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

    作者:廖盼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8至2017年4月收治的45例脑胶质瘤的患者,按照治疗的方法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患者加入替莫唑胺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2.0%,对照组为40.0%,两组差异显著;两组的副作用差异不显著.结论:采取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的治疗方 法治疗脑胶质瘤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值得借鉴使用.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生存期的影响研究

    作者:孔德胤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进行治疗.采用实体肿瘤WHO客观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并对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组1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64.29%,高于对照组的42.86%(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82.14%,高于对照组的67.86%(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疗效理想,能提升治疗有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值得推广应用.

  • 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永青

    目的 总结分析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0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340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调强放疗的1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 (1)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对应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性对比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2)在治疗期间的各项毒副作用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胶质瘤术后患者采用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增加患者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的疗效

    作者:李永青

    目的 总结分析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术后患者3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调强放疗的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的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 (1)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对应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治疗期间的各项毒副作用发生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胶质瘤术后患者采用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增加患者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用于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魏少贤

    目的:研究分析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脑胶质瘤治疗总时间(24.1±2.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9.2±2.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9%(P<0.05)。结论针对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给予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临床效果好,副反应小,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高。

  • 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残留

    作者:何巧育;陈永博;陈川

    在颅内恶性肿瘤中,颅内恶性胶质瘤较为常见,其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呈浸润性生长,由于其在特殊的部位进行生长,且肿瘤边界不明确,很难通过手术将其切除干净,有着较高的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因此术后采用放疗和化疗联合治疗是术后残留的主要手段。本文就调强放疗及替莫唑胺化疗的方法以及疗效进行文献复习,综述如下。

  • MicroRNA调控胶质瘤替莫唑胺化疗耐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勇明;王宏勤

    microRNA是一类非编码的内源性小分子RNA,对基因表达进行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国内外学者对miRNA在胶质瘤耐药中的作用做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发现miRNA在耐药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阐述miRNA与胶质瘤替莫唑胺化疗耐药基因的关系,促进在胶质瘤中针对特定通路的新靶向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 替莫唑胺抑制胶质瘤细胞系U251体外侵袭能力的研究

    作者:张东勇;吴安华;王运杰;仇波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原发性脑肿瘤中发病率高且预后较差的肿瘤,本文旨在研究替莫唑胺是否可以通过改变TGF-β2表达水平来抑制U251细胞侵袭.方法:MTT法检测替莫唑胺对U251增殖力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U251细胞侵袭能力,Real-time RT-PCR检测替莫唑胺作用后U251细胞中TGF-β2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TGF-β2蛋白表达.结果:替莫唑胺抑制U251细胞侵袭力,MTT试验证实替莫唑胺(50μmol/L)在24小时内对U251细胞存活力无影响.Real time RT-PCR和ELISA法证实替莫唑胺降低了U251细胞中TGF-β2表达.通过引入TGF-β2抗体,发现替莫唑胺通过抑制TGF-β2表达降低了U251细胞的侵袭作用.结论:替莫唑胺可以通过抑制TGF-β2表达来降低U251细胞的侵袭作用,因此替莫唑胺不仅可以应用在化疗领域,而且还可以运用到生物治疗领域,从而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 脑胶质瘤中miR-181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洁;孙衍昶;陈芙蓉;赛克;李聪;陈忠平

    背景与目的:miR-181b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并参与调节多种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研究发现miR-181b在胶质瘤中具有起类似抑癌基因的作用,可作为胶质瘤的独立预后指标.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恶性胶质瘤中miR-181b表达的临床意义及miR-181b对替莫唑胺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标本,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中miR-181b的表达,分析其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CCK-8细胞毒性实验检测患者恶性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并分析其与miR-181b表达的关系.结果:miR-181b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P<0.05),miR-181b的表达水平分别为:正常脑组织3.69±0.477,WHO Ⅰ级2.56±0.354,WHO Ⅱ级0.81±0.222,WHO Ⅲ级0.42±0.130,WHO Ⅳ级0.21±0.067.miR-181b表达低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70±37天,而miR-181b表达高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93±60天(P<0.05).在高级别胶质瘤中,miR-181b的表达与替莫唑胺的敏感性呈正相关(r=-0.576,P<0.001).结论:miR-181b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呈负相关,而与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呈正相关,与高级别胶质瘤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呈正相关.

  • 替莫唑胺联合干扰素-β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的Ⅱ期临床研究

    作者:杨群英;郭琤琤;赛克;柯超;张湘衡;王翦;牟永告;陈忠平

    背景与目的: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同期放疗及辅助化疗是新诊断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术后标准辅助治疗方案.但对于复发患者目前仍无标准挽救治疗方案.干扰素-β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细胞因子类药物,不但具有直接的肿瘤抑制作用,也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血管生成效应.体内外研究显示,干扰素-β可增强TMZ和亚硝脲类药物的化疗敏感性,从而增强其抗胶质瘤作用.本项Ⅱ期临床研究评价TMZ联合干扰素-β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年龄大于18岁、经病理确诊为WHO分级Ⅲ~Ⅳ级的胶质瘤、既往经标准一线TMZ化/放疗联合治疗后复发进展患者入组.患者接受干扰素-β 3MIU/次,d1、3、5,皮下注射;TMZ200mg/(m2·d),d2-6,口服;28天为一周期,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可耐受.每8周行脑MRI检查评价肿瘤反应率.主要研究终点是客观有效率(CR+P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6个月的PFS率,次要终点是总生存时间(OS)和毒性.结果: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共30例(17例Ⅳ级和13例Ⅲ级胶质瘤)患者入组.男23例,女7例,年龄22~73岁,中位年龄44.5岁.卡氏体力状况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ore,KPS)70~100分,中位KPS评分80分.病理类型:间变星形细胞瘤10例,间变少突胶质瘤2例,间变少突-星形细胞瘤1例,胶质母细胞瘤17例.Ⅲ级和Ⅳ级胶质瘤治疗的客观有效率分别是38.5%和29.4%(P >0.05),中位PFS分别是10.0个月(95% CI:0.5~19.5)和5.0个月(95% CI:3.0~7.0),中位OS分别是未达到和9.5个月(95% CI:7.7~11.3),P<0.05.主要不良反应包括Ⅰ~Ⅱ级中性粒细胞下降(4例),血小板减少(3例),恶心/呕吐(3例),疲乏(8例),肝功能异常(3例),无Ⅲ/Ⅳ级不良反应.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干扰素-β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具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扩大病例数进一步研究.

  • 长周期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附32例报告

    作者:李刚;杨群英;郭颖;牟永告;张湘衡;吴秋良;贺世明;王梁;李宝福;冯富强;冀培刚;高国栋;陈忠平

    背景与目的:替莫唑胺( temozolomide,TMZ)国内外多推荐为胶质瘤的一线化疗药物,化疗周期通常为六周期.长周期(超过六周期)TMZ治疗胶质瘤国外已有多篇文献报道,但中国脑胶质瘤患者这方面信息较少.本文总结我们近年来长周期TMZ治疗32例胶质瘤的临床经验,重点探讨其安全性.方法:32例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s,HGGs)或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s,LGGs)采用了TMZ长周期治疗.TMZ化疗方案的选择基于肿瘤组织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用甲基化特异PCR(MSP-PCR)检测了其中6例的MGMT启动子甲基化程度.MGMT阴性表达(±或-)者接受TMZ标准化疗(200mg/(m2·d),d1-5,四周方案),MGMT 阳性表达(+或++)者接受TMZ剂量密度方案[75mg/(m2·d),d1-21,4周方案],或顺铂(cisplatin,DDP)联合TMZ化疗方案[DDP 75mg/( m2·d),d1-2;TMZ 200mg/(m2·d),d2-6,四周方案].结果:32例患者共接受318周期TMZ方案化疗.患者化疔周期数为7~24(中位周期数为9.4).常见的严重毒性反应是Ⅲ度淋巴细胞减少症与白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均为9.4%(3/32).常见的轻至中度毒性反应依次为疲乏(86.9%)、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6.9%)、脱发(46.9%)、血小板减少症(40.6%)、便秘(41.2%)及淋巴细胞减少症(25.0%)等.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为28.6月.6月 PFS、12月PFS分别为100%与71%.32例患者中,15例肿瘤完全切除,至今无病生存.依据意向性治疗原则(intention-to-treat principle,ITT),1例(3.1%)取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4例(43.8%)微效(minor response,MR),2例(6.2%)稳定(stable disease,SD).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81.5%( 95% CI,50%~9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9.2%( 95% CI,64%~98%).结论:长周期TMZ化疗治疗胶质瘤是安全的.长周期TMZ化疗具有较高的反应率(ORR)与无进展生存(PFS).

  • TopoⅡ与胶质瘤替莫唑胺化疗耐药性的关系

    作者:杨吉安;郭振涛;喻军华;刘宝辉;吴立权;田道锋;陈谦学

    背景与目的:TopoⅡ与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治疗胶质瘤后产生化疗耐药的关系依然未清楚,本文探讨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与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化疗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替莫唑胺诱导构建耐药细胞株U251/TR,CCK-8法检测该细胞株的耐药性,RT-PCR法检测topoⅡ在U251和U251/TR中的表达变化.采用siRNA技术沉默耐药细胞株中topoⅡ的表达后,检测其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变化.结果:成功构建TMZ耐药细胞株U251 /TR,该细胞系对替莫唑胺有耐药性,其topoⅡ的表达明显升高,沉默topoⅡ的表达后,耐药性成功逆转.结论:TopoⅡ与替莫唑胺化疗耐药性有关.

  • 替莫唑胺在胶质瘤化疗中的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周保元;毛庆;王鹏;王翔;谢飞;刘艳辉

    背景与目的:替莫唑胺越来越广泛地用于胶质瘤的治疗,其不良反应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探讨替莫唑胺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后果、影响因素、防治原则.方法: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使用替莫唑胺治疗的胶质瘤患者的资料,包括肿瘤级别,是否行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替莫唑胺化疗期间血常规、血生化检查,不良反应等.依据药物毒副反应判定标准NCI-CTC 3.0对不良反应进行判定.结果:共有123例患者使用替莫唑胺,年龄23~81岁,中位年龄46岁,男性65例,女性58例.高级别胶质瘤81例,其中术后行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32例,单用替莫唑胺辅助治疗49例,低级别胶质瘤42例使用替莫唑胺单纯辅助治疗.血液学毒性发生16例(13.0%),胃肠道反应共54例(44.3%),疲乏46例(37.4%),皮肤病变6例(4.9%),一过性视物模糊8例(6.5%).除3例血液学毒性3-4级外,其余毒性均为1-2级.其中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术后行替莫唑胺同步放疗的患者高于单纯替莫唑胺化疗者.肿瘤级别对不良反应无影响.结论:替莫唑胺不良反应相对轻微,偶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密切监测.女性患者、进行过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如何控制其不良反应,仍值得探讨.

  • 替莫唑胺联合干扰素α/β治疗胶质瘤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洁;沈冬;陈芙蓉;吴明玮;李聪;陈忠平

    背景与目的: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06-methylguanine-DNA-methyl transferase,MGMT)是肿瘤对甲基化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常规方案对MGMT阳性胶质瘤的化疗效果不理想.本实验在动物体内观察干扰素α/β(interferon α/β,IFNα/β)联合替莫唑胺对MGMT阳性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IFNα/β对MGMT、核因子NF-κB ( 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MGMT阳性胶质瘤干细胞SKMG-4G、U251G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将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TMZ组、IFNα组、IFNβ组、TMZ+ IFNα组和TMZ+IFNβ组,每组各5只荷瘤鼠,成瘤后7天分别给予药物治疗,观察动物体重、肿瘤的生长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瘤组织中MGMT蛋白和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药物处理对动物体重没有明显的影响.TMZ组、IFNα组、IFNβ组、TMZ+IFNα组和TMZ+IFNβ组肿瘤生长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对SKMG-4G、U251G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35.2%±2.28%、16.7%±1.96%.当TMZ与IFNα或IFNβ联合应用时,能够更为显著地抑制肿瘤的生长,TMZ+IFNα组和TMZ+IFNβ组对SKMG-4G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58.4%±4.34%和63.4%±1.08%,对U251G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41.1%±8.66%和44.5%±1.90%,与相应的单独用药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MZ+ IFNα组和TMZ+IFNβ组的MGMT、NF-κB蛋白表达明显低于TMZ组,且MGMT与NFκB表达呈正相关.结论:IFNα/β联合TMZ有协同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干扰素α/β下调胶质瘤内NFκB继而下调MGMT的表达相关.

  •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甲基化状态和同期放化治疗与中国香港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达明;谭海斌;潘伟生;甘冠明;马碧如;吴志萍;彭颂先;刘嘉怡;萧容媛;伍兆龙;朱献伦;陈功;吴浩强

    背景与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的星形细胞瘤,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和放射疗法,2005年批准使用替莫唑胺,化学疗法的效果才得以确定.本文比较中国香港原发性GBM患者接受同期放化治疗或单纯放疗的生存时间,探讨GBM肿瘤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的甲基化状态在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期间35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并接受过同期放化治疗或单纯放疗的中国香港GBM患者的资料,从石蜡包埋的GBM肿瘤组织中分离出基因组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MSP)检测基因MGMT甲基化状态.采用Kaplan Meier方法计算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比较同期放化治疗或单纯放疗和MGMT甲基化或非甲基化状态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0.4岁.35例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是4.7个月(3.1~6.2个月)和11.7个月(6.5~16.6个月),其中18例仅接受单纯放疗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是4.2个月(3.4~5.0个月)和5.8个月(2.0~9.6个月),17例接受同期放化治疗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是6.0个月(2.0~10个月)和13.2个月(8.1~18.3个月),P值>0.05.15例(43%)肿瘤组织中存在MGMT甲基化,MGMT甲基化和非甲基化患者的中位0S分别是16.9个月(12.7~21.1个月)和10个月(5.8~14.1个月),P值>0.05.结论:尽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单纯放疗比较,接受了同期放化治疗的GBM患者显示出了更长的总体生存趋势,MGMT甲基化可能是GBM的明显预后较好的因素.

  • 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邓万凯;陈健;韩光;黄书岚

    背景与目的:国外已有同期放/化疗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成功经验.本研究观察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加替莫唑胺同步和辅助化疗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1例高级别脑胶质瘤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2.0Gy/(次·d),5d/周,总剂量60~70Gy],替莫唑胺同步化疗6~7周+辅助化疗3~6疗程.结果:本组21例患者有效率为81.0%,6个月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76.2%(16/21),1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52.4%(11/21),1年生存率为71.4%(15/21);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恶心、呕吐和乏力.结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近期疗效良好.且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好,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 替莫唑胺应用于恶性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齐洪武;王政刚;樊丰势;程建业

    脑胶质瘤是临床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发病率的40%~50%,由于胶质瘤呈恶性浸润性生长,且多生长于脑重要结构,不仅手术难以全切,而且术后易复发.长期以来,单纯手术治疗恶性胶质瘤的5年生生存率<25%.但术后合理的放疗、化疗和其他综合治疗可以控制肿瘤生长和延缓复发.化疗作为颅内恶性胶质瘤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已为广大临床医生所接受.替莫唑胺作为一种新型的烷化剂,对恶性胶质瘤辅助治疗效果良好.本文就替莫唑胺应用于恶性胶质瘤的发展近况作一综述.

  • 放射治疗合并替莫唑胺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研究

    作者:熊晓鹏;孔琳;胡超苏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forme,GBM)是成人脑肿瘤中常见的一种,恶性度极高.患者手术后容易复发,其中位生存期小于1年,大多数患者在确诊后2年内死亡.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加术后放疗,加或不加辅助化疗.近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替莫唑胺与同期放疗加上辅助化疗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纯放疗.中位生存期由单纯放疗组的12.1个月提高到了14.6个月;2年生存率也由单纯放疗的8%提高到26%.从而肯定了替莫唑胺对于新诊断的GBM患者的疗效.

  • 替莫唑胺治疗难治性恶性人脑胶质瘤:11例体会

    作者:张湘衡;牟永告;周旺宁;赛克;张俊平;陈忠平

    背景和目的:胶质细胞瘤是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目前,以手术、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是处理恶性胶质瘤的主要手段.化疗的重要性日益明显,正逐渐成为提高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而开发更有效的化疗新药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本文总结了我们用替莫唑胺治疗11例恶性顽固性胶质瘤患者的体会.方法: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4年8月用替莫唑胺治疗了11例恶性难治性胶质瘤患者.每一疗程替莫唑胺的总剂量等分成5天服用,每4周重复.本组患者第一疗程总剂量为750 mg/m2,如在随后的22天内,患者未出现明显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可由第二疗程起,总剂量提高为1 000 mg/m2.所有患者至少接受两个疗程化疗.结果:化疗后进行脑MRI复查,比较MRI结果判断疗效: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者2例,部分缓解率为18.2%;肿瘤无进展时间超过12周者4例,疾病稳定率为36.4%;总显效率为54.5%.症状缓解5例,症状缓解率为45.5%.替莫唑胺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脱发、疲倦和骨髓抑制等,程度较轻,未见重要脏器损害.结论:替莫唑胺对恶性难治性胶质瘤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少,是理想的化疗用药.

  • 替莫唑胺联合ACCUTANE治疗复发胶质瘤——附3例体会

    作者:姚瑜;毛颖;周良辅

    替莫唑胺(TMZ)目前已被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肿瘤专业组推荐用于新诊断恶性胶质瘤的化疗多个Ⅰ级证据[1].虽然它能明显改善恶性胶质瘤的预后[2].但总体上说该病的预后还是非常不尽如人意.以TMZ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可能是今后治疗新诊断/复发恶性胶质瘤的治疗趋势之一.

700 条记录 34/35 页 « 12...27282930313233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