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肌橡皮膏在植皮中的临床应用
1983~1997年在临床植皮中外敷生肌橡皮膏(天津医院处方)21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16例病人中男156例,女60例;年龄11~69岁;损伤程度:大部为严重污染的开放伤和皮坏死的感染创面,其中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外露者45人。2 治疗方法 严重污染的开放伤或感染性开放骨折,临床上除采取一系列的治疗措施外,创面主要是外敷生肌橡皮膏,待肉芽新鲜平整后行中厚皮片“邮票”状移植。具体操作方法和传统的方法一样。不同的是移植皮片完成后,再把涂有生肌橡皮膏的脱脂棉片敷到创面上,纱布松紧适度包扎即告结束。4~5天换药,即见移植的皮片完全成活,创面大部愈合。因移植皮片间距不等而存在皮片之间尚未完全连接,或个别皮片坏死者,在不需要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再外敷生肌橡皮膏2~3次,创面则完全愈合。创面愈合后,对裸露的骨面,继续外敷生肌橡皮膏,隔日一次,便在骨面上滋生不少点状肉芽组织,大小不等“骨的肉芽岛”,相互融合成片,覆盖骨面,使外露的骨质不坏死。当肉芽平整后,在其中又长出散在的“皮岛”,不用再植皮,创面则迅速愈合。3 治疗结果 216例中有196例皮片完全成活(成活率为98%),创面愈合。10例因术后受压磨擦致部分皮片卷曲坏死,经外敷此药3~5次,创面完全愈合。4 讨论 采用皮片移植外敷生肌橡皮膏的方法,是依据生肌橡皮膏具有促进细胞增生、分化,加速创面的血液循环,增强创面的抗感染作用。所以术前对创面既不需严格的无菌,术后也不需要加压包扎,而且又有效地控制创面感染,所以皮片成活率高,创面愈合快,换药方便简单,病人痛苦小,费用亦低。 总之,皮片移植外敷生肌橡皮膏,不需严格的无菌条件,方法简便,皮片成活率高,创面愈合快,换药无痛苦,费用低廉,病人易接受,可以在各级医疗单位开展,尤其适于基础医疗单位。 (编辑:李为农)
-
自体表皮移植加服紫铜消白片治疗白癜风47例
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是一种被广泛使用而疗效确切的方法.笔者自1995年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其色素生成率达91.7%,但仍有小部分采用该疗法的患者,色素产生不均匀,局限不向周边扩展,或色素产生后又自行消退,皮片移植除外技术操作因素不成活等.
-
烧伤创面愈合后的康复护理
烧伤创面愈合后或植皮术后的色素沉着和瘢痕增生,严重影响外观及功能,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降低生活质量.为促进烧伤创面愈合后和皮片移植后的外形与功能的改善,我科自1996年起采用特定手法按摩辅以中草药喷雾加中药面膜对574例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组织瓣转移或结合皮片移植术修复胫骨前区骨外露创面
目的 对胫骨前区骨外露创面的修复方法进行总结.方法 对21例胫骨前区骨外露创面采用组织瓣转移或结合皮片移植术进行修复.结果 本组21例转移的组织瓣及移植皮片成活良好,胫骨前区骨外露创面完全修复.结论 对胫骨前区骨外露创面采用组织瓣转移或结合皮片移植术进行修复,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
整形外科修复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
利用整形修复技术治疗深度烧伤,修复受损组织的外形及功能.方法 在深度烧伤的治疗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部位、创面深度而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可采用深度烧伤切/削痂大张中厚皮片移植,功能部位皮瓣转移等方法治疗深度烧伤.治疗深度烧伤,应加快创面愈合、尽早恢复受损部位的形态及功能、重视功能锻炼,、关注心理治疗,才能达到治疗深度烧伤的目的.结果 根据近5年来在深度烧伤的治疗中采用上述原则及方法,达到及早封闭创面,功能恢复较好、外观较为理想.结论 利用整形修复技术治疗深度烧伤,修复受损组织的外形及功能,同时进行心理治疗与康复锻炼相结合,是治疗深度烧伤取得理想效果的保证.
-
扩张器在面部瘢痕及血管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因其良好的修复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整形外科领域.面部瘢痕及血管畸形的治疗既往主要是局部皮瓣转移和皮片移植,但当缺损面积较大时,由于局部皮瓣的转移量的限制而很难完全修复;移植的皮片又因颜色、质地、厚度、感觉等差异明显而美容效果欠佳,而且对功能的恢复亦非完善.我院自2009年3月以来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37例面部大面积瘢痕及血管畸形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进行了相关经验总结,现报道如下.
-
人工真皮和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电击伤深度创面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人工真皮和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电击伤深度创面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30例电击伤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15例20个创面.两组创面面积为0.5%~4.0%,Ⅲ~Ⅳ度,创面部位相当.两组创面扩创后,手术分两次进行.第1次为人工真皮植入,第2次是在人工真皮血管化后在人工真皮上移植自体刃厚皮,治疗组两次手术均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炎、换药、抗瘢痕、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质量及创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第1次手术后5~7 d即达到创面人工真皮血管化,行第2次手术,术后7~10d创面封闭;随访1年,皮肤弹性、耐磨性及关节活动度好,瘢痕不明显.对照组第1次手术后10~14 d创面人工真皮达到血管化,行第2次手术,术后10~16 d创面封闭;随访感染创面愈合后皮肤色泽暗红,活动度稍差,对压力有阻力,功能部位明显,皮肤易破溃,瘢痕明显,无感染创面愈合后与治疗组愈合质量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第1次手术后3个创面发生感染,第2次手术后无感染创面出现.对照组第1次手术后6个创面发生感染,第2次手术后4个创面发生感染.结论:人工真皮、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方法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电击伤深度创面,可以提高复合移植后皮片的存活,缩短愈合时间,同时改善愈合质量.
-
缝合打包跨供区加压法植皮修复皮瓣移植供区创面
目的 探讨缝合打包跨供区加压法植皮修复皮瓣移植供区创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缝合打包跨供区加压改良植皮方法修复皮瓣转移供区皮肤缺损48例,其中手指岛状皮瓣移植供区创面17例,手背皮瓣移植供区7例,前臂皮瓣移植供区10例,足部皮瓣移植供区创面6例,小腿皮瓣移植供区创面8例.供区创面1.5 cm×1.0 cm~18.0 cm×15.0 cm.急诊手术26例,均为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行皮瓣转移术供区创面;择期手术22例,肿物切除创面行皮瓣转移修复术供区8例,瘢痕切除创面行皮瓣转移术供区10例,肢(指)体坏死解脱后创面行皮瓣修复术供区4例.结果 48例植皮及皮瓣全部成活,45例获得6~29个月的随访,供区植皮质地柔软,外观饱满,无色素沉着及摩擦溃疡瘢痕,两点辨别觉达8~13 mm,平均10.8 mm,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缝合打包跨供区加压法植皮修复皮瓣转移供区创面,手术简便、安全,植皮成活率高,术后外形满意,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
-
筋膜瓣转移后植皮治疗手指皮肤缺损合并肌腱与骨外露
手部皮肤缺损成为手外科常见的损伤,约30%的手外伤患者需进行皮肤移植修复[1].本院自2012-02-2014-04对24例手指皮肤缺损并肌腱、骨外露患者行筋膜瓣转移后植皮治疗,效果满意.
-
小儿颈部瘢痕挛缩的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小儿颈部瘢痕挛缩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根据患儿的年龄分别选用全日皮片移植术和扩张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颈部瘢痕挛缩,对颌底部软组织瓣重建颏部与下颌骨下缘以及加深颌颈角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并提出颈部皮片分区移植.结果:所有扩张皮瓣与移植皮片均100%成活,术后外形良好,功能满意.结论:以美学理论为指导,结合适当的手术技巧有助于小儿颈部瘢痕挛缩整复术后功能与形态的恢复.
-
急诊手外伤早期皮瓣的临床应用
在生活和工作中,手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当然,它不仅需要骨关节,肌肉、神经和血管的完整,而且皮肤的完整也直接影响手的功能.如果手的皮肤缺损或不完整,即便骨关节、肌肉、神经正常,手的功能也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对于急诊手外伤所导致的指骨、肌腱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组织严重捻挫较为常见,不能用皮片移植覆盖创面时,则需要皮瓣移植来覆盖,从而改善伤手的外形及功能.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3月期间,收治各种原因手外伤致指骨、肌腱外露24例,均采取皮瓣方法修复,均取得良好效果.
-
反取皮植皮术治疗肢体撕脱伤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治疗肢体撕脱伤的佳方法。方法对2010年-2013年收治的28例肢体撕脱伤患者均采取反取皮植皮术治疗,即将撕脱皮肤原位缝合后,用取皮机原位取中厚皮片,并于清创后一期游离移植于撕脱伤创面,术后应用湿润烧伤膏加压包扎治疗,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创面修复效果。结果28例患者创面均一次性修复,其中22例患者的皮片成活率为100%,6例患者的皮片成活率为85%。随访1年,除4例患者失访外,其余24例患者的患肢外形与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反取皮植皮术修复肢体撕脱伤创面操作简便易行,且创伤小、愈合快,肢体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
-
MEBT/ MEBO 治疗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MEBT/ MEBO 治疗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37 例患者规范应用皮肤原位再生复原医疗技术(MEBT/ MEBO) 治疗面部软组织缺损,观察创面愈合质量.结果 37 例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12d,长72 d.患者面型及功能恢复正常,愈后皮肤有轻度色素沉着,后期均逐渐恢复,皮肤弹性好,无明显瘢痕.结论 MEBT/ MEBO 治疗的愈后创面光滑平整,柔韧有弹性,瘢痕少或无明显瘢痕,无继发损伤、增加切口线及新瘢痕、导致组织器官移位; 无皮片移植后色素沉着、皮片收缩,影响面容美观; 无皮片或皮瓣坏死之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填补了临床治疗技术的空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普及.
-
负压引流对全厚皮片移植成活的影响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对全厚皮片移植成活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9只,在脊柱两侧3个术区建立全厚皮片移植模型.术区应用简易负压引流管,引流管分别在术后第2天、引流液无明显增加时和第7天拔除(即A1,A2,A3组).拔管时、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取材,取材位置在引流管的上方和远离引流管的周围.组织染色处理后,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当引流液不再增加时拔管,皮片成活好.新西兰大白兔8只,在大白兔脊柱两侧3个术区做全厚皮片移植,随机分别采用传统缝合加压包扎、简易负压引流和普通负压引流(即A,B,C组).观察皮片成活情况,于术后第2、3周计算皮片成活率,并在移植皮片上取材.对于负压引流组,拔管时间选择在当引流液不再增加时.结果:负压引流可明显提高全厚皮片的成活率.皮片移植应用负压引流组(A组)的皮片成活率显著高于传统缝合加压包扎组(B组)(P<0.05),传统缝合加压包扎组(B组)的皮片成活率显著高于普通负压引流组(C组)(P<0.05).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引流管上方皮片在早期出现缺血改变.当引流液不再增加时拔除引流管,可以充分引流术区且不影响管上方皮片成活,如果拔除过早或过晚会阻碍皮片成活.结论:负压引流可以提高皮片成活率.
-
严重撕脱伤撕脱皮瓣原位回植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严重撕脱伤病人撕脱皮肤原位回植修复创面的处理方法.方法:本组病人的创面处理全部采取撕脱皮瓣切除后反取中厚皮移植,用轧皮机将部分皮制成网状皮片(扩展倍数为1:1),植于对外观、功能影响不大的部位,功能部位仍行整张皮片回植.结果:35例病人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日31.7±9.4天.结论:网状皮片具有制作容易、皮片引流好、容易成活和能一次性覆盖创面的特点,尤其适合于严重撕脱伤病人的急诊手术治疗.
-
1例颈部瘢痕挛缩整复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皮肤扩张器、皮瓣转移及皮片移植在治疗瘢痕挛缩过程中的佳护理方法。方法:对1例颈部瘢痕挛缩患者行皮肤扩张术、皮瓣转移及皮片移植术,术前给予心理支持;术后给予头皮扩张过程的护理、皮瓣及皮片的护理、饮食的护理、引流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医嘱给予对症治疗。移植皮瓣、皮片术后全部成活。结论:系统完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
1例背部瘢痕整复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皮瓣修复背部烧伤后瘢痕的佳护理方法.方法:对1例背部瘢痕患者行腰背部瘢痕松解及局部皮瓣转移及背部中厚皮片转移术,手术前后均给予心理护理;术后重视营养支持、卧位的护理及皮片、皮瓣的护理等.结果: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给予对症的抗感染、止血治疗,移植皮片、皮瓣行二次手术后全部成活.结论:系统、完善的护理措施是背部局部皮瓣转移、皮片移植成功的关键,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
一例右胫前慢性创面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皮肤张力大的胫前慢性创面的治疗方法.方法 右侧胫前车压伤行常规换药4周,创面难以自行愈合.入院行胫前创面清创术、大腿抽脂移植术、头皮刃厚皮移植术、VSD放置术.结果 创面缺损完全愈合,皮片耐磨性、弹性良好,无明显皮片挛缩.结论 自体颗粒脂肪联合皮片移植治疗慢创,安全有效,效果好,为特殊部位的慢创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
大面积深度烧伤Meek植皮技术应用体会
目的 观察Meek微型皮片移植技术在烧伤外科临床应用的效果,并探讨其临床使用的价值及前景.方法 对住院治疗的32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早期切削痂后的创面,采用Meek植皮技术,部分病例结合传统小邮票皮片(0.5 cm×0.5 cm,间隔0.7 cm~1.2 cm)、大张网状皮片及微粒皮移植修复创面.在同时采用小邮票移植术且植皮面积几乎与Meek微型皮片移植面积相等的10例进行对比观察,内容包括两种方法的操作时间、所需人员、供皮用量等.结果 已制作好的Meek微型皮片与传统邮票皮片移植几乎同样大小的创面,两种方法在操作时间、所需人数、供皮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eek微型皮片移植方法较传统邮票皮片手术操作时间缩短约80%,参加操作的手术人员减少2~3名,节省皮源约60%.两种皮片的移植方法成活率无明显差别.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Meek微型皮片与传统邮票皮片移植后其瘢痕增生程度亦无明显差别.结论 对于大面积深度烧伤,不妨采用Meek微型皮片移植技术.该技术相对传统小邮票皮片移植而言,具有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人员,以及节省皮源等优点,值得临床采用尤其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莫匹罗星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感染创面游离植皮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莫匹罗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在感染创面游离植皮治疗中联合应用后对各自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断层皮片封闭感染创面手术的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40例:(1)油纱组,术中直接将游离皮片覆盖于创面,用0.9%氯化钠溶液浸湿的无菌绷带固定皮片;(2)莫匹罗星组,受皮区涂抹莫匹罗星后将游离皮片覆盖创面,用浸湿莫匹罗星绷带固定皮片;(3) rb-bFGF组,受皮区喷洒rb-bFGF后将游离皮片覆盖创面,浸湿rb-bFGF绷带固定皮片;(4)莫匹罗星+rb-bFGF组,受皮区涂抹莫匹罗星和rb-bFGF混合液,将游离皮片覆盖创面,用浸湿莫匹罗星和rb-bFGF绷带固定皮片.观察术后第4、8、12天换药情况,评估移植皮片存活率、创面细菌清除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结果 术后第4天,莫匹罗星+ rb-bFGF组油纱组皮片存活率为(96.69±3.38)%,分别高于油纱组、莫匹罗星组、rb-bFGF组[(82.17±6.48)%、(92.09±4.91)%、(93.22±4.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70、4.875、3.850,P值均小于0.05).术后第4天,莫匹罗星+rb-bFGF组细菌清除率为87.50%(5/40),与莫匹罗星组[85.00% (6/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P=0.745),分别高于油纱组[40.00%(24/40)]和rb-bFGF组[47.50%(2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9.53、14.59,P值均小于0.05);术后第8天,莫匹罗星+rb-bFGF组细菌清除率为92.50%(3/40),和莫匹罗星组[95.00%(2/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P=0.640),分别高于油纱组[72.50%(11/40)]、rb-bFGF组[75.00%(1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54、4.50,P=0.020、0.030);术后第12天,莫匹罗星+ rb-bFGF组细菌清除率为100% (0/40),和莫匹罗星组[100% (0/40)]相等,分别高于油纱组[95.00%(2/40)]、rb-bFGF组[92.50%(3/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05、3.12,P =0.150、0.080).术后第8天,rb-bFGF组创面愈合率为5.00%(2/40),与莫匹罗星+rb-bFGF组[12.50% (5/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4,P<0.05);术后第12天,油沙组愈合率为67.50%(27/40),分别与莫匹罗星组[72.50%(29/40)]、rb-bFGF组[77.5% (31/40)]、莫匹罗星+ rb-bFGF组[97.5%(39/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40,P=0.006).莫匹罗星+rb-bFGF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10.45±1.58)d,分别短于油纱组[(13.30±2.45)d]、莫匹罗星组[(12.57±1.87)d]、rb-bFGF组[(12.10±1.9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75、-5.491、-4.211,P值均小于0.05).结论 莫匹罗星、rb-bFGF混合后能提高感染创面游离植皮的成活率、局部抗感染能力、加速创面愈合,各自临床药效没有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