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GMT及IDH1表达与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的关系

    作者:苏雷;胡玲;崔桂敏;霍燃;张建军;李小芳;徐妍

    目的 分析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与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表达与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50例,治疗前行病理诊断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随后予以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定期随访,行颅脑增强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判断脑转移情况及治疗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00~44.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7.8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0个月[95%CI(3.1,18.2)],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2.2%、54.6%、24.6%.18例MGMT(-)及IDH1(+)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95%CI(11.0,18.2)],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1%、74.9%、41.2%;11例MGMT(+)及IDH1(+)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95%CI(10.1,16.2)],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1%、43.2%、21.3%;7例MGMT(-)及IDH1(-)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95%CI(9.7,14.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6.1%、47.3%、19.2%;14例MGMT(+)及IDH1(-)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95%CI(3.7,8.2)],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4.2%、21.1%、0;MGMT及IDH1表达不同的患者间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MGMT及IDH1不同表达可反映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对非小细胞患者脑转移的疗效.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及希美钠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评价

    作者:郑连喜;杨科;邓超;何平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及希美钠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收集攀钢总医院肿瘤科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脑转移瘤患者共50例,所有患者给予脑部放疗,单个脑转移瘤者予以三维适形放疗(3D-CRT )DT 56~68 Gy/28~34 d ,脑转移瘤数小于或等于2个者,予以全脑放疗(WBRT )DT 38~40 Gy/19~20 d ,转移灶予以3D-CRT加量至DT 56~68 Gy/28~34 d ,脑转移瘤数大于2个者,予以WBRT DT 38~44 Gy/19~22 d ,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及希美钠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放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为5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及希美钠治疗脑转移瘤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患者能耐受联合治疗方案。

  •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在恶性胶质瘤患者中的治疗应用

    作者:卢志平;程金建;宠强;陈甲信;莫颖

    目的 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应用于行恶性胶质瘤切除手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该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间收治的52例行恶性胶质瘤切除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观察组26例,替莫唑胺化疗联合精确放疗;对照组26例,单纯采用精确放疗.比较采用两种治疗方法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数据经统计学处理,两组CR、PR、SD、PD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3年生存率、中位复发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级呕吐、白细胞1级减少、白细胞2级减少、2级头痛、癫痫发作、2级智力下降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应用于恶性胶质瘤切除手术之后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长期的生存率,无严重不良反应,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 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高级别胶质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毛德强;潘玲;戴勤弼;娄四龙;陈杰;阮健;程兴;胡重玲

    目的 评价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高级别胶质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分为对照组(n=27)、联合治疗组(n=27).对照组患者术后行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60 Gy;联合治疗组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同时口服替莫唑胺75 mg/(m2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7.78%(21/2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4.44%(1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毒性反应较对照组多见,经对症治疗,可获得缓解.结论 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高级别胶质瘤有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研究

    作者:谢家印;向德兵;王阁;杨镇洲;李毅;余娴;罗唯;王东

    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配合全脑放疗与单纯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50例NSCLC伴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放疗组25例)和放化疗联合组(联合组25例).放疗组:全脑常规放疗剂量DT4 000cGy/4周,对单发转移瘤缩野追加照射DT1 500cGy/1.5周.联合组:放疗方法与单纯放疗组相同,放疗第1天开始给药TMZ 200mg/m2,第1~5天,28d重复.结果 放疗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4.0%(11/25)和63.3%(19/30)(P<0.05);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放疗组为4.5个月,联合组为8.6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骨髓抑制和胃肠反应高于放疗组,但大部分患者能耐受.结论 NSCLC伴脑转移患者行全脑放疗加TMZ可以提高脑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延长生存时间.

  • 替莫唑胺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韦敏;肖亿

    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是第一个口服有效的咪唑并四嗪类抗肿瘤药[1],目前,应用于临床治疗脑部肿瘤的化疗药物数量有限,并且疗效不令人满意.在这种情况下,新型口服DNA烷化剂TM的研制与开发无疑为脑部肿瘤患者带来了一丝曙光,现对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和进展作一综述.

  • 替莫唑胺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

    作者:王天路;谭关子;陆利霞;熊强;熊晓辉

    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用于治疗成人顽固性多形性脑胶质细胞瘤,于1999年8月11日通过FDA批准,在美国上市.TMZ不直接发挥作用,在生理pH下,TMZ自发水解为活性成分MTIC和替莫唑胺酸代谢物[1].

  • 胶质瘤放疗联合同期替莫唑胺化疗引起假性进展特点的系统评价

    作者:杜德明;淡冰;曾令春;彭宗清;李自强

    目的:探讨胶质瘤放疗联合同期替莫唑胺(TMZ)化疗后发生假性进展的临床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Bandolier、PubMed、CNKI和维普资讯等数据库,收集1990~2014年胶质瘤放疗联合同期TMZ化疗后引起假性进展的研究、肿瘤疾病进展并描述生存分析的随机对照试验、列队研究、病例对照和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对假性进展的临床特点进行归纳性描述。结果纳入病例对照研究1项,病例分析研究1项,文献结果尚可信。胶质瘤放疗联合TMZ化疗后影像学异常疑似肿瘤进展者占总放、化疗患者的42.4%(36/85)~53.3%(24/45),其中假性早期进展者占50.0%(18/36)~54.2%(13/24);假性进展与手术范围有关,与放疗剂量、卡氏评分等无关,与年龄的相关性不确定;假性进展者较肿瘤进展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长。结论胶质瘤放疗联合TMZ化疗后出现假性进展的可能性较高,临床上需综合考虑,尤其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

  • 早期替莫唑胺治疗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应用的网状Meta分析

    作者:李梅;宋向奇;肖增兵;张卫红;付爱军;朱军;李建民;王瑞刚;陈通

    目的 探索早期替莫唑胺治疗方案与标准方案在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何者方案更优.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知网、万方、维普、CBM各数据库;对纳入文章进行质量评估,数据提取后采用Stata13.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所有替莫唑胺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排序从高到低分别为:早期方案、标准方案、高剂量方案、单独放疗、后为放疗辅助替莫唑胺方案.在早期治疗方案中根据治疗剂量进行具体的有效性分析,提示早期替莫唑胺75mg/(m2·d)连续14 d治疗剂量优于早期200 mg/(m2·d)连续5d治疗剂量.不良反应方面,在放疗中加入替莫唑胺治疗后整体血液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增高,然而不同类型的血液毒性反应发生率在不同干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为嗜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均经对症治疗后可好转,3~4级严重的血液毒性反应极少发生;常见的非血液毒性反应为恶心、呕吐、肺炎、头痛,但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在治疗前给予预防止吐剂和肺孢子虫肺炎治疗,因此,严重的非血液毒性反应也极少发生.结论 本研究分析提示:在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早期治疗方案的疗效优于标准方案,且佳治疗剂量为早期替莫唑胺75mg/(m2·d)连续14d方案.

  • 抗血管药物治疗在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网状meta分析

    作者:李梅;宋向奇;张卫红;付爱民;朱军;李建民;王瑞刚;陈通

    目的 评价在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不同抗血管药物治疗何种效果优.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万方、维普各数据库,按照研究设计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估,提取数据后采用Stata13.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分析揭示在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不同血管抑制剂加入/不加入标准替莫唑胺方案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其单一治疗方案;其中西仑吉肽2000mg/5/week干预效果优,其次为贝伐单抗结合伊立替康治疗加入Stupp方案、贝伐单抗结合伊立替康方案、贝伐单抗结合Stupp方案、西仑吉肽2000mg/2/week方案.副作用方面揭示:仅西仑吉肽2000mg/2/week方案和BEV方案比Stupp方案的副作用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案与Stupp方案相比副作用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不同血管抑制剂的干预效果均优于Stupp方案;然而,当前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少,贝伐单抗相关的治疗方案和西仑吉肽相关的治疗方案何种效果更优并不能给予确定的结论.

  • 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实体瘤脑转移的系统评价

    作者:胡晓;张欣;何佳倬;贺民

    目的 系统评价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实体瘤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WanFang Data、VIP、CBM,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3年1 1月1日,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和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及灰色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研究质量.使用RevManS.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RCT,453例患者.大多数研究偏倚风险不确定.Meta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后给予持续化疗组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有较高的完全缓解率(RR=1.56,95%CI:1.16~2.09,P=o.003)、部分缓解率(RR=1.32,95%CI:0.95-1.84,P=0.09)、客观缓解率(RR=1.39,95%CI:1.13~1.71,P=0.001).使用替莫唑胺会增加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RR=1.54,95%CI:1.12~2.12,P=0.009).虽试验组较对照组有较高的骨髓抑制作用(RR=1.79,95%CI:0.78~4.12,P=0.17)和头痛反应(RR=1.20,95%CI:0.83 ~1.75,P=0.33)发生率,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数量有限,且质量较低,故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联合替莫唑胺行全脑放疗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较单独放疗好.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证据来评价单独全脑放疗或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实体瘤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

  • 木犀草素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陈侠;赖满香;唐省三;来慧丽

    目的:探讨木犀苹素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的效应,并阐明木犀草素的低毒性和抑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MTT法测定木犀草素和替莫唑胺对脑胶质瘤细胞系U87-MG和人正常脑细胞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利用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形态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木犀草素对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活性,采用Transwell小室法分析木犀草素和替莫唑胺对U87-MG细胞转移能力;采用非放射性NF-κB EMSA试剂盒测定U87-MG细胞中NF-κB表达.结果:随着木犀草素和替莫唑胺浓度的增加,U87-MG细胞生长抑制率从(0.08±0.01)%分别增加到(87.30±8.45)%和(81.94±7.32)%,木犀草素和替莫唑胺对的半抑制率IC50分别为(30.54±2.98)和(32.79±3.08) μmol/L;但木犀草素作用下的正常脑细胞的生长并未受到明显的抑制.木犀草索与替莫唑胺联合使用时,对U87-MG细胞的生长抑制起到了良好的协同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木犀草素和替莫唑胺存在下的U87-MG细胞的侵袭能力从(100.36±8.91)%分别降到了(15.48±1.23)和(27.66±2.76);U87-MG细胞中凋亡蛋白caspase-3相对活性增加了(90.44±5.61)%,并能够NF-κB信号的表达下调了(89.64±6.77)%.结论:低毒性的木犀草素可能通过下调NF-κB信号通路和激活凋亡caspase-3酶联反应的方式对U87-MG细胞的侵袭、增殖产生抑制作用,并与低浓度的替莫唑胺联合使用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 正交设计优化TMZ-SLN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

    作者:窦明金;黄桂华;席延卫;张娜

    以替莫唑胺为模型药物,硬脂酸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替莫唑胺固体脂质纳米粒,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的结构形态、粒径、表面电位、包封率、体外释药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优化处方制备的替莫唑胺固体脂质纳米粒为类球形实体,粒径分布比较均匀,平均粒径为65.0±6.2 nm,ξ电位为-37.2 mV,包封率为58.9%±1.21 %,药物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经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证明纳米粒确已形成.

  • 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的长期疗效分析

    作者:唐红;吴伟莉;金风;龙金华;李媛媛;罗秀玲;龚修云;周亚;张芒

    目的:观察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替莫唑胺(TMZ)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细胞瘤(HGG)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HGG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初治Ⅲ~Ⅳ级脑胶质细胞瘤术后患者53例,所有患者行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及辅助TMZ化疗.放疗采用IMRT技术,剂量GTVp/GTVtb64.2Gy/30f,PTV1 60Gy/30f,PTV2 54Gy/30f;放疗期间同步口服TMZ 75mg/(m2·d).同步放化疗结束后4周行辅助化疗,TMZ 150~200mg/(m2·d),连用5天,21 ~28天/周期,共6周期.观察患者的总生存率(0S)、无进展生存率(PFS),并对患者性别、年龄、KPS评分、手术切除程度、病理分级、手术至放疗间隔时间、是否行辅助化疗等因素对患者的预后影响进行分析.结果:(1)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16 ~ 100个月).(2)39例患者出现肿瘤进展或复发,其中死亡34例;因第二原发肿瘤(宫颈癌)死亡1例.(3)全组3、5年OS分别为37.3%和26.7%,3、5年PFS分别为28.5%和19.0%.(4)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除程度(P =0.027,HR=0.383)、性别(P=0.011,HR=0.315)、是否完成6周期辅助化疗(P =0.028,HR=0.363)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P =0.006,HR=2.638)及手术切除程度(P=0.005,HR =0.318)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IMRT联合及辅助TMZ治疗HGG的疗效肯定,手术切除程度、性别、年龄及辅助化疗周期数是影响HGG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温度及pH对替莫唑胺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郑蓉;蒋德锡;廖心丹;张丹

    目的 考察pH、温度对替莫唑胺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不同时间测定不同温度及pH条件下溶液中替莫唑胺的含量,得其降解曲线.结果 替莫唑胺溶液在低温和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良好;在碱或高温条件下不稳定,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结论 碱、高温对替莫唑胺溶液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 DNA损伤的修复与胶质瘤对替莫唑胺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文静;刘倩蓉;张敏;龚文容;秦鑫

    胶质瘤是成人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疗、化疗是目前治疗胶质瘤的主要手段.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是临床一线胶质瘤化疗药物,但临床使用过程中,胶质瘤对TMZ的耐药影响了化疗效果,限制了其广泛使用.DNA损伤的修复是TMZ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DNA修复酶与胶质瘤TMZ耐药密切相关,文中对DNA修复酶和胶质瘤TMZ耐药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徐莹;郭占文;柳云恩;阎英

    目的 对恶性脑胶质瘤术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联合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MZ)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8月就诊于沈阳军区总医院的23例脑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的相关信息,所有患者均应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调强放射治疗,同步给予替莫唑胺胶囊化疗,其中13例继续服用替莫唑胺胶囊辅助化疗6个周期,5例辅助化疗>6个周期,5例仅同步放化疗未辅助化疗.23例平均随访14个月,对治疗的疗效、不同影响因素与恶性胶质瘤预后的影响和治疗的相关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17.2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为8.6个月,其中KPS评分较高(>80)患者的PFS明显延长;辅助化疗≥6个周期患者的PFS和OS明显延长;手术至放疗时间<4个周期患者的OS明显延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Ⅲ~Ⅳ级毒副反应,耐受性良好.结论 应用螺旋断层放疗技术同步放化疗治疗胶质母细胞瘤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高级别胶质瘤放射及化学治疗后假性进展

    作者:肖仕印;毛庆

    目的 探讨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放射、化学治疗后假性进展的临床特点、诊断与处理.方法 分析2008年6月-2009年6月接受综合治疗的31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对假性进展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按照实体瘤疗效评判标准应用磁共振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高级别胶质瘤的患者,替莫唑胺(TMZ)同期放射、化学治疗后维持TMZ辅助化学疗法,放射治疗后早期发生假性进展4例(14%).结论 对于TMZ同期放射、化学治疗后早期出现的影像学疑似进展,不要急于下结论,了解假性进展的临床特点,结合功能影像学检查可能会有助于临床医生的判断与处理.

  • 替莫唑胺联合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18例报告

    作者:谭燕;付彬玉;黄丹丹;樊林;郎锦义

    目的 探索替莫唑胺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8例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采用替莫唑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治疗.放疗剂量DT60~Gy/30~33f/6~7周.化疗用替莫唑胺口服,75mg/m2,1次/d,5次/周,与放疗同步进行.结果 随访3~24个月,经CT或MRI复查,其中CR 5例,PR 10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55.6%(10/8)、27.8%(5/18),中位生存期13.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白细胞减少.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胶质瘤术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段.

  • 替莫唑胺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同步放化疗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浩;吴磊;刘秋芳;王锋刚;白艳霞;王亚丽

    目的 比较替莫唑胺不同的时效、应用剂量在成人脑恶性胶质瘤患者进行术后放疗同步替莫哇胺(TMZ)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56例18周岁以上恶性胶质瘤患者,均经手术肉眼全切或部分切除肿瘤,Karnofsky评分60分以上,随机分为实验A组(TMZ小剂量组)和对照B组(TMZ标准剂1量组)各28例.A组放疗剂量20Gy后口服替莫唑胺75mg/m2,连续服用5天,28天为1个周期,放疗结束后给予4周期化疗;B组放疗同步给予替莫唑胺75mg/m2直至放疗结束,结束后14天按150mg/m2连用5天,28天为1个周期,给予4周期化疗.观察A组和B组骨髓抑制、消化道、急性脑损伤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时间和1、2年总生存率.结果 A组Ⅰ~Ⅱ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B组高(P<0.05),Ⅲ度血液毒性反应较B组低(P<0.05),A组Ⅰ~Ⅱ度不良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B组低(P<0.05).A组中位生存期13.9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64.3%和0.0%,不差于B组的14.2个月及71.4%和3.6%(P>0.05).结论 应用小剂量替莫唑胺可降低同步放化疗过程中的血液毒性及胃肠道毒性反应,治疗有效率、患者生存期、疾病无进展时间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的标准剂量疗效相当.

700 条记录 30/35 页 « 12...27282930313233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