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胃病患者临床症状与胃运动功能的关系:胃肌电活动和腔内压力变化的同步分析

    作者:张兵;张万岱

    目的从胃运动功能的角度探讨胃器质性疾病患者各种临床症状的产生机制,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胃窦内同步记录胃肌电活动和腔内压力变化的方法,研究了45例慢性胃病(含慢性胃炎和胃溃疡)患者有关临床症状与胃运动功能的关系.结果慢性胃病患者中常见胃肌电节律紊乱(以快速型为主)和肌电-压力脱偶联现象;呕吐和反酸分别与慢波节律紊乱和压力波频率减少有关;嗳气、腹鸣均与平均压力波幅值及3种不同形态压力波的平均幅值的增高有关;恶心与平台型波平均幅值的下降有关.结论提示上消化道症状的产生与胃肌电节律异常及胃平滑肌收缩功能均有关系,且不同的症状可能以不同的胃运动功能改变为基础.

  • 幽门螺杆菌vacA不同亚型与相关胃疾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忠;王旭光;吴鹏;薄威;王莹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细胞空泡毒素基因(H.pylori vacA)不同亚型与相关胃疾病的关系,寻找能够提示不同胃疾病结局、对不同胃疾病,特别是胃癌具有预警作用的H.pylori毒力因子标志物.方法:236例H. pylori阳性病例包括浅表性胃炎(SG)81例,萎缩性胃炎(AG)77例,胃糜烂(EG)33例,胃的非典型增生(GD) 16例,胃癌(GC)29例.采用PCR扩增方法对vacA基因不同亚型进行检测.结果:AG组vacAm2亚型的检出率高(41.6%),高于EG和G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8,P = 0.019). 在AG组vacAs1m2亚型的检出率(42.5%)显著高于EG,GD,GC组(P = 0.05,P = 0.035,P = 0.022),与SG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vacAs1m2亚型H.pylori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毒力菌株.

  • 经腹彩超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鹏;方亚平

    目的:探讨经腹彩超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既做胃部彩超又做胃镜检查的患者85例.采用Kappa分析作诊断一致性检验.结果:Kappa值0.728,P<0.001.共有12例与胃镜结果不相符.其中7例胃溃疡误诊为胃炎,1例胃溃疡误诊为胃癌,1例胃癌误诊为正常,3例十二指肠溃疡并胃炎只诊断了胃炎.结论:该组资料两种检查的诊断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并且彩超对胃部疾病的显示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是彩超对尚未转移的恶性溃疡的性质估计仍不够准确,所以彩超可以作为胃镜检查前的一种有效的筛查方法,并能对胃部疾病的治疗效果及病情发展作出有效的评价.

  • 低张与非低张阳性对比剂增强螺旋CT对胃壁显示差异探讨

    作者:王治国;张金鳌;蒋华庭

    目的:研究低张与非低张阳性对比剂在增强螺旋 CT对胃壁病变的显示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钡餐及手术病理证实,并均行低张与非低张阳性对比剂分组后螺旋传统 CT增强扫描 [其中部分重要病灶辅以薄层扫描和 MPR和(或)三维成像 ]对胃壁病变表现对照分析.结果:增强螺旋 CT对低张阳性对比剂下胃壁小病变(黏膜面局限性隆突、凹陷、增厚等)检出率占 71.5%,定性准确率占 57%,肿块侵犯程度及腹腔内其他部位转移情况诊断及准确率占 66%,胃壁光滑占 92%,而非低张阳性对比剂增强螺旋 CT对胃壁小病变检出率占 68%,准确率占 49%,肿块对胃周结构侵犯程度及转移情况占 62%,胃壁光滑占 85%.结论:增强螺旋 CT在低张与非低张阳性对比剂中,前者对病变显示及诊断准确率方面更直观、更高.

  • 胃Dieulafoy病12例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程骏;朱冠保;姚建高;张启瑜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胃 Dieulafoy病诊治中的作用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1988年 6月至 2004年 11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 12例胃 Dieulafoy病临床资料.结果: 12例中 5例经胃镜诊断, 2例内科保守治疗后再出血, 3例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 7例由术中诊断.全组均经手术治愈.结论:外科手术在胃 Dieulafoy病诊治中应该仍有重要的地位.对胃 Dieulafoy病有充分的认识,术中细致探查多可获得明确诊断,注意不同术式的合理运用及操作细节是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 20年间贲门疾病患者250例胃镜资料分析

    作者:陈平湖;李剑;黄元熹

    目的:了解有上消化道症状人群贲门疾病发病情况.方法:对因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的19 274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贲门疾病250例,检出率1.30%.其中贲门炎154例,贲门癌84例,贲门溃疡和贲门息肉各6例.结论:清楚了解贲门疾病发病情况,对防治贲门癌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胃疾病 胃镜检查
  • 埃索美拉唑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袁德新;吕成倩;马骁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对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奥美拉唑组、埃索关拉唑组、法莫替丁组和铝碳酸镁组,对照组单独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其余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加服奥美拉唑20 mg 1次/d;埃索美拉唑20 mg 1次/d;法莫替丁20 mg 2次/d和铝碳酸镁500 mg 2次/d.分别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对各组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及胃黏膜损伤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上消化道症状及胃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埃索美拉唑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对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黏膜损伤有显著疗效.

  • 药物联合对断流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为群;朱郇容;胡中伟;郭家伟

    目的:观察心得安、泰胃美、麦滋林-S颗粒联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疗效.方法:将74例经胃镜确诊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分为两组,药物联合治疗组56例,采用心得安10 mg/次,3次/d(具体剂量根据心率而定);麦滋林-S颗粒0.67g/次,3次/d;泰胃美0.67 g/次,3次/d治疗.对照组20例不用治疗组药物组合,仅给予常规的对症处理.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完成治疗后胃镜复查.结果:药物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5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心得安、泰胃美、麦滋林-S颗粒联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有良好的疗效,能预防断流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 蒙脱石散剂加奥曲肽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郑长春;彭贺新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剂加奥曲肽对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急性胃黏膜病变的 92例患者分为两组 ,46例用蒙脱石散剂加奥曲肽治疗者为治疗组, 46例用法莫替丁治疗者为对照组,其它辅助治疗完全相同,对比两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 71.7%,总有效率是 100%;对照组的显效率为 50%,总有效率是 91.3%.结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蒙脱石散剂加奥曲肽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值得临床推广.

  • 氯胺酮预处理对大鼠应激性溃疡血浆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作者:丁冬;屠伟峰;韩琪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应激性溃疡大鼠血浆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在Wistar雄性大鼠应激前给予氯胺酮,采用水浸-束缚应激方法制作模型.观察胃黏膜溃疡指数(UI),大体及光镜下胃黏膜损伤程度及组织学变化,血浆MDA、MPO、SOD水平.结果:使用氯胺酮后可见胃黏膜UI明显降低,光镜下仅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应激所致的胃黏膜损伤明显减轻.氯胺酮预处理组血浆MDA、MPO水平也明显低于应激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氯胺酮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胃黏膜病变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血浆MDA、MPO、SOD水平有关.

  • 鹿角胶对大鼠胃黏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静;余仕龙;王峰;陈小青;苏华

    目的:通过对大白鼠胃黏膜损伤的实验观察,研究中药鹿角胶对大白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鹿角胶50 g(医院中药房)用蒸馏水制成25%鹿角胶溶液,选用150~200 g Sprague-Dawdey种系大白鼠(SD大鼠)80只,不分雌雄,随机分为无水乙醇组、鹿角胶组、氢氧化铝组和正常对照组.无水乙醇组胃内灌注生理盐水1 mL/只,30 min后再次灌注无水乙醇1 mL/只.氢氧化铝组胃内灌注氢氧化铝1 mL/只,30 min后再次灌注无水乙醇1mL/只.鹿角胶组胃内灌注鹿角胶1 mL/只,30 min后再次灌注无水乙醇1 mL/只.正常对照组胃内灌注生理盐水1 mL/只,30 min后再次灌注生理盐水1 mL/只.比较各组胃黏膜变化.结果:经鹿角胶灌注的SD大鼠胃黏膜无论在损伤程度或损伤范围上都显著轻于无水乙醇组,与氢氧化铝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鹿角胶溶液能够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增强胃黏膜屏障,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经胃镜检查发现逆行胃黏膜脱垂118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关玉盘;张杰

    目的:探讨逆行胃黏膜脱垂(RGMP)的胃镜下表现及其并发症.方法:应用胃镜检查4228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病人,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查4228例共检出RGMP 118例,检出率为2.79%,其中贲门炎3例,脱垂胃黏膜炎症44例,出血12例.共有并发症59例,占检出RGMP总数的50%.结论:RGMP多有频繁恶心、剧烈干呕、腹压升高等症状,临床上并不少见,并常出现并发症,易误诊,应引起高度重视.

  •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几种胃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春荣;农勤高;吴志芳

    目的 探讨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几种胃疾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27例胃癌患者、24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1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胃溃疡、20例轻度浅表性胃炎或无任何病理变化者血清中MMP-9的含量.结果 胃癌组患者血清中MMP-9水平明显升高,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组MMP-9水平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9可能参与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检测血清 MMP-9能反应出胃疾病的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 胃疾病患者β2微球蛋白含量测定结果分析

    作者:刘福建

    β2微球蛋白(β2-MG)是细胞膜上完整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部份,为低分子蛋白质,其分子量仅为11800,正常人体的血液及尿液中含量很微量,而恒定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人们对它的认识,已广泛在临床中得到检测应用,对肾、肝、心及胃肠疾病患者的血液尿液含量测定的临床报道不少,在病因探讨、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方面显示出重要价值,对针对胃疾病的研究报道不多,近年来我们对51例胃疾病患者的血清β2-MG含量进行检测,旨在探讨它在胃疾病诊断方面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 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

    作者:梁振家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年收治的残胃癌56例临床资料.结果:残胃癌多在良性胃十二指肠疾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10年后发病,毕罗-Ⅱ式癌发生率85.7%(48/56),毕罗-Ⅰ式癌发生率14.3%(8/56),毕罗-Ⅱ式癌发生率显著高于毕罗-Ⅰ式(P<0.005);胃镜及组织活检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残胃癌的治疗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根治性切除42例中患者生存5年以上14例(33.3%),生存3年以上28例(66.7%);姑息性切除10例生存1~2.5年,未能手术切除的4例生存1~10个月.结论:对良性胃十二指肠疾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10年以上患者进行定期胃镜检查及多处组织活检,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残胃癌首选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 幽门螺杆菌致胃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黄赞松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人类胃十二指肠损害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胃癌发病率与当地的HP感染呈正相关[1],与萎缩性胃炎、胃癌和胃粘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关系密切[2,3];因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早已将其定为I类致癌源[4],然而有关HP的致癌机制目前还不清楚[5].

  • 101例小儿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林君红;谢登攀

    目的探讨小儿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101例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患儿行胃镜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56例,十二指肠炎14例,十二指肠溃疡26例,胃窦溃疡1例,食管裂孔疝2例,未见异常2例.全部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总阳性率47.52%,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的HP阳性率分别为41.07%(23/56)、35.71%(5/14)、73.08%(19/26)和100%(1/1).结论小儿胃及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主张对有症状且确诊为Hp感染相关性的胃炎、溃疡病采取HP根除治疗.

  • 胃液癌胚抗原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运世

    目的:评价胃液癌胚抗原(CEA)含量测定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189例胃部疾病患者同时测定胃液及血清CEA含量.结果:189例患者分为胃癌组(1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异型增生组(2组);CAG伴肠化组(3组);其它良性疾病组(4组).胃液CEA含量,1组和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组与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组、2组、3组和4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各组的胃液CEA阳性率分别为72.5%、15.8%、16.7%和0.胃癌组同时测定的血清CEA阳性率为42.5%.结论:对胃癌病人检测胃液中CEA含量明显优于血清CEA的测定.胃液CEA的增高对胃癌的诊断可提供佐证.

  • 口服超声造影在胃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周柱玉;张海兵;陈亚青;沈理

    目的 通过口服超声造影(OCUS)进行胃疾病筛查,探讨OCUS在胃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上海崇明地区疑有胃疾病的2852患者进行OCUS筛查,以胃镜病理结果为对照,分析OCUS图像质量、病变位置、病变大径、病变性质对胃疾病诊断符合率的影响.结果 OCUS筛查胃疾病的检出率为12.9%(367/2852),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2676/2852)、69.1%(367/531)、99.5%(2309/2321)、96.8%(367/379)和93.4% (2309/2473);图像质量、病变位置、病变大径、病变性质均是OCUS诊断胃疾病诊断符合率的影响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Logit P=-7.416+0.842X1+0.359X2+ 1.728X3显示,影响胃疾病诊断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病变大径、图像质量和病变位置,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5.632、3.321和1.420;而病变性质对其无明显影响.结论 OCUS筛查胃疾病准确率、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较高,可作为一种胃疾病选择性筛查的首选方法;其对胃疾病诊断符合率与图像质量、病变位置、病变大径、病变性质有关,其中病变大径影响大,病变性质影响小.

  • 螺旋CT胃仿真内镜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初探

    作者:陈轶;孙清荣;戚跃勇;廖翠薇

    目的 探讨螺旋CT胃仿真内镜成像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CO2气体和5%造影剂混合液两种对比剂进行扫描,通过仿真内镜导航软件(Navigator,GE)进行VE成像,选择平滑(Smooth)成像模式及多平面重建.结果 两种不同对比剂相互弥补不足.36例患者检查能清楚地显示胃正常结构和狭窄、梗阻病变.结论 CTVE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可作为纤维内镜的补充,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86 条记录 13/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