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angman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作者:蒋伟宇;马维虎;徐荣明

    发生在枢椎上下关节突之间连接区域的骨折,称其Hangman骨折,骨折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但对于骨折的治疗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尤其对于Ⅱ、Ⅱa型骨折采用前路还是后路手术仍存在较大争论,本文将对其病理解剖特点、致伤机制、分型和现代外科治疗作一探讨分析.

  • 三种C2-C3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探讨

    作者:张素杰;何鹏宇

    目的 研究三种不同C2-C3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选择1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在导入软件后重建正常模型.在正常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形成1 mm左右的骨折线,制成骨折模型.然后行C2-3椎间盘切除Cage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然后建立三种模型.模型A:前路C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长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模型B:前路齿突螺钉+C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短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模型C:前路齿突螺钉+C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长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比较各模型组的操作时间,微动位移,在屈曲、后伸、侧弯以及旋转等状态下的运动范围和相对稳定性.结果 模型A、B、C的操作时间逐渐延长,微动位移逐渐下降.在屈曲、后伸、侧弯以及旋转等状态下骨折模型、模型A、B、C的运动范围显著下降.在屈曲、后伸、侧弯以及旋转等状态下骨折模型、模型A、B、C的稳定性明显上升.结论 对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采用前路齿突螺钉+C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长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治疗后生物力学稳定性高.

  • 颈前路融合固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15例分析

    作者:赵向民;任红;李凤新;孙永生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前路C<2-3>植骨融合结合内同定手术的疗效.方法 15例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其中Ⅱ型9例、ⅡA型6例),行颈前路C<2-3>间盘切除,髂骨植骨融合,结合zepnir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10个月,颈部症状明显缓解,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脊髓功能改善,植骨融合率100%,有2例椎弓骨折未愈合,无内同定松动及断裂现象.结论 应用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同定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Ⅱ型及ⅡA型)术后能获得即刻稳定;植骨融合率高,并维持颈椎生理前凸;对颈椎功能影响小.是目前治疗此类损伤较为理想的方法.

  • 探讨不同类型Hangman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和治疗效果

    作者:邵旭辉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Hangman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Hangman骨折患者20例,入院后均给与颅骨牵引,3例Ⅰ型Hangman骨折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4例Ⅱ型和2例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采取前路颈2、3椎间盘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余2例Ⅱ型、4例Ⅱa型和3例Ⅲ型Hangman骨折患者采取后路颈2、3椎固定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结果 20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可见,治疗前合并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治疗后期神经功能的ASIA评分均恢复到了E级;治疗前未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术后对患者进行X光片检查,提示出患者的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和颈椎稳定性都取得了良好的重建效果,手术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钢板螺钉断裂或退出现象,所有患者治疗4个月后都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结论 在对Hangman骨折进行治疗时,应该根据其骨折的特点,牵引复住的情况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方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 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在Hangma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周田华;汤逊;徐永清;林月秋;潘险峰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例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30 min,平均出血量300 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患者枕颈部疼痛症状消失,均获得骨性愈合.2例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从D级恢复到E级.结论 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及临床分析

    作者:魏海峰;桂斌捷;李海俊;卞建;陈春茂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21例采用颈前路手术治疗12例,颈后路手术治疗6例,颈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3例.结果 本组获得随访7~40个月,骨折端复位满意、愈合好,植骨融合率为100%,未出现钛板松动等现象.结论 颈椎前路及后路手术均n可使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严重骨折脱位的Hangman骨折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的手术方式更为可靠.

  • 颈前路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

    作者:凌尚准;许鹏雍;陈俊;陆晓生;黄承夸;梁广权

    目的 探讨经前路植骨融合钛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行颈前路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进行6个月~4年(平均24个月)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骨性愈合,颈部症状消失,术后颈椎活动良好.结论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能够获得良好的即时稳定性,不影响颈椎活动度.

  • C2椎弓根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

    作者:陈建华;刘宁;王盛海;李维;于泓;王瑛;旦明清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C2椎弓根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不稳定Hangman骨折28例入院后均颅骨牵引,行C2椎弓根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经24~42个月随访,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8例D级恢复至E级,20例E级未变化;6个月后骨折均愈合,复位良好,无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C2椎弓根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 C2、3后路椎弓根侧块钉板内固定结合Halo-vest支架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

    作者:黄玉国;申勇;丁文元;张为

    目的 探讨C2、3后路椎弓根侧块钉板内固定结合Halo-vest支架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Mayo(McGrory)颈椎创伤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5例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均获得12~41个月的随访,平均21个月.根据Mayo(McGrory)评分标准:优16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2.0%.结论 C2、3后路内固定结合Halo-vest支架外固定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经咽后颈椎前入路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

    作者:常浩胜;高磊;曹振孝;张在谦;白艳红;任志龙;杜小平;王瑜;刘利军

    目的 探讨经咽后颈椎前入路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笔者对Hangman骨折12例,均采取下颌下横切口,经咽后间隙颈椎前入路,C2,3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 全部患者得到随访3个月~3年,颈椎疼痛症状消失,上肢麻木、无力等神经症状恢复正常;X线片显示椎间融合率100%,颈椎生理前凸及解剖序列完全恢复.结论 经咽后颈椎前入路C2,3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性和远期稳定性良好,颈椎活动度影响小,适用于所有类型Hangman骨折的治疗.

  • 伴椎间组织损伤Hangman骨折的外科治疗

    作者:唐建华;刘晓岚;刘社庭;彭振宇;谭震;房佐忠;胡文军;兰图

    目的 探讨伴椎问组织损伤(椎间盘、前后纵韧带及项韧带)Hangman骨折的治疗策略及临床意义.方法 自2004年10月~2009年10月对收治的20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椎间组织损伤Hangman骨折行前路前、中柱重建术,其中16例行椎间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4例行C3椎体次全切C2-4椎间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进行12~48个月,平均(25+2)个月随访.结果 术后症状明显恢复.全部患者颈椎生理前凸及解剖序列得到完全恢复,C2骨折愈合良好,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100%,无内固定系统松动、断裂及椎间高度丢失等现象,颈椎活动与正常同龄人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伴椎间组织损伤Hangman骨折的治疗需要处理损伤的椎间盘,以重建C2、3的稳定性;应用颈椎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可获得术后上颈椎即刻稳定,达到颈椎生理所需的C2、3椎间稳定固定,且术后不影响颈椎的活动功能,是治疗椎问组织损伤Hangman骨折的理想方法.

  • Hangman骨折及其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作者:陈语;项良碧;刘军;于海龙;王琪;郭明明;祖启明

    目的 建立C2-4节段Hangman骨折和应用内固定技术固定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三维有限元方法在研究Hangma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一名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C2-4节段CT扫描,以所得CT扫描图像为基础,利用ANSYS 6.1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C2-4节段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椎体和椎弓、椎间盘、韧带成分).结果 对各组有限元模型设定边界条件后予以模拟加载后,C2、3节段:Hangman骨折加韧带椎间盘切除模型在各个方向上均较固定模型ROM增大,在屈伸运动时增大明显.椎弓根钉固定模型在屈伸运动时ROM小于Hangman骨折模型.C2、3和C2-4钢板固定组在各个方向的ROM较其他组小,两组之间相差很小,相差大值为0.07°.C3、4节段:C2-4钢板固定组各向ROM均较其他组明显小,而其余各组间的ROM相差不超过0.16°.在对三组固定器械的应力进行计算时,各个方向上应力大小顺序均为椎弓根钉<C2-4钢板<C2、3钢板,钢板螺钉应力集中点在螺钉根部,大应力出现在后伸时C2、3钢板上位螺钉根部的内侧,为54.32 MPa.椎弓根钉大应力集中在螺钉尖和通过骨折线处.结论 本实验两种前路固定方法都能对Hangman骨折伴C2、3椎间盘损伤的不稳状态提供坚强的固定.C2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技术在固定Hangman骨折时有一定的抗旋转和侧屈的作用,但对矢状面不稳不能提供足够的稳定.

  • 解剖结构逐级损伤对Hangman骨折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李凭跃;尹庆水;夏虹;吴增辉;昌耘冰;赵卫东

    目的 测试C2、3椎间解剖结构逐级损伤对Hangman骨折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8具新鲜C1-4颈椎标本,按Hangman骨折病理诊断标准模拟C2、3椎间解剖结构逐级损伤,并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依次按照:①对照组(正常状态);②切断双侧椎弓峡部组;③切断双侧椎弓峡部及后纵韧带组;④切断双侧椎弓峡部及前、后纵韧带组顺序测试其三维运动范围(ROM),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着解剖结构逐级破坏,ROM值逐渐增大.切断双侧椎弓峡部组与对照组相比除旋转有显著性差异外,余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切断双侧椎弓峡部及后纵韧带组、切断双侧椎弓峡部及前后纵韧带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切断双侧椎弓峡部及后纵韧带组与切断双侧椎弓峡部组相比除后伸无显著性差异外,余均有显著性差异;切断双侧椎弓峡部及前后纵韧带组与其他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旋转运动影响大的是峡部,前后纵韧带对屈伸运动影响明显,而侧弯运动则随着各椎问结构的破坏逐步下降;准确判断Hangman骨折的具体损伤部位对骨折稳定性的认识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有着重要作用.

  • 累及枢椎椎体的Hangman骨折七例报告

    作者:蔡贤华;陈庄洪;黄继锋;刘曦明;徐峰;黄卫兵;王庆

    目的 探讨特殊Hangman骨折的损伤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治累及枢椎椎体的Hangman骨折7例,患者均有C2、3不稳定,2例同时累及C1、2,损伤脊髓神经.均行C2、3前路融合术,加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2例,减压2例.结果 随访1~5.5年,骨折及C2、3或C1~3椎间均骨性愈合.除C1、2固定者头颈部旋转部分受限外,其他颈椎活动正常,神经功能恢复明显.结论 累及枢椎椎体的Hangman骨折具有自身伤情特点,CT及三维重建可明确诊断.如未波及C1、2其治疗同典型骨折,否则需酌情加寰枢关节融合术或齿状突骨折螺钉内固定术,前路手术值得推荐.

  • 经后路C2、3融合固定术选择性治疗Hangman骨折

    作者:康辉;贾连顺;谭军;周许辉

    目的 探讨经后路C2、3固定融合术选择性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笔者共收治Hangman骨折2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颅骨牵引,然后行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C级2例,其中1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D级12例,其中11例恢复至E级、1例神经症状无变化;10例E级无变化.3~6个月时复查X线片骨折均愈合,无椎动脉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选择性治疗Hangman骨折,安全、有效,可以大程度上保留上颈椎的生理功能.

  • Hangman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苏再发;贾连顺;陈雄生;周许辉;史建刚;李家顺;叶添文;西永明

    目的 探讨Hangman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47例Hangman骨折,分别采用非手术治疗或后路手术、前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采用ASIA评分标准分级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影像学评定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47例均获得6~36个月的随访.21例不全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ASIA评分提高1~2级.46例术后X线示椎间高度、生理曲度以及颈椎稳定性均得到满意的重建,未发生钢板螺钉断裂或退出.结论 Hangman骨折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颈椎稳定性,应根据颈椎的稳定性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治疗 疗效
  • Hangman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邓展生;李宝军;张宏其;胡建中;张胜利;许宇霞;鞠洪斌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收集19例Hangman骨折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4例,分析其损伤机制、影像学表现、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手术治疗11例,非手术治疗8例;2例失访,17例得到随访,时间为6~36个月,结果为骨折均愈合或植骨均融合.结论X线片、CT扫描及MRI检查是Hangman骨折必要的诊断措施;Ⅰ型行非手术治疗而愈,Ⅱ型根据复位情况考虑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合并有C2~3急性椎间盘突出损伤颈髓的Ⅱ型和ⅡA型骨折以及Ⅲ型骨折则应行手术治疗.

  • 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李凭跃;尹庆水;夏虹;吴增辉;昌耘冰;艾福志;张余;赵卫东

    目的测试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各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并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 6具新鲜C1~C4颈椎标本依次制成Ⅰ型、ⅡA型和Ⅱ型Hangman骨折模型,按照:①正常;②Ⅰ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③ⅡA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④Ⅱ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顺序测试三维运动范围并进行比较.结果Ⅰ型~Ⅱ型骨折椎弓根钉固定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有即时稳定作用.Ⅰ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ROM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且相对稳定性在屈曲、后伸、侧弯及旋转达到了对照组的100.62%、96.91%、99.19%、97.12%.ⅡA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除旋转外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旋转稳定性也达到了对照组的61.86%.而Ⅱ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相对稳定性在屈曲、后伸、侧弯及旋转只有对照组的47.84%、21.29%、65.98%、41.69%.三种骨折椎弓根钉固定后相比Ⅱ型骨折固定组与Ⅰ型、ⅡA型骨折固定组有显著性差异,稳定性差;Ⅰ型、ⅡA型骨折固定组之间除旋转外无显著性差异,ⅡA型骨折固定组旋转稳定性稍差.结论Ⅰ型骨折固定后达到了生理性固定;ⅡA型骨折固定后稳定性较好,基本适合C2椎弓根螺钉治疗;Ⅱ型骨折固定后稳定性较差,不适合单纯椎弓根钉内固定.

  • 椎弓根螺钉或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

    作者:刘波;武霞;黄寿国;陈波;李伟;徐以春;张英华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或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6年8月共收治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老年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62~84岁,平均72.3岁.损伤类型按Levine-Edwards分型标准: II型5例,IIa型5例,III型2例.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D级2 例,E级10例.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上颈椎前凸角(C0~C2角)、颈椎前凸角(C0~C7角)、C2~3后凸角(LK)、颈椎矢状面垂直距离(C2~C7SVA)、C2椎体前移距离(C2T).对所有患者进行日本骨科协会(JOA)颈髓功能、VAS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未发生脊髓及椎动脉损伤,12例患者随访结果示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骨折线消失,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疼痛明显减轻.结论:椎弓根螺钉或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 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探讨

    作者:关术娟

    目的:探讨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Hangma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予以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等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过程中除需要积极的手术治疗,更需要合理的手术配合与优质的护理措施巩固效果.

121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