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类风湿关节炎骨代谢变化及清热解毒方药的干预作用

    作者:郭明阳;罗勇;刘德芳;张俊;郭玲林;贠明东;晏蛟

    目的 观察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骨代谢变化特点及清热解毒方药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05例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1例),另选5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对照组以甲氨蝶呤(MTX)为基本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复给予清解热毒方药——速效热痹饮,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关节数及程度、肿胀关节数及程度、晨僵时间、休息痛和医生对目前病情的评估,并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结果RA患者治疗前BAP和TRACP5b均较健康组增高(P<0.01),治疗后治疗组BAP和TRACP5b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虽也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AP和TRACP5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动性RA骨形成和骨吸收均表现为亢进,但以骨吸收为主.清热解毒方药能降低BAP和TRACP5b等骨代谢指标,表现为对骨破坏的抑制作用.

  • 血清CA15-3和B-AKP检测在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显像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雁;张霞;袁士强

    为探讨血清CA15-3和B-AKP在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显像诊断中的应用,对9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核素骨显像结果、血清CA15-3和B-AKP水平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①血清CA15-3和B-AKP的值随着骨转移分期的增高而逐步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血清CA15-3和B-AKP与骨转移灶的数目呈正相关;③血清CA15-3>25U/mL时,骨转移的阳性率为63.3%,血清CA15-3<25U/mL时,骨转移的阴性预测值为94.5%;血清B-AKP>20U/L时,骨转移的阳性率为59.6%,B-AKP<20U/L时,骨转移的阴性预测值为73.5%;当血清CA15-3<25U/mL同时B-AKP<20U/L时,骨转移的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血清CA15-3和B-AKP测定在乳腺癌术后骨显像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中国恒河猴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动态变化

    作者:黎明;阴津华;吴小闲;孙丽华;潘菊华;徐璐;吴从愿;卢耀增

    目的 监测中国恒河猴在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前后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艾滋病毒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20只中国恒河猴感染SIVmac239,分别在感染前和感染后2、6、9、12、15和18个月空腹静脉采血,检测病毒载量、CD4+细胞及血浆BAP和PTH水平.结果 中国恒河猴感染SIV后,BAP水平持续下降,在12~18个月时为明显(P<0.01);PTH水平在感染早期(2个月)略下降,后期出现上升趋势.结论 中国恒河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直接或间接累及骨代谢系统,表现为骨形成下降,甲状旁腺轴功能受损可能是其危险因素之一.

  •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与激素治疗

    作者:吴宜勇

    一、女性激素在骨代谢中的作用绝经后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激素对骨代谢有重要作用,青少年时期,性激素参与骨骼的生长发育,维持成年骨骼的骨矿平衡.性激素水平低下时骨转换速度加快,形成快速骨丢失.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发病原因就是性激素缺乏.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有雌激素、雄激素及孕激素,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证实上述3种性激素均能影响骨代谢,其中雌激素为显著.Albright于1941年首先提出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下引起骨质疏松,激素补充治疗可以抑制骨量丢失.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绝经初3年内骨量丢失速度快.骨量的变化可行骨密度测定.现在使用多的手段是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骨密度的测定被认为是判断有无骨质疏松或鉴定药物疗效的金标准;此外,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体现骨吸收与骨形成间的动态平衡.骨吸收指标代表破骨细胞活动的产物,以往常采用空腹尿钙与肌酐比值,近年来多采用血或尿中N端或C端交联多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形成指标代表成骨细胞的产物,现多采用血骨钙素、血总碱性磷酸酶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的研究

    作者:王文娇;王亮;马远征;白颖;陈琼;马伟凤;杨帆;谢媛媛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水平.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73例患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35例,年龄(64.51±13.27)岁,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38例,年龄(65.42±8.86)岁.采用美国Norland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所有患者进行腰椎L2-4和左侧股骨近端(包括Neck、Troch、Ward's三角区)骨密度测量,并测定身高、体重、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E)、尿素氮(BU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骨钙素(O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比较两组血清OC、BAP、S-CTX水平.结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组患者骨形成指标血清OC(13.5654±8.8701)ng/ml,较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9.3113±6.7816)ng/m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组患者骨形成指标BAP(15.7274±5.3279) ug/l,与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16.7539±7.0390)ug/l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组患者骨吸收指标S-CTX(0.7746±0.7149) ng/ml,比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0.3346±0.1668)ng/m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组患者身高(162.60±6.87)cm、体重(60.54±9.87)kg、ALT(20.19±16.56)IU/L、AST(20.09±10.41)IU/L、CRE(64.55±19.51) umol/L、BUN(5.75±1.97) mmol/L,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组身高(161.92±9.33)cm、体重(64.85±11.86)kg、ALT(23.91±15.87) IU/L、AST(21.32±8.72)IU/L、CRE(63.79±13.4260) umol/L、BUN(5.27±1.60) m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L2-4、Neck、Troch、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分别为(0.8600±0.1637)g/cm2、(0.6840±0.0.1355) g/cm2、(0.5831±0.1225) g/cm2、(0.5181±0.1304)g/cm2,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组(0.8744±0.1668)g/cm2、(0.7426±0.1686)g/cm2、(0.5995±0.1088) g/cm2、(0.5459±0.1088)g/cm2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较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活跃.

  • 男性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与骨密度的关系

    作者:刘丽君;罗湘杭;廖二元;伍贤平;谢辉;曹行之;贺佩祥

    目的 探讨男性人群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sOC)和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与BMD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309名20~80岁男性志愿者的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血清骨钙素(sOC)和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用DEXA(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正位(AP)L1-L4总体、腰椎侧位、股骨颈、Ward's区(华氏区)及髋部总体的面积BMD.结果 (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sOC、sNTX与腰椎正位总体BMD呈负相关,r分别为-0.007,-0.100.BAP与腰椎正位总体、腰椎侧位、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均负相关,r分别为-0.190、-0.087、-0.175、-0.128、-0.128(P<0.05).(2)校正年龄、体重指数和吸烟的影响后,sOC和各部位BMD相关性消失;sNTX与腰椎正位总体BMD;BAP与腰椎正位总体、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相关性仍存在,r分别为-0.164、-0.171、-0.148、-0.191、-0.105(P<0.05).(3)以50岁为切点,将所有样本按年龄分两段,偏相关分析显示50岁以前sOC、sNTX和BAP与各部位BMD无显著相关;50岁以后除腰椎侧位外,BAP与腰椎正位总体、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06、-0.256、-0.183、-0.126(P<0.05).sOC与各部位BMD无显著相关,sNTX与腰椎正位总体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202(P<0.05).(4)按BMD分组,方差分析显示50岁以上年龄匹配男性骨质疏松组BAP高于正常对照组与低骨量组,NTX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5)分别以各部位BMD为应变量,年龄、BMI、吸烟(每日吸烟数量×烟龄)、BAP、sOC和sNTX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年龄、体重指数为各部位BMD的独立决定因子;吸烟为腰椎正位总体、髋部总体及Ward's区BMD的独立决定因子.BAP为腰椎正位总体,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的独立决定因子,解释其BMD变化的百分数分别为16.5%、18.0%、13.4%、10.8%.(P均<0.05);sNTX为腰椎正位总体BMD的独立决定因子,解释腰椎正位总体BMD变化的15.7%.结论 (1)校正年龄、体重指数和吸烟后,50岁以上男性BAP与腰椎正位总体、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sNTX与腰椎正位总体BMD均呈负相关,BAP与sNTX均为50岁以上男性BMD的独立决定因子.(2)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组BA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低骨量组,NTX高于正常对照组,较高的骨代谢转换水平与较低的BMD相关联.(3)年龄、体重指数与吸烟均为各部位BMD的独立影响因素.

  • 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 62 例绝经后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方向明;王玉容;叶文春;黄婧;高莉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ZOL)治疗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2DM)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择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62例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6个月;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腰椎L1-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华氏三角区;原装进口试剂盒检测血清中骨钙素( BGP)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AL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肾功能及血钙、血磷;对比治疗前后腰椎L1-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华氏三角区的骨密度( BMD)及治疗前后血清中血钙( Ca)、血磷( P)、骨钙素( 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ALP);测定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 结果 ZOL治疗6个月后,腰椎L1-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华氏三角区的BMD均较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G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Ca)、血磷(P)保持平稳,无明显变化(P>0.05);VAS评分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注射液(ZOL)治疗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2DM)骨质疏松患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唑来膦酸、降钙素对骨生化标志物BAP、N-MID、β-CTX的影响

    作者:孔西建;吴丹;叶进;廉杰

    目的 通过监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唑来膦酸、降钙素治疗前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来分析二者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例115例,55例使用唑来膦酸(5mg静滴一次),60例使用鲑鱼降钙素(50IU隔日一次肌注,治疗90日),检测每个病例治疗前和开始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BAP、N-MID、β-CTX,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降钙素组治疗4周后BAP、β-CTX与治疗前相比降低(P<0.05),骨转换率降低;治疗8周、12周后β-CTX仍明显降低(P<0.05),但BAP与治疗前相比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唑来膦酸组治疗4周、8周后BAP、N-MID、β-CTX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骨转换率明显降低;治疗后12周后BAP、β-CTX仍明显降低(P<0.05);与降钙素组相比,唑来膦酸组治疗后4周、8周BAP、N-MID、β-CTX降低更明显(P<0.05),骨转换率降低更明显;治疗后12周BAP、β-CTX仍明显降低(P<0.05).两种药物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 降钙素组、唑来膦酸组均可有效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率;与降钙素相比,唑来膦酸抑制骨吸收的作用更迅速、更稳定,病人低骨转换持续时间更久.

  • 云克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93例临床观察

    作者:郭忠;张萌萌;张彩杰;马倩倩;毛未贤;高远

    目的 评价云克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9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云克注射治疗和服用维生素D制剂,10~15d为1个疗程,连续三个疗程;对照组常规口服钙剂.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血中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及骨密度(BMD)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BGP值开始下降,而BALP则在治疗后6个月逐渐降低,BMD值在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前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3项指标均无差异.结论 云克对骨组织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丢失,增加骨强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有较好疗效.

  • 骨疏康胶囊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亚珊;罗云霞;竺红

    目的 观察骨疏康胶囊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风湿性疾病并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口服骨疏康胶囊4粒BID,阿法骨化醇软胶囊0.5 μg QD,碳酸钙D3片1片BID,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0.5 μg QD,碳酸钙D3片1片BID,两组均连续用药12个月,观察其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腰椎(L1-4)、股骨颈、大转子、全髋的骨密度均较对照组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代谢指标中,试验组血清钙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骨钙素、碱性磷酸酶降低,25-羟维生素D、I型前胶原N端前肽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血清钙与骨钙素无明显变化(P>0.05),碱性磷酸酶降低,25-羟维生素D、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疏康胶囊可改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骨代谢,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前后血清NTX-Ⅰ和BALP及OPG变化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肖静;丛琳;张文娟;李召;杨少婵;鲍雪临;赵春红;厉吉霞;姜虹;贺长虹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B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前后血清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Ⅰ)、护骨素(OPG)和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8例MM患者随机分为BD组和VAD组,每组14例.BD组行BD方案化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共6个周期.VAD组患者行VAD方案化疗(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共6个周期.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X-Ⅰ、OPG和BALP水平,并选14名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组.结果:BD组和VAD组MM患者治疗前血清NTX-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OPG和BAL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降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TX-Ⅰ、OPG和BAL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组较VAD组变化更明显;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TX-Ⅰ、OPG和BAL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D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VAD组,P<0.05.结论:MM患者血清NTX-Ⅰ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OPG和BALP水平较正常人显著降低,BD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VAD组,且BD组较VAD组治疗后血清NTX-Ⅰ水平下降更明显、OPG和BALP水平升高更明显,对改善MM患者骨代谢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 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与乳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田吉征;曹阳;刘毅;张少华;王涛;吴世凯;宋三泰;江泽飞

    目的 分析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和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水平在乳腺癌骨转移与非骨转移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乳腺癌患者血清217例,通过影像学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组(109例)和非骨转移组(10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中的BAP及ICTP水平.结果 乳腺癌骨转移组血清BAP及ICTP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4.8 μg/L( 7.6~213.7 μg/L)和7.0 μg/L( 1.4~32.4 μg/L),高于非骨转移组的21.2 μg/L(7.3~ 68.8 μg/L)和4.1 μg/L(0.0~15.8 μg/L)(P=0.003和P=0.000),多发骨转移组的BAP及ICTP水平中位数分别为32.3 μg/L(9.4~213.7 μg/L)和7.6 μg/L( L4 ~ 32.4 μg/L),高于单发骨转移组的18.1 μg/L( 7.6~60.0μg/L)和4.9 μg/L( 1.8~10.5 μg/L)(P=0.001和P=0.010).血清BAP检测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为45.0%(49/109),特异度为83.3%(90/108);血清ICTP的灵敏度为46.8%(51/109),特异度为84.3 %(91/108);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61.5%(67/109),特异度为71.3 %(77/108).结论 检测血清BAP及ICTP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较低,不适合作为诊断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灵敏度,对辅助诊断有一定价值.

  • 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骨组织细胞功能改变及外敷中药的治疗作用观察

    作者:黄昌林;杨卫强

    目的 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GANFH)过程中骨组织细胞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及中药"促骨塑膏"对GANFH的防治作用.方法 64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激素造模组、中药治疗组、中药预防组(n=16),分别于处理的0、2、4、6、8、12周测定血清中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的含量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的活性,并于第4、6、8、12周分批处死动物,取双侧股骨头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激素造模组BALP在第4周及第6周升高,TRACP从第2周开始升高,BGP从第4周开始降低(P<0.05);中药预防组BALP从第8周开始、TRACP从第2周开始升高(P<0.05),而BG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第12周时,与激素造模组及同组8周时比较,中药治疗组BALP、BGP水平升高,TRACP活性降低,成骨细胞增多,破骨细胞减少(P<0.05).结论 激素通过损伤骨组织细胞导致的骨塑形及骨重建破坏引起GANFH,骨组织细胞功能改变的特异性指标检测对于GANFH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外敷中药"促骨塑膏"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并抑制破骨细胞增殖,可有效预防兔激素性GANFH.

  • 唑来膦酸辅助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血清25-(OH)D、BALP、BGP水平的改善作用

    作者:倪志强

    目的:探讨采用唑来膦酸辅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F)患者对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骨钙素(BG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老年OVF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组(常规治疗)和联合组[常规治疗+唑来膦酸(5 mg)],各25例.观察指标为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后骨密度水平及骨代谢指标.结果:联合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单纯组明显缩短(P<0.05),联合组治疗后腰椎和右股骨颈的骨密度水平均远高于单纯组(P<0.05);治疗后两组25-(OH)D均显著升高(P<0.05),BALP、BG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OVF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辅助治疗可以加快骨折愈合,增加骨密度,且对血清25-(OH)D、BALP、BGP水平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 阿仑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的肾病综合征研究

    作者:程勇军;王文龙;李云生;柯颖杰;吴光华;林华志;戴再友;郝世军;郑丹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的肾病综合征(NS)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选取NS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钙尔奇D片和阿法骨化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仑膦酸钠.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和1年时比较2组的血清BGP、BALP、Ca、P及PTH水平,测定L2~4、股骨颈(Neck)和髋关节(Inter Tro)的BMD.结果 2组治疗3个月、6个月、1年时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BGP降低,BALP、PTH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BGP高于对照组,BALP、PTH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1年时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L2~4、Inter Tro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L2~4、Neck、Inter Tro的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的NS可预防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治疗中骨代谢指标及BMD比较稳定,可能在于阿仑膦酸钠干扰了破骨细胞的信号转导并终导致细胞凋亡,维持了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的稳态.

  • 五藤二草汤对类风湿关节炎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影响

    作者:罗勇;郭明阳;郭玲林;张俊;贠明东;刘德芳;晏姣

    目的 观察五藤二草汤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的影响.方法 将61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10 mg,口服,每周1次;来氟米特片10 mg,口服,每日1次;醋氯芬酸片100 mg,口服,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五藤二草汤,口服,每日3次.连用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主要疗效指标及骨代谢指标(BAP、TRACP5b).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BAP、TRACP5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 0.05),BAP较同期对照组显著改善(P < 0.05),TRACP5b较同期对照组明显下降(P < 0.05).结论 五藤二草汤能降低活动期RA患者BAP、TRACP5b水平,改善骨代谢.

  • 糖皮质激素对肾病综合征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郑汝华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肾病综合征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45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分别测定糖皮质激素治疗前(活动期)、激素治疗尿蛋白转阴后(缓解期)检测血清骨钙蛋白(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旁腺素(PTH)和钙水平,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缓解期血清BGP显著低于活动期(P<0.01),血清BALP较活动期明显升高(P<0.01),血清PTH高于活动期(P<0.05);血清钙与活动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时可引起患者骨代谢紊乱.

  • 强直性脊柱炎男性患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Ⅰ型胶原C末端肽与骨密度的关系

    作者:龚著新;张华

    目的 通过测定强直性脊柱炎(AS)男性患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骨钙素(sOC)、尿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Ⅰ)水平,以探讨与疾病活动性、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方法 测定35名AS患者血清BALP、sOC、尿CTX-Ⅰ;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正位(AP)L1-L4总体和股骨颈的BMD,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对患者病情进行评分,并与70名健康者对照.结果 AS患者尿CTX-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显示,尿CTX-Ⅰ水平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r=-0.414,P<0.05),与BASDAI、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r=0.445,P<0.05;r=0.491,P<0.01).AS患者血清BALP、sOC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且与BMD、BASDAI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TX-Ⅰ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骨吸收增强、骨密度降低、疾病呈活动性.

  • 强直性脊柱炎男性患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Ⅰ型胶原C末端肽与骨密度的关系

    作者:龚著新;张华

    目的 通过测定强直性脊柱炎(AS)男性患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骨钙素(sOC)、尿Ⅰ型胶原C 末端肽(CTX-Ⅰ)水平,以探讨与疾病活动性、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35名AS患者血清BALP、sOC、尿CTX-Ⅰ;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正位(AP)L1桳4总体和股骨颈的BMD,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 (BASDAI)对患者病情进行评分,并与70名健康者对照.结果 AS患者尿CTX-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显示,尿CTX-Ⅰ水平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r=-0.414, P<0.05),与BASDAI、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 r=0.445,P<0.05;r=0.491,P<0.01).AS患者血清BALP、sOC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且与BMD、BASDAI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TX-Ⅰ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骨吸收增强、骨密度降低、疾病呈活动性.

  • 重组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对2型糖尿病GK大鼠种植体周围骨形成的影响

    作者:于淼;惠新民;王峰;张宁;张和鹏;宋应亮

    目的 评估重组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rIGF-1)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对2型糖尿病GK大鼠种植体周围骨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20只雄性GK大鼠进行糖尿病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加载包裹rrIGF-1的PLGA缓释微球(治疗组,n=10)和加载包裹与rrIGF-1等量安慰剂的PLGA缓释微球(糖尿病组,n=10)处理,再以10只未做处理的SD大鼠作为对照组.在所有大鼠胫骨内植人种植体,治疗组和糖尿病组大鼠同时分别加载等量相应种类的PLGA缓释微球.术后4、5、8周在种植体周围局部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骨钙素(OCN)、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及Ⅰ型前胶原羧基前肽(PICP)含量.结果 种植体植入术后4周,糖尿病组和治疗组的血清OCN、B-ALP和PIC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5周,糖尿病组的OCN和B-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均<0.05),糖尿病组和治疗组的PICP水平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OCN水平明显高于术后4周(P<0.05),对照组的PICP水平则明显低于术后4周(P<0.05);术后8周,糖尿病组大鼠的OCN和B-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均<0.05),糖尿病组和治疗组大鼠的血清PIC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rrIGF-1 PLGA缓释微球局部加载可促进GK大鼠种植体周围骨形成.

71 条记录 1/4 页 « 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