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自发性气胸34例临床分析
老年自发性气胸症状重、易误诊、预后差,是肺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本科自1993年1月至1998年6月共收治自发性气胸97例,其中年龄在60岁(含60岁)以上者34例,占35.1%,现总结分析如下.
-
老年肺结核并肺部感染142例临床分析
老年人肺结核并肺部感染为肺科常见多发病,治疗困难,预后凶险.为探讨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现将我院近3年来142例住院的老年肺结核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
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40名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外科的Kaprini评分要比内科的Kaprini评分高(P<0.05);患者D-二聚体大多升高,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大部分患者有Ⅰ型呼衰;经超声心动图与CT检查血栓部位主要位于右肺动脉;患者病死率为10.0%.结论:肺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外伤或骨折、高龄、深静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心肺疾患、妊娠和分娩等.肺栓塞病死率高,较难控制,提前预防、早期发现与积极治疗可能减少本病的致死率.
-
硝普钠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肺结核顽固性咯血疗效观察
在我国肺结核咯血占咯血的第一位,为52.9%[1],肺结核咯血是肺科的四大急症之一[2].尤其是肺结核顽固性咯血,如果止血不及时易引起休克或窒息而造成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常规止血药治疗肺结核顽固性咯血疗效常不理想.为此,2000年2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应用硝普钠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肺结核顽固性咯血30例,现报道如下.
-
上海市嘉定区75例老年肺结核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分析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逐渐增多,老年肺结核患病率也明显升高[1],老年人常有多种慢性疾病,影响肺结核的治疗,如何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减少肝功能损害,是抗结核治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肺科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共收治75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笔者现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患者分为4个组,比较各组患者治疗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分析对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的效果.
-
脑垂体后叶素致心动过缓1例
咯血是肺科病人中的常见急症之一,约10%~15%威胁患者生命,需要紧急止血处理.垂体后叶素起效快,疗程短,价格低为经典的首选药物.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闷、腹泻、腹痛等.但致心动过缓的报道不多.现就我院收治1例胸垂体后叶素致心动过缓患者情况,报告如下.
-
PPD试验在肺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PPD试验在肺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病例选择我院肺科门诊2002年10月至2003年5月接诊的648例材料完整有PPD试验的门诊患者,PPD试验按常规进行.分别在48和72小时查看试验结果,并记录在病历上.
-
精神病肺结核病人管理问题探讨
目前,在我国正常人群中,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日趋完善,为控制结核病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特殊人群,如精神病人患肺结核,病人的发现、诊断、治疗、管理则关注较少。为此,我们对克拉玛依市的一所精神病院住院病人做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来源和结果:1994年11月至1999年12月该精神病院共收治各类精神病人1480人,合并肺结核者33人。其中误诊26人,未做痰检者32人,均未做PPD试验、未登记、未报告、未转诊。抗痨方案错误32人。患者从精神病院出院后到结防所就诊6人,入本院肺科治疗27人,其中17人隐瞒精神病史,1人精神病发作跳楼自杀。治疗期间不顺从、不服从管理仍大量饮酒导致治疗失败死亡2人。治愈8人,从本院肺科出院后转诊失访17人。
-
联合门诊对肺结核的发现价值
为配合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在克拉玛依的顺利实施,在市卫生局的协调下,市结防所和市中心医院肺科于1994年3月在中心医院设立了联合门诊.由结防所和中心医院各1名主治医生联合出诊,对疑似病人进行诊断、登记、转诊及参与相应的管理工作.现对1994年3月-2001年共8年的工作进行汇总分析,总结经验,以促进本地区结核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开展.
-
氯唑西林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50例
下呼吸道感染是肺科临床常见病,其感染细菌耐药性不断升高,临床处理比较棘手.我院应用氯唑西林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5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肺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在肺科护理带教中实施临床路径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该院带教老师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的74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再选取2015年7月-2018年3月该院带教老师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方法的74名护生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生操作成绩(96.32±2.54)分、 理论成绩(97.25±2.68)分、综合成绩(96.56±2.57)分高于对照组(89.54±3.64)分、(90.24±2.57)分、(89.85±2.85)分,对带教满意度97.29%高于对照组87.8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科护理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护生护理操作和理论水平,提升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该教学方法值得在临床护理带教中推广.
-
邵长荣肺科学术思想概述
邵长荣教授学贯中西,硕果累累。笔者作为第二届全国继承名老医专家学术经验研究班的学员,有幸成为邵长荣教授的学术继承人,现初步归纳邵教授辨治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从以下5个方面作一概述。 1 中西观:衷中参西,弘扬中医 邵师早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又脱产3年参加上海中医学院第一届西学中研究班的学习,一贯主张中西医结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主要思路表现为: 1.1 宏微两观互统 邵师认为,中医以宏观辨证见长,西医以精确的微观认识为优。将宏微两观相统一,可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后期出现咳喘兼有浮肿,其肺间质及气管黏膜下也存在水肿,影响有效的气体交换,气道阻塞而加重咳喘之证。邵师应用宣通三焦利水法治疗,往往使患者肿退而肺野廓清,咳喘自止。以有形水肿测微观无形之水肿,药到证除,提高了疗效。再如60年代初,邵师对西药产生抗药性或有药物反应的肺结核病例使用清肺泻火法,使部分病人症状改善,痰菌转为阴性。但一些痰多、痰黄、病灶纤维变性较多的复治患者,效果却不佳。按照西医病理,这些病人因肺部病变造成的大量纤维增殖和干酪坏死,病变局部淋巴血管破坏和瘀阻,造成病变不易愈合。邵师在清肺泻火基础上加入活血化瘀法,有的病人不仅痰菌转阴,多年的空洞也关闭了。由此可见,将宏微两观有机的相结合,对某些疑难疾病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疗效。
-
心理干预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3年1月-10月马钢医院肺科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住院患者34例,均为糖尿病Ⅱ型,肺结核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30例,Ⅳ型1例[1].其中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48.5±9.8岁;均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4例住院患者是按照相等对匹配原则选出,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基本匹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的抑郁评分、果糖胺、疾病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我院肺科每年施行胸腔闭式引流置管100余例,均达到良好效果,现将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间质性肺疾病的分类
著名病理学家Liebow早在1968年以"弥漫性间质性肺炎 (diffuse interstitial pneumonia)"发表了弥漫性致纤维化性肺疾病病理组织学的分类[1].之后逐渐被临床所引用和评价其在临床的实际意义.于是1975年美国第18届Aspen肺科讨论会以"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作为征集临床研究的课题.就此,开始使用了ILD这一术语.又隔10年(1985年)第28届Aspen肺科讨论会再一次以ILD为专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学术研讨.在亚洲,日本于1974年成立了ILD国家课题的研究班至今仍在继续研究中[2],并且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IIP)提出了自家的诊断标准.特别是希氏内科学第17版(1985年),哈氏内科学第11版(1987年)都以"间质性肺疾病"概括了一些疾病从而确定了ILD的概念.进入20世纪90年代关于ILD的诊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对其分类的见解特别是对ILD中为重要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尚有不同的理解.
-
2002年部分肺科国际会议消息(一)
关键词: 肺科 -
2002年部分肺科国际会议消息(二)
关键词: 肺科 -
2002年部分肺科国际会议消息(三)
关键词: 肺科 -
济世显真情精诚铸医魂——记吴绍青教授
吴绍青教授(1895-1980年)是我国著名的肺病学家、医学教育家、一级教授,也是中国防痨事业的先驱.吴绍青教授出生于安徽省巢县的一个乡村塾师家庭,自幼立志学医,1921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29年赴美国深造,期间因患肺结核而对肺科发生兴趣,并决心改修肺科并为其服务终生.
-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呼吸衰竭
1994年~2000年,我院肺科对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伴急性呼吸衰竭采取了药物和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现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