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冯兴龙;杨影

    胸科手术具有创伤大,机体应激反庆强烈,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明显等特点,麻醉实施有一定难度.本文就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阴滞两种方式的麻醉用药量、血流动力学、术毕拔管时间、术后镇痛情况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哪种麻醉方式更为适合胸科手术.

  • 老年人硬膜外阻滞期间输液速度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观察

    作者:蔡桂芬;常宗娥

    目的比较不同输液速度对老年人硬膜外阻滞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5例ASAⅠ~Ⅱ级老年人(平均64岁)并平均分成三组:A组输液速度为每分钟1 ml/kg,持续20 min,然后以每分0.25 ml/kg维持榆注.B组每分0.5 ml/kg,持续40min.C组每分0.25 ml/kg,维持输注.麻醉与输液同步开始.结果A、B两组能有效地通过提高输出量和每博输出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A组输液后中心静脉压变化无意义.结论ASA为Ⅰ~Ⅱ级的老年人施行硬膜外阻滞期间以每分0.5~1 ml/kg快速输注胶体:晶体液为1:3的液体,持续20~40 min.然后以每分钟0 25 ml/kg维持,对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是有益和安全的.

  • 硬膜外阻滞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清榜;张小洺;刘堂华

    目的:比较口服加巴喷丁和氨酚羟考酮联合硬膜外阻滞及口服加巴喷丁和氨酚羟考酮两种方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治疗效果,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PHN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硬膜外阻滞联合口服加巴喷丁和氨酚羟考酮.B组患者口服加巴喷丁+氨酚羟考酮.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7、15、30d,共6次,对A组和B组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威斯康星简要疼痛目录评分进行评价,并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需要执行补救措施的病例数.结果:两组治疗后1、3、7、15、30d VAS评分及威斯康星简要疼痛目录评分,组间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前后评分随着治疗时间而递减,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除1例患者导管脱出外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B组药物的副作用与A组相比,不良反应种类多且明显.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PHN均有一定的效果,但硬膜外阻滞联合加巴喷丁及氨酚羟考酮治疗效果更佳,尤其是早期使用,能迅速减轻疼痛.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维政;孙小千;程水勤;王庆利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和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平邑分院收治的行LC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各20例。40例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或Ⅱ级。术中持续监测HR、BP、SpO2,分别检测血气、血糖(Glu)、血浆皮质醇(Cor)、血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气腹时A组HR和Bp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各指标明显增加(P<0.05);Glu、Cor、E、NE浓度,气腹时A组无明显变化(P>0.05),B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相比可有效抑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激反应。

  •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刘新善;宋俊伟;茹晓明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阳城县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每组30例.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肌肉注射安定12.00 mg和山莨菪碱0.35 mg.对GA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5.0μg/kg、维库溴铵0.1 mg/kg和异丙酚1.6 mg/kg进行麻醉诱导,术中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维持.对GEA组患者进行硬膜外穿刺,注射2%利多卡因4 ml,待麻醉平面出现后,麻醉诱导同GA组.术前10 min向硬膜外注射0.75%布比卡因5 ml以确保患者硬膜外麻醉阻滞成功.术中麻醉维持同GA组.对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及手术结束后采集肘静脉血液,检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手术30 min(T1),手术结束(T2),术后2 h(T3),术后24 h(T4)血浆中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和血糖含量,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血浆中AD、NE、皮质醇和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浆各指标在麻醉诱导后开始升高,并且在T2或T3时刻达到峰值,在T4降至术前水平或者高于术前.GEA组T1~T4时刻血浆中AD、NE、皮质醇和血糖水平显著低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与G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患者在麻醉恢复过程中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总并发症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方式可以有效减轻胃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降低麻醉恢复过程躁动的发生率.

  • 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效果观察

    作者:徐乃成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硬膜外组(Ⅰ组)和全麻组(Ⅱ组),术中连续监测血压(Bp)、二氧化碳饱和度(HR)、心率(SpO2)变化.结果 两组HR、SBP及DBP在诱导后较麻醉前均有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气管插管时心率较Ⅰ组明显增快(P<0.05),术中、气管拔管时Ⅰ组HR、SBP及DBP明显低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在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切题回答时间方面明显短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烦躁及寒颤发生率Ⅱ组明显高于Ⅰ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

    作者:吴曼;吴蒙;秦斐;于建设;邢桂英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LC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麻组(Ⅰ组,n=20)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Ⅱ组,n=20),监测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于麻醉前、插管时、术中及拔管时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及醛固酮值(ALD)的浓度.结果 Ⅰ组出现明显的心血管反应,尤以插管及拔管时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0.01),Ⅱ组各时间点血液动力学稳定,与Ⅰ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Ⅱ组麻醉前后内分泌各测定值无显著变化,而Ⅰ组则显著增高(P<0.05-0.01),与Ⅱ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LC可减轻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效果的对比分析

    作者:王兴涛;刘春英;张同梅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阻滞对剖宫产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方法:将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腰-硬联合麻醉组)60例和B组(硬膜外麻醉组)60例.A组选取腰-硬联合麻醉;B组选取向头侧留置硬外导管行单纯硬膜外阻滞,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高平面、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情况及麻醉药不良反应.结果:A组优良率100%,明显高于B组的优良率81.7%(P<0.01).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安全可行,优于硬膜外阻滞.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小儿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艾喜婷;叶建新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开胸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开胸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单纯全麻Ⅰ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Ⅱ组,每组19例.观察两组病人循环功能的改变及术毕清醒所需要的时间,术中追加药间隔时间.结果: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血压、心率于诱导插管、开胸、胸、拔管时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苏醒时间组间相比有明显差异性(P<0.01),术中麻醉维持用药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开胸手术应激反应小,全麻用药量小,病儿恢复快.

  • 全麻-硬膜外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魏俊飞;侯立仁

    全麻气管内插管有利于呼吸管理,硬膜外阻滞能充分镇痛.减少麻醉药的用量,既有利于术后止痛又能使术毕尽早拔管,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旨在探讨全麻-硬膜外阻滞复合模式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 硬膜外不同输注方式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钧;樊碧发;冯志斌

    目的:比较持续性和间断性硬膜外镇痛两种方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治疗效果,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PHN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予以持续硬膜外镇痛,B组患者予以间断硬膜外镇痛.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4天,共5次对A组和B组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价,并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以及需要执行补救措施的病例数.结果:两组治疗后2、4、8、14天的VAS评分,组间对照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组内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B组患者除1例患者发生导管脱出外未出现其它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PHN均有一定的效果,且治疗效果无明显的差异,可以酌情采取合适的方式.

  • 韩氏仪应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报告

    作者:程良道;杨日伟;周群;邓智连;邓群;张惠

    根据电针刺激可促使中枢释放阿片肽产生内源性镇痛的原理,用韩氏仪辅助硬膜外阻滞行腹腔镜妇科手术、可解除人工气腹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又不影响自主呼吸,血气分析、pH值、PCO2均无明显异常.循环稳定,血压、心率、心电与气腹前无明显差别(P>0.05).本法具有安全、简便、病人恢复快、费用少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 不同镇痛方法对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高血压反应的影响

    作者:韩建民;任玉娥;刘海涛;董振明;张达仁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后高血压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PDA结扎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术后硬膜外镇痛组(PCEA组,n=20),术后静脉镇痛组(PCIA组,n=20),观察手术结束时、术后12、24、48h在镇痛效果相同时血压、心率变化及血管扩张药使用情况.结果:镇痛组间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PCIA组PDA结扎术后高血压显著增高(P<0.01),19例(95%)需血管扩张药治疗,心率显著快于PCEA组,6例使用美托洛尔控制硝普钠(SNP)治疗期间反应性心率增快.而PCEA组仅7例术后出现高血压,20例心率无明显变化,其术后48h应用SNP和巯甲丙脯酸(CAP)剂量也显著低于PCIA组(P<0.01).结论:胸段硬膜外镇痛可有效的防治PDA结扎术后高血压反应.

  • 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国忠;李中言;窦元元;王金华;陈东生;吴晓智

    目的:观察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顽固性心绞痛(RAP)的治疗效果,监测血压、心率和心电图变化并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变化.方法:61例RAP患者接受TEA治疗,停用硝酸甘油.观察疗效、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变化,同时检测血浆TEA前及TEA后第14天ET-1水平.结果:TEA治疗后心绞痛缓解率100%,TEA后30分钟、24小时、第7天和第14天血压、心率虽较TEA前有所下降,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心电图ST段压低导联数和ST压低值显著减少(P<0.05);TEA后第14天ET-1浓度较TEA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TEA治疗对PAP患者疗效满意并改善心肌供血,可能与ET-1浓度下降有关.

  • MRI图像测量在颈段硬膜外穿刺中的应用

    作者:毛鹏;李春蕊;樊碧发;刘波涛;苗羽;水源;杨阳;朱谦

    目的:观察颈椎MRI图像测量引导行颈段硬膜外穿刺的有效性.方法:60例拟行颈段硬膜外穿刺置管治疗的慢性疼痛患者,随机均分为MRI图像引导组(M组)和盲探组(B组),分别实施颈段硬膜外穿刺操作.M组先通过PACS工作站在颈椎MRI图像上测量颈段硬膜外穿刺所需的各项参数,然后实施硬膜外穿刺操作.B组直接凭经验实施颈段硬膜外穿刺操作.记录两组患者的穿刺次数和穿刺操作时间、操作中和操作后的并发症.结果:M组的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穿刺中神经根刺激症状和术后颈背部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注入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与盲探法相比较,MRI图像测量引导可明显减少穿刺次数和时间,减少穿刺损伤,避免穿刺的盲目性,提高穿刺成功率.

  • 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之回顾分析

    作者:唐新龙;唐鸣

    目的:观察硬膜外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满意度、PCEA在全年麻醉总数中的比例,及文化程度、认知程度与PCEA应用比例的关系.方法:回顾四年间PCEA实施情况,硬膜外穿刺点自T2~L3不等,手术结束按"负荷量5ml+持续剂量2ml/h+PCA 2ml"模式给药,PCA锁定时间为30min.配方用吗啡4mg或芬太尼0.8mg+氟哌利多5mg+0.5%布比卡因25ml加生理盐水至100ml.结果:四年间麻醉总人数无明显增加(P>0.05),而PCEA逐年增加,差异显著(P<0.05).2000年产科PCEA已达65.34%,外科PCA绝对数虽很低,但增长比例非常显著(P<0.05).应用PCEA的病例与学历有密切关系,大专、中专、初中三者比例分别为55.71%、26.00%、18.30%,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认知程度、优良率与学历有关,尤其是初中以下者认知能力差,与大、中专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5).满意度为81.57%,三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CEA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优良率、满意度高,有逐年增长趋势,其应用率与患者学历及认知程度呈正比关系.

  • 硬膜外阻滞用于重度妊高征产妇自然分娩镇痛

    作者:陈桂华;李光新;李云芬

    我院通过对21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征)产妇施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有效的提高了妊高征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母婴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 椎管内联合阻滞与二点法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比较

    作者:王应松;任庭美;吴普兰

    分娩疼痛是普遍存在的,开展无痛分娩是产科的一项适宜技术.椎管内联合阻滞(combind spinal and epidural block anesthesia, CSEA)应用于产科镇痛在国外认为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对母婴无不良影响的方法.我院自1999年引进了椎管内联合阻滞的新技术用于分娩镇痛,将本方法与两点法硬膜外腔阻滞进行比较,以了解两种方式的镇痛效果﹑副作用及对母婴的影响.

  •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护理配合

    作者:邱静;李集慧;陈海莲;张华;刘咏梅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较新的方法.我院1998年3月至6月应用此法治疗8例患者获得成功.治疗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对患者的术前护理、术中配合非常重要,优质的护理配合是新技术得以顺利开展、治疗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 急性胰腺炎硬膜外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小龙;陈国忠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由多因子引起的常见病、急性病,且易并发多种全身症状,继而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临床上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自从1969年Browne第一次描述硬膜外阻滞对AP的积极作用以来,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近年来人们发现硬膜外阻滞能通过镇痛、抑制炎性因子释放、促进腺泡细胞凋亡及改善胰腺微循环等机制抑制AP的进展,改善其转归.本文对其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590 条记录 3/80 页 « 12345678...798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