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通心络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作者:孙光印;史的海;张卉田;赵梦阳;贺磊;孙乾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进而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致死率、致残率较高.

  • 瑞舒伐他汀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李国前;蔡俊颖;杨小霞;洪全龙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以评价瑞舒伐他汀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通过TCD检查100例首次急性脑梗塞住院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根据他们是否规律服用瑞舒伐他汀,分为服药组和非服药组,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一般营养脑神经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另外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 qd,连续3个月.发病3个月后随访患者,再次行TCD检查.结果 服药组患者发病3个月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较发病1周内有上升,搏动指数较发病1周内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对改善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有一定的作用.

  • 血清脂蛋白(a)浓度与无症状脑动脉硬化关系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

    作者:王立园;卢恒聪;曹志恺;全伟;吴穗;苏长春

    目的 分析与研究血清脂蛋白(a)浓度与无症状脑动脉硬化关系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方法 本文选择了自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无症状脑动脉硬化患者9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身体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血清脂蛋白(a)成分测定.通过经颅多普勒(TCD)对两组的脑动脉搏动指数、峰时指数、基底动脉以及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检测,评估脑动脉的硬化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浓度明显提高,血清脂蛋白(a)在两组中含量分别为:(405.53±308.11) mg/L及(193.49±85.99) m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蛋白(a)的异常检出率两组分别为:58.9%、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搏动指数与动脉血流速度并无明显差异,然而基底动脉观察组显著延长,且峰时指数1与2的基底动脉都存在明显增大现象.结论 血清脂蛋白(a)是无症状脑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可在临床中将其作为有意义的一项参考指标.

  • 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监测对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赟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微栓子对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安钢职工总医院就诊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资料148例,均行TCD微栓子监测,对微栓子阳性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和拜阿司匹林进行治疗。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监测结果以及微栓子阳性、阴性组血小板计数,并统计微栓子阳性患者治疗前后的微栓子数量。结果148例患者中,微栓子阳性60例,占40.5%(60/148),包括左侧微栓子28例,右侧22例,两侧合并10例;微栓子阳性组血小板计数明显多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栓子阳性组患者治疗后微栓子数量明显少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 TCD 监测微栓子在脑梗死防治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及时准确地监测微栓子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海洛因依赖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作者:杨定夫;李月梅;张蕾;颜云朗

    本文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90例海洛因依赖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表明观察组脑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改变与海洛因滥用时间呈正相关,不同滥用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滥用海洛因导致脑血管功能障碍.

  • TCD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作者:李轶;龚浠平;李尧;陈梅梅;王拥军

    目的探讨脑血流速度变化与大脑中动脉病变后侧支循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血管造影(DSA)确诊的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病人,计算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得的病侧大脑前动脉(dACA)与健侧大脑中动脉(nMCA)的峰值流速(Vp)比值及双侧大脑后动脉流速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上述指标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结果病例组的dVACA/nVMCA(1.117±0.29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801±0.147),P=0.027;病例组dVPCA/nVPCA(1.097±0.322)与正常组(1.022±0.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DSA证实有大脑后动脉代偿供血的17例病人(1.353±0.442)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狭窄率和dVACA/nVMCA是预测MCA病变后ACA参与代偿的2个独立的相关因素.结论 TCD提供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部分反映MCA病变后的侧支循环情况.

  • 后循环缺血患者血管评估价值的研究

    作者:朱惠萍;李常红;张燕辉;冯浩;于逢春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ur doppler ultrasound, CDU)、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CTA)检查对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PCI)血管评估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16例PCI患者分为脑梗死组(86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30例),均行颈动脉CDU、TCD及头颈联合CTA检查,比较两组斑块的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结果 CTA显示157例(72.7%)298条脑血管异常;后循环血管病变以椎动脉V1段(21.5%)和V4段(17.4%)狭窄为多见,狭窄程度以重度(47.0%)为主;脑梗死组血管病变发生率为80.2%,高于TIA组的67.7%,脑梗死组血管重度狭窄的比例亦高于 TIA组(47.4%vs.25.4%),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2例(61.1%)颈动脉CDU异常;脑梗死组易损斑块的发生率为67.4%,高于TIA组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8例(68.5%)TCD检查异常;脑梗死组侧支循环开放率较TIA组明显减少(19.8%vs.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患者的主要血管病变部位在椎动脉V1段和V4段;颈动脉CDU、TCD和CTA联合应用可为PCI的血管评估提供依据。

  • 血管超声与CT血管造影在眩晕病因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程景丽;乌日乐;张玲;史树海

    目的 分析血管超声与CT血管造影在头晕、眩晕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7年1~12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68例头晕患者和92例眩晕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因进行分析,所有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颈部血管彩超,后循环缺血患者加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结果 头晕组和眩晕组伴高血压病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3% vs.17.4%,P<0.05),但伴其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比例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晕和眩晕患者所患前3位疾病分别是后循环缺血(60例,23.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50例,19.2%)和梅尼埃病(37例,14.2%).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狭窄率显著高于其他头晕或眩晕患者,头颈部CTA显示其血管狭窄阳性率(75.0%)明显高于TCD(65.0%)或颈部血管彩超(61.7%)(P<0.05).结论 临床表现为头晕、眩晕患者常见的病因是后循环缺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梅尼埃病,血管超声与CT血管造影在眩晕、头晕鉴别诊断中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分娩前后脑血流的变化

    作者:王越;李靖;石月欣;王淑芬;贾晓芳;刘威;邸飞;李健;赵继宗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50例妊高征患者(轻、中和重三组)及3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对照组)进行分娩前后脑血流的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娩前妊高征组脑动脉阻力增加,血流加速,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娩后妊高征组脑动脉阻力及血流速度比分娩前降低,但仍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妊高征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与进展

    作者:王薇;冯立群

    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判断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性质、程度、疗效的重要内容,详尽的颅内血流动力学资料为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抢救病人生命、提高预后水平提供了极大的帮助.除临床的症状、体征外,有很多辅助检查手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颅内缺血情况,但是,长期以来,可靠的血流动力学资料仍需从有创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获得.经颅多普勒超声的问世开创了非介入性脑循环研究的新纪元,它的特点是安全无创、病人放松、反映客观、快速可重复,可即刻或持续监测病人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1].这项技术已得到飞速的发展和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就近年来在ICVD的应用和进展综述如下.

  • 心理社会因素对脑血管影响的TCD观察分析

    作者:刘月艳;黄同伟;刘翠霞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心身疾病呈快速上升趋势,使其对人们健康的危害现已跃居首位[1],血管神经性头痛已被归为心因性疾病的范畴.1982年Aaslid[2]博士推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对了解颅底Willis环及其分支在病理、生理情况下血液动力学变化有重要作用[3],从而使脑血管功能检测成为现实.本文对64例来院就诊的头痛病人进行TCD检测,并将结果加以分析.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与闭塞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秀梅;刘岩;韩玉岭

    脑缺血常见的病因非在颅内,而在颅外颈动脉的观点,这是近年脑缺血病变研究的重大成果。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多发部位是颈内外动脉分叉处,此外是动脉粥样斑块的好发部位,易造成狭窄,严重者引起血管闭塞。……

  • 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倍他司汀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50例的临床观察

    作者:龚霞;刘志加;刘忠利

    目的 探讨观察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倍他司汀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月在该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纯使用扩管护脑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联合用药组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氟桂利嗪胶囊及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3组病人的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头昏头痛头晕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及提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方面均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头昏头痛头晕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及提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显著.

  • 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尿激酶溶栓的临床研究

    作者:殷萍;魏亚芬;秦悦洋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TCD辅助溶栓组和对照组,TCD辅助溶栓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的同时开始低强度TCD监测并且持续2 h,对照组单用尿激酶,根据TCD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判断溶栓前、后24 h TIBI分级变化,临床随访评定溶栓前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 TCD辅助溶栓组血管完全再通者为15例(50%),部分再通为12例(40%),对照组完全再通者为9例(30%),部分再通为9例(30%),TCD辅助溶栓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溶栓后2组间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CD辅助尿激酶溶栓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内动脉狭窄诊断效果刍议

    作者:王小兰;周俊莲;张爱东;孙春雷;李岩;谢春荣;王新;杨芳;迟慧;郭会娟

    目的 观察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内动脉狭窄诊断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8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TCD检查发现颈内动脉狭窄具体情况后,对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MRA检查对比.观察TCD对颈内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以及特异性.结果 通过对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内动脉狭窄,发现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均高,都达到了90%.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情况,相较于MRA检查诊断结果均具备较高的一致性,是颈内动脉狭窄在临床诊断中,较为简单且安全有效的临床检查方法.

  • 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彩色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椎动脉狭窄临床分析

    作者:常玉洁

    目的:探究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彩色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椎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4年5月,根据这段时间内对2000份临床资料的分析,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一般通过两项常规检查即CDFI和TCD、经过脑血管造影(DSA),在2000例患者中有344例被确定属于ICA单、双侧狭窄或闭塞的情况。以DSA为标准,计算CDFI、TCD及二者联合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以判断。结果CDFI诊断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2%,TCD为77%,联合诊断为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彩色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椎动脉狭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增繁;胡秀娟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0 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均行TCD 检查.结果 29例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不同程度减慢,8例血流速度增快,13例血流速度正常.结论 TCD 检查可直接获取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无创伤,可重复性好,适合动态观察和指导治疗,为理想的非创伤性诊断VBI的方法.

  •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赵晓静;迟景宏;范秀玉;丁丽;王晓红;蒋莱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的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帕金森病有32例,帕金森综合症有28例,而32例帕金森病患者中有3名因为检查过程中不能配合,28例帕金森综合症患者中有1名因其检查过程中不能配合,后进入统计数据的共56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其进行检查,再选取同期60名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对照组,对其进行脑实质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PD组黑质灰度值为(62.29±10.39),显著高于周围脑组织灰度值(43.38±8.99);PD组的周围脑组织灰度值为(62.39±12.4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1.52±12.41),高于帕金森综合征组的(41.2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 缺血性脑卒中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的临床价值

    作者:苏圣仪

    目的 探讨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过程中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该院接诊的9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该次研究,9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接受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及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灵敏度(71.43%)、 漏诊率(28.57%)与联合检查(90.95%)、(9.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5067、14.6431,P1<0.05);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灵敏度(64.11%)、漏诊率(35.89%)与联合检查(90.95%)、(9.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0.3819、11.3592,P2<0.05).结论 相较于单一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或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诊断中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较为显著,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发生误诊、漏诊的情况较少.

  • 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及P300检测技术在老年性偏头痛患者诊断中的运用

    作者:周雪梅

    目的 对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及P300检测技术在老年性偏头痛患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老年性偏头痛患者87例(研究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名(对照组),均进行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及P300检测,对受试者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脑电图检查异常率、 经颅多普勒超声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P300电位潜伏期(343.22±34.54)ms、 波幅为(5.54±1.79)μν,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342、20.1893,P<0.05);研究组对P300靶刺激识别错误率为35.63%,与对照组比较相对较高(χ2=13.395,P<0.05).结论 对老年性偏头痛患者展开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和P300检查,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使用.

1029 条记录 11/52 页 « 12...891011121314...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