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中药不正确使用导致药源性肝损害的思考——面对现实,积极防控

    作者:刘士敬;宫嫚;孙永强;李忠斌

    因为服用中药引发的肝炎呈上升势态,约占所有药物性肝炎总数的1/3,主要原因是不少中药含有明确的损肝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存在于许多中药饮片和制剂之中,医生和患者往往在不知情时不当使用,包括滥用、超时、超量等等.处理好中药药源性肝损害问题,关系到中医药发展和民众健康,不能小视.解决好中药药源性肝损害问题,要做好以下作:医生本人应熟悉所用中药的副作用及其临床表现,尤其要重视天然药物肝毒性.限制和尽量避免使用损肝中药.医生开药应该严格按照药典规定或推荐的剂量,服法和疗程合理处方用药.广大民众需要改变中药无毒无害的错误观念,知晓是药三分毒的道理,不要贸然、擅自自我乱用中药.中成药使用说明书必须进行修改补充,对于含有损肝性质中药饮片成分的中成药,在使用注意事项或不良反应一栏中必须详细说明,并告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 药源性肝损害 综述
  • 509例药源性肝损害文献分析

    作者:吴苑珊;郑企琨;黎月玲;毕绮丽;黄作君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药源性肝损害的情况.方法:应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1990~2001年进行逐年检索,将符合药源性肝损害诊断标准的文献进行收集分析.结果:抗结核病药、中药制剂和免疫抑制剂是引起肝损害常见的药物,联合应用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可使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增高,肾移植者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引起急性肝衰竭,已成为药源性肝损害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应重视抗结核病药、免疫抑制剂和某些中药制剂引起的肝损害,肾移植者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应特别注意监测肝功能.

  • 药源性肝损害(二)

    作者:蔡皓东

    4药源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4.1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4.1.1潜伏期药源性肝损害多有一定的潜伏期.用药2周内发病者占50%~70%;8周内发病者达80%~90%;3个月以上发病者很少.

  • 药源性肝损害(一)

    作者:蔡晧东

    近年来,药源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的报道逐渐增多,已成为临床较常见的,且易产生严重后果的药源性疾病.本文就药源性肝损害近年来流行病学的变迁、发病机制的进展、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防治分别论述,供临床参考.

  • 78例药品引起药源性肝损害文献报道分析

    作者:庄文斌;陈吉生

    目的 探讨药品引起药源性肝损害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的CHKD期刊知识库检索1994~2005年报道的药品引起药源性肝损害病例个案,自行建立数据库,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并进行分析.结果 导致药源性肝损害的药品中,涉及12大类50种药,分布较广.其中前三位是:抗微生物类药品占34.6%,循环系统的药品占17.9%,中枢神经系统的药品占12.8%.结论 严格用药指征,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量用法使用,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减少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

  • 阿托伐他汀钙与多种药品合用致肝功能损害1例

    作者:何娟

    患者,女,57岁。因“左侧肢体乏力,行走、握物不稳8小时”于2013年4月13日入院。患者既往有胆囊炎病史,近期无腹痛、纳差等不适。查体:体温(T)36.4℃,血压(BP)150/80 mmHg,脉搏(P)120次/min,呼吸(R)21次/min,皮肤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无杂音。头颅CT示:右侧丘脑及右侧内囊后肢腔隙性脑梗死。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谷酰胺转肽酶150 U·L-1,余项正常。诊断为“脑梗死、高脂血症、Ⅱ型糖尿病”。医嘱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集团第一制药厂,批号:1211254)30 mg,qd改善脑循环,阿托伐他汀钙(北京嘉林药业,批号:130103)30 mg,qn,p.o.降脂,阿卡波糖片(拜耳医药,批号:BJ09875)50 mg,tid,p.o.控制血糖。2013年4月27日,经治疗患者半身不遂好转,扶持下可拖步行走。依达拉奉注射液已用足疗程予停医嘱,另予长春西汀注射液(开封康诺药业,批号:1208093)继续改善脑循环,余治疗方案不变。2013年5月9日,长春西汀注射液已用足疗程予停用。复查肝肾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55.6 U·L-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89.3 U·L-1,碱性磷酸酶(ALP)212 U·L-1,γ-谷氨酰转肽酶(γ-GT)231 U·L-1,余项正常。诊断:药源性肝损伤。可疑药物包括:依达拉奉注射液、长春西汀注射液、阿托伐他丁钙片及阿卡波糖片等。医师考虑前两者可能性大,立即停药并报不良反应,予注射用硫普罗宁0.2 g,qd, i.v.gtt.护肝治疗。2013年5月17日,患者半身不遂好转,左手可握轻物,可独立行走,左下肢稍拖步。复查肝功能:ALT 523.5 U·L-1,AST 264 U·L-1,ALP 374 U·L-1,γ-GT 379 U·L-1,直接胆红素(DBIL)6.3μmol·L-1,并腹部彩超提示:肝实质光点稍增粗。医师立即请临床药学会诊,药师建议停用可疑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及阿卡波糖片,予肌内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并加强护肝治疗。医嘱加予维生素C 0.1 g,tid,p.o.+维生素B120.5 mg,qd,i.m.+门冬氨酸钾镁20 mL,qd,i.v.gtt.改善机体代谢,联苯双酯滴丸30 mg, tid,p.o.降低肝酶。2013年5月24日。护肝治疗一周后查体:肝区轻叩痛。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BILT)37.6μmol·L-1, DBIL 6.3μmol·L-1,ALT 714.3 U·L-1,AST 490.7 U·L-1,ALP 610 U·L-1,GGT2593 U·L-1。患者原患疾病好转,目前以肝功能损害为主诉,建议转肝病专科系统治疗。患者理解并于2013年5月25日出院。一月半后患者回我院继续脑梗死康复治疗,入院时查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医嘱避免使用依达拉奉及长春西汀注射液,但仍予阿托伐他汀钙(用法)降脂治疗,1周后肝酶升高,医师停用并积极护肝。出院时复查肝功能各指标均无异常。提示上一期住院治疗中出现的肝酶值异常升高可能是由阿托伐他汀钙为主,并用药品为辅联合导致的药源性肝损害。

  •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和三磷酸胞苷二钠联合应用致药物性肝损害1例

    作者:孙丽蕊;郭秋实;张红梅;田旭;孙智辉

    病例:患者,男,44岁。因“胸背部疼痛伴四肢无力麻木8 h”入我院神经内科。入院后行颈椎MRI示:颈7~胸1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转入骨科行颈椎后路血肿清除椎管减压扩大成形术。术前辅助检查示: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4.1×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94.7%;肝功能、术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未见明显异常。术后生命体征平稳,静脉滴注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山东瑞阳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5122542)5.0 g,bid抗感染治疗,静脉滴注注射用三磷酸胞苷二钠(山东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503035)40 mg,qd、肌内注射注射用腺苷钴胺1.5 mg,qd营养神经,静脉滴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50 mg,qd改善循环。转科后第16~18日患者出现间断发热,体温高38.2℃,静脉滴注注射用精氨酸阿司匹林1.0 g后热退。转科后第18日复查相关检查:WBC 7.66×109·L-1,NE%88.8%;肝功能:ALT 485 U·L-1, AST 271 U·L-1,ALP 239 U·L-1,GGT 561 U·L-1,TBIL 23.5μmol·L-1,DBIL 14.7μmol·L-1;血沉:30.0 mm·h-1;超敏C反应蛋白:77.2 g·L-1。肝胆脾胰CT平扫:胆囊炎,脾大。查体:全腹散在压痛。临床药师会诊后认为不能除外药源性肝损害,建议停用所有药物,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静脉滴注。结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血沉结果,患者仍有感染,将抗菌药物调整为对肝脏损害较小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转科后第25日复查肝功能:ALT 317 U·L-1,AST 183 U·L-1,ALP 176 U·L-1, GGT 355 U·L-1,TBIL19.4μmol·L-1,DBIL 6.10μmol·L-1。转科后第31日复查肝功能:ALT 105 U·L-1,AST 64.0 U·L-1, ALP 113 U·L-1,GGT 277 U·L-1,TBIL16.7μmol·L-1, DBIL 6.30μmol·L-1。患者肝功能呈逐渐恢复趋势,病情好转。

  • 药源性肝损害与HL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毛俊俊;焦正;钟明康;蔡卫民

    目的 综述药源性肝损害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基因相关性研究成果及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药源性肝损害药物及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与药源性肝损害之间有很强的遗传相关性,如HLA-B * 5701与氟氯西林引起药源性肝损害高度相关(相对危险度=80.6).奈韦拉平、噻氯匹定、希美加群引起药源性肝损害相关的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在不同人群中携带频率不同.因此,该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种族差异.相关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免疫因素在药源性肝损害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对发现相应基因生物标志物、提高用药安全性、实现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药源性肝损害患者的药学监护

    作者:李燕;殷志萍;吕小群;方忠宏

    目的:阐述临床药师在1例药源性肝损害患者治疗中的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药源性肝损害患者交叉不良反应的分析和治疗方案的调整,协助医师选择合适的药物,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结果:临床药师参与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控制,减少了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可结合药学专业特点,优化治疗方案,促进合理用药。

  • 40例中药致药源性肝损害

    作者:李海涛;蔺爽;张景洲

    目的:探讨中药导致药源性肝损害的原因、机制和预防措施。方法: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4年1月—2015月12月诊治的药源性肝损害患者中抽取40例作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发生药源性肝损害的时间方面,用药3 d~2周者占35%(14/40),>2~4周者占55%(22/40),2~3个月者占10%(4/40);中成药口服剂占40%(16/40),中草药汤剂占30%(12/40),中药注射剂占20%(8/40),中草药外敷占10%(4/40)。结论:可导致药源性肝损害的中药较多,以植物药为主,应要求中药师全面了解可导致药源性肝损害反应的中药特性,增强安全用药意识,做到合理用药,严密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的反应,予以肝功能监测,以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 耐多药结核病治疗过程中肝损害发生率的M eta 分析

    作者:武珊珊;张越伦;王巍巍;陈茹;孙凤;詹思延

    目的:系统评价耐多药结核(multi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MDR-TB)患者在使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肝损害的发生率情况。方法:以“tuberculosis”、“multidrug-resistant”、“MDR-TB”、“sideeffect”、“adverse”、“safe-ty”、“tolerability”和“耐多药结核”、“副反应”、“不良反应”为关键词在Medline(1966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Embase(197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和TheCochraneLibrary(1993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3个英文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199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万方数据库(1998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4个中文数据库中系统检索MDR-TB患者在使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肝损害的随访研究,摘录有关信息,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并按照诊断标准、研究人群、研究类型、既往抗结核治疗史和治疗疗程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共纳入26篇文献,3875名MDR-TB患者,其中373名发生了肝损害,各研究之间存在一定的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加权合并的肝损害发生率为7.7%(95%CI:5.5%~10.8%)。亚组分析显示,肝损害在治疗疗程≥18个月及非亚洲人群中发生率较高,但各亚组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篇文献中,只有9篇文献报告了肝损害的诊断标准,但标准不统一。结论:MDR-TB患者在使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肝损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且诊断标准不统一,应重视对肝损害的防治,并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

  • 38例药源性肝损害临床报告

    作者:丁绍敏

    目的 报告引起药源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预后,提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药剂科收集2007年1月至2007年4月的住院病历3762份,对药源性肝损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药源性肝炎38例,患病率为1.01%;致肝损害的主要药物有9类;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症状,黄疸;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多项肝功酶类指标升高.结论 药源性肝损害可由多种药物引起,起病隐匿,肝功能检查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早期及时停用肝损害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 药源性肝损害

    作者:阎小青

    药源性肝病的发病因素主要为患者因素和药物因素,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草药排在首位,其次是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及患者应充分重视药源性肝损坏的危害,减少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

  • 药源性肝损害136例文献报道分析

    作者:张军华

    目的 分析药源性肝损害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检索2012~2016年报道的药品引起药源性肝损害病例个案及药学监护文献,自行建立数据库,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并进行分析.结果 导致药源性肝损害的药品涉及13大类106种药品,分布较广,其中前两位是中药制剂及抗微生物类药品;用药后1个月以内发现肝损害占61.03%(83/136);2例死亡病例均为联合使用肝损害药物.结论 严格用药指征,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量用法使用, 避免联合使用肝损害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减少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

  • 临床药师对1例静滴阿奇霉素致肝功能异常药学监护思考

    作者:袁琴;王文彬;王冬萍

    药源性肝损害(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是指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药源性肝损害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药源性肝损害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而且,在世界范围其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要求药师在临床工作中应做好ADR的监测工作,保持高度的警惕,适时开展药学监护,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药源性肝损害及其防治

    作者:张文侠;雷彦平

    肝脏不仅是机体处置体内正常代谢产物重要器官,而且也是多数药物的解毒器官,许多药物对肝脏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毒性,对于肝功能不良的患者来说则危害更大.药物性肝损害是指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肝脏受药物毒性损害或发生变态反应所引起的疾病.

    关键词: 药源性肝损害 防治
  • 药物性肝病54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锦华;关海燕

    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代谢的主要器官又是机体免疫的重要脏器之一.很多药物在药物代谢过程中,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的作用,而造成肝脏损害并引起黄疸.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我院于1995年到1999年之间共收治药物性肝病54例,现分析如下.

  • 天麦消渴片与格列美脲片致药源性肝损害1例

    作者:沈丹青;吕小群;方忠宏

    目的 报告1例糖尿病患者服用天麦消渴片与格列美脲片发生药源性肝损害的情况.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药源性肝损害的诊疗,指导临床用药.结果 停用天麦消渴片与格列美脲片后,异常升高的肝生化指标好转至近正常值.结论 在药源性肝损害治疗中,停用致肝损害药物至关重要.

  • 107例药源性肝损害分析

    作者:沈国琴

    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107例药源性肝损害住院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引起肝损害的例数较多的药物为异烟肼、小柴胡汤、丙硫氧嘧啶等.致肝损害的因素较多,近半数病例起病隐匿.因此,定期检查肝功能、早期诊断、及时停药与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 中药对肝脏毒副作用的分析及防治

    作者:毛菊敏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器官,故容易受到药物的损害.而近年来随着临床上中药的广泛使用,中药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本文就部分中药对肝脏的毒副使用,从临床表现,产生原因以及防治作一简要论述.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