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红景天苷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透皮试验

    作者:薛海萍;高婷婷;杨骏;张彤

    目的:考察红景天苷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透皮特性,为改善红景天苷的皮肤透过性能提供参考.方法:以离体昆明种小鼠皮肤作渗透屏障,采用改良直立式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特性研究.利用HPLC测定红景天苷含量,流动相乙腈-水-磷酸(15∶85∶0.05),检测波长275 nm.结果:红景天苷磷脂复合物和红景天苷醇溶液组的8h累积渗透量分别为(14.8±0.42),(3.01±0.41) μg·cm-2,红景天苷磷脂复合物组的增透系数是红景天苷醇溶液组的52倍,给药8h后在小鼠离体皮肤中的滞留量分别为0.95,0.02 μg· cm-2.结论:红景天苷磷脂复合物溶液能明显提高红景天苷在小鼠皮肤中的滞留量和经皮透过量.

  • 促透剂对良肤乳膏中丹皮酚、白鲜碱、梣酮和甘草次酸的体外透皮吸收及皮肤滞留量的影响

    作者:王森;朱卫丰;欧水平;管咏梅;陈丽华;杨明

    目的:研究不同促透剂对良肤乳膏中有效成分体外透皮吸收及皮肤滞留量的影响,筛选有效的促透剂.方法:选择氮酮、油酸、卡必醇、肉豆蔻酸异丙酯4种促透剂,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采用HPLC同时测定接受液和皮肤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考察不同促透剂对良肤乳膏中丹皮酚、白鲜碱、梣酮及甘草次酸的累积透过量、透皮吸收速率、时滞及皮肤滞留量的影响.结果:3% IPM对良肤乳膏中有效成分的促透效果较其他促透剂好,对丹皮酚、白鲜碱、梣酮、甘草次酸的促透倍数依次为1.52,1.24,1.73,3.21倍(P<0.05),并且对甘草次酸的皮肤滞留量增加倍数为1.96倍(P<0.05),对其他成分的滞留量影响不显著.结论:不同促透剂对良肤乳膏中不同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和皮肤滞留量的影响有差异,其中3% IPM既能促进良肤乳膏中4种有效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又能增加甘草次酸的皮肤滞留量,可作为良肤乳膏的促透剂.

  • 丹参酮Ⅱ 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处方优化及其体外透皮研究

    作者:郑娟;沈成英;庞建云;徐方楚;廖卫波;胡春晓;徐平华;韩晋;袁海龙

    为研制丹参酮Ⅱ 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an Ⅱ A-NLC),并进行体外透皮研究.该文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TanⅡA-NLC,运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其进行表征.采用Franze扩散池法评价Tan Ⅱ A-NLC体外透皮性能.结果显示,以优处方:脂药比为88、固液脂质比为2、稳定剂用量为1%,制得的Tan Ⅱ A-NLC粒径为(182 ±14) 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90 6±0.024 5,Zeta电位(-27.8 ±±5.4)mV,包封率(EE)为86.44%±9.26%,载药量(DL)为0.98%±0.18%;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结果显示Tan Ⅱ A-NLC的24h药物累积透皮量低于溶液,但其在表皮中的滞留量是溶液的3.18倍.Tan Ⅱ A-NLC可有效提高Tan Ⅱ A在表皮层的滞留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D-优混料设计优化复方甘草微乳制备工艺的研究

    作者:马书伟;王永洁;陈柽;邱玥;吴清

    为增加复方甘草汤中挥发油的溶解度,提高其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该实验拟将其制成微乳制剂.以挥发油为微乳油相,提取液为微乳水相,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得到微乳区域面积与体系的大容水比,进而确定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以及二者的质量比Km.以微乳粒径、有效成分皮肤滞留量为指标,采用D-优混料设计法对微乳处方进行优化,进而考察了优选处方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显示,微乳中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分别选择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80)和无水乙醇效果好;Km为1时,形成微乳区域面积大;提取液质量浓度为0.5 g·mL-1时,对微乳的粒径分布影响小.优选处方为9.4% Tween-80,9.4%无水乙醇,1.0%薄荷油,80.2%的0.5 g·mL-1提取液,所制得微乳黏度较小、稳定性良好,药物皮肤滞留量较高;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微乳对于甘草酸、甘草苷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基本达到了课题预期目的.

  • 异补骨脂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研究

    作者:庞建云;刘肖;申宝德;沈成英;连王权;刘娟;胡春晓;钟芮娜;许润春;袁海龙

    为增加异补骨脂素的皮肤透过量及滞留量,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该文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异补骨脂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IPRN-NLC),以包封率、载药量及平均粒径为评价指标,运用正交实验优化佳处方.采用Franze扩散池法考察IPRN-NLC的体外透皮.结果表明,优处方固液脂质比为7∶3,药脂比1∶30,表面活性剂1%,制备的IPRN-NLC平均包封率为(90.25±0.73)%,平均载药量为(1.56±0.27)%,平均粒径为(305±1.57) nm;体外透皮实验显示IPRN-NLC提高了IPRN的皮肤透过量,且皮肤滞留量是IPRN(水)溶液的3倍.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的IPRN-NLC提高了IPRN的皮肤透过量及滞留量,在经皮给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鬼臼毒素醇质体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研究

    作者:于燕燕;赵继会;冯年平;张永太;施晓琴

    目的 研究鬼臼毒素醇质体经皮渗透特性.方法 通过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比较鬼臼毒素在大鼠皮肤中的稳态透皮速率和皮肤滞留量,分别考察以醇质体、酊剂、脂质体、30%乙醇混悬液以及鬼臼毒素与空白醇质体物理混合物作为载体,鬼臼毒素经皮渗透特性.结果 鬼臼毒素醇质体的12 h皮肤滞留量为8.17 μg/cm2,高于其他各组;稳态透皮速率小于鬼臼毒素载药量为0.5%的脂质体组及乙醇混悬液组(P<0.05),与其他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醇质体具有较大的皮肤滞留量及较小的透皮速率.

  • 细辛挥发油促进芥子碱经皮渗透及其促透机制研究

    作者:阮文懿;覃梦瑶;万涛;龙月明;潘晶彤;吴传斌;王茵萍;徐月红

    目的 研究细辛Asari Radix et Rhizoma挥发油促进芥子碱经皮渗透及其机制.方法 首先采用经皮水分丢失仪测定细辛挥发油作用后皮肤经皮水分丢失的变化,以此来确定细辛挥发油作用皮肤后是否降低皮肤屏障功能.然后以SD大鼠背部皮肤作为渗透屏障,利用扩散池法研究细辛挥发油对芥子碱的体外经皮累积渗透量及皮肤滞留量的影响;并通过SD大鼠在体经皮给药测定给药24 h后皮肤中芥子碱透过量,进一步验证细辛挥发油对芥子碱的促渗作用.随后,利用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ATR-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细辛挥发油作用后大鼠皮肤角质层中脂质和蛋白变化,观察细辛挥发油对大鼠皮肤角质层脂质和蛋白的影响.结果 皮肤经皮水分丢失率(TEWL)测定结果表明,细辛挥发油作用于大鼠皮肤后,TEWL值升高,皮肤屏障功能降低.离体透皮实验结果表明含细辛挥发油组的芥子碱的经皮累积渗透量及皮肤滞留量都明显高于不含细辛挥发油组;在体透皮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细辛挥发油促进芥子碱在皮肤的滞留.ATR-FTIR和DSC结果表明,与细辛挥发油未作用组相比,细辛挥发油作用后皮肤角质层中的脂质和角蛋白构象发生紊乱,皮肤的渗透性增加.结论 细辛挥发油可促进芥子碱的经皮渗透,其促透机制与细辛挥发油紊乱皮肤角质脂质和蛋白的流动性相关.

  • 塞来昔布醇质体凝胶的制备及其透皮吸收研究

    作者:郝贵周;管圆圆;张贵民

    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塞来昔布醇质体,以超速离心法测定包封率,用其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所得优化处方在透射电镜下呈球形,包封率为(72.56±0.29)%,动态光散射法测得其粒径(189.4±0.8) nm,多分散系数为0.322±0.012,ζ电位为(-21.58±0.26)mV.以卡波姆934为凝胶基质,分别制备了基于塞来昔布醇质体的凝胶和普通凝胶.以小鼠为模型的离体透皮试验结果表明,塞来昔布醇质体凝胶与普通凝胶的稳态渗透速率为(17.89±0.18)和(7.62±0.12)μ·g·cm-2·h1,12 h时皮肤滞留量为(13.62±0.17)和(5.69±0.25)μg/cm2.可见,塞来昔布醇质体凝胶能显著增加药物的渗透速率与皮肤滞留量,是一种较有前景的经皮给药系统.

  • 处方组成对槲皮素传递体透皮作用的影响

    作者:卢耀文;杨升云;龙晓英;魏秋霞

    采用注入法-高压均质法制备槲皮素(1)传递体.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考察不同表面活性剂(Tween-80、胆酸钠、癸酸钠及油酸钠)、氯化钠及磷脂种类对传递体中1的累积渗透量及皮肤滞留量的影响.其中,采用蛋黄卵磷脂以及Tween-80、胆酸钠、癸酸钠或油酸钠制备的1传递体,24 h累积渗透量分别为(9.37±2.59)、(8.73±1.34)、(6.79±1.83)和(3.46±0.66)μg/cm2;皮肤滞留量为0.97~1.34 μg/cm2.与1混悬剂组[24 h累积渗透量为0,皮肤滞留量为(0.11±0.06) μg/cm2]相比,传递体中1的透皮能力和皮肤滞留量显著提高(P<0.05);与油酸钠组相比,Tween-80组和胆酸钠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含Tween-80的传递体中加入氯化钠或用大豆磷脂替换蛋黄卵磷脂后,1的24 h累积渗透量增加至(13.03±4.15)或(10.58±6.98) μg/cm2,但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以Tween-80及大豆磷脂为材料,不加入氯化钠制备的1传递体ζ电位为(-38.0±1.5) mV,并显著提高了1的皮肤渗透性及滞留量.

  • 盐酸普萘洛尔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及评价

    作者:管圆圆;林贵梅;邵伟

    制备用于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盐酸普萘洛尔脂质体凝胶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盐酸普萘洛尔脂质体,考察透射电镜下的形态,动态光散射仪测定粒径、Zeta电势,高效液相测定包封率、载药量.将制备的脂质体与2%卡波姆934凝胶混匀,用三乙醇胺调节pH7.0~8.0,制备盐酸普萘洛尔脂质体凝胶.通过对脂质体凝胶进行离心实验、光照及温度实验确定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通过离体透皮实验,研究脂质体凝胶与普通凝胶的体外渗透速率与皮肤滞留量.结果:制备的脂质体透射电镜下成圆整的球状,脂质体粒径在(237.6 ±0.3)nm,多分散系数为(0.234±0.014),Zeta电势为(-26.82±0.38)mv.包封率为(48.40 ±0.12)%,载药量为(14.47±0.03)%.脂质体凝胶在离心、光照及温度实验中外观与药物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离体透皮实验中,脂质体凝胶与药物凝胶的稳态渗透速率分别为(7.43 ±0.12) μg/(cm2·h)、(5.62±0.15) μg/(cm2·h),在12h,皮肤的滞留量分别为(22.56±0.23)μg/cm2、(11.26 ±0.17) μg/cm2.盐酸普萘洛尔脂质体凝胶能显著增加药物的渗透速率与皮肤滞留量,是一种有很大发展前景的经皮给药的系统.

  • 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的透皮吸收和含量测定

    作者:成铃;王伯涛

    目的:建立盐酸特比萘芬乳膏HPLC分析方法,并使用该方法进行自制乳膏和原研制剂的透皮吸收考察和自制乳膏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甲醇-乙腈pH7.5的醋酸三乙胺缓冲液(55∶35∶1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2nm.体外透皮实验采用Franz智能透皮吸收仪,以实验用离体乳猪皮为透皮屏障,通过累计渗透量和皮肤滞留量评价自制乳膏与原研制剂的透皮相似性.结果:盐酸特比萘芬质量浓度在4~150 ng·ml-1、20~4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r=0.999 8),盐酸特比萘芬溶液平均回收率为98.88%,制剂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0.4%.3批自制乳膏的平均含量为97.2%,累计渗透量和24 h皮肤滞留量与原研制剂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所建立HPLC方法快速、准确,可同时用于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的透皮吸收考察和含量测定.自制乳膏的透皮吸收特性与原研制剂相似,含量达到要求.

  • 基于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的地奈德乳膏体外经皮渗透研究

    作者:唐靖;田娟;黄辉;丁劲松;周彦彬

    目的 建立乳膏及经皮渗透样品中地奈德的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2D-LC-UV)测定法,比较新研制的地奈德乳膏与原研制剂的体外经皮渗透性.方法 采用ASTON RG C30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四氢呋喃-水-乙腈=25∶35∶4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45 nm.体外透皮实验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乳猪皮为屏障,以累积渗透量和皮肤滞留量为指标,评价新研制的地奈德乳膏与原研制剂的经皮渗透规律.结果 皮肤接收液和皮肤提取液样品中地奈德浓度分别在10~1000ng·mL…、10~300 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0.999,r2=0.997).与原研制剂相比,新研制的地奈德乳膏在2、7、12、24h的单位皮肤面积累积渗透量和2、24h皮肤滞留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所建立的2D-LC-UV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地奈德乳膏的含量测定及体外经皮渗透规律研究.新研制的地奈德乳膏的经皮渗透特性与原研制剂相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