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管裂孔疝诊治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作者:吴继敏

    食管由后纵隔通过膈肌后部的孔进入腹腔,此孔称为食管裂孔.腹段食管、胃贲门部、部分胃组织甚至腹腔内其它脏器和组织经食管裂孔突入膈上,称为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食管裂孔疝是膈疝中常见者,达90%以上.根据形态食管裂孔疝一般分四型,即滑动型食管裂孔疝(Ⅰ型)、食管裂孔旁疝(Ⅱ型)、混合型食管裂孔疝(Ⅲ型)和巨大型食管裂孔疝(Ⅳ型).Ⅰ型一般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即可,严重者才选择手术治疗,其余类型均有手术治疗适应证.传统的手术方法为经胸或经腹手术,因创伤较大而影响了该手术的推广.腹腔镜手术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患者只要能耐受全麻就能耐受手术,因此腹腔镜治疗食管裂孔疝逐渐被大家接受.

  • 食管裂孔疝的微创治疗

    作者:刘昶;万会魁;纪艳超

    食管裂孔疝是临床常见疾病,我国发病率为3.3%,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以Nissen手术为代表的一系列抗反流手术对治疗严重的胃食管反流病取得了非常理想的疗效,但这种传统开腹或开胸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心、肺功能要求高,术后并发症多,并不能被大部分人所接受.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1991年Dallemagne等[1]和Geagea[2]首次介绍了腹腔镜胃底折叠术(laparoscopic nissen fundoplication,LNF),取得良好的抗反流效果.

  • ~(99)Tc同位素扫描诊断食管裂孔疝及GER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心元;王慧贞;李正;权重碌;刘中标;潘杰

    本文采用~(99)Tc同位素扫描对12例食管裂孔疝行术前和术后检查.结果证明~(99)Tc同位素扫描可确定GER的程度.这对术式的选择,术后疗效的评定都是一项客观指标.同时还介绍了同位素扫描对GER的诊断,评价,食管裂孔疝与GER的关系.

  • 先天性食管裂孔疝

    作者:江泽熙

    Skinner DB(1)根据解剖缺陷及临床表现,将食管裂孔疝分为四型:Ⅰ型--滑动疝,食管裂孔轻度扩张,膈食管膜变薄,贲门及胃底上移,有不同程度的返流;Ⅰ型--食管旁疝,膈食管膜缺损,有腹膜形成的疝囊,贲门位置正常,无返流;Ⅲ型--混合型,食管旁疝与滑动疝同存,有返流;及Ⅳ型--多器官型(Multipleorgan Hiatal Hernia),部份结肠或小肠也进入食管旁疝囊内.以Ⅰ、Ⅱ型多,前者占95%,后者约3.5%(以下称Ⅰ、Ⅱ、Ⅲ型).

  • 小儿复发性食管裂孔疝2例报告

    作者:江泽熙;涂仲凡

    儿医例:男,6月.1978年2月19日入院.病儿生后频繁吐奶,消瘦.检查:发育营养差,呼吸平,心肺无异常.腹软平,未触及肿物.钡餐透视:食管下段扩张,稍扭曲,贲门在膈上,胃体疝入左心膈角处,意见为食管裂孔疝并短食管.于3月21日手术,经左侧第七肋间后外侧切口进胸,见贲门及部份胃底疝入胸腔,有疝囊.行贲门固定、食管裂孔成形术.术后有时呕吐,4月3日钡餐复查;贲门松弛,钡剂返流,食管增宽,未见疝复发.

  • 新生儿膈食管裂孔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崔功浩;单宇定

    作者为探讨先天性膈食管裂孔疝的发病机理,从解剖学方面观察50例新生儿尸体(男16例、女34例).食管裂孔均呈梭形矢状位,裂孔的高度,92%位于第8~10胸椎;8%位于第7和11胸椎前方.裂孔前缘有肌纤维者占98%,尚有2%为裂孔前缘直接和中心腱的腱质相连.在这种情况下因缺乏肌环,有诱发食管裂孔疝的可能.根据构成裂孔两侧缘的肌束来源,可归纳五型:Ⅰ型自右侧膈脚发起,构成食管裂孔两侧缘者35例(占70%).

  • 治疗儿童灼伤性食管狭窄的新方法

    作者:Harouchi A;龚代贤

    对儿童灼伤性食道狭窄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但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切除食管局部病变仅适宜局限性、短型的狭窄;胃-结肠代食管手术较大,且有不可忽视的危险;单纯作食管扩张术需长期进行,同时可产生食管裂孔疝、赘生物恶变的严重并发症.

  • 腹腔镜下Nissen和Toupet手术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的近期疗效

    作者:谭征;李建华;梁靓;黄婷;刘元果;舒强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的手术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在腹腔镜下手术66例食管裂孔疝患儿,男41例,女25例;手术年龄1~39个月,平均(26±10)个月;体重3.2~16kg,平均(9.5±6.1)kg.所有病例术前均经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Ⅰ型疝(滑疝)25例,Ⅱ型疝(旁疝)37例,Ⅲ型疝(混合疝)2例,复发疝1例;手术采用腹腔镜3孔或4孔法,3-0prolene线缝合修补食管裂孔,固定食管于膈肌处,保留腹段食管3~4 cm,胃底折叠270°(Toupet) 32例或360°(Nissen) 34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230 min,平均(70±25) min;术中出血2~10 mL,术后24~72 h进食,术后住院7~15 d,平均(11±2.6)d.术后随访1~37个月,出院1个月均行食管钡餐复查,未见明显疝孔形成,无呕吐症状,体重增加明显.结论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食管裂孔疝疗效好,恢复快,微创美观,安全可靠.随着手术经验的增加,开孔的数目由4孔减少为3孔,手术时间也与常规的开腹时间无明显差别.

  • 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食管裂孔疝

    作者:马丽霜;李龙;王莹;张悦;冯翠竹;马继东;刘树立;张军;张艳;李颀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食管裂孔疝的可行性.方法 6例新生儿食管裂孔疝行腹腔镜食管裂孔修补胃底折叠术,术前均经X线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确立诊断,其中产前B超诊断膈疝3例,1例合并肠旋转不良同时在腹腔镜下行Ladd's手术.结果 6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男4例,女2例,年龄22 h~31 d,体重2.0~3.2 kg.手术时间150~210 min,平均178 min,手术出血量1~5 ml,平均2 ml,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6例患儿随访3个月~3年,术前症状完全消失.无远期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产前诊断为膈疝的患儿于生后22 h行腹腔镜手术,至今已18个月,从未出现呕吐,营养发育佳.结论 腹腔镜技术治疗新生儿食管裂孔疝具有暴露清楚、损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相对于传统手术操作,镜下器械操作更加小巧和灵活,对脏器的干扰也大为减轻,较开腹手术具有明显优势,还可以联合治疗其他疾病.需要特别注意,术者必须具备新生儿手术经验以及熟练的腔镜操作技术.

  • 45例食管裂孔疝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拥军;杨俊波;聂荣华

    我科于1995-05/ 2006-10月共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45例,效果.现总结诊治经验如下.

  • 食管裂孔疝X线与内镜50例对照分析

    作者:杜兴亚;齐忠政;李瑞兰;刘中林;兰宝森;刘宾

    目的:比较X线与内镜在裂孔疝诊断中的价值及探讨二者应用优选问题.材料与方法:50例X线与内镜检查对照分析.结果:X线与内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两种检查方法均适用于裂孔疝诊断,X线列为首选.有反流性食管炎或其他并发症时应行内镜检查.

    关键词: 食管裂孔疝 X线 内镜
  • 伴有脊柱后突的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胸部平片与CT、MRI对照观察

    作者:齐玲俊;周全;陈金城

    目的加深对伴有脊柱后突的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影像表现的认识,并探讨此类食管裂孔疝形成的机制. 材料与方法对照分析8例经钡餐造影确诊的伴有脊柱后突的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的胸片与CT、MR影像表现. 结果 8例均为老年人,以女性居多.胸片与CT、MR影像表现均见疝囊在心脏之后呈肿块状,内含气体或气-液面.并有食管裂孔增宽、膈肌后份变平、后肋膈角变浅、贲门位于膈上而食管不短;均见脊柱胸腰段后突,该水平胸廓前后径增大.胸片初诊半数误诊. 结论脊柱后突的老年人发现心后肿块要警惕食管裂孔疝的可能.这类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有可能是由脊柱后突牵拉所致.

  • 食管裂孔疝胸部正位片诊断价值

    作者:胡勇;金德鑫;程洁

    目的 探讨X线胸部正位片对食管裂孔疝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总结11例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的食管裂孔疝患者胸部正位片影像表现.结果 11例于左膈上心影重叠区见密度增高类圆形肿块影,外上缘清晰,上部有低密度区,部分有液平面,其中2例首诊误诊为左下肺部病变.11例均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为不可恢复型食管裂孔疝.结论 胸部正位片能发现食管裂孔疝,辅助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对避免误、漏诊有重要价值.

  • 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食管裂孔疝1例报告

    作者:彭莉娜;乔建国;林松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修补巨大食管裂孔疝的临床价值.方法:结合我院2008年1月收治的1例巨大食管裂孔疝患者诊治经验.结果:本例为患巨大食管裂孔疝的女性患者,采用气腹腹腔镜手术方法修复其巨大食管裂孔疝,同时将胃底局部固定,术后7d出院,随访3个月未见症状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食管裂孔疝较开放手术具有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及疗效显著等多种优势.

  • 少见食管裂孔疝误诊1例

    作者:徐林;余阳;邵永胜

    1临床资料87岁女性,因“上腹痛10d,呕吐咖啡渣样物1d”入院.有关节炎病史,长期口服非甾体类止痛药.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入院后行胃镜检查提示“胃底部有较多的食物残留,胃腔明显变形,内镜不能到达幽门”;上消化道碘水造影提示“造影剂进入胃内受阻,未见造影剂进入胃窦部”.逐以“幽门梗阻”收住.入院后仔细阅读上消化道碘水造影X线片(见图1),发现横隔向胸腔膨出,右侧胸腔可见“胃泡”,考虑食管裂孔疝.

    关键词: 食管裂孔疝 误诊
  • 老年人食管裂孔疝内镜诊断(附32例报告)

    作者:吴瑶;黄梅芳;邓长生

    我院应用电子胃镜诊断了32例老年人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现就其临床及镜下特点进行讨论,以便加深其认识.

  • 老年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与处理

    作者:张文凤;龙辉

    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 HH)是指腹段食管、胃食管连接部(GEJ)、部分胃组织和(或)腹腔内其他脏器和组织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形成的一种疝[1],在膈疝中为常见,约占 90%以上.食管裂孔疝是消化系 统 的常见 疾 病 之 一,全球 的 发病率 约 10% ~50%,多见于老年患者,其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2].国内一项大型研究[3]结果表明,食管裂孔疝可发生于各个年龄组,中年后发病率逐渐增加,尤其以老年人发病率较高,≥60 岁占 46.22%.食管裂孔疝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被完全揭示,公认的机制[4]包括膈肌食管裂孔的扩大、腹内压增加以及食管短缩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食管裂孔增宽、膈食管膜和食道周围韧带松弛,失去了其固定作用;同时,老年人常合并慢性咳嗽、慢性便秘、前列腺疾病及肥胖等致腹内压增高,容易使腹内容物疝入胸腔导致食管裂孔疝的发生.另外,慢性食管炎、食管溃疡的瘢痕收缩致使食管短缩引起胃食管连接部(GEJ)上移至胸腔.食管裂孔疝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症状主要取决于疝的大小、类型及胃液反流程度.食管裂孔疝可以通过影像学、胃镜、食管测压及食管 24 h pH 值监测等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在治疗方面,95%以上的滑动型食管裂孔疝一般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即可,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才能缓解临床症状.

  • 30例老年性食管裂孔疝的放射诊断体会

    作者:李颖毅

    目的:对老年性食管裂孔疝放射诊断及其疾病形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多年来诊断的30例老年性食管裂孔疝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30例患者分别进行采用胸透、胸片检查,均表现为位于膈肌、心影与脊柱交界处有内含气或含气液厚壁囊状性阴影、心后区囊性团块状阴影,而且不同患者会产生不同体位、不同时间摄片病灶形态大小常有较大差异.26例随即进行钡餐检查确定诊断为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结论:老年性食管裂孔疝的X线影像学特征显著,能够通过放射诊断的方法诊断出来.而且检查方法安全、简便易行、无痛苦,是目前老年人食管裂孔疝的主要检查方法.

  • 1例脑栓塞合并食管裂孔疝胃管置入术的改良应用

    作者:隋杰

    脑栓塞是由于脑动脉被进入血流的固体、液体或气体栓子所堵塞.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有头痛、呕吐、意识丧失(为时短暂),较大动脉阻塞有昏迷[1].食管裂孔疝是指部分胃囊经膈食管裂孔而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是各种膈疝中常见者.

  •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的运用价值

    作者:高林;葛志清;周安娜

    目的 探讨术后预见性护理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食道裂孔疝患者共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采用术后预见性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术后吞咽困难、腹胀、恶心呕吐、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在患者出院时,采用自制的问卷进行术后并发症知识、自护能力与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 观察组术后发生吞咽困难1例、腹胀1例、恶心呕吐1例,未见切口感染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38%(3/32),显著低于对照组31.25%(10/32)的并发症总发生率(P<0.05).观察组术后健康知识、自护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8.53±7.25)分、(86.41±8.09)分、(90.24±6.4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为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对并发症的认知以及护理满意度.

502 条记录 18/26 页 « 12...15161718192021...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