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罕见非冠状动脉病变致“冠心病”二例

    作者:刘树珂;徐通达;夏勇

    1 临床资料例1 患者女性,52岁.因活动时胸闷、心前区疼痛2月余,加重伴头晕、恶心6小时,由家人急送入院.患者既往无长期发热及关节疼痛病史.无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病史.入院后查体:血压75/45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00次/分.心肺听诊无异常.两次行心电图检查示:下壁导联疑似动态缺血演变.急查血D-二聚体水平正常,肌钙蛋白Ⅰ 0.46μg/L.初步诊断: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立即给予吸氧及抗栓治疗.同时行急诊冠脉造影,术中未见冠脉明显狭窄,右冠脉近段发出异常血管丛,可见散落血池呈“天女散花”状(图1).次日患者查胸部X片,血生化、风湿免疫系列检查均无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心房内有一巨大占位影,于舒张期阻塞二尖瓣口(图2).高度怀疑粘液瘤的可能.患者择期接受心脏粘液瘤摘除术,术中见左心房内有约10cm×5cm×3 cm巨大肿块,将瘤蒂连同瘤体一并切除后送检.病理检查示符合心脏粘液瘤表现.术后患者胸闷、胸痛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 磷酸肌酸钠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作者:郭志丹;陈小晓;林文伟;陈漫华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影响.方法 入选重度窒息新生儿6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1 g/d,静脉滴注,6~7 d为一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CK-MB和cTnI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CK-MB和cTnI水平均高于正常水平,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分别为(68.7±18.7)U/L、(2.73±0.22)μg/L;对照组分别为(68.8±19.3)U/L、(2.85±0.20)μg/L](P>0.05).治疗3 d后,治疗组血清CK-MB和cTnI水平显著下降[(24.4±3.1)U/L、(0.36±0.03)μg/L](P<0.01),接近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则在7 d后恢复至正常水平[(27.8±2.5)U/L、(0.77±0.03)μg/L].结论 磷酸肌酸钠能够快速有效地降低重度窒息新生儿血清CK-MB和cTnI的水平.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肌钙蛋白Ⅰ的释放及相关临床因素

    作者:曾学寨;何青;王玻;齐欣;孙福成;许锋;季福绥;赵迎;刘保逸;佟佳宾;于雪;钱贻简

    目的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损伤检测生化标志物中肌钙蛋白Ⅰ(cTnI)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TnI的释放及相关临床因素.方法61例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12小时、24小时检测磷酸肌酸激酶(CK)、CK-MB、cTnI,并采集临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手术过程、并发症等相关因素,并与35例仅作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相比较.CK>200u/l,CKMB>5.6ng/ml,cTnI>1.5ng/ml为心肌损伤临界值.结果所有患者术前cTnI、CK、CK-MB均在正常范围.除1例患者外其余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支架置入术,无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或死亡.术后1例患者CK升高,心电图证实为Q波心肌梗死,其余患者CK均在正常范围.成功进行支架置入术的60例患者中术后cTnI及CK-MB均升高18例,cTnI升高而CK-MB正常19例,CK-MB升高而cTnI正常1例,CK-MB及cTnI均正常22例.术后cTnI升高组同cTnI正常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及术中夹层、远端栓塞、急性闭塞并发症在cTnI升高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cTnI及CK-MB均升高组的术后cTnI、CK-MB水平较cTnI升高、CK-MB正常组分别升高2.2、9.4倍.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有约60%的微小心肌损伤率,cTnI较CK-MB有更高的敏感性,cTnI及CK-MB均升高提示心肌损伤的程度更大.

  • 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后血浆B型利钠肽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

    作者:张立权;丁绍平;胡东升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前后血液B型利钠肽(BNP)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变化.方法 选取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52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累及范围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24、48h BNP,cTnI水平,并记录术中球囊扩张时间、扩张次数、造影剂用量.结果 单支病变组球囊扩张时间、扩张次数及造影剂用量均小于双支病变组(P<0.05);两组术后6h BNP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24h达峰值;两组术后24h cTnI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单支病变组BNP、cTnI峰值水平低于双支病变组(P<0.05).结论 多支病变或复杂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BNP、cTnI水平升高明显,提示应进行术前危险评估,术后应给予适当药物辅助治疗改善预后.

  • 心肌肌钙蛋白Ⅰ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蔚;及跃;邵冰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探讨cTn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91例UAP患者血清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分析其一般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观察心脏事件发生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 91例UAP患者中cTnI增高者43例,cTnI增高组与cTnI正常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通过对心脏事件相关因素的分析,cTnI增高是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为15.82(P<0.01).结论血清cTnI是UAP患者危险度分层及判断预后的重要生化指标.

  • 培哚普利加黄芪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张继明;侯召荣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Perindoprol)加黄芪注射液(Milkvetch Injection,MI)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器质性心脏病并发CHF心功能Ⅳ级(NYHA分级标准).经2周足量的强心甙、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心功能无明显改善者6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培哚普利加MI静脉滴注2周;对照组32例用米力农静脉滴注2周,治疗前后作心肌酶谱、血浆肌钙蛋白Ⅰ(cTnI)测定,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结果 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心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血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cTnI浓度均有改善,但以治疗组为显著(P<0.01),对照组不明显(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培哚普利加MI有助于心功能的改善.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肌钙蛋白Ⅰ和肌红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冯玉宝;苏平;王海军;白雪垠;李勇玲;吕翠英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入院后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和肌红蛋白(Mb)变化,探讨其与心电图(ECG)改变、心绞痛分级、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对心脏事件的近期、远期预报价值.方法60例UA患者分别在入院、入院后12 h、24 h、48 h、10 d各采血一次.用免疫发光法(IMMULITE系统)测定cTnI、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分析其与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在近期(30d)内,cTnI≥0.4ng/ml组与cTnI<0.4ng/ml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8.15%和9.1%(P<0.05).入院时Mb≥25ng/ml组与Mb<25ng/ml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5.45%和15.79%(P<0.05).cTnI对预测近期发生心脏事件的敏感性81.25%、特异性68.18%、阳性预测值48.15%、阴性预测值90.90%、准确性71.67%.Mb对预测近期发生心脏事件的敏感性68.75%、特异性47.7%、阳性预测值33.33%、阴性预测值82.14%、准确性56.67%.远期:cTnI≥.04ng/ml组死亡率为18.52%(5/27);cTnI<0.4ng/ml组死亡率为3.03%(1/33);(P<0.05).Mb≥25ng/ml组死亡率为12.50%(4/32);Mb<25ng/ml组死亡率为7.14%(2/28);(P>0.05).结论血清肌钙蛋白Ⅰ定量测定对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短期内发生心脏事件有重要的价值,Mb可作为心肌损害早期筛选指标.

  • 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肌钙蛋白Ⅰ相关激酶TNNI3K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王红梅;高明明;肖白;刘敬忠;周燕;杨新春;王明生

    目的 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TNNI3K基因进行测序分析,探讨此范围内有无基因突变位点.方法 对56例无血缘关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的TNNI3K基因第18~19及23外显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设计内引物直接测序,观察有无基因突变,并对发生突变的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在TNNI3K基因第18~19及23外显子未发现突变位点.结论 目前在中国人群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未发现TNNI3K基因突变位点.

  • 肌钙蛋白Ⅰ和肌红蛋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变化和近期预后判断

    作者:彭毅;王莎;鲜艳;代德敏

    目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进行近期预后判断.方法对UA患者进行肌钙蛋白Ⅰ(cTnI)和肌红蛋白(Mb)的定量测定并进行动态观察,同时进行心肌酶CK MB和CK的对照试验.结果根据cTnI峰值水平将47例UA患者分为cTnI正常组和升高组,两组间的一般临床特征除心绞痛分级以外,其余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TnI正常组和升高组之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4.2%和39.1%,有显著性差异(P<0.01);cTnI低危水平和高危水平之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26.6%和62.5%,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cTnI的动态演变与发生心脏事件密切相关(P<0.05);在对UA患者的预后判断中,cTnI和Mb的灵敏度为90%和100%,阴性似然比为0.16和0,表明cTnI和Mb检测结果正常时发生心脏事件的可能性很小;在校正了UA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20多个危险因子后,cTnI的相对危险度优势比为9.284,不仅是完全独立的危险因子,而且是因果相关性强度大的危险因子.结论cTnI联合Mb检测是评估UA患者近期预后的良好指标,其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得到佳体现;cTnI是独立的、因果相关性强度大的危险因子.

  • 短期应用小剂量辛伐他汀致肌病1例报告

    作者:樊华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1岁,因"反复心前区不适3年,加重1周"于2005年2月12日入院.入院时查血清总胆固醇(TC):6.3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87mmol/L,血磷酸肌酸激酶(CK):102 U,血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2 U,谷草转氨酶(AST):22 U,乳酸脱氢酶(LDH):171U,肌钙蛋白Ⅰ(cTnⅠ):阴性.既往心电图曾提示心肌缺血,此次入院心电图提示部分导联ST段下移.入院诊断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于2月18日开始小剂量辛伐他汀(10mg QN)调脂治疗.服药2d后患者感乏力,肌痛.于2月20日复查酶学普遍升高,CK:831U,CK-MB:39 U,AST:62 U LDH:216 U,继续服药并每日复查酶学.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李文强;余宏斌;朱洪斌;刘前君

    目的 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房(CCU)接诊的122例疑似AMI的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6例确诊AMI患者作为观察组,36例非AMI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发病早期包括发病3 h内、3~6 h、6~12 h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浓度变化,探讨各指标在AMI发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FABP、Myo在发病初期3 h内明显升高[(51.37±15.78)vs. (0.31±0.12)] pg/ml、[(185.32±87.36)vs.(55.78±11.76)]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 h、6~12 h内H-FABP、Myo含量仍然维持较高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K-MB、cTnⅠ在发病初期3 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15, P=0.0545)、(t=0.3961,P=0.6927),但在发病3~6 h、6~12 h含量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损伤标志物H-FABP在AMI发病前3 h即明显升高,有利于早期发现AMI并及时治疗.Myo在AMI发病初期前3 h也明显升高,但是由于特异性差,可以作为主要的辅助诊断指标.

  • 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疗效分析

    作者:高静媛;杨雨旸;潘彩飞;于小龙;孙尧

    目的 探讨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疗效,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葛根素低剂量组(40 mg/kg)、葛根素中剂量组(80 mg/kg)、葛根素高剂量组(160 mg/kg),每组10只.另取同龄正常饲养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各组大鼠分别于取血测定血糖、肌钙蛋白Ⅰ(cTnI),16周后取心肌组织测定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 葛根素有降糖作用,以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明显(P<0.05).模型组高糖饮食16 w后cTnI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葛根素高剂量组的cTnI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葛根素高剂量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有明确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减轻心肌氧化应激反应发挥作用.

  • 肌钙蛋白I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对非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菲菲;龚娟妮;姜尧;邝土光;杨媛华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Ⅰ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两种血清心脏标志物对非高危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右心功能不全(RV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北京朝阳医院的成人非高危APE患者96例,其中男44例,女52例,年龄45~71岁,平均(61±14)岁.根据心脏超声表现有无RVD分为RVD组和非RVD组,RVD组61例,其中男29例,女32例,年龄47~71岁,平均(63±15)岁;非RVD组35例,其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45~69岁,平均(60±14)岁.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及血清肌钙蛋白Ⅰ、NT-proBNP的水平差异,分析二者对RVD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间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VD组肌酐清除率[96.4(77.5,99.6)ml/min]低于非RVD组[101.7(95.1,106.5)ml/min,P=0.021];RVD组患者NT-proBNP[2300(1056,3396)ng/L]和肌钙蛋白Ⅰ[0.13(0.09,0.25)μg/L]明显高于非RVD组[188(61,535)ng/L,0.00(0.00,0.02)μg/L,均P<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升高100 ng/L的OR值为1.199,95%CI:1.117~1.287;肌钙蛋白Ⅰ升高0.01μg/L的OR值为1.164,95%CI:1.079~1.256;肌酐清除率的OR值为0.968,95%CI:0.938~0.998,均与RVD呈显著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升高100 ng/L的OR值为1.155,95%CI:1.074~1.241;肌钙蛋白Ⅰ升高0.01μg/L的OR值为1.079,95%CI:1.001~1.151,和RVD独立相关.NT-proBNP、肌钙蛋白Ⅰ及二者联合诊断RV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95%CI:0.841~0.976)、0.896(95%CI:0.826~0.966)和0.925(95%CI:0.862~0.988).NT-proBNP的佳诊断界值为503.5 ng/L,敏感度85.7%,特异度75.4%,阳性预测值66.7%,阴性预测值90.2%;肌钙蛋白Ⅰ的佳诊断界值为0.05μg/L,敏感度80.0%,特异度86.9%,阳性预测值77.8%,阴性预测值88.3%.二者联合预测回归模型的佳诊断概率界值为0.779,敏感度65.7%,特异度96.7%,阳性预测值92%,阴性预测值83.1%.结论 NT-proBNP和肌钙蛋白Ⅰ对非高危APE患者RVD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其意义需要结合患者整体情况、实验方法等综合评价,二者联合评估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人院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

    作者:陈勇;刘双;郭伟;王增智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入院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短期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筛选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就诊并被确诊的入院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患者156例,其中符合纳入标准90例,男37例,女53例,平均年龄(61.1±14.6)岁,留取溶栓或抗凝前的外周静脉血标本,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FABP浓度,非均相免疫法测定肌钙蛋白Ⅰ(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所有患者随访30 d,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杂临床过程组(7例)和简单临床过程组(83例),结果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x2检验的连续性校正及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复杂临床过程组H-FABP水平高于简单临床过程组(U =54.000,P<0.01);ROC曲线获得H-FABP的佳预后截值为7 μg/L,H-FABP、cTnI和NT-proBNP三者之间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FABP≥6 μg,/L、心率≥106次/min和晕厥(均P<0.01)可预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短期不良预后;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H-FABP≥6 μg/L和晕厥(均P<0.05)仍是独立预测因素;cTnI或NT-proBNP联合H-FABP可提高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30 d的预测价值.结论 单独应用H-FABP或H-FABP联合其他临床资料,可对入院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30 d的预后进行评估,H-FABP作为预后评估可能优于cTnI和NT-proBNP.

  • 长寿老年男性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及影响因素

    作者:薛载耀;司全金

    目的 探讨长寿老年男性LVEF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preserve ejection fractions,HFPEF)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其对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2月~2016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长寿老年男性患者236例,其中临床诊断为HFPEF患者92例(心力衰竭组),无心力衰竭患者144例(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心力衰竭组患者NT-proBNP[(2205.4±2128.4)ng/L vs(457.3±312.2)ng/L,P=o.000]和logNT-proBNP(3.3±0.3 vs 2.5±0.3,P=0.004)明显高于对照组.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心力衰竭组NT-proBNP与心房颤动、利尿剂、LVEF、左心房内径、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logcTnI呈正相关(P<0.05,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LVEF、左心房内径、eGFR、logcTnI为NT-proBNP的独立相关因素,而且NT-proBNP与LVEF、eGFR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长寿老年男性HFPEF患者NT-proBNP水平受多因素影响,提高LVEF及eGFR或可降低NT-proBNP水平,从而改善预后.

  •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无复流的预测因子和保护因素

    作者:莫凡睿;李娟;楚罗湘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B型钠尿肽(BNP)、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急诊PCI的AMI患者258例,分为无复流组(38例)和正常血流组(220例),比较2组患者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vWF、BNP、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 与正常血流组比较,无复流组cTnI、hs-CRP、vWF、BNP显著升高[(8.2±1.2)μg/L vs (3.1±1.0)μg/L,(31.6±4.9)mg/L vs(23.3±4.0)mg/L,(738.0±94.7)μg/L vs(635.0±100.2)μg/L,(409.9±122.8)ng/L vs(271.5±99.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10.5%% vs 4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vWF、BNP是无复流的危险因素.结论 hs-CRP、vWF、BNP是无复流现象的预测因子.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可以减少无复流现象发生.

  •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张源波;韩聚强;郭凯;杨萌;金婧茹;常华;陈冬梅;王玉红;周荣斌;和渝斌

    目的 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入选老年AMI合并CS入住我院急诊科患者50例.分为PiCCO组25例,非PiCCO组25例.非PiCCO组入急诊科后立即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PiCCO组在此基础上行深静脉置管+股动脉置管+ PiCCO监测技术.比较2组间24 h、48 h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Ⅰ(hs-cTn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病死率,PiCCO组心脏指数(CI)、全心舒张末容积(GEDV)、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的变化.结果 与0h比较,治疗24 h、治疗48 h CI[(3.43±0.49)L/(min·m2)、(3.74±0.51)L/(min· m2) vs (3.06±0.65)L/(min·m2)]显著增加,GEDV[(812.40±53.62)ml、(796.68±57.03)ml vs (860.16±63.08)ml]显著下降,ELWI[(16.28±2.95)ml/kg、(13.40±2.48)ml/kg vs (19.84±3.52)ml/kg]显著下降(P<0.001).治疗24 h PiCCO组APACHEⅡ显著低于非PiCCO组(P<0.05);治疗48 h PiCCO组hs-cTnI、NT-proBNP、APACHEⅡ低于非PiCCO组(P<0.05).28 d病死率比较,PiCCO组显著低于非PiCC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技术对指导老年AMI合并CS患者的治疗有一定价值.

  • 老年冠心病患者择期介入治疗对血浆B型钠尿肽的影响

    作者:胡慧英;李志刚

    目的 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择期PCI患者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择期PCI的冠心病患者284例,根据病变分为单支病变组109例、双支病变组99例、多支病变组76例.分别检测患者PCI术前及术后7 d BNP、肌钙蛋白I(cTnI)和LVEF,同时分析PCI术前、术后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双支和多支病变组患者BNP和cTnI水平升高,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择期PCI术后BNP水平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择期PCI前后cTnI、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择期PCI可改善心肌缺血,降低BNP水平.BNP水平可作为判断心肌缺血的临床指标之一.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史云桃;蒋廷波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影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功能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医师预测STEMI患者心力衰竭(心衰)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205例因STEMI入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心衰组86例,非心衰组119例.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与心衰相关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STEMI患者发生心衰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心衰组比较,心衰组年龄偏大,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病变支数、局部室壁运动障碍均明显升高(P<0.05).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绞痛、糖尿病、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清除率、局部室壁运动障碍与STEMI患者心功能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舒张压是STEMI患者合并心衰的危险因素(OR=2.757,95%CI:1.330~5.714,P=0.006;OR=1.042,95%CI:1.017~1.067,P=0.001).结论 STEMI发生心衰比例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糖尿病、舒张压可能是STEMI患者发生心竭的危险因素.

  • 尼可地尔对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丁平;陈红;张海燕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对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2组均给予积极的心肌梗死综合治疗,试验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口服尼可地尔5 mg,3次/d.2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7、10 d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3、7和10 d血清cTc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24±4.31)μg/L vs(10.47±4.72)μg/L,P<0.05;(0.53±0.31)μg/L vs(2.50±1.45) μg/L,P<0.01;(0.09±0.07)μg/L vs(0.41±0.26)μg/L,P<0.01].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服尼可地尔对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一定心肌保护作用.

845 条记录 4/43 页 « 12345678...424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