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teffee钢板治疗脊椎滑脱症

    作者:张远林;杨力梅;赵建勇;郭书芹

      应用Steffee钢板对脊椎滑脱症行手术复位内固定并植骨融合,自1993年3月~1996年5月治疗15例,取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中男6例,女9例;年龄24~35岁。15例均有反复腰痛,伴有间歇性跛行13例;一侧下肢放射痛10例;一侧大腿酸痛2例,双侧大腿酸痛4例。体征:腰部前凸增加,臀部后凸,腰骶压痛17例;棘突呈台阶状10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9例;膝腱反射减弱2例;跟腱反射减弱5例。  X线表现:L4双侧椎弓峡部崩裂伴滑脱5例;L5双侧椎弓峡部崩裂伴滑脱8例;退行性滑脱2例。

  • 腰椎间盘CT扫描椎管与椎间孔矢状径增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小锋;周承涛;任有宽;张光辉;孙殿敬;徐永忠;刘旭林

    笔者采用一种新的方法,研讨腰椎间盘CT扫描椎管与椎间孔矢状径增大对椎弓崩裂伴脊椎滑脱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 插入型椎间融合器在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大林;曾逸文;王黎明;吴小涛;蒋纯志;桂鉴超;徐杰;王钢锐;郑圣鼐;费俊良

    目的:评估插入型椎间融合器在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6年2月应用全椎板减压、插入型椎间融合器撑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补充复化和固定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60-72岁,平均64.7岁.所有病例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对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及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进行测和评估,并观察椎问融合情况.结果:21例置人融合器后达到复位或基本复位.15例通过提拉螺钉进行补充复位.术中硬脊膜撕裂3例,1例裂口较小,术中未予处理;2例裂口较长,术中缝合后以脑棉片覆盖,紧密缝合腰背筋膜及皮肤切口,术后采取去枕头低脚高位,未见脑脊液漏出.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2例,予以脱水、营养神经治疗.均恢复满意,未遗留神经症状.术后所有患者滑脱节段生理曲度恢复,椎间隙高度由术前4.5±.0.6mm增加至术后9.8±1.5mm,椎间孔高度由术前9.9±1.0mm增加至术后13.2±1.2mm,滑脱角由术前25.1.±8.2.改善至术后15.8.±2.50,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5-76个月.平均34.5个月,矫正程度无明显丢失.33例融合成功,融合率91.7%.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35.4±5.2分降至术后19.5±4.8分,术后优良率及末次随访优良率分别为87.3%及92.5%.结论: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时应用插入型椎间融合器可发挥撑开复位和融合的双重作用,安全有效.

  • 后路选择性减压RF器械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张怀成;李程;王太平;汪亚力;罗勇;黄河;范国富;谢瑞莲

    目的:探讨后路选择性减压RF器械复位内固定椎体间足打压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1998年9月~2006年6月共收治腰椎滑脱症患者86例,均采用后路选择性减压(开窗或半椎板切除)、RF器械复位同定、椎间足量打压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椎体间植骨融合情况及临床效果,根据侯树勋等的疗效评定标准及Suk等的植骨融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无切口感染及神经根损伤患者.切口脂肪液化3例,经换药伤口愈合;3例术中神经根袖破裂,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观察3~5d夹闭引流管见脑脊液漏停止后拔管,经换药引流口愈合.随访1~8年,平均3.6年,术后1~2周X线片复查示复位不良3例.其中1例再次手术矫正,2例姑息治疗结果融合失败,其余患者均获植骨融合,椎体间植骨融合率97.67%,临床疗效优良率96.5%.结论:经后路选择性减压RF器械复位内固定椎体间足量打压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骨性融合率高,并发症少.

  • 浅谈脊椎滑脱症的诊疗

    目的:探讨脊椎滑脱症患者的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研读,结合患者的病征观察和临床实践,制定出系统的诊疗方案。结论脊椎滑脱症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恢复,有相当一部分峡部裂和i度滑脱患者无症状不需要治疗,确诊后及时正规有效的治疗是很关键的。

  • 复兴中国整脊学第一人——韦以宗

    作者:李恩青

    中年后,人容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脊椎椎管狭窄症或脊椎滑脱症,轻者颈腰疼痛、步行无力,重者瘫痪,按照西医处置一般都需手术治疗.但在中国,用现代化的中医整脊技术,就可以打破这一常规.而在此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就是目前我国整脊界领头人韦以宗教授.20多年来,韦以宗教授对祖国医学整脊理论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发掘整理研究,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脊柱运动力学的新理论为指导,在中医骨伤尤其是整脊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突破,为中医药继承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X线检查对脊椎滑脱症诊断的意义

    作者:王朋来

    在日常X线摄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腰腿疼的患者,其中不乏腰椎滑脱及椎弓断裂的患者.椎体一侧或两侧的椎弓根峡部或关节突间区的骨质失去其连续性称之为椎弓根崩裂,如果有断裂椎弓上方椎体向前滑移的畸形称为脊椎滑脱症.

    关键词: X线 脊椎滑脱症 诊断
  • 腰腿痛的中医治疗

    作者:张晓阳;李颖

    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它是许多疾病共有的一组症状和主诉.其病因复杂,现代医学证实,它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脊椎滑脱症、先天性隐性脊椎裂等脊柱疾患的临床表现;也可以是腰肌劳损、腰部韧带损伤、腰背筋膜炎、腰神经痛等肌肉神经疾患的主要症状;还可能是变形性髋关节炎、膝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或者是骨质疏松、肾脏疾病、盆腔炎等多种外科、内科、神经科、泌尿科、内分泌科、妇科病患的局部症状.

  •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CT分折

    作者:张卫东;毛家仁;胡东劲

    目的探付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病因和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折了5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的CT表现、好发部位及其原因.结果滑椎下缘相邻间盘均显示有"假性间盘脱出"征,椎间盘及椎小关节退变,椎小关节半脱位,硬膜囊受压.结论椎间盘及椎小关节退变及韧带的松弛是本病的重要的诱因,CT不仅能诊断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还能显示硬膜囊和神经根的改变.

  • 腰椎退变性滑脱症的CT诊断

    作者:王土兴;陈兴灿;俞锦清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滑脱症的CT诊断依据和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腰椎退变性滑脱症(前滑脱35例,后滑脱6例)的CT表现.结果椎间盘相对性相反方向膨出相邻椎体边缘,椎间小关节半脱位及下位椎体上缘层面椎管矢状径的改变具有CT表现的特征性,是CT诊断腰椎退变性滑脱症的主要依据.结论 CT不仅能诊断腰椎退变性滑脱症,而且能与腰椎椎弓崩裂并滑脱相鉴别,从而能显示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迫的原因,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 Buck法螺钉固定联合椎板-横突植骨术治疗腰椎椎弓峡部裂

    作者:冯虎;张轶;汤押庚;刘凯;姚爱明

    目的探讨Buck法螺钉固定联合椎板-横突植骨术治疗腰椎椎弓峡部裂合并轻度腰椎滑脱的手术效果.方法应用Buck法螺钉固定联合椎板-横突植骨融合,治疗10例合并Ⅰ~Ⅱ度腰椎滑脱的腰椎椎弓峡部断裂.结果随访8个月~4年,均达骨性融合,腰痛等症状缓解.结论 Buck法螺钉固定联合椎板-横突植骨融合技术治疗合并Ⅰ~Ⅱ度以内滑脱的腰椎椎弓峡部裂,手术创伤小,对腰椎生理影响小,疗效可靠.

  • 腰椎间盘退变在腰椎滑脱中CT、MRI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琳;林志艳;施乐年;李孝忠;张洁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退变在腰椎滑脱中CT、MRI的变化,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与腰椎滑脱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03月间收治的112例腰椎滑脱患者的CT、MRI资料.在CT上观察椎间盘真空征、许莫氏结节及钙化的情况,在正中矢状位上分别测量椎间盘高度、滑脱角;在MRI图像上评价椎间盘的Pfirrmann分级、突出及软骨终板的Modic改变.结果 滑脱椎间盘148个,CT显示:滑脱椎间盘高度L3~4、L4~5、L5~S1的后份较前份窄,L3~4、L4~5、L5 ~S1滑脱角逐渐变小.真空征69个;许莫氏结节44个;钙化16个;骨质增生72个.MRI显示椎间盘Pfirrmann分级,Ⅱ级15个;Ⅲ级46个;Ⅳ级30个;Ⅴ级11个.终板Modic改变:Ⅰ型15个;Ⅱ型22个;Ⅲ型7个;伴椎间盘突出54个.结论 腰椎间盘退变及终板Modic改变与腰椎滑脱在病理上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CT与MRI的结合应用在临床治疗的选择上有较重要指导作用.

  • 脊椎滑脱症的治疗进展

    作者:潘显明;胡修德

    Killian在1854年首先使用脊椎滑脱(Spondylolisthesis)一词,并将其定义为“一个椎 体在相邻的下一个椎体之上向前或向后滑脱”,其常见的病因是椎弓不连或称峡部裂,常 见的部位在L5S1。但直到近20年,才逐步认识了脊椎滑脱症的各种病因,建立了正确的 分类方法,Wiltse提出的分型很有临床意义:Ⅰ型,发育不良型:为S1上关节突或椎弓 有先天性缺损。Ⅱ型,峡部型:病变在关节突间(峡部)。Ⅲ型,退变型:继发于已长期存在的退 变性关节炎,由于关节突和椎间盘的不稳定而发生滑脱。Ⅳ型,创伤型:椎弓根、椎板和关 节突(不包括关节突间部)的急性骨折。Ⅴ型,病理型: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成骨不全、畸 形性骨炎等的椎弓根病损。为决定平行位移的程度,Meyerding提出滑移分度如下:Ⅰ度滑 脱为0~25%的移位,Ⅱ度滑脱为25%~50%,Ⅲ度滑脱为50%~75%,Ⅳ度滑脱为大于75%以上 的 移位。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将滑脱超过100%称为Ⅴ度滑脱。Tailard测量L5在骶骨上移 位 的数据,用百分率表示。由于脊椎滑脱者S1椎体上缘常呈园拱形,不易确定前后径,将 此 方法稍作修改,沿S1椎体背面划一条线,此线恒定容易判断,可作为重复测量的基线, 经 过骶骨的宽处向基线作垂线,并以骶骨宽处(B)作为分母,从L5椎体后下角向B作垂 线,测出滑移距离(A),以A/B求出滑移百分率。

  • 腰椎滑脱单节段复位固定器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梁伟国;钟志龙;关活茂;熊铭知;莫子丹;叶伟雄;周子强;陈鸿辉

    目的:研制一种单节段复位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症,以获得损伤小、复位满意、固定牢靠的优点。方法:临床应用2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访平均2年10个月,从临床和放射学进行评定。结果:术前滑脱Ⅱ度15例,Ⅲ度5例,手术平均复位率91%,6个月后复位部分丢失4例,平均丢失率为9%,其中断钉2例;疗效良好18例,尚可2例。无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结论:单节段复位内固定器可提供满意的复位固定作用,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损伤较小、安装较简便、疗效确切的方法;复位质量的维持有赖于良好的植骨质量和术后适度的腰部保护。

  • 单FSU复位固定三柱融合治疗腰椎峡部不连滑脱

    作者:李牧;陈允震;王永惕

    1992年6月至1998年5月用CDI(Cotrel-Dubousset in strumentation)[1]椎弓根钉和短棒做单FSU(function spinal unit)复位固定和PLIF(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同时加上关节突间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脊椎滑脱症,报告如下。

  • 12岁以下儿童脊椎滑脱症手术和保守治疗的远期疗效

    作者:Seitsalo S;刘世清

    本文报告56例12岁以下(10个月~11岁)儿童脊椎滑脱症,手术治疗32例(女23例,占72%),保守治疗24例.作者按照Laurent和CoIleeque的方法测量脊椎滑脱的程度,手术治疗组入院时平均滑脱39%;保守治疗组平均滑脱16%.

  • 退行性腰椎滑脱的CT分析

    作者:黄学菁;张闽光

    目的 通过分析CT表现,提高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了111例(男36例,女75例;年龄31-77岁)的150个滑脱平面的CT表现、滑脱类型、程度及发生部位.对滑脱程度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 以下位脊椎为坐标,按上位脊椎的滑脱方向提出了退变性腰椎滑脱分为纵向滑脱和横向滑脱2类.本组病例的滑脱程度均较轻,根据新提出的改良法判断,除11个滑脱平面为Ⅱ度外,其余均为Ⅰ度.腰4-5平面纵向滑脱24例,显著多于腰3-4(6例)和腰5-骶1平面(9例)(x2=10.08和22.63,P=0.02和<0.001).横向滑脱主要分布于腰3-4平面(60例)和腰4-5平面(48例),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x2=0.08,P=0.78),但显著多于腰5-骶1平面的3例(x2=71.79和65.01,P均<0.001).结论 退变性腰椎横向滑脱与纵向滑脱同样应引起临床重视.改良的滑脱程度判断方法有助于CT检查对各方向滑脱程度的评估.

  • 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护理

    作者:荣卫平;梁锋;李延

    ARRIF-Ⅲ型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Anti - rotatio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ors,ARRIF),专利号:ZL002230836.是我科自行设计的脊柱内固定器,用于治疗腰椎滑脱症.它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固定牢固等优点.我科自2001年3月~2004年9月采用ARRIF-Ⅲ型经后路减压、复位固定、椎间植骨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35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 腰椎间盘CT扫描诊断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的应用研究

    作者:任有宽;郎凤东;任芳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常规CT扫描对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提高本症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方法:腰椎间盘CT扫描,分别测取正常对照组100例和病变组80例腰4及腰5椎体下缘层面椎管矢状径与椎间孔矢状径,将测得数据输入SPSS12.0统计分析.同时对58例椎间盘滑移征及50例弥漫性椎闻盘突出或膨出所致椎体后方椎闻盘影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腰5椎体下缘层面与腰4椎体下缘比较,椎管矢状径平均减小0.849±2.226 mm,椎间孔矢状径平均减小0.154±1.650 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16和0.139,P>0.05).病变组腰5滑椎椎体下缘层面与其上位椎体下缘比较,椎管矢状径平均增大8.050±2.332mm,椎闻孔矢状径平均增大6.937±1.686mm,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t=30.869和36.794,P<0.05).58例出现椎间盘滑移征、22例出现双边征.椎间盘滑移征与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所致椎后缘后方椎间盘影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104.06和92.95,P<0.05).结论:腰椎间盘CT扫描时腰5椎体下缘层面与腰4椎体下缘比较,椎管矢状径显著增大、椎间孔矢状径显著增大、并出现椎问盘滑移征或双边征,对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