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调强放疗与替莫唑胺联合治疗颅内恶性胶质瘤16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若峥;王多明

    恶性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因肿瘤呈浸润性生长,难以手术切除干净,术后易复发.因此,术后及时进一步放疗及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院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采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同步口服替莫唑胺(TMZ)对16例,经病理确诊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手术残留及术后复发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枸杞多糖联合替莫唑胺对大鼠脑胶质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李晓飞;刘劲睿;廉晓宇;王德超;张明石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联合替莫唑胺(TMZ)治疗对大鼠脑胶质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TMZ组和LBP+TMZ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3组分别于颅内接种C6脑胶质瘤细胞.TMZ组给予TMZ灌胃,LBP+ TMZ组给予TMZ及LBP分别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干预28 d后测量肿瘤体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7(IL-17)水平,RT-PCR检测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C6脑胶质瘤组织Th 17、Treg细胞比率.体外培养C6脑胶质瘤细胞,分为模型组、TMZ组和LBP+ TMZ组,培养72 h后检测细胞上清液Ib17水平和细胞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治疗后,LBP+ TMZ组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TMZ组(P<0.05).LBP+ TMZ组IL-17水平显著低于TMZ组(P<0.05).LBP+ TMZ组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TMZ组显著降低(P <0.05).LBP+TMZ组Treg细胞比率较TMZ组减少(P<0.05),Th17/Treg比值显著高于模型组和TMZ组(P<0.05).结论:LBP联合TMZ可有效抑制大鼠脑胶质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细胞Th17、Treg的表达有关.

  •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家伟;肖雯艳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NSCLC脑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全脑放疗治疗,观察组给予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 +/CD5+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可提高NSCLC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含量,减轻免疫功能损伤.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疗法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

    作者:陈鹏宇

    目的 探讨替莫唑胺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免疫疗法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将恶性脑胶质瘤7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替莫唑胺组51例和联合治疗组27例,替莫唑胺组给予替莫唑胺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替莫唑胺和CIK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卡氏行为状态( KPS)评分、癌痛数字评分量表( NRS)评分、治疗后1年及2年的生存率、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有效率、KPS评分均高于替莫唑胺组(均P<0. 05),治疗后癌痛NRS评分低于替莫唑胺组(P<0. 05),替莫唑胺组血小板减少率高于联合治疗组(P<0. 05),但两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CIK免疫疗法联合替莫唑胺可以提高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疗效,延缓复发,且不良反应较少.

  • 替莫唑胺联合鸦胆子油乳对胶质瘤SKMG-4细胞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杨利辉;张翡;汪丽珍

    目的 研究替莫唑胺联合鸦胆子油乳对胶质瘤SKMG-4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独应用替莫唑胺组、单独应用鸦胆子油乳组、替莫唑胺联合鸦胆子油乳组,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salt,MTT)比色法检测各组对胶质瘤SKMG-4细胞的增殖抑制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FCM)分析各组细胞周期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各组对细胞内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ell lymphoma/leukemia-2 gene,BCL-2)基因抑制作用.结果 MTT比色法显示联合用药组对SKMG-4细胞具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联合用药组中G1期为(74.1±0.2)%,S期为(10.2±0.1)%,与对照组相比,P<0.05,说明联合组可明显将胶质瘤细胞分裂抑制在G1期.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分析联合用药组中BCL-2mRNA表达为(0.026±0.003),低于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说明更能抑制BCL-2mRNA表达,从而加速肿瘤细胞凋亡.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鸦胆子油乳能提高其对胶质瘤的抑制作用.

  •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赵鹤翔;高利民;冯文;高晋健

    目的 评价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28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按0.9:1随机分为放疗组136例,替莫唑胺+放疗组151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两组患者2年总体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纳入年龄、性别、手术切除范围、小型精神状态量表评分、WHO体力状况评分等,评价两放疗组患者死亡风险率,同时比较单个影响因素间相对死亡风险.结果 随访2年后,替莫唑胺+放疗组中位生存期14.8个月,放疗组11.7个月.替莫唑胺+放疗组调整死亡风险率为0.53 (95%CI 0.41~0.67;P<0.01).替莫唑胺+放疗组无复发中位生存期6.8个月,放疗组4.9个月.手术切除程度与生存时间有明确关系(P<0.01);从活检及部分切除到大部分切除再到次全切,死亡风险依次下降0.64 (95%CI 0.54~0.73).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能明显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手术切除程度仍对该类患者预后有决定性影响.

  • 替莫唑胺在脑胶质瘤联合化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夏东彦;李英斌

    脑胶质瘤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进展快,预后差,有效的治疗手段有限.替莫唑胺(TMZ)是脑胶质瘤化疗的一线药物,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对其耐药性的研究,发现以TMZ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可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近年来关于TMZ的联合化疗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本文就TMZ的联合化疗进展做一综述.

  • 干扰MGMT的人胶质瘤U251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变化

    作者:罗冬冬;彭彪;罗爱萍;胡骕;赵海林;李丹

    目的 观察干扰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的人胶质瘤U251细胞对替莫唑胺(TMZ)的敏感性变化.方法 培养人胶质瘤U251细胞,将U251细胞经16 mg/L替莫唑胺处理后分别转染siRNA-MGMT与siRNA-control,转染siRNA-MGMT质粒组为观察组,转染siRNA-control质粒组为对照组,不转染任何序列组为单药组,共培养48 h后收获细胞.qRT-PCR法检测三组细胞中MGMT的mRNA表达改变,MTT法观察各组U251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U251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qRT-PCR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U251细胞中MGMT的mRNA表达量为(0.285±0.031),与对照组(1.104±0.096)和单药组(0.974±0.083)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单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U251细胞的OD值为(0.392±0.014),与对照组(0.561±0.021)和单药组(0.530±0.019)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单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U251细胞穿过基质胶的数量为(64.27±7.04)个,与对照组[(128.14±14.37)个]和单药组[(119.63±10.92)个]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单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MGMT的人胶质瘤U251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增强.

  •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用于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全国;胡永强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TMZ)联合放疗用于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TMZ联合同步放疗组(TMZ-RT组,32例)和单纯放疗组(RT组,26例)。RT组患者接受三维定向适形放疗1.8~3 Gy/d,部分患者接受超分割放疗,总剂量为60~75 Gy;TMZ-RT组患者采用TMZ 75 mg/(m2·d)化疗联合放疗,同步6周,放疗后以TMZ 150~200 mg/(m2·d)序贯/辅助化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TMZ-RT组患者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10例、进展2例,RT组患者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8例、进展4例,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Z-RT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1.3%(26/32)、2年生存率为78.1%(25/32)、3年生存率为62.5%(20/32),RT组分别为84.6%(22/26)、34.6%(9/26)和15.4%(4/26),两组患者2、3年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RT组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为(23.2±8.6)个月,RT组为(15.6±8.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RT组患者的KPS评分为(89.6±9.6)分,RT组为(65.1±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TMZ联合放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2、3年生存率,延缓肿瘤复发时间,且TMZ不良反应轻微,在临床上可作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新方法。但其应用于患有恶性脑胶质瘤合并骨髓炎或淋巴系统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蕾;安广宇;岳振东;陈力;宋雨光;姜妮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总生存期的影响.方法:42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给予替莫唑胺(75 mg·m-2·d-1)联合4周总剂量40Gy常规头部放疗(2Gy,5 d/周);单纯放疗组仅予40Gy常规头部放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放疗结束后继续给予6周期替莫唑胺(第1周期150 mg·m-2 ·d-1;第2~6周期200 mg·m-2·d-1),连续服用5 d,28 d为1周期.结果: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75%、64%(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40%、27%(P=0.019),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0%、5%(P=0.045),血红蛋白降低发生率分别为25%、18%(P=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生存期分别为9.2、7.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9).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安全、有效.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RGFP109逆转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对替莫唑胺耐药性的机制研究

    作者:管晨峰;李玉珍;张开礼;李宗阳;黄国栋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RGFP109逆转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的耐药性机制.方法:建立对替莫唑胺(TMZ)耐药的TR/U251细胞,试验分为正常对照组、TMZ组(40μmol/L)和TMZ(40μmol/L)+RGFP109(0~120μmol/L)不同浓度组,加入相应药物作用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TUNEL法和Annexin V/PI法检测正常对照组、TMZ组和TMZ+RGFP109(42μmol/L)组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3组细胞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存活蛋白(Survivin)、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xL(Bcl-xL)蛋白表达,凝胶迁移实验检测3组细胞中p65乙酰化水平及其与κB-DNA的结合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TMZ组比较,TMZ+RGFP109不同浓度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当RGFP109浓度为42μmol/L时,TMZ对TR/U251细胞的敏感性与U251细胞相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MZ组细胞中MGMT、Survivin、Bcl-2、Bcl-xL蛋白表达均增强(P<0.01),p65乙酰化水平无明显变化,但p65与κB-DNA的结合能力增强(P<0.01).与TMZ组比较,TMZ+RGFP109组细胞中MGMT、Survivin、Bcl-2、Bcl-xL蛋白表达均减弱(P<0.01),p65乙酰化水平增强(P<0.01),p65与κB-DNA的结合能力减弱(P<0.01).结论:RGFP109可通过下调转录因子κB调节的抗凋亡蛋白表达,减弱p65与κB-DNA的结合来逆转U251细胞对TMZ耐药.

  • 地塞米松拮抗替莫唑胺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体外试验

    作者:赵丽;章龙珍;刘美艳;刘桂红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MZ)联合地塞米松(DXM)对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的增殖影响.方法:U251细胞分为TMZ组(分别加入10、25、50、100、200、400μmol·L-1浓度的TMZ)、TMZ+DXM组(在各浓度TMZ的基础上加入40μmol·L-1的DXM)和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各组细胞加入相应药物72 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及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TMZ浓度大于100 μmol·L-1时,TMZ组抑制率大于TMZ+DXM组(P<0.01).与TMZ组比较,TMZ+DXM组细胞G0~1期比例增加、G2~M期比例减少,细胞的凋亡率进一步降低.结论:DXM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周期分布而减弱TMZ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作用,2药联用具有负协调作用.

  • 同步加量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于德洪;徐经芳;辛勇

    目的:观察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MART)联合替莫唑胺(TMZ)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7例术后病理确诊为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的患者,放疗方法为脑局部SMART,放疗剂量临床靶区为50~54 Gy(2.5~2.7 Gy/f,4周共20f),计划靶区为38~40 Gy(1.9~2 Gy/f,4周共20f);放疗同时口服TMZ,75 mg/(m2·d),每天1次空腹服药,治疗4周,之后再接受4~6个疗程的常规TMZ治疗,150 mg/(m2-d),每天1次空腹服药,连用5d,然后间隔23d进行下一周期.观察所有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有效率为77.8%;中位生存期为11.5个月,1年生存率为43.57%,2年生存率为19.72%;所有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SMART联合TMZ治疗恶性脑胶质瘤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较好,并可缩短放疗时间.

  • 替莫唑胺用于恶性神经胶质瘤术后化学治疗35例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梁鸿;任明亮;王旭辉;徐伦山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用于人恶性神经胶质瘤术后辅助化学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确诊为人恶性神经胶质瘤的患者35例,采用替莫唑胺进行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并进行随访,记录比较临床疗效、治疗期间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5例患者治疗结束后的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 DCR )分别为57.15%和80.01%;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为(30.67±8.03)分,显著低于治疗后的(83.46±11.7)分;不良反应有厌食、便秘等消化道症状13例(37.14%),白细胞减少4例(11.43%),假性进展1例(2.86%)。结论替莫唑胺治疗恶性神经胶质瘤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患者生活质量可明显提高,是较为理想的恶性神经胶质瘤术后辅助化疗药物。

  • 替莫唑胺治疗人恶性脑胶质瘤40例及对血清反应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玲;华海侠;王晓华;顾涛;刘立杰

    目的 探讨人恶性脑胶质瘤患者应用替莫唑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反应因子(SR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人恶性脑胶质瘤患者80例,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放射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替莫唑胺治疗.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 50%( P<0. 05);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平均生存时间、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25. 48 ± 3. 19)个月、(23. 07 ± 3. 28)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 98 ± 2. 72)个月和(17. 13 ± 2. 31)个月( P<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SRF阳性表达率为20. 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 00%( P<0. 05);研究组患者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 405 2,P=0. 035 8).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常规放疗治疗人恶性脑胶质瘤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中位复发时间、SRF阳性表达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康复,值得推广.

  • 替莫唑胺辅助治疗恶性胶质瘤43例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张烨;朴浩哲;姚冰

    目的:探讨应用替莫唑胺辅助治疗恶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经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胶质瘤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并依据体表面积分别给予环己亚硝脲和替莫唑胺辅助化学治疗,定期随访并行强化核磁共振成像(MRI)或电子计算机 X 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检查。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未进展存活率进行调查,并对比两组患者实体瘤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体瘤完全缓解率及未进展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不良反应中,除脱发和免疫力下降二者无差别外,观察组疲惫、便秘、头痛眩晕、呼吸短促、贫血、发热等症状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替莫唑胺辅助治疗恶性胶质瘤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肿瘤未进展存活期,改善生活质量,且药物毒副作用轻,可作为临床辅助治疗的首选药物。

  • 替莫唑胺配合伽玛刀治疗孤立性脑转移瘤33例

    作者:王峥;厉民;陈书达;金晓;周佳

    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配合伽玛刀治疗孤立性脑转移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3例孤立性脑转移瘤患者予以伽玛刀治疗,剂量曲线40%~70%,平均45.9%;周边剂量15.5~20.5 Gy,平均(18.1±2.8)Gy;中心剂量29~42 Gv,平均(38±5.6)Gy.伽玛刀治疗1 d后使用替莫唑胺单药化学治疗,平均剂量300 mg,每日1次,连用5 d为1个疗程,每4~5周重复1个疗程,共2~3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变化情况,并给予脱水、支持对症治疗.在伽玛刀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脑MRI,观察肿瘤大小,并统计患者治疗后1年生存情况和中位生存期.结果 33例患者中,27例在治疗期间无颅内、外病灶进展,28例伴有神经症状者均得到缓解.伽玛刀治疗结束后3个月单纯颅内病灶评价,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20例,稳定(SD)6例,进展(PD)0例,有效率(CR+PR)为81.82%(27/33).一年生存率为60.61%(20/33),中位生存期13.6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颅内肿瘤周边水肿和替莫唑胺化学治疗反应,多为Ⅰ~Ⅱ度,无Ⅳ度不良反应.结论 替莫唑胺配合伽玛刀治疗孤立性脑转移瘤的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轻.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25例

    作者:陈运强

    目的 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化学治疗与单纯放射治疗对脑胶质瘤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48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仅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分次局部照射,每次2.0 Gy,每日1次,每周5 d,共6~7周,总剂量64~70 Gy;B组25例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期间同步口服替莫唑胺75 mg/(m2·d),6~7周后行辅助化学治疗,予替莫唑胺150~200 mg/(m2·d)口服,连续5 d,每28 d为1个疗程,替莫唑胺共服用6个周期.结果 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MRI,A组缓解率(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6例)为39.13%,B组缓解率(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0例)为68.00%;A组和B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3月和16.4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7.83%和76.00%.2年生存率分别为17.39%和44.00%.两纽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化学治疗可提高脑胶质瘤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和生存率.

  • 丙戊酸钠缓释片致严重肝功能损害1例

    作者:倪晓;苏颖杰;刘晓琰

    患者,男,62岁,因“左额叶胶质母细胞瘤术后”于2013年2月18日入院。2013年1月8日于外院行左额叶占位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术后1月21日至25日口服替莫唑胺胶囊250 mg、每日1次,治疗1个疗程。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病史、传染病史,否认用药史。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36.8℃,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70 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肝掌,无蜘蛛痣,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无杂音,左额叶可见长约24 cm马蹄形伤口,愈合良好。现患者仍感乏力,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头颅MRI提示内囊前支外侧仍有增强,考虑病灶残留可能,具备术后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指征。2月19日起行瘤床区放疗,并予替莫唑胺口服放疗增敏、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脱水、奥美拉唑抑酸。由于肿瘤术后放疗易引起急性脑水肿诱发癫痫,故予丙戊酸钠缓释片(商品名德巴金,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742)预防。放疗前查肝功能正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26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8 U/L,直接胆红素( DBIL )4.2μmol/L,总胆红素( TBIL )10.3μmol/L。3月19日复查肝功能,ALT 408 U/L,AST 113 U/L, DBIL 72.3μmol/L,TBIL 87.3μmol/L。立即停丙戊酸钠和替莫唑胺,予多烯磷脂酰胆碱、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3月22日查见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小便色深黄;复查 ALT 388 U/L, AST 128 U/L,TBIL 182.9μmol/L,DBIL 135.8μmol/L。3月23日,查出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12.0 s,国际标准化比值1.05。3月27日查见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复查ALT 1002 U/L,AST 334 U/L, TBIL ,372μmol/L,DBIL 273.2μmol/L,肝酶及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3月29日,患者出现躁扰不宁等肝性脑病早期症状,复查ALT 1156 U/L,AST 342 U/L,TBIL 456.3 μmol/L,DBIL 317μmol/L,肝功能损害继续加重,保肝治疗效果不明显。结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MRCP )报告,并经专家联合大会诊排除胰腺炎、胆囊结石等梗阻性黄疸,考虑为药物性肝损害。家属要求出院至当地医院进一步治疗。

  • 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作者:范阳华;吕世刚;吴雷;徐文华;刘锋;李建斌;周椿昊;叶敏华;吴淼经

    目的:对近三年国内外关于术后放疗(radiotherapy,RT)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Elsevier光盘数据库、EBSCO检索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查找2011年01月至2014年07月有关术后RT联合TMZ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所纳入研究,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5.1进行Meta分析,对数据不能合并者,则进行描述性的定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例RCTs进行Meta分析,包括590例患者(实验组298例,对照组2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胶质瘤术后RT联合TMZ化疗组与单纯术后RT组比较,其总有效率(RR=1.77,95%CI=1.45~2.15,p=0.000)和1年生存率(RR=1.38,95%CI=1.22~1.57,P=0.000)、2年生存率(RR=1.91,95%CI=1.46~2.51,P=0.000),3年生存率(RR=2.51,95%CI=1.40~4.48,/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常见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当前临床证据,术后RT联合TMZ化疗较单纯RT治疗恶性脑胶质瘤,其总有效率及1、2、3年生存率均明显上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700 条记录 29/35 页 « 12...26272829303132...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