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与术前贫血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伟;刘军;周胜虎;李生贵;乔永杰;刘建;甄平

    假体周围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围术期贫血是造成假体周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通过影响细胞机制及自身免疫功能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影响.既往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假体周围感染与术后贫血的关系进行研究,但对假体周围感染与术前贫血的相关性探讨较少.术前贫血可使红细胞表面的C3b受体减少,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源性感染增加,术后康复时间延长,进而诱发假体周围感染.故对于术前合并贫血的患者,除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外,术前应补充铁剂、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积极纠正贫血、治疗影响血红蛋白生成的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状况、对符合输血指征的患者进行相应的输血治疗,从而更好地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减少二次或多次翻修的概率.

  • 人工髋关节细菌感染性假体松动与实验室数值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诚;张会英

    对我院人工髋关节细菌感染性假体松动与实验室数值的相关性分析如下.

  • 44例旷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护理

    作者:金爱东;叶国凤;姚招浓

    报告了4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行旷置术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关节腔穿刺及伤口窦道的护理、加强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做好体位管理、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医源性神经损伤)的观察与护理;加强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本组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清创换药后Ⅱ期愈合.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医源性神经损伤.

  • 骨三相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王阳;朱瑞森;罗全勇;陆汉魁

    目的 探讨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行骨三相显像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共107例,经随访具有手术病理或穿刺病理明确诊断的共77例,人工置换关节共81个.77例患者男31例,女46例,年龄32~75岁,平均61.7岁.在81个人工置换关节中,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松动的关节共40个.经病理证实为感染的共41个关节.在40个手术病理证实为松动的人工关节中有9个关节病理诊断为松动伴有炎性肉芽肿,其中7个为髋关节、2个为膝关节.结果 81个关节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松动的人工关节共40个,骨三相诊断为松动的关节共34个,假阴性为6个,符合率为85.0%;后确诊为感染的关节共有41个,骨三相诊断为感染的关节为38个,假阴性有3个,符合率达92.6%.结论 骨三相显像判断假体松动有很高的灵敏度,并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对手术有指导意义,对感染的诊断符合率高,因此骨三相在鉴别人工关节术后感染与松动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但骨三相对于松动合并感染的判断尚有一定难度,尚需深入研究和总结.

  • 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飞;王国栋;赵晓伟

    假体周围感染(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灾难性并发症之一,已经成为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首要原因,目前的实验室和影像学诊断方法各有优缺点,PJI的诊断仍缺乏金标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传统诊断学方法敏感度和特异度不高;白细胞酯酶测定、α-防御素等关节液标记物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与血清中相比,关节液中的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对诊断PJI更具价值;白细胞闪烁扫描、抗粒细胞闪烁扫描和”氟-氟脱氧葡萄糖等影像学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目前尚无法大规模应用;而二代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能检测到常规细菌培养阴性的病原菌DNA,且不受抗生素使用与否的影响,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综述旨在提供更具敏感度和特异度的诊断方法,使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能够早诊断、早治疗,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和降低医疗费用.

  • 骨科假体相关性感染的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作者:吴居泰;骆毅;吴晓磊;顾胜华;翁习生;吴志宏

    背景:随着骨科假体植入的增加,假体相关性感染日益增多。只有深入研究感染中病原菌的分布特点,才能对假体相关性感染的机理和治疗方式有更全面的认识。
      目的:应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分析骨科假体相关性感染的细菌学特征。
      方法:选取骨科假体相关性感染患者的感染灶样本15例和非假体相关性感染患者的感染灶样本10例,提取样本总DNA,对其16S rDNA进行PCR扩增,应用T-RFLP技术分析样本中微生物群落分布情况。
      结果:假体相关性感染组检测阳性率为46.7%,非假体相关性感染组检测阳性率为2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相同解剖部位的感染中细菌群落分布均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结论:假体相关性感染检测阳性率高于非假体相关性感染;无论有无假体存在,相同解剖部位的感染中细菌群落的分布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 关节型全骨水泥间隔物治疗膝关节假体感染的中长期转归

    作者:沈灏;王俏杰;陈云苏;王琦;蒋垚;张先龙

    目的:探讨关节型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后假体感染的中长期转归。方法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关节外科的假体关节感染资料库中选取从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治疗全膝关节假体术后感染患者28例。入选患者男性11例,女性17例;年龄56~87岁,平均(73±7)岁。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间隔物植入。术中采用骨水泥制模,植入带抗生素骨水泥关节型间隔物。术后可早期部分负重,关节屈伸活动,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6周,感染控制后再植入高限制性假体。根据Delphi标准判别感染是否控制。结果对本组患者随访8(4~12)年。28例中有20例在植入间隔物后接受假体再植入术,随访感染控制率为85%(17/20)。另有8例植入关节型间隔物后未再植入假体,其中2例终行关节融合术,3例行膝上截肢,另3例感染控制未再植入假体。结合再植入假体和保留间隔物的总体感染控制率(除外截肢)为78.6%(22/28)。间隔期间隔物并发症包括1例间隔物脱位、2例间隔物断裂和1例间隔物从骨端脱出。结论采用关节型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结合二期翻修治疗TKA后假体周围感染可以取得较高的成功率;但有相当一部分病例在植入间隔物后未再植入假体,在报道总体治疗成功率的时需要考虑这部分病例,并对其终转归给予关注。

  • 未使用占位器的二期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作者:宗航帆;刘瑞宇;王坤正;黎牧帆;梁佳林;柏传毅;党晓谦

    目的 探讨不使用占位器的二期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9年8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对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未使用占位器的二期髋关节翻修治疗的21位既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15例,年龄28~78岁)进行随访观察.该组患者均采用一期手术取出髋关节假体旷置(未置放占位器),待临床表现及血液中相关炎性指标降至正常时再进行二期翻修,应用配对t检验以及Wilcoxon秩和检验分别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患肢缩短水平.结果 21例患者术后随访(4.0 ±2.8)年,术后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6 ±4)分,与翻修术前的(48 ±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 =25.509, P<0.01),术后患肢短缩为0.1 cm(-0.20,0.35)cm(负值代表患侧肢体较健侧增加的长度),与术前4.3 cm(3.85,4.90)cm相比,有显著性差异(Z=-4.016,P <0.01),术后1例出现再次感染.结论不使用占位器的二期翻修术治疗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具有较高的感染控制率,同时也不会因为髋关节局部软组织挛缩而引起患肢的明显缩短,可以获得良好的术后髋关节功能.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学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袁俊;冯建民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对于临床医师而言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难题,一方面因其临床症状多变,另一方面抗生素的应用可能会干扰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该病的诊断方法分为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测三大类。其中,从组织或关节液中分离出病原菌作为假体周围感染的一项直接证据,促使研究制定出一种快速准确的培养方法成为众多学者们的关注焦点。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原学诊断方面的相关文献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在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 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新进展

    作者:阿卜杜萨拉木·亚克甫;殷剑;陆琳松;袁宏

    假体周围感染(PJI)是关节置换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虽然该病的诊断方法多种,但目前尚无"金标准",同时由于目前使用的部分诊断手段灵敏度与特异度较低,导致结果的解读较模糊.近年来发现的一些较新的诊断技术,如白细胞酯酶检测,α-防御素为代表的关节液生物标记物,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但目前尚未在国内推广.还有很多学者与临床医生在研究超声裂解及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来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但这些方法操作复杂,可行性低,因此需进一步研究更加简便、准确、稳定且应用性强的检查手段.

  • 人工膝关节翻修术治疗初次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早期临床疗效

    作者:李舰;张卫国;蒋林;柳昊;周忠;徐钧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翻修术治疗初次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方法选择、围手术期要点和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7月至2016年6月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骨外科9例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符合美国骨肌感染协会假体周围感染定义的患者进行翻修术,其中女6例,男3例;平均年龄(65 ±6)岁.2例行一期翻修术,7例行二期翻修术.所有翻修术均使用含抗生素骨水泥.二期翻修术中3例为全抗生素骨水泥关节型占位器,4例为全抗生素骨水泥非关节型占位器.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的患膝评分和活动范围进行比较.结果 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 ±25)个月.关节活动范围术前为(43 ±5)°,术后(87 ±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6,P<0.0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为(3 ±2)分,术后(7 ±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P<0.01).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术前为(42 ±10)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84 ±5)分(t=-127.4,P<0.01).无1例出现感染复发.结论 应用人工膝关节翻修术是治疗初次置换术后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有效方法,术前仔细的病情评估及正确手术方案选择、术中彻底的感染病灶清理及合适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应用、术后规范的抗感染治疗是获得较满意早期疗效的必要条件.

  • 采用可活动性间隔物治疗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转归

    作者:王津;王俏杰;沈灏;张先龙

    目的 探讨采用活动性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感染的控制与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六院关节外科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行活动性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患者,排除浅表感染和深部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一期翻修患者及化脓性关节炎患者,记录并统计患者微生物学培养结果,感染的转归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行二期翻修或仅行活动性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共32例,平均随访时间(39±24)月.其中,2例患者感染复发,感染治愈率93.8%,无感染5年累积生存率91.8%;除感染外并发症,观察到1例患者出现骨水泥间隔器脱位,再翻修后假体脱位患者1例,骨水泥间隔器断裂患者1例.结论 采用活动性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 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人工血管感染15例治疗分析

    作者:李清乐;张小明;张学民;沈晨阳;房杰;蒋京军;焦洋;赵俊来;张韬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人工血管感染的治疗经验,探讨人工血管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15例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人工血管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4例,女性1例,平均64.8岁.感染发生在人工血管末次重建术后5 d~59个月,平均6.4个月.临床表现包括伤口不愈合人工血管外露8例,窦道脓液渗出5例,与人工血管相通的窦道不愈合1例,切口积液并人工血管游离1例.均予以广谱抗生素治疗.外科治疗包括局部清创引流4例,清创并转移皮瓣1例,单纯去除感染闭塞的人工血管5例(其中1例初次旁路移植时同期截肢),去除感染闭塞的人工血管后截肢3例,1例仅行部分去除感染通畅的人工血管(原闭塞支架再通),1例去除通畅感染的人工血管并一期解剖外镀银涤纶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结果 保肢9例,截肢4例,1例死于术后心肌梗死,1例清创并转移皮瓣术后伤口未愈出院后失访.随访13例,2例随访中分别因结肠癌和脑出血死亡.生存11例随访1~70个月,平均22.3个月,保肢8例未出现严重缺血或感染症状,截肢3例无特殊.本组累积病死率20%(3/15),截肢率26.7%(4/15),人工血管闭塞率53.3%(8/15).结论 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人工血管感染,多数感染的人工血管需取出,如出现严重缺血症状需再次旁路移植,对通畅人工血管的局限性感染也可以考虑保留人工血管.

  • 非骨水泥假体二期翻修治疗慢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作者:沈灏;王俏杰;张先龙;蒋垚;王琦;陈云苏;邵俊杰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假体二期翻修治疗慢性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髋关节假体周围慢性深部感染而采用非骨水泥股骨组件行二期翻修的23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52~ 78岁,平均(64±8)岁.所有患者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并插入含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术后静脉使用敏感抗生素2周后改口服抗生素4周.一期取出假体术后平均6.7个月(3~28个月)采用非骨水泥股骨假体进行二期翻修术,术后静脉使用抗生素2周后改口服抗生素4周,然后停药.观察统计手术相关并发症,评估关节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4.3±3.5)年,所有病例中2例再次发生感染,有3例发生术中骨折,1例在两次手术中间发生间隔物脱位,二期翻修手术后共2例发生脱位.所有病例中1例患者出现股骨柄轻度下沉,所有感染未复发病例均没有发生股骨组件和非骨水泥髓臼组件的松动.Harris评分从术前(36±13)分上升到术后12个月(85±13)分.结论 采用非骨水泥假体二期翻修治疗髋关节假体周围慢性感染可以获得良好的感染控制率和假体稳定性,但对耐药菌感染的治疗采用非骨水泥假体时需要慎重.

  • 细菌生物膜及其在眼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侯文博;孙旭光

    细菌生物膜(BBF)指细菌吸附于活性或非活性表面后,分泌多糖蛋白复合物,使细菌相互粘连并将其自身包裹其中形成的膜状物.相对于浮游细菌,BBF其毒力、耐药性均大大增强,同时也能导致机体的免疫损伤.医学常见生物膜相关感染涉及临床各科,其在众多眼部感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BBF的概念、生物学特性以及眼科BBF相关感染做一综述.

  • 丝状真菌生物膜的生物特性及其在眼科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小艳;孙旭光

    丝状真菌生物膜是外基质包裹菌丝和孢子形成的致密均一网状结构.其形成过程受复杂的分子机制调控.形成的丝状真菌生物膜能抵抗抗菌药物、逃避宿主免疫反应,严重威胁机体.丝状真菌生物膜在眼部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它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参与眼部感染:一种是在眼部的非生物材料表面形成真菌生物膜,侵袭角膜;一种是在眼部直接形成真菌生物膜.本文综述了丝状真菌生物膜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在眼科感染中的重要性.

  •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10例报告

    作者:董吴平;李治敏;周敏

    假体周围感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诊断及治疗上都比较棘手,常导致假体置换失败.海南边防医院1999年2月-2007年12月共收治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10例,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效果尚满意,现报道如下.

  • 采用分期反肩置换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感染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奉龙;姜春岩;鲁谊;朱以明;李旭

    目的:评价采用分期反肩置换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8例因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感染行分期反肩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男1例,女7例,平均年龄(58.5±6.4)岁(52~72岁)。8例患者中,2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6例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钢板周围感染伴肱骨头坏死,所有患者均于二期手术时翻修为反球型人工肩关节。术后定期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Constant评分(Constant score)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价肩关节功能状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9.9±8.0)个月(12~35个月),末次随访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前屈上举为100°(60°,140°)vs.25°(0°,90°),P=0.011;体侧外旋为15°(0°,50°)vs.5°(0°,20°),P=0.048;内旋为第4腰椎体水平(臀部,第12胸椎体) vs.臀部水平(臀部,第3腰椎体),P=0.041。3项评分也均较术前有所改善:Constant评分为53.5(32,74)vs.29.0(10,57),P=0.012;UCLA评分为20.5(9,26)vs.9.5(5,15),P=0.012;VAS疼痛评分为1.5(0,5)vs.5.0(0,8),P=0.018。结论:采用分期手术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感染对于控制感染复发疗效显著,术后肩关节功能有所改善。

  • 髋关节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机械性并发症预防进展

    作者:杜银桥;周勇刚;吴文明;朴尚;高志森;孙菁阳;彭亚文

    假体周围感染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二期翻修是治疗假体周围感染的金标准,但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占位器脱位和断裂是为常见的机械性并发症,诸多因素可能会引起占位器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如髋臼侧骨缺损、股骨近端固定不牢、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缺失、占位器头部的几何形状不佳.近年的研究总结了许多手术技巧和方法 ,可使该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低.

  • 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非组配式广泛涂层股骨柄二期翻修术的中期疗效

    作者:黄强;沈彬;杨静;周宗科;康鹏德;裴福兴

    目的 探讨应用非组配式广泛涂层股骨柄行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术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的33例(33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20例,女13例;年龄52~80岁,平均(66.1±7.2)岁.二期翻修方案包括一期取出关节假体,彻底清创,置入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抗感染治疗后行二期关节翻修术.抗感染治疗包括静脉抗感染治疗4周、口服抗生素6周.采用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AAOS)分类法评估髋臼骨缺损,Paprosky分类法评估股骨骨缺损.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假体稳定性、移位、松动情况.根据DeLee和Charnley分区法记录髋臼假体周围透光线,根据Gruen分区法记录股骨柄周围透光线.采用Engh等标准评价股骨假体固定情况.再感染的标准与诊断关节感染的标准相同.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5~9年,平均(6.1±1.7)年.二期翻修术后无一例出现感染或假体松动.二期翻修术中所取标本微生物培养或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2.3±6.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89.1±8.5)分.股骨柄骨长入固定30例,纤维稳定固定3例.11例髋臼侧打压植骨和所有股骨髓腔内打压植骨均与宿主骨融合.股骨侧异体皮质骨板移植者10例,9例于二期翻修术后1年与宿主骨融合、1例于术后2年融合.结论 采用非组配式广泛涂层股骨假体行感染二期翻修结合髓腔内颗粒骨打压植骨能取得较好的假体中期生存率和感染清除率.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