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引导经皮穿刺激光减压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孙海涛;关家文;刘禄明;姜辉;贾逢爽;辛健

    经皮穿刺椎间盘激光减压术(PLD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椎间盘微创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应用于胸椎间盘突出治疗的报道较少,现将2004年8月-2005年11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激光减压治疗的6例胸椎间盘突出症,报告如下.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激光胸椎间盘突出减压治疗1例

    作者:姜辉;刘禄明;孙百胜;关家文;孙海涛

    患者男,36岁.车祸伤致背痛,右下肢麻木、无力11天.专科查体:胸11~腰1棘上及双侧轻度压痛,疼痛无发散;右下肢深感觉及肌力减退,左下肢痛温觉减退,右侧膝腱反射活跃,左侧跟膝腱反射正常存在,双侧踝阵挛(+),右侧巴氏征(+),左侧巴氏征(-),双侧克氏征(-).

  • 后路胸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李开华;陈刚;夏建龙;杨挺;李东

    目的 探讨经后路胸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8-07-2013-11采用经后路胸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12例.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130~270 min,平均177 min;术中出血量150~1 200 ml,平均516ml.12例均获得随访1~3年.末次随访时X线及CT二维重建片均显示胸椎间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所有患者症状均有改善,参照Epstein标准:优7例,良3例,可2例.结论 经后路胸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可提供充分的减压及足够的稳定,并且安全、有效,操作较为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作者:王杰;陈昌伟;王振林

    目的 探讨胸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及经关节突入路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8例胸椎间盘突出症选择经关节突入路手术干预,随访4~60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 参照Otani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5例,良2例,一般1例.结论 胸椎间盘突出症以下胸椎多见,因其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易致漏诊.临床上须提高警惕,熟悉诊断要点.有症状的胸椎问盘突出症一经确诊应早期手术.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便于掌握、疗效满意和手术安全性高等优点.

  • 经后外侧入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张健;梁卫东;盛伟斌;郭海龙;普拉提

    目的:评价经后外侧入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6年1月~2012年8月采用经后外侧入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TDH)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37~64岁,平均45.3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14个月。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中央型突出16例,旁中央型8例;突出为硬性18例,软性6例。突出部位:T7/82例,T8/94例,T9/104例,T10/115例, T11/129例。其中3例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4例合并胸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前后进行JOA评分和Otani分级,并通过Bridwell标准评价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神经损伤。1例切口脂肪液化延迟愈合,其余均Ⅰ期愈合。3例术中硬脊膜损伤,术中修补后2例术后未发生脑脊漏,1例发生脑脊液漏,经置管引流后治愈。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5~3.5年,平均2.1年。术后定期门诊复查。患者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随访期间未见神经症状加重及脊柱不稳等情况。术前改良JOA评分为4.4±2.4分,术后3个月为8.7±2.3分,末次随访时为9.0±2.3分,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临床改善率为(74.6±16.6)%。根据Otani分级,优9例,良11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2例截瘫患者中,1例无明显恢复,1例术后半年由Frankel A级恢复至C级。术后3个月随访植骨块均达到Ⅱ级或Ⅲ级愈合,术后6个月时Ⅰ级愈合6例,其余均达Ⅱ级愈合,19例随访9个月以上的患者9个月时均达到Ⅰ级愈合。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和节段间塌陷等。结论:采用经后外侧入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经后外侧入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施建党;岳学锋;王骞;牛宁奎;丁惠强;王自立

    目的:观察经后外侧入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47例单节段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经后外侧人路组26例,经侧前方人路组21例.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病程、病变节段、突出类型、脊髓受压情况、临床表现、随访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d、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Otani分级评定其临床疗效,采用改良胸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影像学测算椎管矢状径残余率评估椎管减压程度,CT薄层扫描重建评估椎间融合情况,动态X线片对固定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后外侧人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优于经侧前方人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侧前方人路组术后发生胸腔积液4例、肺炎4例、脑脊液漏2例、肠麻痹5例,经后外侧入路组术后无上述并发症出现,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tani分级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d经后外侧人路组VAS评分优于经侧前方人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疼痛、神经功能及椎管有效容积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VAS评分、JOA评分、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和椎管矢状径残余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T三维重建显示两组椎间融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X线片检查脊柱连续性及稳定性良好,无钉棒断裂和松动现象,椎间高度无明显丢失,椎体间cage无下陷及移位.结论:后外侧入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效果满意.

  • “菱形”截骨切除脊髓前方致压物治疗硬化性胸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吴沁民;戴伟华;徐兆万

    目的:探讨经后路“菱形”截骨切除脊髓前方致压物治疗硬化性胸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4年7月,共收治26例硬化性胸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9例,女7例;年龄平均43.8±23.3岁(18~70岁).19例为胸椎间盘突出,包括胸椎间盘突出并钙化14例,胸椎后缘骨赘5例;7例为胸腰段椎间盘突出并钙化.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14例,D级9例.手术均采用经后路“菱形”截骨切除脊髓前方致压物.手术疗效评价参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及Frankel分级,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X线片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CT显示突出物切除彻底.1例患者(T10/11)术后出现症状加重(Frankel分级由D级变为C级),经甲强龙、脱水剂、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恢复至术前水平.随访5~36个月,平均19.8个月.24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获不同程度恢复(2例Frankel D级患者无变化).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1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46%(23/26),总有效率96.15%(25/26).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后路“菱形”截骨切除脊髓前方致压物治疗硬化性胸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疗效.

  • 胸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赵栋;邓树才

    胸椎间盘突出或胸腰段椎间盘突出是导致胸脊髓腹侧受压的重要原因之一[1]。传统的经胸或经胸膜外入路手术虽然可以达到相对满意的减压效果,但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经后侧入路包括经肋横突、经椎弓根和经关节突保留椎弓根等多种入路行脊髓腹侧减压越来越受到广大脊柱外科医师的认可,但仍然不能避免软组织损伤大、手术技术要求高以及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大等缺点[2-4]。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解决问题的焦点放在内窥镜以及小切口等微创手术方面,近年来此类文献报道日趋增多。为此,我们就胸椎间盘突出症(thoracic disc herniation,TDH)微创手术治疗进展综述,供广大临床医师参考。

  •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曹正霖;夏虹;尹庆水;徐国洲;吴增晖;刘晖

    胸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相对较为少见,我院近10年间共收治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分析讨论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上的特点,报告如下.

  •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与疗效分析

    作者:刘兴炎;葛宝丰;甄平;刘占宏;傅晨;李旭升;高秋明;王宏东

    胸椎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较为少见.1985~1998年我科共收治15例胸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均有别于腰椎间盘突出,总结报告如下.

  •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郑燕平;关涛;刘新宇;杜伟;原所茂

    目的:探讨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9例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及/或运动障碍,合并后纵韧带骨化者16例,合并黄韧带骨化和肥厚者13例.病变部位主要在下胸段(68.3%),上胸段次之(19.5%),中胸段少(12.2%).采用后路全椎板截骨、经一侧或两侧关节突和下位横突进入切除突出椎间盘、椎板再植椎管成形术,共切除突出椎间盘41个,9例加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运动障碍加重2例,脑脊液漏3例.所有患者术后即有感觉恢复,运动功能6个月以内恢复较快,24个月后无明显恢复.24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62个月,平均19个月.疗效评价参照Epstein标准,优11例,良9例,改善2例,差2例,优良率83.33%,总有效率91.67%.术后CT及MRI显示椎板融合成形良好,手术减压满意.结论:胸椎间盘突出症发病部位以下胸段为多,如出现症状多需手术治疗,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可获得满意疗效.

  • 脊柱外科动态与信息

    作者:海涌

    1 脊柱外科动态1.1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是比较少见但是较难治疗的疾患,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和其诊断率逐渐提高,寻找微创且切实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目前备受关注.近Medscape网站(www. medscape.com)发表了一个专辑,详细讨论了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流行病学、诊断、手术治疗、疗效和并发症预防等,其中介绍了椎板切除胸椎间盘摘除术、经椎弓根胸椎间盘摘除术、胸腔镜下胸椎间盘摘除术和内窥镜下胸椎间盘摘除术的手术技术、临床结果和并发症预防,认为利用微创技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和发展趋势.

  • 微创技术治疗胸腰椎间盘疾患的新动态

    作者:海涌;李宝俊

    近期国外有较多采用微创技术治疗胸腰椎间盘疾患的研究论文发表.Bartels等回顾比较了使用微创前路开胸胸椎间盘摘除术和胸腔镜技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结果[Spine,2007,32(20):E581-584].

  • 胸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颈椎间盘突出1例

    作者:汪心洋;匡正达;王冠军;牛春磊;张倩

    胸椎间盘突出症( thoracic disc herniation , TDH)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故易误诊、漏诊,特别是合并其他相似症状疾病时,如不及时明确诊断,会影响治疗效果。本院曾收治1例胸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齐强;陈仲强;党耕町

    胸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在所有椎间盘突出症中所占比例不足1%.近年来,随着对本病成像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磁共振(MRI)检查应用的日益广泛,目前本病的诊断率有上升的趋势.

  • 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陈昌伟;高燚;李梁;幸永明

    目的 探讨胸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及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效果.方法 对解放军一一三医院1998年以来10例患者选择经关节突入路手术干预,随访时间4~60个月,平均19个月.结果 参照Otani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其中优5例,良3例,一般2例,总优良率80%.结论 胸椎间盘突出症以下胸椎多见,因其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易致漏诊,临床上需提高警惕熟悉诊断要点.有症状的胸椎间盘突出症一经确诊应早期手术,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便于掌握、疗效满意和手术安全性高等优点.

  • 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8例

    作者:王国荣;梅锦荣;吴锋锋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8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确诊为胸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部位:T8~91例,T9~102例,T10~11 2例,T11~12 4例,T12~L1 1例.

  • 射频热凝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

    作者:刘兆强;王建国;闫洪涛

    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例,在C臂引导下穿刺到椎间隙靶点,再用神经射频仪将温度升高到80~92 ℃,对靶点加热,且能够复制出原有症状来,治疗4个周期,每个治疗周期60 s.结果 该组患者治疗前后Otanis'评分改善较为显著,临床治疗效果满意,优良率达85.71%以上.结论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 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作者:赵金彩;何丽英;马青华;缪洁;张一

    胸椎间盘突出症比较少见,临床发病率仅为椎间盘突出的0.15%~0.80%.临床症状、体征往往不典型,容易误诊.在诊断确立后,如症状、体征未见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必须行手术治疗[1].手术的危险性较大,术后护理比较重要,术后截瘫率较高[2].我科自2003年11月至2006年11月共收治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其中36例采用经小关节突后外侧入路摘除椎间盘,报告如下.

  • 胸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安永慧;赵金彩;马清华

    胸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比较少见,占椎间盘突出症的0.15%~0.8%[1].由于胸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发展不稳定,如果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或者症状进行性加重,必须行手术治疗[2].我科自1999年11月至2003年11月共收治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采用胸椎经关节突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4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