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57对U87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替莫唑胺化疗损伤的抵抗作用

    作者:罗海洋;刘天助;孟伟;尹明芳;汪鑫;郭洪波

    目的 探讨替莫唑胺(TMZ)短期化疗下P57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抑制中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 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P57和核增殖抗原(Ki-67)在TMZ短期化疗后U87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原发性和复发性(经TMZ治疗)胶质母细胞瘤临床标本中P57的表达差异;通过干扰P57的表达,检测TMZ短期化疗下和撤药后U87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和细胞活力的变化. 结果 TMZ短期化疗后,U87细胞中P57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而Ki-67表达量明显下降;胶质母细胞瘤临床标本中复发性肿瘤的P57表达量高于原发性肿瘤;干扰P57表达后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Cdk2)的表达量增加,表现为TMZ对U8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减弱,但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未干扰细胞凋亡率为12.83%±1.40%,干扰组细胞凋亡率为31.00%±3.48%);此外,撤药后,与对照组相比,P57干扰组U87细胞发生明显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活力下降. 结论 TMZ短期化疗下,U87细胞通过上调P57表达及下调Cdk2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同时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进程以降低化疗损伤.

  • 恶性胶质瘤耐药细胞通过Beclin1上调自噬抵抗替莫唑胺化疗

    作者:汪鑫;刘天助;郭洪波;宁瑜;廖奕宏;钟文宏;黄洁棱;颜晓慧

    目的 分析Beclin 1与临床胶质瘤病理等级和胶质瘤复发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胶质瘤耐药中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和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标本53例(WHO分级Ⅰ级7例,复发2例;Ⅱ级9例,复发4例;Ⅲ级11例,复发6例;Ⅳ级9例,复发5例),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胶质瘤标本中Beclin1的表达;体外培养胶质瘤耐药细胞系U251AR和非耐药U251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Beclin 1和耐药蛋白P-gP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双链小分子Beclin 1干扰RNA(siBeclin l)转染U251AR细胞48h后Beclin 1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替莫唑胺(TMZ)作用U251、U251AR和U251AR-siBeclin 1后细胞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200μmol/L TMZ作用U251、U251AR和U251AR-siBeclin 1 48 h后Capase-3的表达;吖啶橙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干扰Beclin 1表达和HCQ对U251AR细胞自噬小体数量和Capase-3表达的影响. 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Ⅲ、Ⅳ级胶质瘤中Beclin 1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Ⅰ、Ⅱ级胶质瘤.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Ⅳ级、Ⅱ和Ⅲ级、Ⅰ级中Beclin 1的表达依次降低,Ⅲ、Ⅳ级复发肿瘤Beclin 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原发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U251AR中Beclin 1和耐药蛋白P-gP的表达量均高于U251细胞.与干扰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转染siBeclin 1 48 h后干扰组Beclin 1蛋白的水平明显下降;在含TMZ(50,100,500和1000 μmol/L)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U251AR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U251和si-Bec1-U251AR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 μmol/L TMZ作用48 h后,U251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U251AR和si-Bec l-U251AR细胞.吖啶橙染色显示在TMZ培养U251AR 48 h后,HCQ和Beclin 1干扰都导致自噬小体形成明显减少,Caspase-3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eclin 1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复发和耐药相关,可能用于胶质瘤恶性诊断和预后评估.Beclin 1在胶质瘤中的耐药功能可能是通过自噬实现的,联合运用TMZ和自噬抑制剂或Beclin 1干扰剂有助于胶质瘤的治疗.

  • 替莫唑胺在胶质母细胞瘤化疗中的自噬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周渊;王汉东

    原发性恶性脑肿瘤相对少见,然而却是致命的癌症之一.胶质母细胞瘤是常见的恶性胶质瘤,预后差,对促凋亡的化疗抵抗.目前广泛使用的化疗药替莫唑胺(TMZ)对抵抗促凋亡化疗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有确实的治疗效果,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主要是通过自噬这种肿瘤抑制机制实现的.本文就国内外对TMZ在胶质母细胞瘤化疗中的自噬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联合靶向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的研究

    作者:陈宝师;晋强;张忠;江涛

    目的 比较单独采用贝伐珠单抗治疗和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剂量密集疗法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6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38例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资料,26例采用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单药组),12例采用替莫唑胺剂量密集疗法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联合治疗组),观察其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 结果 单药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1.8周,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37.8%;联合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4.7周,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5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161,辟0.023). 结论 贝伐珠单抗能提高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联合治疗在延长复发恶性胶质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方面优于单药组,可推荐为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方式.

  • 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研究

    作者:郭韬;梁传栋;陈尧;郭非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恶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易误诊,预后差[1].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9月至2010年7月收治23例PCNSL患者,应用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TMZ)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探讨如下.

  • 胶质瘤干细胞与胶质瘤非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性研究

    作者:吕一帆;罗均然;荆国杰;祝刚;罗洪海;李百升;谢乙团

    目的 探讨胶质瘤干细胞(GSC)与胶质瘤非干细胞(nGSC)在生物学特性及相关蛋白表达方面的差异.方法 体外培养GSC1、GSC2及nGSC1、nGSC2,培养2、4、6、8、10和12 d后采用CCK8法检测4种细胞的增殖能力;培养2 d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对替莫唑胺(TMZ)的敏感性;粘附实验检测细胞的粘附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明胶酶谱实验检测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活性;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Notchl、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 培养4、6、8、10和12 d时nGSC1细胞存活率均高于GSC1,nGSC2细胞存活率均高于GSC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对GSC1、nGSC1和GSC2、nGSC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536.0±17.67)μmol/L、(514.5±13.44)μmol/L,(2543.0±39.87)μmol/L、(889.6±17.43)μmol/L;GSC1粘附于细胞外纤维链接蛋白、胶原蛋白I的细胞数均多于nGSC1,GSC2粘附于纤维链接蛋白、胶原蛋白I的细胞数均多于nGSC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C1迁移12、24 h的细胞数均多于nGSC1,GSC2迁移12、24 h的细胞数均多于nGSC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C1侵袭24、36 h的细胞数多于nGSC1,GSC2侵袭24、36 h的细胞数多于nGSC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C1分泌MMP-2的活性高于nGSC1,GSC2分泌MMP-2的活性高于nGSC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GSC1中EGFR/Notch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nGSC1,GSC2中EGFR/Notch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nGSC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一致,EGFR蛋白在nGSC中强表达,在GSC中弱表达.Notch1蛋白在GSC中强表达,在nGSC中弱表达.结论 相对于高表达EGFR并具有较强增殖能力的nGSC,高表达Notch1的GSC分泌的MMP-2活性高,具有更强的粘附、迁移、侵袭能力,这可能是胶质瘤治疗抵抗和复发的重要原因.

  • 二十碳五烯酸通过抑制MGMT表达提高胶质瘤U87细胞对替莫唑胺的化疗敏感性

    作者:黄天造;陈祥荣;刘楚斌;高延磊;胡伟鹏

    目的 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PA)对胶质瘤U87细胞替莫唑胺(TMZ)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1)体外常规培养U87细胞,加入0、25、50、100、200 μmol/L EPA分别作用12、24、48 h后MTT检测细胞增殖率;(2)将U87细胞分为对照组、EPA组、TMZ组、EPA+TMZ组(EPA、TMZ的浓度分别为25、100 mol/L,EPA预处理时间为12、24或48 h,TMZ作用时间为24 h),MTT检测4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3)将U87细胞分为对照组、EPA组、TMZ组、EPA+TMZ组(EPA、TMZ的浓度分别为25、100 mol/L,作用时间分别为12、24h).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DNA错配修复酶(MGMT)及核因子κB(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IKBα)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MGMT和NF-κB p65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细胞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 结果 (1)50、100、200μmol/L EPA作用12、24、48h时对U87细胞的增殖抑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2)与同样预处理时间的TMZ组比较,EPA+TMZ组U8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TMZ组[(34.58±4.35)%]比较,EPA+TMZ组U87细胞的凋亡率[(53.28±5.05)%]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与TMZ组比较,EPA+TMZ组U87细胞活化caspase-3、Bax和IKBα蛋白表达升高,MGMT和NF-κB p65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EPA+TMZ组细胞MGMT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低于TMZ组;MSP检测显示EPA+TMZ组U87细胞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高于TMZ组. 结论 EPA预处理可提高胶质瘤U87细胞对TMZ的化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信号通路抑制MGMT表达来实现.

  •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癌疗效初探

    作者:甄俊杰;洪伟平;杨艳莹;山常国;赖名耀;王立超;蔡林波

    目的 探讨替莫唑胺(TMZ)+全脑放疗(WBRT)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膜转移癌(LM)的疗效. 方法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自2007年10月至2016年6月收治19例NSCLC-LM患者,其中采用TMZ+WBRT联合治疗者10例,采用其他治疗方式者9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患者的预后. 结果 治疗后2周TMZ+WBRT联合治疗组患者中8例缓解,2例稳定,0例进展,缓解率为80.0%.其他治疗方式组患者中5例缓解,3例稳定,1例进展,缓解率为55.6%.TMZ+WBRT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56.3%,1年生存率为33.8%.其他治疗方式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55.6%,1年生存率为14.8%. 结论 TMZ+WBRT联合治疗可能延长NSCLC-LM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预后.

  • 内质网应激诱导胶质瘤U87细胞替莫唑胺化疗抵抗

    作者:黄天造;林维斌;陈祥荣;刘楚彬;高延磊;胡伟鹏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对胶质瘤U87细胞替莫唑胺(TMZ)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1)体外常规培养胶质瘤U87细胞,培养24h后加入0、12.5、25、50、100 μmol/L TMZ作用24h,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观察TMZ的半抑制浓度(IC50;0、2、4、8μmol/L内质网应激诱导剂衣霉素(TM)处理U87细胞6h后加入50 μmol/L TMZ作用24 h,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变化;(2)将细胞分为对照组、TM组、TMZ组、TM+TMZ组,TM组、TM+TMZ组细胞加入4μmol/L TM预处理6h,后2组细胞加入50 μmol/L TMZ,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基.继续作用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Westem blotting检测细胞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相关X蛋白(Bax)、DNA错配修复酶(MGMT)、内质网腔内分子伴侣(GRP78)、磷酸化肌醇需要酶1(IRE-1)的表达. 结果 (1)MTT检测显示TMZ对U87细胞的IC50为50 μmol/L.与0μmol/L TM+50 μmol/L TMZ组、2μmol/L TM+50 μmol/L TMZ组比较,4 μmol/L TM+50 μmol/LTMZ组、8μmol/LTM+50 μmol/TMZ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TMZ组比较,TM+TMZ组细胞凋亡率[(46.98±4.79)%vs.(35.74±4.09)%]明显减少,凋亡因子caspase-3和Bax蛋白的表达减少,MGMT、GRP78和IRE-1蛋白的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内质网应激可增加胶质瘤U87细胞耐药基因MGMT的表达,降低细胞对TMZ的化疗敏感性,诱发细胞产生化疗抵抗.

  • 通络化瘀方对增强高级别脑胶质瘤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戎煜明;林晓平;林俊忠;黄金圣;丘惠娟;张蓓

    目的 探讨通络化瘀方对高级别脑胶质瘤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为细胞模型.应用MTT试验及克隆形成试验检测不同组肿瘤细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结果 通络化瘀方治疗组肿瘤细胞活力及增殖能力较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显示单用通络化瘀方对高级别脑胶质瘤无明显治疗作用.联合用药组及替莫唑胺组肿瘤细胞活力及增殖能力均低于阴性对照组;且联合用药组肿瘤细胞活力及增殖能力与替莫唑胺组比较明显降低.结论 通络化瘀方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中单用无明显治疗作用,而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时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活力及增殖能力,从而促进其化疗敏感性.本研究为通络化瘀方应用于临床治疗脑胶质瘤提供理论基础.

  • siRNA干扰微管微丝交连因子1表达增强替莫唑胺诱导的胶质瘤细胞毒性

    作者:谢思迪;陈子阳;王海;何敏毅;陆云涛;雷炳喜;李和珍;刘亚伟;漆松涛

    目的 研究微管微丝交连因子1(MACF1)在胶质母细胞瘤应对TMZ刺激中的作用.方法 替莫唑胺刺激人类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细胞后,通过Western blot、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其蛋白表达和细胞内定位.通过RNA干扰技术干扰MACF1的表达.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和免疫组化检测在活体中TMZ刺激后胶质母细胞瘤中MACF1的表达.结果 在体外培养和体内成瘤中均发现替莫唑胺刺激后胶质母细胞瘤MACF1的表达上调(差异约2倍),胞内分布改变(P<0.01).敲除MACF1表达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在TMZ刺激后其增殖能力下调约45%(P<0.01).替莫唑胺诱导胶质母细胞瘤MACF1表达上调的同时,其细胞骨架发生重组.结论 MACF1可能成为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 RITA协同替莫唑胺抑制人脑胶质瘤U87细胞的生长

    作者:何小艳;冯小丽;宋鑫培;曾焕超;曹中栩;肖维威;张宝;吴清华

    目的:探讨p53靶向小分子RITA,替莫唑胺(TMZ)以及二者联用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87的增殖、克隆形成和凋亡等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S法分别检测0、1、5、10、20μmol/L的RITA、TMZ和半剂量的RITA+TMZ作用于U87细胞0、24、48、72 h的细胞增殖情况,计算增殖率和抑制率,金正均法进行药物联用效果评价;qRT-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p53和p21等肿瘤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晶紫染色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结果 MTS结果显示,RITA对U87细胞抑制作用明显,且显著强于TMZ(72 h,4个浓度对比P=0.000),1~20μmol/L的RITA、TMZ作用72h抑制率分别为25.94%~41.38%、3.84%~8.20%;二者联用细胞抑制率高于RITA (P<0.01)、TMZ单用(P=0.000),抑制率为29.21%~52.11%,抑制作用更显著。金正均法计算q值,半剂量RITA和TMZ联合给药48 h后,浓度高于5μmol/L时q值均大于1.2,药物联用表现为协同效应;RITA和TMZ均能促进p53,p21和puma等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生长和克隆形成,且效果为RITA+TMZ>单用RITA>单用TMZ。结论 RITA可通过上调p53的表达发挥抑癌作用并提高人脑胶质瘤细胞对TMZ的敏感性,使二者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索RITA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及与TMZ联用后药效提高机制提供了参考。

  • 替莫唑胺诱导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caspase非依赖的程序性死亡

    作者:刘丽华;张明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诱导效应,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观察不同浓度替莫唑胺在不同时间点处理大鼠脑胶质瘤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系,MTT法观察抑制率并筛选出优的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应用400μg/ml替莫唑胺处理细胞24 h,通过HE染色、Hochest、Western blot、Tunnel、免疫组化观察替莫唑胺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系的程序性死亡的诱导效应。结果 MTT法、HE染色、Hochest和Tunnel结果显示替莫唑胺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具有凋亡诱导效应;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水平上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的下调。未发现主要的caspase蛋白的表达变化。结论替莫唑胺对脑胶质瘤C6细胞具有凋亡诱导效应,而这种效应可能是通过caspase非依赖途径完成的。

  • 经鼻腔给药的替莫唑胺脑靶向制剂对大鼠胶质瘤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颖;高永良;刘刚;周绣棣;王岩;王玉林;马林

    目的:制备替莫唑胺(TMZ)鼻腔脑靶向药物组合,并初步评价其在大鼠C6胶质瘤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接种C6胶质瘤细胞,得到大鼠胶质瘤模型4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静脉注射TMZ组、口服TMZ组和鼻腔脑靶向药组,每组10只。分别用生理盐水、TMZ静脉注射、灌胃以及鼻腔脑靶向制剂对大鼠C6胶质瘤模型治疗后,观察大鼠的肿瘤体积大小、生存期、病理学的改变。结果 TMZ脑靶向药治疗后肿瘤体积增长明显低于空白组、静脉注射TMZ组和口服TMZ组(12.45±2.49 mm3 vs 60.16±4.12 mm3,33.17±3.56 mm3,35.16±4.36 mm3,P<0.05)。中位生存期鼻腔脑靶向药组较空白组、静脉注射TMZ组和灌胃TMZ组延长(31.0 d vs 20 d,19 d,21.5 d,P<0.05)。HE染色证实各组大鼠均接种了胶质瘤,TMZ鼻腔脑靶向药组较其他各组PCNA表达减少,凋亡增加。结论 TMZ脑靶向药能抑制胶质瘤肿瘤细胞的生长,或可作为治疗胶质瘤新的有效制剂。

  • 成人脑恶性胶质瘤术后两种同步放化疗方案的疗效比较

    作者:翟小明;王建平;张军宁;顾科

    目的 比较成人脑恶性胶质瘤患者进行术后放疗同步替莫唑胺(TMZ)治疗与同步替尼泊甙(VM-26)联合司莫司汀(Me-CCNU)化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96例18周岁以上恶性胶质瘤患者,均经手术肉眼全切或部分切除肿瘤,Karnofsky评分60分以上,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TMZ-RT组)和对照组(VM-RT组),每组各48例.(1)TMZ-RT组:放疗同步TMZ治疗组;(2)VM-RT组:放疗同步VM方案化疗组.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急性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即期疗效、中位生存时间和1、2、3年总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观察期内均未出现Ⅲ度以上毒性反应,TMZ-RT组的Ⅰ~Ⅱ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VM-RT组为低(P<0.05).TMZ-RT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VM-RT组(P<0.05).TMZ-RT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2.9%、54.2%、31.3%,优于VM-RT组的16个月及62.5%、33.3%、16.7%(P<0.05).结论 成人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疗同步TMZ化疗疗效较好,毒副作用亦较轻,TMZ口服应用方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替莫唑胺与尼莫司汀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张坤;张宏义;杨宏;陆斌;王跃伍

    目的 研究替莫唑胺与尼莫司汀治疗恶性胶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92例经病理学证实为恶性胶质瘤的患者随机进入替莫唑胺(TMz)组和尼莫司汀(ACNU)组,分别给予TMZ或ACNU治疗.以28d为1个疗程,每例患者进行4~6个疗程.所有患者均定期进行实体肿瘤影像学和病情随访,进行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定.结果 头颅强化MRI所示的实体肿瘤治疗有效率:TMZ组为67.31%,而ACNU组为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TMZ组低于ACNU组(P<0.05).结论 TMZ较ACNU能更好地改善恶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地缩小肿瘤体积.

  • 替莫唑胺片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作者:陈华青

    目的:制备替莫唑胺片剂.方法:用乳糖等辅料制备了替莫唑胺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检测波长329 nm,线性范围2~18μg/mL,r=0.999,建立了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89%,RSD=0.82%(n=9).结论:制备该片剂工艺简单,含量稳定,质量可控.

  • 不同浓度七氟醚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替莫唑胺抵抗的影响及机制初探

    作者:张春丽;张彩彩

    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七氟醚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替莫唑胺(TMZ)抵抗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对数生长期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传代后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低七氟醚组及高七氟醚组.对照组在5%CO2气体条件下培养,低七氟醚组在5%CO2+1%七氟醚气体条件下培养,高七氟醚组在5%CO2+2.5%七氟醚气体条件下培养,总气流量为2 L/min.MTT法检测3组细胞TMZ半抑制浓度(IC50)的变化,荧光定量链式聚合酶反应(qPCR)检测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TMZ IC50值显著高于高七氟醚组IC50值(P<0.05),而与低七氟醚组IC5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显示对照组HIF-1α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七氟醚组及高七氟醚组(P<0.05),且低七氟醚组HIF-1α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高七氟醚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对照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七氟醚组及高七氟醚组,且低七氟醚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七氟醚组.结论 七氟醚促进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对TMZ的敏感性,可能与下调HIF-1α有关.

  • 干扰素-α/β体外增敏替莫唑胺对MGMT阳性胶质瘤干细胞作用

    作者:沈冬;仇志坤;陈银生;陈芙蓉;陈忠平

    [目的]探讨干扰素是否能增加替莫唑胺(TMZ)对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阳性胶质瘤干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悬浮克隆球形成法”对常规培养条件下MGMT阴性表达的胶质瘤细胞株U251、SKMG-4进行诱导,获得MGMT阳性的胶质瘤干细胞U251G、SKMC-4G;应用CCK-8法检测干扰素-α和干扰素-β联合替莫唑胺对MGMT阳性胶质瘤干细胞的杀伤效应;分别应用逆转录PCR(RT-PGR)、Western-blot检测干扰素-α/β作用后,MGMT阳性胶质瘤干细胞MGMT、NF-kB表达的变化.[结果]应用悬浮克隆球形成法,成功将U251、SKMG--4诱导为具有干细胞特征的胶质瘤干细胞U251G、SKMG-4G,Western-blot检测显示胶质瘤干细胞中MGMT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对MGMT阳性胶质瘤干细胞生长抑制实验显示,干扰素-α/β作用后提高了替莫唑胺的化疗敏感性,杀伤效应显著增强;RT-PCR、Westerrn-blot检测结果表明,干扰素-α/β作用后,MGMT阳性胶质瘤干细胞NF-kB、mGMT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降低.[结论]对于MGMT阳性的胶质瘤干细胞,干扰素-α/β能够显著增加替莫唑胺的抗肿瘤效应,其机制可能是干扰素-α/β干预后,下调NF-KB的表达,从而降低了MGMT的转录表达,逆转替莫唑胺的化疗耐药.

  • 幕上多形胶质母细胞瘤56例临床分析

    作者:刁新峰;李新茂;张婷;郑新成;张方成;魏志玄

    目的:探讨幕上多形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治疗因素对其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对56例幕上GB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影响生存时间的多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56例患者失访2例,随访结束后仍存活5例,在随访期间死亡49例,平均生存时间(8.02±0.63)个月。患者术前KPS≥70分(P=0.005)、术后KPS≥70分(P=0.003)、肿瘤全切(P=0.009)、接受放疗(P=0.007)、接受放疗+替莫唑胺后辅助替莫唑胺(P=0.01)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 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KPS(P=0.01,RR=1.97,95%CI 1.14~3.42)、接受放疗+替莫唑胺后辅助替莫唑胺( P<0.0001,RR=0.36,95%CI 0.19~0.65)是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放疗技术结合替莫唑胺同步化疗能够有效延长GBM患者的生存时间。

700 条记录 27/35 页 « 12...24252627282930...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