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机会发现的低级别胶质瘤

    作者:殷实;马晓东

    目的 机会发现的低级别胶质瘤(LGG)是指患者不具备常见的LGG症状,在并非以发现肿瘤为目的而行的头颅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经病理证实的LGG.本研究通过对解放军总医院近年相关病例的回顾,加深对这种少见LGG的认识和理解.方法 回顾分析在2010年2月1日~ 2012年9月30日收入解放军总医院并初次行颅脑手术的LGG患者,将其中机会发现的LGG定为试验组,其他有LGG明显相关症状的定为对照组.对机会发现的LGG特点进行组间对比研究.结果 试验组共入组35例,对照组入组231例.机会发现LGG常见原因为头痛(40.0%),其次为健康体检(22.9%)与外伤(20.0%).相较于对照组,此类LGG特点:试验组女性比例较高(57.1%,P=0.0414),更好发于额叶(P=0.0130),对功能区累计较少(P=0.0002),肿瘤体积小(P=0.0009),手术全切率更高(82.9%vs 74.8%),而且不论其手术并发症(11.4% vs 15.8%)还是术后1年生存率(97.1% vs 94.0%)及LGG患者生活质量评分(91.4分vs 84.2分)上都要更好.结论 相对于有症状的LGG,机会发现的LGG手术安全性更高,手术疗效与预后更好.

  • 低级别胶质瘤: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预测肿瘤恶变和病人临床反应

    作者:章瑜;靳二虎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磁共振灌注成像可显示肿瘤新生血管和血管发生的生理信息,能反映肿瘤进展和病人临床反应.介绍DSC磁共振灌注成像在低级别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

  • 脑内低级别胶质瘤恶变为胶质母细胞瘤MRI表现一例报告

    作者:刘晓雷;赵瑞华;靳二虎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7岁.2004年11月22日因意识不清半小时入院.CT检查示右颞叶片状低密度病变,考虑脑梗死可能.MRI检查示右颞叶稍长T1长T2信号,边界不清,灰白质界面模糊,抑水像(FLAIR)病灶仍为高信号,静脉注射对比剂(马根维显0.1mmol/kg)后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图1-3),拟诊脑炎.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

  • 低级别胶质瘤静脉化疗的护理对策

    作者:杨秀云;赵蕊;范艳竹

    目的:探讨总结低级别胶质瘤静脉化疗的针对性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颅内胶质瘤手术后静脉化疗患者实施的针对性护理。化疗前针对性开展心理护理和化疗中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化疗后并发症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脱发等,采取针对措施护理。结果141例患者静脉化疗患者依从性增加,延长了患者生存期。结论对低级别颅内胶质瘤患者的静脉化疗给予针对性护理,是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 低级别胶质瘤累及区对运动功能影响的影象学定量分析研究

    作者:张檀;王引言;李明泱;丁浩然;李少武;江涛;王磊

    目的 通过基于体素的影像学定量分析探讨累及运动区的低级别胶质瘤与肌力改变的关系,在体素水平计算肿瘤累及引起肌力改变的风险值,绘制肌力变化风险图.方法 将52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肿瘤占位区域分别标记并配准到MNI坐标系标准脑图谱上,在标准空间内叠加所有患者的肿瘤占位影像.计算每个体素有肌力变化的病例数占总叠加层数的百分比,并通过色阶将风险率显示在标准脑图谱上.结果 得到基于体素的低级别胶质瘤运动区占位与肌力改变发生率风险图谱,定量显示出运动区及其周围低级别胶质瘤占位对肌力影响的风险值,M1区手结区的外侧及次级运动区风险值多处在30%左右,而从M1区手结区向内侧风险值逐渐提高,从40%逐渐增至80%,前内侧高,达80%以上.并依据风险值的差异将手结区层面运动区分为三个风险级别不同的区域.结论 基于影像学分析得到运动中枢风险图谱能够有效的反应低级别胶质瘤运动区占位与肌力改变的相关性,预测性的评估运动区肿瘤性损害对患者肌力改变情况.

  • 术中功能定位切除辅助运动区低级别胶质瘤

    作者:张忠;江涛;谢坚;刘福生;陈新忠;乔慧;李子孝

    目的 探讨辅助运动区低级别胶质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辅助运动区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术前应用功能磁共振进行评价.应用术中超声确定解剖边界,在唤醒麻醉下应用皮质电刺激定位功能边界,根据解剖-功能边界切除肿瘤.评价患者术前、术后功能结果.结果 术后24h复查MRI显示肿瘤全切12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病理显示星形细胞瘤5例,少枝细胞瘤6例,少枝-星形细胞瘤3例.术后2例出现典型的辅助运动区综合征,3例出现部分辅助运动区综合征.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唤醒麻醉下应用术中皮质电刺激,确定肿瘤切除的功能边界.根据解剖-功能边界切除肿瘤,能够大程度切除辅助运动区低级别胶质瘤,同时保护正常的运动功能.

  • 岛叶胶质瘤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王翔;毛庆;游潮

    岛叶位于脑深面,毗邻重要的血管及内囊丘脑等重要的神经结构,在优势半球恰好位于语言区的深面,因此与运动、感觉及语言功能相关联.同时岛叶与边缘系统关系密切,调节人体内脏感觉运动及高级认知功能.岛叶胶质瘤的患病率并不低,在近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岛叶胶质瘤占脑低级别胶质瘤中的25%,占高级别胶质瘤中的10%[1].如何进行岛叶胶质瘤大程度地手术切除,大限度地保护岛叶所涉及的功能,是神经外科医生努力的方向.

  • 丘脑低级别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赵学群;刘伟国;沈宏;张建民

    本文分析1990~2000年我院收治的丘脑低级别胶质瘤20例,对手术方法和预后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 运动区低级别胶质瘤的手术方法探讨

    作者:毛明利;谢坚;韩武;曹晓昱;曾春;王江飞;王磊;高之宪

    目的 探讨在保护运动功能的前提下,大程度地切除运动区低级别胶质瘤的手术策略和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运动区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手术计划及治疗经过.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MRI检查,以“ω”形或倒“Ω”形“手结”为标识定位中央前回(初级运动区,M1);术中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位相倒置(波形翻转)技术确认中央沟、初级运动区和运动前区,应用运动诱发电位(MEP)技术监测运动传导通路的功能,同时应用B超实时监测肿瘤切除情况;术后72h内复查头颅MRI,了解肿瘤切除程度,分别于术后清醒时、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评价患者病变对侧肢体肌力变化.结果 头颅MRI检查结果显示肿瘤主体位于M1者3例,辅助运动区(SMA)者3例,运动前区(PMA)者11例,同时侵及SMA和PMA者13例.肿瘤近全切除27例(90%),部分切除3例(10%).病理结果: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星形细胞瘤9例,少突-星形细胞瘤19例.患者术前肌力Ⅳ级者5例;肌力正常者25例,其中4例伴有一侧手指欠灵活、及物不准确,2例走路伴有踩空感.术后部分患者曾一度出现肌力障碍,术后3个月检查肌力正常者23例,其中9例伴有手指欠灵活、及物不准确,3例伴有走路踩空感;其余7例上(下)肢遗留有不同程度瘫痪(肌力Ⅲ~Ⅳ级).结论 运动区主要由M1、PMA、SMA三个部分和由此发出的皮质核束及皮质脊髓束组成,运动区低级别胶质瘤的切除要求术前准确判定肿瘤在运动区的具体位置,术中辅助应用电生理监测技术和B超等手段,依靠娴熟的显微操作技能,可以做到肿瘤近全切除而不造成永久性瘫痪.

  • 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评估

    作者:朱巍;崔萌;马晓东

    目的 通过对岛叶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及分子病理结果的分析,探讨岛叶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61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5例(57.4%),女性26例(42.6%),平均年龄(40.6 ± 岁.根据肿瘤部位分为岛叶组(n=21)和其他脑叶组(n=40),评估两组患者的组织及分子病理学特征,并通过随访获得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结果与幕上其他脑叶起源的肿瘤相比,岛叶胶质瘤组表现出更高的异柠檬酸脱氢酶-l(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 IDH1)基因突变率(90.4% vs 60.0%,P=0.045)和MGMT(0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76.2%vs 62.5%,P=0.037),且低级别岛叶组胶质瘤患者具有更长的PFS(30.0个月vs 28.1个月,P=0.037)和OS,但O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岛叶低级别胶质瘤与颅内其他部位的胶质瘤相比具有更为良好的生物学特性,患者接受积极治疗后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 白介素1受体辅助蛋白在儿童和成人低级别胶质瘤中的作用

    作者:邢树山;胡万宁;赵喜庆;刘文庆;宫剑

    目的 探讨白介素1受体辅助蛋白(interleukin 1 receptor accessory protein,IL-1 RAP)在成人与儿童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高通量全基因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20例低级别胶质瘤(成人10例,儿童10例)标本中IL-1RAP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经高通量全基因分析、免疫组织化学、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明IL-1RAP与成人比较,儿童低级别胶质瘤总阳性表达率较低,有统计学意义(100% >30%,Chi-Square=12.439,P<0.05).结论 IL-1RAP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IL-1RAP可能成为评价低级别胶质瘤预后差异的重要参考指标及潜在的药物靶点.

  •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作者:杨丽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82例,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2%较对照组的26.83%低(P<0.05);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低于观察组.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低级别胶质瘤术后护理效果较好,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应用iTRAQ技术筛选DNT与低级别胶质瘤差异表达蛋白

    作者:陈晓东;廖秋林;张伟;彭大云;王蔚;张海燕

    目的 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iTRAQ)联合液相串联质谱筛选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与低级别胶质瘤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 收集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编号113)与低级别胶质瘤(编号114)各6例实体组织冻存新鲜标本,各组标本混合,通过蛋白质提取,蛋白质浓度测量(采用Bradford定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酶解,iTRAQ标记,SCX分离,再进行基于QE的液质联用分析,得到信息数据.使用蛋白质鉴定软件Mascot 2.3.02,选择UniProt-Human数据库,然后进行数据库搜索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依据蛋白质丰度水平,当差异倍数达到1.3倍以上,且经统计检验其P<0.05时,视为差异蛋白.结果 鉴定出了中国大陆黄种人DNT相对于低级别胶质瘤的差异蛋白质88个,其中上调蛋白质44个,下调蛋白质44个.这些差异蛋白具有不同生物学活性,并参与多种代谢及信号通路.其中重要的蛋白有水通道膜内在蛋白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膜联蛋白A1、谷氨酰胺合成酶、硫酸软骨素多糖蛋白4、S100A9、S100A16、S100A13、异柠檬酸脱氢酶等.结论 iTRAQ技术实用可靠,有效筛选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与低级别胶质瘤的差异表达蛋白.

  • 低级别胶质瘤切除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技术的应用

    作者:王兴强;丁伟;熊峰;王善仕

    目的 探讨在幕上低级别胶质瘤切除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26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常规开颅后显露硬脑膜,硬脑膜外或硬脑膜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病变部位、大小、范围,病变内部及周围血供情况,选择佳手术路径,在显微镜下切除病灶,然后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对比显示26例病变术中全部定位准确.其中17例肿瘤在显微镜下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术后3例出现术前偏瘫症状短期内加重,其余患者神经功能保留良好.结论 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实时显示胶质瘤的部位和范围,有助于病变的术中定位和手术路径的选择,准确地切除病灶,大程度地减少手术的副损伤.

  • 低级别胶质瘤治疗时机与方式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实

    胶质瘤是由神经外胚层衍化而来的胶质细胞所发生的肿瘤,其中Ⅰ级和Ⅱ级属于低级别胶质瘤(LGGs),可由多种原因导致较高的临床复发率、致残率、病死率.目前虽然LGGs的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尚缺乏询证医学证据支持的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但近年来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的进展,在显微手术技巧、手术辅助手段、放化疗方式制订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LGGs治疗经验的积累越发丰富,手术、放化疗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 低级别胶质瘤患者脑功能区的可塑性

    作者:郑刚

    低级别胶质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其呈浸润性生长,多累及脑功能区,发病时多无神经功能障碍.目前手术切除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如何在大程度地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神经功能,对神经外科医师来说仍是一项挑战.近年来发现,在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中,脑功能区存在较大的可塑性,并且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重构模式.对低级别胶质瘤的这种特性的研究和利用,可针对不同患者脑功能重构的不同模式调整相应的手术策略,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病残率.

  •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大脑皮层低级别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并文献复习

    作者:段新;石岩;刘庆富;陈波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在大脑皮层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脑皮层低级别胶质瘤,均为男性,年龄19~70岁,平均48岁.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并行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 5例均有局部脑回肿胀,邻近脑沟变浅或消失,3例发生在颞叶皮层,均无明显强化,其中1例出现囊性改变,2例发生在额叶皮层,轻度强化,其中1例伴有囊性变.5例波谱分析结果 均有NAA峰降低,Cho升高,Cho/NAA比值明显增大,小1.75,大3.35.结论 MRS在大脑皮层低级别胶质瘤的诊断有重大价值,可作为和非肿瘤性病变鉴别的重要依据.

  •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手术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作者:方富;林元相;康德智;王丰;黄小芬;余良宏;林章雅

    目的 探讨影响癫痫为首发症状的低级别胶质瘤(LGG)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回顾性的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LGG患者45例,对可能影响手术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首发症状为癫痫的LGG病例共45例,术后随访1~5年,Engel Ⅰ~Ⅱ级36例(80%),Ⅲ~Ⅳ级9例(20%).术前癫痫发作频次与术中是否应用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对首发症状为癫痫的LGG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癫痫病程、肿瘤级别、大小以及部位对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首发症状为癫痫的LGG患者手术疗效较好.影响首发症状为癫痫的LGG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因素是术前癫痫发作频次与术中是否应用ECoG监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首发症状为癫痫的LGG患者,应尽可能在切除肿瘤的基础上应用ECoG监测对癫痫病灶进行处理.

  •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

    作者:《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编写组

    胶质瘤是指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胶质瘤分为WHO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胶质瘤[1]。本指南主要涉及低级别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大脑胶质瘤病和室管膜瘤的诊治。

  • 脑胶质瘤药物化疗新进展

    作者:李刚;陈忠平

    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的治疗方法患者顶后也明显不同.脑胶质瘤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以及药物化疗,其中化疗在恶性胶质瘤治疗中的地位已经明确并肯定,而对低级别胶质瘤(LGG)的治疗价值仍需评价.笔者就近年来关于脑胶质瘤药物化疗方面的若干共识和争议简述如下.

7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