终坚持如下两个原则:一是因地制宜;二是分类指导,并注重全社会参与工作机制的有效落实,才能在全民健康教育得到真正重视与加强的基础上,促进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提高,对于构建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有着积极的意义[1].为切实落实清除疟疾传染源,加强疫点处理,阻断疟疾的传播途径,全县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疟疾防治网络和疟疾监测系统,疟防工作已进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网络化的时代,疟防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2].2011~2015年已实现连续五年无本地感染病例及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为全县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 疟疾 消除 防治
  • 浅析中专学生的体育厌学行为

    作者:林丽香

    以中专学生厌学体育问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并探讨如何克服学生厌学心理,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

  • 运动性疲劳消除的探讨

    作者:王龙

    通过文献资料与教学训练实践,根据疲劳产生的机理,利用主观感觉和生理、生化指标来分析运动性疲劳发生的原因,探讨运动性疲劳判断以及预防、消除的方法.

  • 请蹲下来看学生

    作者:杨明鄄

    曾看过这样一则消息:美国大人另和孩子说话总是喜欢蹲下来,一方面是为了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另一方面是为了表示对孩子的尊重.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隔膜 消除
  • 关于传染病的免疫预防与消除的探讨

    作者:董树林

    传染病的免疫预防终可以消除某些疫苗可预防疾病.人类已经通过疫苗接种消灭了天花,消除了脊髓灰质炎,正在消除麻疹.本文提出了终消除麻疹的免疫策略和必要的几项措施.

  • 潍坊市2007-2012年消除麻疹策略与效果评价

    作者:邱德山;尹林

    目的:了解潍坊市2007-2012年麻疹疫情流行规律,为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研究探讨潍坊市2007-2012年麻疹流行规律。结果2007-2012年潍坊市报告麻疹确诊病例385例,均为散发病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72/10万,其中2008、2010年出现两个发病高峰,发病率分别为1.49/10万、1.17/10万,2012年发病率降至0.033/10万。3-5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寿光、诸城、安丘、青州四个市,占72.73%(280/385)。发病年龄小2个月,大63岁,病例年龄以<1岁婴儿和20~44岁成年人为主。职业以民工、工人、农民和散居儿童为主,民工、工人和农民所占比例平均为52.47%(202/385);散居儿童所占比例平均为22.08%(85/385);民工、工人、农民和散居儿童发病人群所占比例逐渐升高,托幼儿童和学生逐渐降低。≥8月龄病例中有明确麻疹疫苗免疫史者96例,占26.74%;其中8月龄~14岁有明确麻疹免疫史者66例,占该年龄组病例的66%。结论潍坊市麻疹发病年龄构成以小于1岁婴儿和20~44岁成年人为主,出现向两极移动现象,1岁以下婴幼儿发病呈上升趋势。今后要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降低小年龄儿童麻疹发病率,适时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

  • 山西省儿童大骨节病控制和消除评价

    作者:王正辉;王三祥;吴赵明;李鹏飞;武敏

    目的 评价山西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及防治效果,为实现大骨节病消除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5年对全省35个大骨节病区县开展2次病情调查,每个县随机抽取5个病区乡(镇,不足5个则全部抽取),每个乡(镇)随机抽取3个病区村(不足3个则全部抽取),所调查病区村的7~12岁儿童全部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并了解调查村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按照《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评价大骨节病防治技术和管理指标.结果 第一次共调查了318个病区村、10 872名7~12周岁儿童,X线检出5例干骺端阳性、阳性检出率0.046%;第二次共调查了293个病区村、10 510名7~12周岁儿童,X线未检出阳性病例;X线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67,P>0.05);所有调查的病区村7~12周岁儿童未检出大骨节病临床病例,以村为单位的X线阳性检出率在3%以下,且绝大多数村为零检出,无手部骨端改变病例;大骨节病防治工作组织管理得分均在85分及以上.结论 山西省35个大骨节病病区县均达到消除标准;应继续加强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巩固防治成果.

  • 2011-2015年山西省克山病控制和消除评估

    作者:张向东;郭百锁;王永平;任艳婷

    目的 掌握山西省克山病病区病情和防控措施落实现状,评价“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克山病病区实现控制和消除目标的进展情况. 方法 2013年12月-2015年3月,在山西省所有病区县分两批开展克山病病例搜索;然后每县抽取2个病区乡(镇),每乡(镇)抽取1个病区村为调查点,对调查点全部人口开展克山病重点调查;对照国家《克山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内容及判定标准》评估各县“十二五”期间克山病病区的控制和消除状况. 结果 在山西省11个病区县,搜索县级医疗机构24个、病区乡卫生院17个、病区村卫生室55个,未发现新克山病病例;重点调查15个乡(镇),未发现急型、亚急型克山病病人;心电图描记8 827例,检出异常心电图555例(异常率6.29%),心电图异常改变681项次,以ST-T改变(占23.49%)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占14.98%)为主;81例和44例疑似慢型克山病病人分别拍摄心脏正位片和心脏彩超检查,心脏增大者分别为38例(46.91%)和9例(20.45%);共诊断克山病116例,总检出率1.29%,其中潜在型克山病101例(1.12%),慢型克山病15例(0.17%);男女患病性别比为1:0.93(60/56);45岁以上病例占病例总数的88.79%(103/116);广灵、大宁、永和、隰县、安泽、沁源县达到消除标准,蒲县、浮山、石楼、交口县达到控制标准,吉县未达到控制标准. 结论 依据国家《克山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内容及判定标准》,2011-2015年山西省克山病病情已得到稳定控制,除吉县屯里乡外已全部达到消除或控制标准;鉴于潜在型克山病诊断极易与其他心率失常混淆,建议在判定病区的控制或消除中应主要根据慢型克山病患病率特别是自然慢型克山病患病率判定.

  • 云南省龙陵县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分析

    作者:刘洪光;赵安所

    目的 了解和掌握碘缺乏病(IDD)在云南省龙陵县的防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防治碘缺乏病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方案>和国家<实现消除IDD阶段目标评估方案>要求,对龙陵县8~10岁儿童的甲状腺肿大率、尿碘中位数、碘盐合格率、碘盐覆盖率、五年级学生和农村家庭主妇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等进行监测评估.结果 8~10岁甲状腺肿大率由2006年的3.75%下降到2008年的2.50%,平均尿碘中位数在297.8μg/L,并连续维持在较理想的水平,尿碘含量小于50μg/L以下者占3.3%,碘盐合格率、覆盖率分别达到97.63%,99.6%,五年级学生组和农村家庭主妇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0.1%和91.6%.结论 龙陵县已达到7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

  • 2004年阜康市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报告

    作者:邓晟;吴德荣;者永文;梁俊杰;郑国栋;秦少妮;张美兰;李建萍

    目的掌握阜康市消除碘缺乏病的现况,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碘盐批发、零售和居民户食用盐进行抽样检测,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儿童甲状腺进行检查、儿童和家庭主妇进行防治碘缺乏病知识调查.结果尿碘中位数高于100μg/L,基本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的要求,而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8.8%,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18.89%,距国家消除标准还有差距.结论阜康市消除碘缺乏病工作还未能达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影响食用碘盐含碘量的主要原因是贮存食用碘盐方法不当.

  • 2003年甘肃省武威市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

    作者:黄大鸿;任旭东;何成虎;郭威

    目的对武威市及所辖4县区消除碘缺乏病阶段性目标进行评估.方法于2003年11~12月对4县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进行综合评分及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碘盐合格率、尿碘水平、健康教育知晓率五大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武威市组织领导、碘盐管理和健康教育三项内容综合得分为94.0分;触诊法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10.3%;分装厂、销售点和居民户碘盐合格率分别为100.0%,100.0%,97.8%,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1.9%;儿童尿碘中位数194.6μg/L;五年级学生组和农村家庭主妇组的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3.4%和75.5%.结论以上指标达到了卫生部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标准.

518 条记录 24/26 页 « 12...18192021222324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