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呼吸系统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现况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黄健云;芮勇宇;莫和国;黎泳仪;陆小琴;欧水连;邴晏如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患者呼吸系统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现况和评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实施效果,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VITEK2微生物分析系统对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呼吸系统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分析,比较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干预前(2012年)和干预后(2013年)呼吸系统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结果 2012年(干预前)和2013年(干预后)从本院呼吸系统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225株和153株,其主要分布于ICU,分别占29.8%和31.4%,其次是呼吸内科,分别占16.0%和18.3%.该项方案干预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由39.6%降为35.3%,其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降低(x2>3.84,P<0.05).结论 该项方案干预后,呼吸系统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干预前,其中有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降低.

  • 2005~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变迁

    作者:杜红丽;甄萍;姚新洁;张建东

    目的 分析某院2005 ~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变迁.方法 采用安徽恒星HX-21细菌鉴定分析仪对该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标本主要来自于呼吸道共755株占78.81%.科室以ICU为主占33.82%,其次是呼吸内科占16.28%、老年病科占11.38%.对庆大霉素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从2005年的28.90%、30.30%上升到2011年的83.05%、85.0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7年均<10%,可作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均比非ICU的高.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多重耐药现象,所以临床应重视病原菌检测,避免经验性用药,尤其区分ICU与非ICU科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株产生.

  • 120株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作者:袁星;沈继录;徐元宏

    [目的] 调查2007~2009年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TEK系统鉴定细菌,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WHONET 5.3软件分析临床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药敏结果,并对120株不动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2007年10月到2009年10月,临床标本共检出120株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占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80.0%(96/120),中心重症监护室(ICU)、呼吸科病房、急救中心分离菌所占比率分别为28.3%、24.2%、12.5%.鲍曼不动杆菌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100.0%、100.0%、100.0%和76.7%,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的酎药率为13.3%、30.0%、30.8%和34.2%.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更高的耐药率.[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特别是多重耐药株有较高的耐药率.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具有高效的抗鲍曼不动杆菌活性,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是目前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有效的药物.监测细菌的耐药性对选用抗菌药物,防止抗生素滥用及新耐药菌株的产生非常重要.

  • 健康人群大肠埃希菌Ⅰ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可;张茂棠;徐亚军;兰全学;刘衡川

    目的:了解成都、雅安地区健康人群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和Ⅰ类整合子存在、流行状况.分析Ⅰ类整合子在细菌多重耐药中的作用.方法:K-B法测定78株大肠杆菌耐药及多重耐药性;PCR扩增Ⅰ类整合子;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结果:78株健康大肠杆菌对7类11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为萘啶酸42.13%,低阿米卡星2.56%,多重耐药率(耐受3种以上药物)为31.62%.Ⅰ类整合子阳性菌22株,阳性率28.2%.对9种常用药物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耐药率与阴性株差异有显著性(P<0.010).整合子阳性株多重耐药率(77.27%)显著高于阴性株(17.86%)(P<0.005).结论:健康人群大肠杆菌携带有Ⅰ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对细菌多重耐药的产生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应加强基因水平耐药监测.

  • 大肠杆菌主动外排泵与抗生素多重耐药性研究进展

    作者:周黎明;王正荣;王浴生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是感染性疾病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细菌可对某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也可同时对多种化学结构各异的抗菌药物耐药即多重耐药性(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 或 Multidrug resistance).细菌多重耐药性可表现在细菌对抗生素的原发耐药性,即细菌固有的天然耐药性(Intrinsic resistance),如常见于革兰阴性细菌及分枝杆菌.细菌也可能通过基因突变等机制进一步提高原有的耐药水平而形成继发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细菌多重耐药性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年中是颇为活跃的研究领域,有关研究日渐细致深入,并已用于指导新药的开发研制.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凌保东;雷军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不仅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内在耐药性,而且通过获得其它耐药基因而呈现对多数其它类抗菌药的多重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严重问题。本文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就MRSA耐药决定因子(mec)与辅助基因(fem)在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 细菌多重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红霞;邓旭明;欧阳红生

    细菌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耐药性已严重影响临床抗感染治疗的疗效,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重点介绍近年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与外排泵有关的多重耐药机制,包括外排泵的五大家族及其特点,部分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干酪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棒杆菌,酿脓链球菌)、革兰氏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伯克霍尔氏菌,变形菌,阴沟肠杆菌、淋病耐瑟氏球菌,克雷伯氏菌,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及真菌(白假丝酵母,酿酒酵母)的药物外排的分子机制(包括上述细菌存在的外排泵种类,各种外排泵外排的底物谱,外排泵的结构特点,部分细菌外排泵的动力,与外排泵表达水平有关的调控基因,部分外排泵的抑制剂等)及抑制药物外排引起的多重耐药可能采取的方法的研究进展。

  • 23-44 用E-检验研究多种抗菌药联用对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

    作者:

  • 23-16 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RWJ-54428对多重耐药性革兰氏阳性菌的体外活性

    作者:

  • 22-27 linezolid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性革兰氏阳性菌的体外活性

    作者:

  • 新型抗感染药物外排泵抑制剂研究新动向——对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菌抑制效果的有关研究

    作者:卢成国;田生云

    近几年,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MDRP)引起院内耐药菌株的突发性蔓延,而备受人们的关注.综观世界抗菌药物的开发状况,针对这些耐药菌株的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迫在眉睫.2006年日本抗生素学术研讨会奖励奖的颁奖演讲记录报告了日本长崎大学医学系附属医院对用作新型抗感染药物的外排泵抑制剂的研究开发现状,并就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重要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和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的病原性、长崎大学对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的对策以及今后的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 肺炎链球菌抗生素耐药的流行病学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沈叙庄

    肺炎链球菌是儿科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近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多数文献报道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迅速增加,本文综述了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氯霉素、及SMZ/TMP耐药和万古霉素的耐受的发生、发展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2000~2001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肺炎链球菌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性监测情况.

  • 多重耐药淋病奈瑟菌耐药基因的研究

    作者:李国明;陈群;樊翌明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淋病奈瑟菌的耐药基因.方法应用KB法与琼脂稀释法测定35株淋病奈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煮沸法提取菌株DNA,PCR扩增blaTEM基因、tetM基因、erm基因和mefA基因.结果35株淋病奈瑟菌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多重耐药blaTEM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88.6%,tetM基因的携带率为11.4%,首次在国内从35株淋病奈瑟菌中检出mef、erm耐药基因,其中2株mefA基因阳性,1株erm基因阳性.结论淋病奈瑟菌的多重耐药与各耐药基因型之间密切相关.

  • 泵抑制剂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临床分离株氟喹诺酮类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孙二琳;宋诗铎;魏殿军

    目的了解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外排泵的分布以及不同泵抑制剂对该菌氟喹诺酮类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泵抑制剂存在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的敏感性变化.结果羰基氰氯苯腙( CCCP)和利舍平降低部分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株对氟喹诺酮的耐药性,维拉帕米无明显泵抑制作用.泵阳性株存在于耐药和非耐药菌株中,集中于耐药性较高的菌株.泵抑制剂对该菌外排氧氟沙星的抑制大于对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作用.结论多重外排泵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原因之一.泵抑制剂可部分逆转这种耐药性.

  •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作者:曹弟勇;周岐新;凌保东

    目的 调查川北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 用Vitek 32细菌鉴定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并对耐药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7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1.3%,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7.2%,对其它13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2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携带TEM型基因,其中.同时还携带SHV和CTX-M型基因的分别有14株和7株,经DNA测序.TEM基因均为TEM-128,CTX-M基因为CTX-M-2,SHV基因可能为SHV-5、SHV-1b、SHV-56、SHV-71或SHV-96.结论 川北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存在严重耐药现象,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以TEM-128为主,同时也有SHV和CTX-M,部分菌株携带两种以上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参与细菌耐药性的形成.

  • 抗生素耐药基因古老起源与现代进化及其警示

    作者:李显志

    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系全球关注的医学及社会问题.新近对古老细菌DNA与现代病原菌的研究揭示了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古老起源、多样性及快速的现代进化,并促使了耐药基因组(resistome)的问世.耐药基因决定簇及其与进化有关的基因可移动元件如质粒、插入顺序、转座子和整合子等远存在于人类抗生素时代之前.在过去短短的70年抗生素时代期间,人类大量应用各类抗生素等行为明显地造成了对细菌的选择性压力,加之细菌基因本身的自突变性和水平基因转移能力等多种因素促使了耐药基因的进化及新型耐药特征的出现.人类重要病原菌如ESKAPE病原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道杆菌属)所呈现的高度多重耐药性或泛耐药性便充分展示了耐药基因起源、进化和传播的复杂性,并严重地威胁着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所有这些均警示人类需要同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控制各类抗生素尤其是人类极为重要抗生素的使用.任何环境下的抗生素滥用当止!

  • 鲍曼不动杆菌抗生素多重耐药性:耐药机制与感染治疗对策

    作者:凌保东

    多重以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感染流行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大多数细菌耐药基因与表型特征均充分反映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的外膜通透屏障与药物主动外排泵的协同作用使其呈现明显的天然多重耐药性,而其染色体可整合获取外源性由转座子/整合子可移动基因元件与多重耐药基因相联系的耐药岛区域或携带含有类似的整合子与多重耐药基因盒的质粒,这些基因结构导致该菌进化形成了对多类化学结构各异的临床常用抗生素的高度获得性耐药性,使其感染治疗的药物选择极其有限.尽管可考虑选用碳青霉烯类、含舒巴坦复合制剂、多黏菌素E或联合使用抗生素等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严重存在的多重耐药性等要求用药时更密切地观察药物的疗效,并参考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虽然新的抗生素如替加环素等显示一定的体外抗鲍曼不动杆菌活性,但其临床疗效仍待继续研究.采取各种风险管理措施有效控制医院性细菌感染疾病包括合理使用各类抗生素是防止及减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及耐药性发生和传播的重要对策.

  • 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的分布及其可转移耐药性研究

    作者:姚慧琳;刘培明;陆士海;庄楠

    目的 研究淮北地区Ⅰ类、Ⅱ类整合子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中分布及其可转移耐药情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榆测多重耐药菌中整合子基因,并对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进行转移接合试验;采用K-B法对接合转移成功菌株及接合子进行13种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86.1%,未检出Ⅱ类整合子,含整合酶基因的接合子在转移成功接合子中所占比率为35.7%.结论 淮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的分布以Ⅰ类整合子为主,且水平传播率达到35.7%,应引起高度重视.

  •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药物耐药性外排泵十年研究回顾

    作者:李显志

    细菌抗生素耐药性严重地威胁着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常见于ESKAPE病原菌(即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道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药物耐药性主要在于该菌具有多重药物外排泵如MexAB-OprM和MexXY,后者属于耐药结节细胞分化(RND)家族转运体.自20年前发现RND外排泵后,现己对这些外排泵的临床意义、结构与组装、外排机制、表达调控与抑制等有了深入的认识.药物外排泵不仅介导了具有临床重要意义的多重耐药性,而且参与了其他细胞功能如恶劣环境下(包括存在抗菌药物时)的应激反应和致病性等.研究开发不受外排泵明显作用的抗菌药物或外排泵抑制剂以便与作为外排泵底物的抗铜绿假单胞菌抗生素联合应用仍然是新药研发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旨在回顾讨论作者于2003年在本刊所发表的相关综述后上述多个方面过去10年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再次清楚显示全面合理控制各类抗生素使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避免后抗生素时代的来临.

  • 2006年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回顾

    作者:李显志;凌保东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机制是生物医药研究的重要领域.2006年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在多方面有重要的发现,如对细菌药物主动外排泵的药物转运结构机制的深入了解及发现新的药物泵或新的泵调控表达机制,发现了喹诺酮类药物修饰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性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对金葡菌耐药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与发现新型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的platensimycin,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多重耐药岛的发现,新型β-内酰胺酶的继续出现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开始从食用动物或宠物分离的细菌中证实.本文还讨论了2006年中国细菌耐药机制研究的一些重要结果.这些研究成果继续提示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多种耐药保护机制及细菌本身基因结构的多样性与可移动性使其能进化产生新的耐药机制以适应抗菌药物的作用.严谨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以大限度地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及传播和延长抗菌药物的疗效周期是人类所面临的长期挑战.

257 条记录 12/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