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疗效

    作者:赵惠萍;刘莎;江承川;李湘军;唐三元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患者予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SRT-TMZ组),12例患者予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复发性脑胶质瘤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6.67%,总局控率为93.94%,无晚期不良反应.其中SRT-TMZ组的总有效率为77.27%,局控率为95.45%;优于SR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例患者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91%,63.64%,42.42%,15.15%,其中SRT-TMZ组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5.45%,72.72%,54.54%,22.73%;SRT组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82%,45.45%,18.18%,0%.生存分析显示SRT-TMZ组生存时间长于SRT组(30.00个月vs 14.00个月,P=0.010).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是姑息性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和生存率有积极作用.

  • 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俊杰;王博;毕智勇;邸飞

    胶质瘤是临床上颅内多见的肿瘤,在脑肿瘤中,胶质瘤约占一半以上.高级别胶质瘤是由多形胶质母细胞瘤和间变型星形细胞瘤组成,现今对其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为手术联合放化疗[1].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间进行诊治的42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对其病变进行部分切除后,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根据术后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现对其疗效总结如下.

  • 载替莫唑胺纳米粒制备方法比较研究

    作者:林晓宁;田新华;魏峰;任磊

    目的 比较载替莫唑胺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TMZ-PBCA-NP)的不同制备方法,确定佳制备工艺.方法 以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BCA)为载体,分别采用乳化聚合法和界面聚合法制备TMZ-PBCA-NP,加以吐温-80(T-80)进行表面修饰,并通过zeta电位仪检测纳米粒粒径和电位、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各自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结果 乳化聚合法制备的TMZ-PBCA-NP平均粒径(135.8±11.3)nm,表面电位(-24.8±2.2 )mV,包封率(44.23±2.04)%,载药量(2.80±0.05)% ;界面聚合法制得的载药纳米粒平均粒径(175.4±10.2)nm,表面电位(-18.3±3.6 )mV,包封率(44.35±2.58)%,载药量(2.31±0.47)%.透射电镜下观察两种方法所制备的纳米粒大小均较为均匀,粒子间无明显聚集.结论 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TMZ-PBCA-NP效果较优于界面聚合法.

  • 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同步放化疗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周卫兵;汪洁;张莹莹;廖遇平

    目的 观察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替莫唑胺(TMZ)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4月~2007年4月收治55例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胶质母细胞瘤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①辅助化疗组(30例),术后放疗后予TMZ辅助化疗,第1周期化疗[150 mg/(m2·d),d1~5,间隔28d];第2~4周期[200 mg/(m2·d),d1~5],间隔28 d);②同步放化疗组(25例),放疗开始便予TMZ第一周期化疗[(150 mg/(m2·d),d1~5)],放疗28 d时予TMZ第2周期化疗[(200 mg/(m2·d),d1~5)1,以后再予TMZ辅助化疗2周期.术后放疗剂量均为DT60Gy/30次.随访至2009年4月,观察总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毒副反应.结果 辅助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6月,同步放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8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4.25月和6.65月.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3.33%和24%(P=0.0420).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和16%(P=0.023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没有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胶质母细胞瘤术后予TMZ同步放化疗疗效优于术后放疗后辅助化疗,且病人能很好的耐受.

  • 替莫唑胺治疗脑肿瘤二例

    作者:姚翔;俞春生;张东霞

    例1 患者,男,63岁,2010年8月2日因"性格改变及反应迟钝"查头颅MRI示"左侧额叶、颞叶、胼胝体膝部及右额叶占位,考虑脑胶质母细胞瘤";予以6MV-X线脑局部野照射40Gy/20FX,后予DPEACOCK定位,予IMRT治疗10Gy/5FX,靶区总剂量DT:50Gy/25FX,放疗后性格改变及反应迟钝改善不明显.

  • 替莫唑胺对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防作用

    作者:陈晨;王浩渊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维持化疗对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前瞻、对照研究,将初治放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0)。治疗组在放化疗结束后使用替莫唑胺维持化疗,对照组行预防性全脑照射(PCI)。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脑转移阳性率,总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分别记录两种治疗方案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替莫唑胺化疗组与PCI组脑转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vs.15.0%,P>0.05)。替莫唑胺化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1年生存率为86.3%;PCI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1年生存率为79.1%;二者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莫唑胺化疗组不良反应主要是血液学反应及胃肠道反应,均为轻、中度。PCI组急性反应主要为头晕恶心,部分患者发生远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结论替莫唑胺维持化疗对降低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率的疗效不差于传统PCI治疗,且不良反应为轻、中度,安全可行。

  • 替莫唑胺同步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研究

    作者:万明辉;李建锋;易炜;何芬;孙建聪;牛道立

    目的 观察放射治疗同步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49例NSCLC脑转移患者,分为放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其中24例接受单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组)和25例接受放射治疗同步TMZ (综合治疗组),均予以全脑放疗,总剂量36~40 Gy,每次1.8~2.0 Gy,5次/周,对局部病灶推量至56~60 Gy.综合治疗组患者于放疗第1天开始给予替莫唑胺75 mg·m-2口服治疗,直至放疗结束.观察两组颅内病灶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49例患者全部完成颅脑的放射治疗,25例综合治疗组患者全部完成同步替莫唑胺化疗.单纯放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5.8%和76.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4.6和6.7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6.5和8.9个月.患者的毒副反应轻,均可耐受.结论 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是治疗NSCLC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安全性良好,患者可以较好地耐受联合治疗.

  • 替莫唑胺治疗胶质瘤临床观察

    作者:王亚芬

    目的:观察分析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收集到的117例视神经胶质瘤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是术后采用替莫唑胺(TMZ)联合放疗组(观察组)、单纯放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以治疗28 d为1个疗程,进行2个疗程.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的生存时间.采用SPSS 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结果:TMZ联合放疗的有效率为76.47%,患者平均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0.62±4.74)月.TMZ联合放疗组无复发病例,而对照组2例视神经胶质瘤复发,TMZ联合放疗治疗后脑水肿发生率低于单独放疗治疗后脑水肿发生率(P<0.05).结论:胶质瘤患者术后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放疗治疗的效果,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肿瘤的并发症、组织水肿和肿瘤的复发率.

  • 替莫唑胺治疗脑原发性恶性胶质瘤患者的护理

    作者:成慧;曾晓琴;黄燕梅;林富华

    目的 总结应用替莫唑胺(TMZ)治疗恶性胶质瘤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9月选择符合TMZ治疗适应症的脑原发性恶性胶质瘤患者,给予口服TMZ进行化疗,并配合做好护理工作.结果 胶质瘤患者短无进展生存期(PFS)Ⅲ级者9~15个月,Ⅳ级4~9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2个月.药物治疗后有18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23例患者出现口腔溃疡,18例患者出现白细胞下降,9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结论 做好化疗前患者心理护理、化疗知识的教育、掌握给药时间契机及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药物毒副作用,可早期预测与发现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从而提高TMZ治疗胶质瘤患者成功率及生活质量.

  • KU-55933抑制替莫唑胺诱导的U87胶质瘤细胞自噬

    作者:邹宇辉;王伟民

    目的 研究KU-55933对替莫唑胺(TMZ)诱导的U87细胞自噬及TMZ毒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U87细胞分别给予5、10、15、20 μmol/L KU-55933作用72 h,或10 μmol/L KU-55933作用24、48、72、96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U87细胞分别给予DMSO、100 μmol/L TMZ、10 μmol/L KU-55933、100 μmol/L TMZ+ 10 μmol/L KU-55933作用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自噬小体,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KU-55933抑制U87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KU-55933抑制TMZ诱导的共济失调突变蛋白(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自噬激活激酶(unc-51 like autophagy activating kinase 1,ULK1)、P53蛋白磷酸化,降低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beta,LC3B)裂解,减少自噬小体的生成,增加TMZ敏感细胞组蛋白亚型γH2AX的形成,但对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eckpoint kinase 1,Chk1)、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 (checkpoint kinase 2,Chk2)蛋白磷酸化无影响.结论 KU-55933可抑制TMZ诱导的胶质瘤细胞自噬,并且增强TMZ对敏感胶质瘤的细胞毒性.

  • 原发耐药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的建立

    作者:李文斌;石蕊;康勋;李守巍;陈静

    目的 通过原代培养胶质母细胞瘤(GBM)和体外替莫唑胺敏感性实验,建立原发耐药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模型.方法 对术后病理确诊为GBM的3例脑组织通过酶消化法行原代培养,分别为GBM1、GBM2和GBM3;并与U87细胞进行对比.绘制4株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分析4株细胞的增殖周期.MTS法检测8个浓度替莫唑胺对4株细胞生长的抑制率,Annexin-V-FITC/PI(磷脂结合蛋白)检测替莫唑胺作用后细胞凋亡率.结果 4株细胞均具备肿瘤细胞的典型特点.不同浓度替莫唑胺对GBM3细胞抑制率明显低于其他3株细胞.GBM3细胞株的凋亡率明显低于其他3株细胞.结论 本研究成功培育3株原代胶质瘤细胞株并成功建立替莫唑胺原发耐药细胞株1株.

  • 替莫唑胺衍生物治疗人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唐东方;董军;黄强;兰青;周微;颜露露;王永峰

    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TMZ)类水溶性衍生物2T-P400、2T-P600对人脑胶质瘤的抑制效应.方法 体外抑瘤实验:以MTT法测定2T-P400、2T-P600、PEG400、PEG600、TMZ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对胶质瘤细胞SHG-44的抑制率.体内抑瘤实验:制备荷SHG44人脑胶质瘤裸小鼠模型,将荷瘤鼠随机分为TMZ组、2T-P400组、2T-P600组、聚乙二醇(PEG)组及生理盐水组,TMZ口服给药,其他药物均为鼠尾静脉注射给药,每4天测量肿瘤体积.结果 体外抑瘤效应:2T-P400和2T-P600对SHG44细胞的杀伤效果与TMZ相近,均明显优于PEG400和PEG600 (P <0.01).体内抑瘤效应:TMZ组、2T-P400组和2T-P600组抑瘤率亦明显高于PEG组及生理盐水组(P<0.05),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2T-P400、2T-P600保留TMZ的抑瘤活性,为胶质瘤病人在术后TMZ类药物化疗提供新的药物及用药途径选择.

  • 替莫唑胺缓释剂胶质瘤间质内化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光华;董军;吴自成;马辉;陈宝敏;黄强;兰青;杨海龙;王国成

    目的 观察肿瘤间质内应用替莫唑胺缓释剂(P-TMZ)对人脑胶质瘤的抑瘤效应.方法 先以MTT法测定P-TMZ对SHG-44胶质瘤细胞的抑瘤效应,加药96h后检测不同药物浓度在570nm处的OD值,计算其IC50;再将SHG-44细胞接种于NC系裸小鼠右腋皮下,待肿瘤生长至体积约100 mm3时,将荷瘤鼠随机分为P-TMZ组、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组、卡莫斯汀(BCNU)组和不载药微球(P-0)组,然后将P-TMZ(500 mg/kg)、TMZ(50 mg/kg)、BCNU(40 mg/kg)和P-0(500 mg/kg)以DMEM培养液混悬至终体积150μl,经皮多点穿刺缓慢注入相应组肿瘤间质内,每周测量皮下肿瘤大小2次.结果 P-TMZ、TMZ和BCNU对SHG-44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抑瘤效果明显,三者的IC50均<10μg/ml;与P一0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体内抑瘤实验中,P-TMZ、BCNU、TMZ抑瘤率均明显高于P-0(P<0.01).P-TMZ和BCNU的抑瘤效应优于TMZ组(P<0.05).结论 P-TMZ保留了TMZ的抑瘤活性,兼具高稳定性和长时程药物作用时间等药代动力学特征,为胶质瘤病人肿瘤残腔内间质化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 伽玛刀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的假性进展1例

    作者:王嘉嘉;梁军潮;伍犹梁;杜汉强;王伟民

    目的:探讨伽玛刀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假性进展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非小细胞型肺癌脑转移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伽玛刀联合替莫唑胺,术后出现假性进展,临床予以随访及观察。结果随访1年,未发现肿瘤进展,病人未出现肿瘤进展症状。结论伽玛刀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可出现假性进展,可通过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 敲低Aurora A基因增强替莫唑胺抗人脑胶质瘤U87细胞的作用

    作者:陈云鹏;张弩;丁之明;夏之柏

    目的 探讨敲低AuroraA基因对替莫唑胺抗人脑胶质瘤U87细胞的作用.方法 以慢病毒介导Aurora A shRNA转染高表达AuroraA基因的U87人脑胶质瘤细胞敲低其表达;转染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urora-A mRNA及蛋白表达;证实转染成功后,以不同浓度梯度替莫唑胺作用于未转染组、空载体组和转染组3组细胞,每组5个平行孔,并设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作用一定时间后用CCK8法测定替莫唑胺对细胞增殖影响;流式细胞仪测替莫唑胺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转染组及空载体组细胞带绿色荧光;未转染组、空载体组和转染组的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灰度值分别为(31023±926)、(30124±1074)、(896±172)和(39556±2306)、(39348±2738)、(574±96).相对于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转染组的Aurora A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 0.001);未转染组、空载体组和转染组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3.38±2.15) μmol/L、(43.76±1.52)μmol/L、(22.20±2.34) μmol/L,转染组替莫唑胺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G0)降低(P<0.01);替莫唑胺处理的转染组G2/M期细胞百分数(88.01%±7.35%)高于空载体组(59.28%±6.76%)和未转染组(58.35%±5.98)(P< 0.01),与对照的相同细胞株相比GVM期均延长(P<0.01).结论 敲低AuroraA基因表达可增强替莫唑胺抗人脑胶质瘤U87细胞作用.

  • MGMT在恶性胶质瘤中的表达对替莫唑胺化疗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增光;杨学军;潘强;高松;杨树源

    目的 通过检测肿瘤组织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的表达,探讨其对恶性胶质瘤替莫唑胺化疗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个体化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经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胶质瘤患者60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MGMT表达,根据表达情况分为MGMT阴性组和MGMT阳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常规放射治疗和替莫唑胺化疗,并对其长期随访,进行无进展生存时间、实体肿瘤客观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的评定.结果 肿瘤组织MGMT表达阴性者(-~±)为33例,MGMT表达阳性者(+~++)为27例;应用替莫唑胺化疗6个疗程末,MGMT阴性组客观有效率(CR+PR)为20/33,明显高于MGMT阳性组的5/27;MGMT阴性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8±6.42)个月,明显长于MGMT阳性组的(9.0±1.91)个月,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替莫唑胺化疗方案的疗效与MGMT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密切相关,MGMT的检测对于指导恶性胶质瘤患者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替莫唑胺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长期疗效评价

    作者:王计伟;陈步东;张春智;孙树鹏;戚贵军;魏厚禄;梁思泉;杨玉山;姚鑫

    目的 以卡莫司汀(BCNU)为对照,观察替莫唑胺(TMZ)对胶质母细胞瘤化疗的疗效,并探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的表达对胶质母细胞瘤预后的影响. 方法 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使用化疗药物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患者283例,其中应用TMZ 97例(TMZ组),BCNU 186例(BCNU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中MGMT的表达,对患者进行随访并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率、客观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 TMZ组患者累积生存率高于BCN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944,P=0.000);TMZ组、BCNU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分别是75.26%(73/97)和45.16%(84/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753,P=0.000);与BCNU组比较,TMZ组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81,P=0.000). 结论 TMZ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疗效较BCNU显著,副作用小,耐受性好,是一种理想的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化疗药物.

  • 原发性脑胶质瘤术后替莫唑胺化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能江;陈坚

    目的 观察应用替莫唑胺(TMZ)治疗手术后脑原发性胶质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6例年龄为18~60岁,经病理检查诊断为星形细胞瘤(Ⅱ~Ⅳ级)患者,其中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Ⅱ~Ⅲ级)18例,胶质母细胞瘤(Ⅳ级)8例.给予TMZ150~200mg/(m2·d),连续空腹口服5d,28d为一个疗程(本组患者治疗3~6个疗程).每一个疗程均随访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以判断患者能否耐受.TMZ治疗第三及第六个疗程末施行相应的增强CT或MRI检查,与化疗前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判断肿瘤实体变化情况.结果 26例患者中有3例肿瘤完全消失,2例肿瘤体积缩小>50%,5例病情稳定,5例无反应,11例肿瘤体积增大,治疗有效率为10/26,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16/26.生存长者已达20个月.化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骨髓毒性较轻微.结论 TMZ能有效地延缓肿瘤复发,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为一有良好前景的化疗药物.

  • 放射外科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对大鼠垂体腺瘤GH3、MMQ细胞侵袭性及内分泌的影响

    作者:林益光;刘晓民;张志远;王国开;康春生;徐德生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的方式研究放射外科结合替莫唑胺治疗对大鼠垂体腺瘤细胞侵袭性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体外常规培养的大鼠垂体腺腺瘤GH3、MMQ细胞分为对照组、10Gy放射组、20 Gy放射组、替莫唑胺组、联合治疗组,以边缘剂量为10Gy、20Gy的伽玛刀照射细胞为10Gy、20Gy放射组.将未照射细胞设为对照组,20Gy放射照射后GH3、MMQ细胞继续培养12h,再分别以250 μmol/L和615 μmol/L替莫唑胺处理24 h为联合治疗组.未照射GH3、MMQ细胞分别加入250 μmol/L和615 μmol/L替莫唑胺作用24 h为替莫唑胺组.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GH3、MMQ细胞培养液泌乳素(PRL)、生长激素(GH)以及MMQ细胞培养液中PRL的含量.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0Gy、20 Gy放射组GH3、MMQ细胞MMP-9、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GH3细胞PRL和GH的分泌量,MMQ细胞PRL的分泌量均降低,且20Gy放射组细胞MMP-9、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GH3细胞PRL和GH的分泌量,MMQ细胞PRL的分泌量均低于10 Gy放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细胞MMP-9、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GH3细胞PRL和GH的分泌量,MMQ细胞PRL的分泌量(0.040±0.006)明显低于10Gy、20 Gy放射组(0.130±0.03、0.070±0.008)及替莫唑胺组(0.090±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放射外科结合替莫唑胺对大鼠垂体腺瘤GH3、MMQ细胞系的侵袭性及内分泌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及单纯替莫唑胺治疗.

  • 白藜芦醇通过NF-κB依赖途径下调MGMT增强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黄惠勇;林洪;苏保义;章翔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增强恶性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TMZ)药物敏感性的分子机制. 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人源性恶性胶质瘤细胞系T98G细胞,MTT检测100、200、400、800μmol/L白藜芦醇,50、100、200、400μmol/L TMZ,TMZ(100 μmol/L)与白藜芦醇(100μmol/L)联用处理不同时间后细胞活力的变化;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100 μmol/L白藜芦醇、TMZ单独及联合处理对T98G细胞核形态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细胞凋亡、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不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T98G细胞24、72 h后活力下降,24、72 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27.5、86.2 μmol/L;不同浓度TMZ作用T98G细胞72 h后活力下降,24、72 h IC50分别为2.5、3.2 mmol/L;联合处理组较白藜芦醇、TMZ单独处理组细胞活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echst 33342染色、流式细胞仪分别显示白藜芦醇和TMZ处理导致瘤细胞细胞核发生凋亡形态改变,凋亡率增加,二者联合处理的作用更加显著.与对照组比较,1 00 μmol/L TMZ组细胞MGMT蛋白的表达上升,100μmol/L白藜芦醇组、联合处理组MGMT蛋白无表达或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组细胞IkB-α的表达上调,NF-κB p65的表达下调;TMZ组IkB-α的表达下调,NF-κB p65的表达上调;联合处理组NF-κB p65的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F-κB信号依赖通路下调MGMT表达是白藜芦醇增强胶质瘤细胞对TMZ药物敏感性的重要分子机制.

700 条记录 26/35 页 « 12...23242526272829...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