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CagA IgG在根除幽门螺杆菌过程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致邦;辜明铭;王丕龙;陈立好;李华平;陈全

    多年来,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 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等多种胃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根除Hp感染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但根除效果的观察较困难,常需经胃镜取胃粘膜组织.多次检查,病人难以接受.国外资料报道,Hp被清除后,血清特异IgG明显下降,但所需时间长, 且难以降至正常水平[2].近年的研究表明,临床分离的Hp可分为产细胞空泡毒素( Vacuolating cytotoxin,Vac)的Toxin+和不产Vac的Toxin-两种类型,所有的Toxin+ 株能表达一种蛋白质,称为细胞毒相关基因抗原(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antigen,Cag A).CagA在Hp中含量极微,却能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

  • 干预措施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效果分析

    作者:尹春英;王春青;李炳庆

    中国的年龄结构呈老龄化趋势,老年人胃肠功能差,患胃肠疾病风险增加。目前,胃镜是检查食管、胃疾病重要、直观检查手段,在临床诊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年患者应常规定期行胃镜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老年患者由于症状不适感、对疾病后果的担心及对胃镜检查的顾虑,大多存在抵触心理,认为无法忍受而拒绝,加之害怕自己查出阳性病变,从而使很多疾病无法得到早期诊断,由此作者设想,是否能在胃镜检查前、中、后对老年患者实施心理、行为及认知等干预措施,使老年患者能够主动接受胃镜检查,提高胃镜检查的满意度。

  • 间苯三酚与氢溴酸高乌甲素联合治疗急性胃痉挛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达斌;舒科;杜燕

    目的 观察间苯三酚与氢溴酸高乌甲素联合治疗急性胃痉挛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急性胃痉挛患者62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三组,Ⅰ组19例,单予间苯三酚治疗,40 mg/次,肌内注射;Ⅱ组20例,单予氢溴酸高乌甲素治疗,每次4 mg,肌内注射;Ⅲ组23例,联合给予间苯三酚和氢溴酸高乌甲素治疗,剂量同Ⅰ、Ⅱ组;三组均给予泮托拉唑40 mg静脉滴注,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 Ⅰ、Ⅱ、Ⅲ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7.89%、65.00%、82.60%.Ⅲ组有效率高于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与氢溴酸高乌甲素均是治疗急性胃痉挛有效药物,两者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效果.

  • 阿米洛利预处理对浸水束缚大鼠血清NO及胃黏膜MPO的影响

    作者:蒋群;屠伟峰;徐少群;赵高峰

    目的: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阻断剂———阿米洛利(Amiloride)预处理对急性胃黏膜病变(AMGL)大鼠的影响,并探讨AMGL发病机制与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的关系。方法选取Wistar大鼠30只,分为正常空白对照组(NC组)、应激模型组(WS组)、阻断剂组(AM组,给予Amiloride 预处理),每组10只。采用浸水束缚应激(WIRS)方法复制AMGL模型,于应激6 h后观察胃黏膜大体及光镜下胃黏膜损伤程度、组织学改变及溃疡指数(UI)、血清一氧化碳(NO)活性和胃黏膜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结果 WS组大鼠胃黏膜呈暗红色,有大量点状出血、线状出血或片状糜烂,黏膜下血管和皮区血管充血,光镜下见上皮细胞黏液层变薄、缺失,细胞间隙变大,不同程度坏死;AM组大鼠WIRS 6 h后大鼠胃黏膜出血或糜烂程度明显轻于WS组,光镜下虽可见大量毛细血管充血、扩张,上皮细胞黏膜层有少许缺损,但基本完整。与NC组比较,WS组大鼠WIRS 6 h后胃黏膜UI显著增高,血清NO活性增强,胃组织MPO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WS组比较,AM组大鼠胃黏膜UI、血清NO活性及胃组织MPO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miloride可有效减轻炎症介导的WIRS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或病变,提示ASICs可能参与了WIRS大鼠AMGL的发生。

  • 胃内菌群在胃部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郭红

    胃液pH较低(pH<4.0)且富含各种消化酶类,大多数细菌很难在胃内定植,因此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研究者认为"胃是一个无菌器官".直到1982年,西澳大利亚病理科医生WARREN及其同事发现并报道了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存在某种未见分类的弯曲杆菌,后来该菌被命名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这颠覆了胃是无菌器官的传统概念[1-2].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研究者发现,除Hp外,胃内还存在其他多种细菌.然而目前,对于胃内菌群的了解还很少,本文将对胃内菌群在胃部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附14例报告)

    作者:崔佳森;伦增军;曹厚军

    目的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误诊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有上腹疼痛和返酸史;伴溃疡形成11例,穿孔4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术前行胃镜检查2例,X线钡餐透视检查6例,无1例获确诊;其余病例亦全部误诊为胃溃疡或癌肿.结论胃镜多部位取材,特别是在溃疡与周边粘膜移行处,采取挖掘式取材,能减少误诊率;胃大部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 胃癌组织中HpureA基因表达

    作者:张勇;曾维政;蒋明德;陈晓斌;徐辉;陈虹彬

    目的:了解胃癌组织HprueA基因表达状况,探讨HpureA 基因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Warthin-Starry银染、原位PCR方法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0例、胃癌(CG)35例胃粘膜Hp及ureA基因感染状况.观察非癌患者胃粘膜炎症反应程度.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萎缩性胃炎、胃癌组织、癌旁胃粘膜组织Hp检出率分别为48.57%、62.5%、0、54.28%;ure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51.42%、75%、37.14%、82.86%,萎缩性胃炎、癌旁组ureA基因检出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P<0.05,P<0.01).非癌患者胃粘膜单个核细胞、分叶核细胞浸润程度ureA 组、Hp+级较HP 组显著增多(P<0.01).结论: 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HpureA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引起更严重的炎症反应.说明Hp感染与萎缩性胃炎、胃癌关系密切,在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 高频电容场治疗技术在胃及十二指肠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祥尧;李学德;匡真真;罗运波

    目的:探讨高频电容场治疗技术(HCPT)在胃、十二指肠手术中的价值.方法:HCPT技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手术患者18例,其中胃癌9例、胃窦部溃疡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例 ;手术中对胃左右、胃网膜主干血管行传统方式结扎,以下的分支血管以HCPT电钳钳闭,HCPT在肠管及胃壁近端预切处切断,观察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果:胃癌患者行根治术及毕-Ⅱ和毕-Ⅰ消化道重建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毕-Ⅰ或毕-Ⅱ消化道重建术,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HCPT技术应用于胃、十二指肠手术中对较小血管止血满意.

  • 两种不同药物组成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及费用评估

    作者:陈晓琴;王岚;郑洲云;周力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药物组成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费用.方法:120例经内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并14C呼气试验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四环素+呋喃唑酮+阿莫西林,B组用标准四联疗法PPI+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两组治疗14 d,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治疗效果及治疗费用.结果:A组与B组Hp根除率分别为91.67%(55/60)和90%(54/60),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组与B组药品费用分别为136.40元和342.36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PPI联合四环素、呋喃唑酮及阿莫西林根除清化道HP感染具有治疗效果好、费用低的优点.

  • 超声对胃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余本英

    我院自1998年至2000年,应用胃显影剂超声检查和诊断胃平滑肌瘤达200余例,经过X线钡餐、胃镜检查对照,有完整病例资料者共80例,对此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以探讨超声诊断胃平滑肌瘤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 82例残胃内镜观察

    作者:姜琼;车筑平;黄永辉;孙诚谊

    外科手术是治疗消化性疾病的重要方法,而胃镜是正确诊断残胃病变的重要手段,且可以对某些病变进行治疗.为了解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情况,分析了我院 1999 年 10 月至 2001 年 12 月 82例手术后残胃的胃镜观察结果,这对于预防和治疗手术后残胃并发症可能有指导意义.

  •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和肺耐药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

    作者:张毅;沈祖楹;于扬

    目的:检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和肺耐药蛋白(LR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患者胃癌组织和30例慢性胃炎组织中MRP及LRP的表达.结果:在52例胃癌组织和30例胃炎组织中,MR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69%(17例)、10%(3例),LR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46%(33例)、33.33%(10例),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MRP的表达与胃癌病理分期和分化程度相关(P<0.05);LRP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两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RP和LRP在胃癌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两者均可能是胃癌原发性多药耐药(MDR)的一种重要机制,且两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临床上检测该两蛋白的表达,有利于为胃癌患者制定更加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

  • 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各种胃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汉园;蒋玉英;王斌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各种胃部病变的关系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幽门螺杆菌抗体IgG阳性的病例168例.其中浅表性胃炎45例,萎缩性胃炎32例,消化性溃疡53例(胃溃疡28例,十二指肠溃疡25例),胃癌38例;正常对照组54例.应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以及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采用ELISA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IgG.结果 胃癌组血清PGⅠ,PGⅠ/PGⅡ的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萎缩性胃炎组血清PG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消化性溃疡组血清PGⅠ,PGⅠ/PG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浅表性胃炎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PGⅠ无明显差异.结论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的比值可作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各种胃疾病的参考指标.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

    作者:曾国群;李奕;张灵芳;韦凤清

    0 引言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有改变,我们对H.pylori感染的相关胃疾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作一探讨.

  • 糖尿病性胃麻痹98例诊治体会

    作者:梁湖

    糖尿病性胃麻痹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主要表现为胃排空延迟而致恶心、呕吐、上腹不适、饱胀感、或早饱、厌食、胃扩张等消化不良症状,由于其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常易误认为单纯消化道疾病,为提高认识,现将我院1990~2005年收治的98例糖尿病性胃麻痹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 PCNA在胃粘膜病变伴幽门螺旋菌感染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刘安丽;刘平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粘膜病变伴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的表达.方法:对126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同胃粘膜病变用Warthin-Starry(W-S)法检测Hp感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标记;结果:PCNA免疫组化标记在非胃癌组与胃癌组之间差别明显(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低表达,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癌旁组织中高表达,PCNA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分组病变中Hp(+)者PCNA高表达.结论:Hp感染与PCNA表达之间有一定关系,Hp感染患者PCNA高表达,PCNA表达与Hp感染呈正相关关系;PCNA基因表达与胃粘膜增殖和肿瘤恶化有关.

  • 幽门螺杆菌与残胃病变13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鑫

    临床资料本文总结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130例,男性103例,女性27例,年龄24~75岁.其中胃癌术后45例,胃恶性淋巴瘤术后8例,胃平滑肌肉瘤术后2例,胃溃疡术后38例,十二指肠溃疡术后30例,病史不详7例.全部病例均行胃部分切除术,其中毕I式术后29例,毕Ⅱ式术后101例.术后相隔约半年至15年复查胃镜及行组织学检查,证实残胃病变中有残胃炎94例,其中HP阳性者74例;吻合口溃疡24例,其中HP阳性者18例;吻合口息肉形成3例,其中HP阳性者2例;残胃癌9例,其中HP阳性者7例.幽门螺杆菌检查方法是在内窥镜下取活组织1块,用快速尿素酶法测定HP.

  • 幽门螺杆菌抗体、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等联合检测在体检人群胃疾病筛查中的意义

    作者:茅溢恒

    目的 探讨分析幽门螺杆菌抗体、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Ⅱ及PGR联合检测在体检人群胃疾病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体检中心选择同时包含胃镜、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及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查项目的受检者271例,分为经胃镜检查(部分行活检病理)证实的胃溃疡组49例,萎缩性胃炎组86例,癌前病变和胃癌组36例,经胃镜检查无胃疾病或仅有浅表性胃炎的对照组100例.采用放免技术测定体检人群血清中幽门螺杆菌抗体、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Ⅱ及其比值,同时行胃镜检查,胃镜下活检的病例均以病理诊断为准,对血清学、胃镜以及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患者的五项指标中PGⅠ、PGR均低于其他各组,G-17水平、Hp-Ab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的G-17水平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中G-17和Hp-Ab阳性率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抗体、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Ⅱ及PGR的阳性率与胃疾病不同种类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联合检测在体检人群胃疾病的筛查、鉴别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 端粒酶活性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

    作者:戴文颖;袁媛

    端粒酶在胃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密切,且幽门螺杆菌已被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端粒酶活性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本文就端粒酶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予以综述.

  • 吻合器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高小利;张广仁;寇飞

    评价吻合器在胃切除中的应用.经25例观测,吻合成功24例,成功病例无吻合口狭窄、出血、吻合口渗漏及其它并发症,失败1例,改胸腹联合切口手工吻合.吻合器的应用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吻合器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286 条记录 14/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