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态血压与诊室血压在更年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评估中的比较

    作者:梁俊杰;梁转合

    目的 评价更年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诊室血压水平与左心室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收集65 例更年期高血压妇女作为更年期组,60例更年期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特点;分别评估不同水平诊室血压及动态血压与更年期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障碍的关系.结果 反映更年期组患者舒张功能的指标左心室后壁厚(LVPW)、 室间隔厚度(IVS)、左房前后径(LA)及E′/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h平均血压中重度升高的更年期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6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比平均血压轻度增高(收缩压140~16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的患者LVPW、 IVS、LA更大, E′/A′值更小(P<0.05).而诊室血压水平中重度升高的更年期高血压患者与诊室血压轻度升高患者相比,E′/A′比值更小(P<0.05),但LVPW、IVST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年期高血压患者心脏损害以舒张功能减退明显;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诊室血压水平更能预测更年期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程度.

  •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作者:周娲;胡文杰;李培芳;辜秦芳;王殿尹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KD)肾功能衰竭(肾衰竭)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间接胆红素(IB)、直接胆红素(DB)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90例,并选择同期在门诊检查的健康者(正常对照组)20例,将患者按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CKD 3期、CKD 4期及CKD 5期组,检测各组血清TB、IB、DB的水平,测量各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左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瓣尖舒张早期大血流速度(E)、 晚期大血流速度(A),并根据左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的诊断标准(E/A<1且EF>50%),将DKD肾衰竭患者分为LVDD组及非LVDD组.结果 DKD肾衰竭患者血清TB、IB、DB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随着eGFR的下降,3组患者血清TB、IB逐渐减少(P<0.05),但DB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LVDD组比较,LVDD组TB、IB、E/A下降及IVST、LVPW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DB、LVID下降及EF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对于DKD患者,TB、DB、IB分别与IVST、LVPW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与LVID、EF、E/A呈正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VDD组患者TB、IB分别与IVST、LVPW呈明显负相关(均P<0.01),DB虽与IVST、LVPW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TB、DB、IB分别与LVID、EF、E/A呈正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胆红素水平可间接反映DKD肾衰竭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早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做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 冠心病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舒张末压与无创指标的相关性

    作者:龙曼云;桂春;韦晓敏;邓燕

    目的:通过左室舒张末压(LVEDP)与无创指标对比,探讨其在冠心病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冠心病患者行超声检测 E/A 值、E/E′值等,血清检测 NT -proBNP 等。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定 Gensini 积分、侧支评分,测定 LVEDP。分为左室舒张功能(LVDF)正常组(LVEDP≤16 mmHg)、LVDF 异常组(LVEDP >16 mmHg)。结果空腹血糖、NT -proBNP、Gensini 积分、E/E′值在 LVDF 异常组比 LVDF 正常组显著升高(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LVEDP 与 NT -proBNP 显著相关(P =0.000),标准偏回归系数为0.490(95%CI 0.004~0.010);LVEDP 与 E/E′值显著相关(P =0.001),标准偏回归系数为0.381(95%CI 0.171~0.590)。结论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和 LVDF 相关。 E/E′值和 NT -proBNP 能反映 LVDF,可作为临床评价 HFNEF 的有效指标。

  • 以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作者:黄盛玲;卢育红;管保章;黄德绪;闫冰;罗丽花;邱创业;吴琼;刘璠娜;尹良红

    患者,男,80岁,因反复皮肤瘀点瘀斑1年,加重伴口腔出血2 d,于2014年5月31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规律服用降压药(具体药物不详),血压控制在110~130/60~80 mmHg,维持服用阿司匹林,之后改为氯吡格雷,1年前始反复出现双下肢皮肤瘀点、瘀斑及牙龈出血,9个月前起未再服用。2d 前患者出现口腔黏膜出血,就诊于我院口腔科门诊,行左舌下黏膜缝合术后出血不止,遂收入我科。体格检查:体温36.7℃,脉搏78次/min,呼吸14次/min,血压141/73 mmHg,神志清楚,中度贫血貌,四肢皮肤可见散在瘀斑瘀点,舌下黏膜见活动性出血及局部血肿;心、肺体查(-),腹饱满,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双下肢轻度浮肿。辅助检查:血常规:Hb:65 g/L、Plt:140×109· L-1、WBC:6×109· L-1, Ret:4.16%;尿常规:潜血:50 RBC/μL、尿蛋白:0.1 g/L、红细胞:34.60·μL-1;大便潜血阴性;地贫基因检测到α珠蛋白基因-SEA型基因缺失DNA 序列;凝血功能(表1);蛋白S活性:69.3%,蛋白C活性:90.0%;生化:ALB:37.5 g/L、CREA:122μmol/L、BUN:7.42 mmol/L、GLU:9.29 mmol/L;贫血四项:EPN:104 mIU/mL、FERRITIN:350.37 ng/mL;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正常、κ-轻链:3.85 g/L、λ-轻链:1.66 g/L、κ/λ:2.32;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gG阳性、κ-轻链阳性;β2-微球蛋白:4.43 mg/L;血沉:9 mm/h;尿本周蛋白阴性;风湿血清学、骨髓细胞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病毒检查均未见异常;X线检查:(1)肺气肿,双下肺炎症;(2)心影稍增大,主动脉硬化,(3)头颅、骨盆骨质均未见异常。腹部CT(图1):(1)胸主动脉(平T10-11椎间隙水平面)-双侧髂总动脉夹层(大达5.7 cm ×5.5 cm),伴附壁血栓形成,主动脉粥样硬化;(2)肝肾多发囊肿;(3)脾脏多发性小低密灶;(4)考虑腔隙性脾梗塞。心脏彩超:主动脉稍宽,左室舒张功能降低。

  • 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轻度升高患者的疗效

    作者:朱蕾;林泽鹏;舒平春;张荣奎;张志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并轻度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50~ 79岁原发性高血压并LDL-C轻度升高患者12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4);其中,对照组以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 ~ 20 mg/d,睡前),持续治疗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明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核素心血池检查明确心功能、64排螺旋CT明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ELISA法检测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经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LDL-C、hs-CRP、CACS及IMT等显著下降,左室高峰充盈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以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并LDL-C轻度升高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益气祛瘀化痰法对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薇;王景彩;沈嫱;吴焕林

    目的 观察益气祛瘀化痰法对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及门诊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型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冠心病西医标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益气祛瘀化痰方药,比较两组在服药12周后E峰、A峰、E/A、左房内径(LAD)、E波减速时间(D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及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等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峰、A峰、E/A、LAD、DT、IVRT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VSd、LVPWTd的改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在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祛瘀化痰法,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 超声心动图对肺静脉血流频谱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

    作者:

    目的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研究冠心病患者肺静脉血流频谱对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和健康正常人各5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记录二尖瓣血流频谱,并选择测量参数:舒张早期峰值(Ep)、舒张晚期峰值(Ap)、速度时间积分(Ei、Ai)、等容舒张时间(IRT)及左房(LA);记录肺静脉血流频谱,并选择测量参数;收缩期峰值(Sp)、舒张早期峰值(Dp)、舒张晚期峰值(ap)及其速度时间积分(Si、Di、ai),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ap、ai较正常组显著增大,Si、Dp、Di和Dp/ap、Di/ai值明显减小,ap ai增大幅度与左室舒张功能明显相关.结论肺静脉血流可直观反映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内的压力状态,其频谱特征与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结合评价左室舒张功能较用二尖瓣口血流频谱一种方法更加准确可靠.

  • 通心络对老年人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作者:叶慧玲;夏鑫华

    目的 对通心络治疗老年人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进行评估.方法 选择100例≥60岁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按常规服用西药.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发作、缺血性ST-T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症状控制及缺血ST-T改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室舒张功能治疗组E峰值及E/A前后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E峰值及E/A在治疗后亦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心络对于缓解老年人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有确切疗效,长期使用还可以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 心电图异常PtfV1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探讨

    作者:陈华;孙平

    以往心电图(ECG)中异常V1导联心房终末电势(PtfV1)临床意义已明确,与左房扩大,左房压增高,左房缺血纤维化,房内传导束纤维化有关.左房内径(LAD)及左房压改变受左室舒张功能影响,而异常PtfV1与左室舒张功能关系研究至今报道不多,本文就115例老年人中出现异常PtfV1颇度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有关左室舒张功能参数对比,进行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探讨.

  •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GHb异常糖尿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戴敏;钱大钧;刘晓宇;曹黎君;谈君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GHb)异常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8例GHb异常糖尿病患者、正常对照组32例,在左室心尖位长轴图像上测量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各心肌节段纵向应变率(SrL)的舒张早期峰值(E')、舒张晚期峰值(A')和E,/A'的平均值,在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测量各心肌节段圆周应变率(Src)和径向应变率(SrR)的E'、A'和E'/A'的平均值,同时测量左心常规超声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Hb异常糖尿病患者SrL的E'降低、A'升高以及E'/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b异常糖尿病患者SrC的E'及SrC、SrR的E'/A'降低,SFC、SrR的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左心常规超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Hb异常糖尿病惠者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的早期改变是SrL、SrC的E'及E'/A'降低,srL、SIC及SrR的A'升高,同时SrL、SrC及SrR的运动规律消失.

  • B型利钠肽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广兴;孙华保;李泽林

    目的:评价B型利钠肽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严重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心内科门诊及病房的患者,使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测量的E/e’比值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LVFP)水平,E/A比值和DT进行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程度分级,分析Hs-CRP和B型利钠肽(BNP)与E/e’比值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分析评价指标评价左室充盈压升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Hs-CRP和BNP与E/e'比值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鉴别假性正常充盈功能和检测LVFP升高(E/e’比值>15)方面,Hs-CRP与BNP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较低.结论:结合Hs-CRP和BNP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对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 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作者:冯雪虹;张平洋;王冲;王沛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46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肱动脉充血后反应性扩张(DTRH)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的变化(DTNG).应用脉冲多普勒检测二尖瓣口血流及肺静脉血流频谱,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p)、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p)和两者之比(Ep/Ap)、E峰减速时间(DT)及心房收缩期肺静脉反转血流峰值速度(Ar).检测等容舒张时间(IVRT).将患者分为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Ep/Ap>l,Ar正常且DT和IVRT正常)和异常组(Ep/Ap<1或Ep/Ap>1且Ar异常或IVRT异常或DT异常).结果:高血压病患者DTRH均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且左室舒张异常的患者DTRH较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的患者显著减小[(4.70±1.86)%vs.(7.38±2.42)%,P<0.01].而DTNG及年龄、血压、血脂、血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DTRH与Ep/Ap、Ep、Ap、Ar、DT、IVRT均存在有意义的相关性(J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密切相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在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作者:林敏;魏立平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0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及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行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组左室等容舒张时间延长(P<0.05),E/A下降(P<0.05),E峰减速时间延长(P<0.05);两组受检者左室内径(LVSD、LVDD)、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等指标无显著意义.结论:COPD与左室舒张功能下降有关.

  • 以心肌酶升高为表现的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

    作者:王思轩;段军;李爱国;王艳梅;武曦蔼;徐远

    患者女,64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个月,心肌酶升高1d 入院。患者1个月前查体发现空腹血糖高,Glu 6.7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示6.9%,伴轻度心前区憋闷、周身困重、食欲较差、乏力明显。就诊我科门诊查:LDH 504 IU/L,CK 2306 IU/L,CK-MB 51 IU/L, HBDH 377 IU/L,AST 62 IU/L,CHO 5.4 mmol/L,TG 2.24 mmol/L,Glu 6.78 mol/L,心电图显示:窦性心率,ST-T 改变,急查心梗五项:TNI未示异常。门诊以“糖耐量低减?心肌酶升高原因待查”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目前血压维持在120~130/70~80 mmHg。查体:血压130/80 mmHg ,心率75次/min ,颜面轻度浮肿,心尖搏动位置正常,心界无扩大,心率75次/min ,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余查体阴性。入院后完善检查,24 h血压监测示:血压波动在110~125/60~80 mmHg ,心率波动在58~72次/min;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主动脉型心脏,主动脉结钙化;腹部 B 超示:脂肪肝,血沉、C-反应蛋白、补体未示异常;血、尿、便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电解质未示异常;心梗五项示:TNI 正常;甲状腺功能示:血清总 T 40.78μg/dL,血清总 T 30.296 ng/mL,血清游离 T40.113 ng/dL,血清游离T31 pg/mL,TSH >100μIU/mL;甲状腺B 超示:甲状腺弥漫肿大,回声减低,左右颈部可见淋巴结,TG>3000 IU/mL,TPO>1900 IU/mL;超声心动示:EF 66%,左室舒张功能Ⅱ级减低;行糖耐量实验示:糖耐量低减;血管 B超示: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明确诊断糖耐量低减、桥本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斑块、高血压病,考虑心肌酶升高原因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给予优甲乐50μg ,每日1次治疗,同时辅助立普妥稳定斑块、二甲双胍口服降糖、拜新同30 mg+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50 mg,1次/d+富马酸比索洛尔5 mg,1次/d 降压治疗,1周后双下肢水肿较前减退,周身困重、乏力较前好转。复查心肌酶示:CK 546 IU/L,CK-MB 16 IU/L,LDH 334 IU/L,HBDH 250 IU/L,甲状腺功能示:总T42.24μg/dL,总T30.438 ng/mL,游离 T40.358 ng/dL,游离 T31.55 Pg/mL,TSH >100 uIu/mL;肝肾功、电解质未示异常。给予优甲乐加量至75μg,每日1次,1周后感觉食欲正常,双下肢不肿,基本无乏力、周身困重。复查心肌酶示:CK 281 IU/L,CK-MB 12 IU/L,LDH 274 IU/L,HBDH 195 IU/L;甲状腺功能示:总 T43.36μg/dL,总 T30.553 ng/mL,游离 T40.71 ng/dL,游离T32.19 pg/mL,TSH 56.37μIU/mL;肝肾功、电解质未示异常,维持目前治疗方案。2周后出院并门诊随访,出院3周后复查心肌酶、甲状腺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血糖控制达标。

  • 非诺贝特加量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

    作者:张静毅;魏军平

    患者女,65岁,主因"胸闷憋气反复发作3个月余,加重伴后背痛7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7年,2型糖尿病病史25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3年余.入院当天急查:全血肌钙蛋白Ⅰ(cTNI):0.378 ng/mL,肌红蛋白(Myo)>1 000 ng/mL,肌酸激酶(CK):16 56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09 U/L,乳酸脱氢酶(LDH):934 U/L.血脂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隔日复查上述指标无明显下降.复查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可疑ST段下移.首先考虑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心功能1级(killip分级).予低分子肝素抗凝,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硝酸异山梨酯改善心肌血供.查心脏彩超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主动脉瓣钙化,EF值62%.后多次复查cTNI维持在0.017 ~ 0.028ng/mL之间,每日复查心电图,均不支持心肌梗死诊断,但CK、CK-MB、LDH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后背痛症状亦无明显缓解.详细追问病史,患者诉3周前在外院查甘油三酯(TG)为12.8mmol/L,先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每天2次2周,后改为微粒化非诺贝特胶囊(力平之)200 mg,每晚1次,但患者擅自将力平之加量至400 mg,每晚1次.服用4d后出现全身肌肉酸痛,以后背及双下肢为甚.查体:双侧小腿捏痛明显,双下肢肌力4级.结合肌痛症状及心肌酶谱,考虑为药物性横纹肌溶解症.予停用非诺贝特、水化、保肝、利尿、碱化尿液等治疗.3d后患者后背及双下肢酸痛症状减轻,10d后CK降至正常水平,肌痛症状消失.

  • 辛伐他汀对左室肥厚和左室功能的影响

    作者:卜彤;潘秀娣;曾昭华;温燕杭;肖霭仪;陆东风

    目的:了解辛伐他汀对心肌肥厚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未经治疗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后,超声心动图确诊合并心肌肥厚共41例.随机单盲分为两组:对照组(N组):给予以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辛伐他汀治疗组(T组):在以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上加用辛伐他汀.观察治疗1年后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均较高,组间比较P> 0.05.(2)T组治疗后收缩压较N组下降更为显著;(3)1年后,N组和T组均能逆转左室肥大;T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57.50±16.41)%vs(65.43±11.60)%],P< 0.01),而N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T组的心肌肥厚和左室收缩功能改善较N组更明显(P<0.05);(4)T组患者左房内径减少(P<0.01),但是E/A比值仍较前下降,左室舒张功能仍呈下降趋势.结论: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和左室收缩功能不全有逆转作用.

  • 白大衣高血压对心肾功能的影响及病因探讨

    作者:邵也常;刁梅英

    本研究观察了白大衣高血压对心血管结构、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出白大衣高血压现象的可能原因.观察对象共分三组:高血压组21例,白大衣高血压组19例,正常血压组22例.各组年龄,性别无差异.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常规测量相关参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有关生化指标,结果:高血压组心血管结构和功能多项指标异常,包括主动脉内径、左心房内径增宽,室间隔增厚,左室舒张功能下降以及肾功能受损等,与正常血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白大衣高血压只有代表心肾功能的指标异常,如左室舒张功能降低,血液尿酸,肌酐升高,心血管结构方面与正常血压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调查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家族史、个人史,我们发现58%患者为吸烟或曾吸烟后戒烟者;16%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血压升高时伴随心率高于白天平均心率.因此我们认为白大衣高血压是一种高血压的前期表现或介于正常与高血压之间的临床状态,与原发性高血压有相似病因,防治高血压的各项措施有益于防止白大衣高血压发展成为持续性高血压.

  • 复方罗布麻片与卡托普利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影响的比较

    作者:韦晓

    目的观察复方罗布麻片与卡托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给予复方罗布麻片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卡托普利治疗。半年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比较治疗前后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左室肥厚有不同程度逆转,舒张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复方罗布麻片是有效价廉的降压药,且对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有不同程度影响。

  • 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潘丽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TVI) 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估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VI技术对62例临床确诊(其中36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和38例正常对照者的舒张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进行测定,并与常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松弛受损组与假性正常组的舒张早期波与舒张晚期波之比(Ea/Aa)均较正常组明显减低(P<0.01);限制型组的Ea与Aa均较正常组明显减低(P<0.01),但Ea/Aa与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V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Ea/Aa反映的是组织结构运动的变化,具有相对不依赖前负荷的影响,在二尖瓣血流频谱假性正常化时,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可用于无创评价冠心病左室整体舒张功能.

  • 超声检查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作者:张棣;龙伟吟;郭盛兰;朱性威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统计高血压病各期患者60例,设正常对照组.测量舒张早期E波峰值血流速度(VE)和舒张晚期A波峰值血流速度(VA)及E/A比值.结果:正常对照组VE、VA分别为(82土13)cm/s及(51士12)cm/s,E/A>1.高血压病1期患者VE、VA各为(80士13)cm/s及(50士11)cm/s,E/A>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病Ⅱ期患者VE、VA各为(58±13)cm/s及(52±12)cm/s,14例E/A>1(70%),6例<1(30%),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血压病Ⅲ期患者,VE、VA各为(40±11)cm/s及(42士12)cm/s,3例E/A>1(15%),17例E/A<1(85%),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期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改变不明显,Ⅱ期患者常有舒张功能变化,Ⅲ期患者舒张功能改变常明显.通过测量VE、VA及E/A比值对了解高血压病人舒张功能的变化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693 条记录 28/35 页 « 12...25262728293031...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