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总体方案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
以人为本优化病案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日益得到广泛的认同.医院的发展和建设,不但要求医院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在医院管理中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把专业技能与人文理念相结合,将进一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在医院管理中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
-
洞庭湖区流动人口血防知识及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我国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1],其中,至少有3000万来自血吸虫病疫区的人口作为传染源流向各个城市[2-3],对仍有钉螺孳生的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或控制地区带来潜在的传播威胁[4].目前,针对流动人口的血防工作在流入地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监测工作[3-5].为了解流动人口的血防知识情况,探索针对流动人口的血吸虫病防控对策,笔者于2009年在湖南省洞庭湖区对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的血防知识和感染现状进行了调查.
-
当前我国儿童营养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儿童营养状况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国际上已将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作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每年全世界大约10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超过1/2死于营养不良,"降低儿童死亡率"被列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中.而在食物供应充足的地区,由于居民消费过多的糖和脂肪以及运动的减少,营养过剩和其导致的某些营养相关慢性病与日俱增[1],这些营养不均衡也同样威胁着儿童的健康.笔者综述了我国儿童营养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
认真贯彻条例,促进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转变
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悠久、危害严重.据建国初期统计,我国的血吸虫病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上海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钉螺面积148亿m2,病人数达1160万例之多,病牛120余万头.血吸虫病严重流行不仅危害了疫区人民的健康,也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经过50年的积极防治,已有广东、上海、福建、广西、浙江5省(直辖市、自治区)消灭了血吸虫病.全国435个流行县中,已有264个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有66个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目前尚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的江湖洲滩地区和四川、云南两省的大山区.7省尚有105个县(市、区)尚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血吸虫病病人80余万例,其中晚期血吸虫病人2.88万余例,受威胁人口约3800多万.
-
骨密度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日趋老龄化,老年性疾病渐增,骨质疏松以及由此引起的骨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加之骨矿密度(BMD)和骨矿量(BMC)测量手段和技术的进展,BMD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时可见诸于各种学术杂志,本刊近期就收到多篇这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大致可分为成两类,一类是研究人群中BMD、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及其相关因素的分布,另一类是评价干预措施对BMD或骨质疏松的影响.现就审稿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供讨论.
-
加强老年健康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自20世纪70年代末,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人口转变过程,实现了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到"低生育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与这种变化相伴随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老年人口比例迅速提高,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
中国血吸虫病控制标准与防治策略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建国初期统计,我国南方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云南、四川、上海和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血吸虫病流行,有患者1160万例,病牛120万头,钉螺面积为143亿m2,受威胁人口在1亿以上[1-2].经过50年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7个省的110个县(市、区),重疫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洞庭湖、鄱阳湖的江湖洲滩地区和四川、云南的部分山区[3-4].
-
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方法的评价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影响经济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和四川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国初期,全国估计有患者1200余万例,病牛120万头,钉螺面积148亿m2.经过几十年的血吸虫病防治(简称血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截止2005年底,在全国435个疫区县(市、区)中,已有264个县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66个县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阶段血吸虫病疫情普遍出现回升,而且也时刻威胁着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
-
适应时代发展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现代科学技术创造的速度在不断提高,知识总量迅速增长,因此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日益表现为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竞争,而从根本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已成为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资源.同样,在医学领域,随着医学与相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汇融合,医学正沿着微观深入和宏观扩展的方向发展,与其它的学科一样,其科技更新的速度正日益加快.在医疗行业面临生存环境、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巨大变化的同时,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它已被认为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并逐渐成为生产要素中的第一要素,而知识的载体是人,要寻求卫生事业更大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医学人才的培养.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使他们通过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水平,使医院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研究型医院融合发展模式探讨
研究型医院的核心是通过临床医学科技创新,持续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基本模式是转化医学,价值追求是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1]。融合式发展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倡导和探索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如军民融合、文化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等。研究型医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融合、转化、创新、发展”的路径,坚持走军地融合的医疗发展模式,探索医院与企业融合的“医研用”模式、预防与治疗融合的“大健康”模式、临床与科研融合的“转化医学”模式,加强生物与信息技术领域的有机融合,通过各方面资源的优化聚合,形成完整而系统化的研究型医院融合发展体系,以实现融合式发展,取得更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
制定缅甸某特区卫生发展规划介绍
缅甸某特区由于长期战乱,社会经济发展落后,是全球为贫困的地区之一.该特区卫生资源严重匮乏,医疗设备简陋,医务人员短缺,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卫生公平性差.昂贵的医疗服务费用远远超出该特区一般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加上医疗机构分布极其不均衡,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可及性差.
-
职业化医院院长能力体系构成要素探析
21世纪,随着医学模式的逐步转变和人们对健康水平的高需求,使得医院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我国加入WTO后医疗市场的国际化趋势,要求医院确立适应发展需要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1],促使院长必须成为会领导、精管理、懂经营、能够驾驭市场和医疗风险的职业院长.职业化医院院长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其能力体系应该由哪些要素构成,探析这些问题对推进和完善医院院长职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药品费用增长情况分析
医药费用较高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之政府财政的巨大压力和个人有限的支付能力,使之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对我国药品费用进行系统分析,寻求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及规律是必要的[1].
-
信息化建设应成为医院丰富的管理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信息"作为一种产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发展成为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的基本要素和开展现代化管理的先导,使医院整个系统都纳入信息控制的氛围之中,迎来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春天.
-
看病难看病贵研究的文献评价
纵观既往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研究,分析角度各异[1-6],主要涉及问题的表现形式、产生根源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3大方面.但是,该问题的发展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方向的调整转变密不可分,既往研究均为特定时期或特定方面的问题阐释分析,缺乏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横向与纵向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的文献.基于此,本文系统评价了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公开发表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讨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文献.
-
我国大型公立医院规模扩张的弊端与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体制变革,医院特别是大型公立医院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发展。资料显示,2010至2011年,我国三级医院在数量上增长了8.9%,床位规模扩张迅速,增长了14.9%[1]。一方面,疾病谱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使得卫生服务需要逐年增加,而医疗保险的覆盖与相应的支付政策也一定程度地刺激了居民的医疗需求。此外,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居民的医疗消费水平逐年提高,以及部分居民的非理性就医行为也增加了市场对大型医院的医疗需求。另一方面,医疗服务逐渐市场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医院主动扩大床位规模、增加患者的收治以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大型公立医院床位规模的扩张,表面上适应了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但也可能加重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质量与安全、医疗成本-效益下降、医保基金透支等问题。
-
卫生服务体制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卫生服务体制改革便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而提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经过近10年的改革探索和试点,现已逐步进入全面改革阶段.打破旧的不适应的体制,建立新型的适应经济发展的卫生服务管理体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一、问题的提出2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社会卫生状况和卫生服务设施也有了明显改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卫生服务体制在很多方面出现了不适应,其主要表现在:①卫生服务需求的大幅度提高和供给不足的矛盾,出现了看病难问题;②卫生服务成本快速上涨与计划价格体制和政府卫生投入不足的矛盾;③公费、劳保医疗支出逐年快速增长,财政和企、事业单位不堪重负,兑现困难与企、事业单位职工家庭实际负担加重的矛盾.经济体制改革也要求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卫生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势在必行.
-
浅谈医院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内部强化经济管理而产生的,是生产力和科学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管理会计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会计学科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管理会计进一步显示出了其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