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牵张成型在兔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实验观察
目的 探讨牵张成型术在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35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70个踝关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与C组3组.A、B组采用划痕法建立兔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A组足踝安装环形外固定支架牵张成型(15只,30个踝关节),B组不作任何处理(15只,30个踝关节),C组为对照组(5只,10个踝关节).B组分别于造模术后4、8、10周取材,每次取材5只(10个踝关节),C组在第4周取材5只(10个踝关节).采用ELISA法检测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β3、白细胞介素-33(IL-1β、IL-33)水平.结果 A组兔踝关节软骨炎性反应较B组明显减轻,C组兔踝关节软骨结构正常,关节液透明.B组造模术后4、8、10周,Mankin评分与关节液IL-1β、IL-33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Mankin评分明显增高,关节液IL-1β、IL-33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0周时,A、B组Mankin评分明显高于C组,A组Mankin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踝关节软骨正常比例明显低于C组,A组踝关节软骨轻度缺损比例明显高于B组,而中、重度缺损比例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兔踝关节液IL-1β、IL-33水平明显高于C组,A组兔踝关节液IL-1β、IL-33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着病程的进展,病情与炎性细胞因子逐渐加重,牵张成型可以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从而达到修复踝关节软骨缺损的作用.
-
自体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软骨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技术和方法.方法:取兔自体关节软骨细胞,经体外扩增、3H-TdR标记后与生物材料PluronicF127结合,修复人为造成的兔关节软骨缺损.结果:8周后关节软骨缺损由白色透明样软骨组织充填;12周后缺损修复,表面较光滑,组织切片显示软骨陷窝、基质均匀;放射自显影显示修复组织带放射活性.结论:组织工程技术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较好方法.
-
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实验与临床
关节软骨的修复一直是骨科领域尚未完全解决的一大难题.现就关节软骨损伤后促进自身修复、组织或细胞移植修复、组织工程修复等方面对关节软骨修复方法作一综述.
-
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研究了解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回顾已发表的软骨缺损相关文献,总结目前软骨缺损的治疗现状,结合本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得出治疗软骨缺损的策略及相关进展。目前关节软骨缺损的治疗方法有:微骨折、软骨细胞移植术、骨软骨移植术和组织工程技术;功能磁共振在早期诊断软骨缺损、软骨退变中的相关研究正逐渐增多。目前软骨缺损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组织工程技术为软骨缺损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功能磁共振在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
-
补肾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藻酸钙复合体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研究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藻酸钙复合体体治疗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大鼠全层软骨缺损造模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补肾活血组、BMSCs-藻酸钙组、补肾活血联合BMSCs-藻酸钙组.补血活血组术后8周每天给予补肾活血方灌胃;其余组术后每天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在第4、8周分批处死,收集并作相关检测.结果:形态学、病理组织学染色及Mankin评分结果表明,模型组软骨缺损损伤加重,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其余组缺损可见组织填充修复,尤以补肾活血联合BMSCs-藻酸钙组修复组织佳.Real-time PCR结果证实,补肾活血联合BMSCs-藻酸钙组修复组织中Ⅱ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和BMSCs-藻酸钙复合体单独使用对关节软骨缺损均具有一定的修复治疗作用,两者联合使用时通过增加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合成,软骨修复效果达到好.
-
软骨下钻孔联合白及胶复合物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
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构建A,B两类关节软骨缺损动物模型.A模型为未钻通软骨下骨模型,采用同体对照,右侧为(种子细胞+白及胶+Pluronic F-127)复合支架材料修复;左侧为空白对照.B模型为钻通软骨下骨模型,同体对照,右侧为(无细胞白及胶+Pluronic F-127)复合支架材料修复;左侧为空白对照.另设一组采用B模型动物,用Pluronic F-127人工合成材料修复,双侧相同.在术后4,12,24周处死动物,取修复区组织作HE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阿新蓝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光镜下观察,参照Wakitanis组织学评分标准,对各组动物修复组织形态学进行半定量评分.A,B 2组动物软骨缺损模型,均为透明软骨修复,结果满意.无细胞白及胶与Pluronic F-127可注射型复合支架材料,与有种子细胞+白及胶+Plu-ronic F-127复合物支架材料,二者对关节软骨缺的损修复效果无明显差异,有白及胶的人工合成材料优于单纯人工合成材料的修复,提示白及胶在复合支架材料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中起了重要作用.
-
海藻酸钠支架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修复兔佐剂性关节炎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海藻酸钠支架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对兔佐剂性关节炎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新西兰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佐剂性模型组和海藻酸盐支架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兔膝关节内注入弗氏佐剂建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抽取治疗组兔左后健侧肢体的骨髓,用Percoll法分离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BMSC),体外培养传代至P3代并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将软骨细胞与海藻酸钠支架混合注入治疗组的病变膝关节.对照组和模型组关节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海藻酸钠支架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治疗1个月后处死兔,应用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和HE染色,观察各组兔的膝关节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 诱导成功软骨细胞且生长良好,呈现明显的纺锤体形,细胞成活率达98.5%.软骨细胞与海藻酸钠复合后体外培养显示细胞生长旺盛,增殖成株状或岛状,株状细胞团周围有类似的软骨陷窝形成,细胞排列密集,核圆形.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关节炎症反应明显减轻,关节Ⅱ型胶原阳性软骨细胞显著增高,软骨缺损得到明显修复.结论 海藻酸钠支架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对兔佐剂性关节炎膝关节软骨缺损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关键词: 佐剂性关节炎 海藻酸钠支架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缺损 -
用组织工程学方法探讨兔佐剂性关节炎关节软骨修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海藻酸盐支架超微结构及软骨形态变化与组织工程修复佐剂性关节炎软骨缺损的关系,为临床应用组织工程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关节炎模型组和软骨细胞-海藻酸钙支架复合物治疗组.对模型组和治疗组膝关节处注射0.5mL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关节炎,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抽取治疗组骨髓5 mL,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纯化,并诱导分化成软骨细胞.与海藻酸钙支架混合培养,对支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将混合物回注相应关节腔内治疗1个月.对各组兔膝关节进行组织学评分检测软骨缺损修复结果.结果 海藻酸盐支架电镜扫描显示支架具有一定的孔隙,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进入,便于细胞的增殖分化.软骨组织评分结果显示软骨纤维化减轻,关节腔内积液消失,软骨缺损得到一定修复.结论 软骨组织评分显示海藻酸钙复合工程化软骨细胞对兔佐剂性关节炎软骨缺损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支架有利于软骨细胞生长发育有关.
关键词: 佐剂性关节炎 软骨缺损 组织工程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组织学评分 -
注射海藻酸钠复合支架修复RA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初步观察
目的 探讨海藻酸钠支架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对RA患者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8名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例和海藻酸盐支架治疗组4例.RA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内注入1 mL海藻酸钠支架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对照组患者膝关节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海藻酸钠支架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治疗一个月后提取对照组和治疗组关节活检组织,应用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和HE染色,通过计数Ⅱ型胶原免疫阳性细胞数和光镜观察关节组织结构变化,检测各组RA患者的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 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关节浸润炎症细胞数量减少,炎症反应明显减轻,关节Ⅱ型胶原阳性软骨细胞明显增高,软骨细胞有所增多.结论海藻酸钠支架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对RA患者膝关节软骨缺损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软骨 海藻酸钠支架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缺损 -
干细胞库研究应用进展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群体,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的细胞或组织器官.干细胞可用于白血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及软骨缺损、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脊髓损伤和遗传性缺陷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
股骨髁关节面软骨缺损的超声诊断
目的 评价超声探查软骨缺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在7具新鲜离体的膝关节股骨髁关节面上根据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软骨病变分级标准制作2~4级软骨缺损180个,直径分别为5、8、10 mm,采用高频线阵探头进行扫查.结果 180个各种类型及大小的软骨缺损经超声扫查均可显示.ICRS 2级软骨缺损声像图表现为部分厚度的关节面软骨无回声带缺失,基底残留软骨的厚度大于软骨厚度的1/2,ICRS 3级软骨缺损为无回声带关节面软骨全层缺失或者大部分厚度缺失,软骨下骨板完整,ICRS 4级软骨缺损声像图表现为无回声带关节面软骨全层缺如,软骨下骨板强回声光带连续性中断、缺损.结论 高频线阵探头扫查能准确、可靠地显示ICRS2~4级关节面软骨缺损.
-
骨软骨镶嵌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和异体骨软骨移植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63只健康成年家兔同侧膝关节造成实验性缺损,随机将动物分成A组(自体移植组,27只)、B组(异体移植组,27只)和C组(对照组,9只).A组再分为2柱骨软骨移植不限制运动组(A2M组)、限制运动组(A2N组)和4柱骨软骨移植不限制运动组(A4M组);B组同样再分为B2M组、B2N组和B4M组,每组9只动物,分别做2柱、4柱自体和异体非负重区骨软骨柱移植.对实验动物进行大体观察、测量关节活动度及修复移植组织厚度、组织学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 A组软骨面愈合修复满意,其中A4M组更佳,光镜、电镜检查示移植物与骨床骨性愈合,陷落极少,无明显退变,成熟软骨细胞更多,关节活动度和修复组织与周边正常软骨平均厚度的百分比均优于A2M组( P≤0.05).B组修复软骨缺损效果不佳.结论小直径、多数目的骨软骨柱更易重塑较大面积的软骨缺损轮廓;新鲜无处理的同种异体骨软骨镶嵌移植修复家兔关节软骨缺损排斥反应及吸收破坏严重.
-
胶原/羟基磷灰石一体化支架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新型胶原/羟基磷灰石一体化修复支架材料修复创伤性软骨缺损的生物机制及可行性.方法 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制作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动物模型并在实验组植入新型生物支架材料,正常组不予处理.术后1、2、4周分别处死动物,Wakitani法对修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评分,RT-PCR测定关节滑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2、3、9和13 mRNA含量及纯度.结果 术后2周实验组修复组织主要为透明软骨,对照组无明显修复组织,Wakitani评分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RT-PCR显示实验组MMP-2、3和9的活化降低(P<0.05),而MMP-13在修复过程中持续表达(P>0.05).结论 新型生物支架材料通过抑制MMPs表达水平来减轻炎症反应和保护软骨,在动物体内可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
-
距骨软骨损伤的诊疗及研究进展
距骨是足部重要的骨骼之一,它支撑身体并将上身负荷分配给足部,作为一个枢纽使足与胫骨之间形成相对运动,并与下方的跟骨及前方的舟状骨互成关节。距骨表面的大部分(约3/5)被关节软骨覆盖,血供薄弱,因此当发生骨折、脱位时易导致缺血性骨坏死,并且骨软骨损伤后常发生剥脱性骨软骨炎,继而产生软骨缺损、囊性变、骨缺损等一系列变化。
-
RANK/RANKL/OPG系统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骨与关节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侵袭性滑膜增生导致关节进行性破坏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的炎症性疾病。骨与关节的损伤是导致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在病程早期的2~3年内致残率较高,如未能及时诊断和及早合理治疗,3年内关节破坏达70%。积极、正确的治疗可使50%~80%以上的RA患者病情好转[1]。对于RA骨与关节损伤的早期诊断着重于影像学的研究,尤其是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RA中的研究,可从MRI上对滑膜炎、软骨缺损、骨侵蚀、骨髓水肿等表现进行早期诊断,且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但MRI仍然只能发现影像学阳性的早期RA患者。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系统在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认为是RA的关键性骨调节因子,可能与RA患者的早期骨与关节损伤有关[2]。
-
组织工程软骨构建种子细胞来源的研究进展
耳、鼻、喉、气管及关节等部位均主要由软骨构成,由于软骨自愈能力欠佳,使得各种原因引起软骨缺损的修复一直以来都是临床的一大难题.如应用异体软骨组织和人工组织代用品存在着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自体软骨组织移植则必须以牺牲人体正常组织为代价,具有一定创伤性且来源有限.组织工程软骨构建的出现有望解决上述问题.而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是软骨构建的关键,本文就组织工程软骨构建中种子细胞的来源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自体带骨膜髂骨板移植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并软骨缺损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带骨膜髂骨板移植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并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应用自体带骨膜髂骨板移植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并软骨缺损33例.结果 患者获随访0.5~4年,腕关节功能评定结果:优23例,良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4.8%.结论 应用自体带骨膜髂骨板移植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并软骨缺损可取得满意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股骨髁软骨缺损62例,其中股骨内髁软骨缺损34例,外髁软骨缺损28例,均为病状孤立、全层软骨损伤、关节稳定且有相应症状的患者.结果 随访6个月~7年,按HSS评分评级:优良42例,可16例,差4例,术前和术后HSS评分比较,有显著增加(t=52.43,p<0.01).结论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在低年龄(45岁以下),低体重(体重指数低)患者中疗放显著,而对高龄肥胖患者疗效不佳.
-
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治疗伴局灶性软骨缺损的膝骨性关节炎
目的 探讨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修复膝骨性关节炎负重区局灶性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11月,对19例伴局灶性软骨缺损的膝骨性关节炎采用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技术治疗,在关节镜下行非负重区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术后给予中药口服、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6周下地部分负重.定期随访,根据改良Lysholm评分标准、关节液蛋白多糖(PG)、膝关节MRI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获随访12~34(平均24个月)个月,患者疼痛基本消失,功能良好.术前改良Lysholm评分15~63(39.7±4.6)分,术后54~100(93.1±5.9)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关节液蛋白多糖215.5~897.3(508.8±203.6):μg/L,术后80.4~571.6(263.5±141.2)μg/L,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MRI示原缺损区软骨表面光滑,移植的软骨下骨愈合良好,总有效率94.8%.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创伤小,结合中药口服、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是治疗伴软骨缺损的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
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技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初步随访结果
目的 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技术治疗膝关节内软骨缺损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6-12采用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技术治疗的12例股骨髁软骨缺损,10例软骨缺损位于内侧髁负重区,2例软骨缺损位于外侧髁负重区,软骨缺损面积为1.0~3.5 cm2.比较术前及术后3、6个月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6~13)个月.术后6个月时所有患者MRI显示骨软骨条与周围骨愈合,缺损区表面有符合关节面曲度的软骨样组织覆盖.术前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55.1±9.2)分,术后3个月为(89.8±7.1)分,术后6个月为(95.2±8.7)分;术后3个月、6个月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与6个月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膝关节负重区小面积的软骨缺损,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技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