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目标教学模式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标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充分汲取我国传统教育理论精华和移植引进国外现代化教育科学成果(如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育目标分类学"及"教育评价"等理论)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教学目标控制相应教学活动,定期达标的教学模式.
-
人体功能教学改革的思考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既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又需要高素质的中、初级专门人才.针对此情况,相关部门适时地进行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改革调整,减少了医学专业课和医学基础课课时,增加了公共课课时.人体功能学作为改革的产物,它将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生理学合为一门课程.怎样合理正确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人体功能学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出"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值得探讨和商榷,笔者就个人教学体会浅谈之.
-
《口腔解剖生理学》双语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思考
双语教学一般特指用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并辅以中文讲解而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1].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的飞速发展,在医学院校中,实施双语教学对于培养国际竞争力和高层次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医学专业课中开展双语教学正成为医学院校的热门话题,且教育部已把双语教学,作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评估考核重要指标之一[2].
-
牙科数字成像系统在口腔医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牙科X线数字成像系统(radio visiography,RVG)以其辐射量低、成像快速、图像质量稳定、便于存储、交流等优点而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近年来,我们将其用于口腔医学专业课的教学中,收到较好效果,现简要介绍如下.
-
医学物理学的四种灵活教学法
根据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专业特点和临床实习实际而设计的医学物理学的四种灵活教学法,通过对近两届本科生的教学实践,证明它既能提高医学物理学的教学质量,又能为医学专业课的学习扫清障碍、辅平道路和打好基础,同时对刚进校的新生还可起到大学综合素质教育的初始促进作用.
-
从中日医学教育的差异试述我国外科学教学改革
笔者(第一作者) 1996~2000年在日本广岛大学医学部学习的4年间,对日本国立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进行了一些考察,深感国内医学教育存在一定不足.现就两国医学间医学教育的差异,试述我国外科学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1 中日间医学教育的差异1.1 医学专业课的设置在日本,大学医学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从第一或第二学年即开始,有些基础课在高学年进行复修.而在我国,大学医学专业基础课则开始较晚.
-
浅谈多媒体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改善医学专业课教学内容枯燥、抽象的现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学科特点,在<健康评估>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善,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多媒体技术与解剖学教学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一门科学,是医学生进人医学院校后首先接触的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解剖学在内容上比较枯燥乏味,名词多,难于记忆.加上标本散发的福尔马林刺激性气味强,因而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对这门课的掌握直接影响其他医学专业课的学习.抓好解剖学教学环节,教会学生学习解剖学的方法,对后期的基础和临床医学专业课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护理专业解剖学运动系统的教学改革初探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医学专业课,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运动系统是解剖教学中早接触的系统,如何在深度和广度上紧密结合,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的特点,与护理操作技术等需要的应用解剖学内容结合讲授,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多年的教学中,作者对运动系统的教学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尝试.
-
怎样在组胚课堂教学中使用网络资源
在医学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Internet上国外大学的共享教育资源和多媒体技术进行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构建启发性和信息丰富的课堂环境.
-
把德育教育渗入病原生物免疫学教学的体会
如何把德育教育或政治课的内容与医学专业课有机的融合起来,并受学生欢迎,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它旨在把教书育人,加强素质教育的宗旨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多年来我们在病原生物及免疫学教学中,使用精心设计,寓教于德,寓教于理的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质量.对此浅谈如下:
-
浅谈如何运用"三段十法"有效复习中职医学专业课
复习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复习课教学效率的高低.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将中职医学专业课的有效复习方法总结为"三段十法",即时间上划分为3个阶段,常用方法有10种.
-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医学专业课教师能力素质模型分析
目的 探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医学专业课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方法 深入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各个专业课教研室、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医院等,调查其对医学专业课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从职业基本素质、教学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科研能力4个方面建立教师能力素质模型.结果 医学专业课教师职业基本素质方面,应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职业道德,较强的育人能力,良好的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较高的人文素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爱生之心.教学能力方面应具备良好的知识获取、储备能力和知识传授能力,较强的课堂控制能力,较高的实验操作与指导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和教材建设能力.职业发展能力方面应具有良好的教学反思能力以及自我评估、不断学习发展的能力.科研能力方面应具有较高的科研选题能力,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科研转化、创新能力.结论 按照此模型加强医学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将有助于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
-
浅谈医学专业课教学中医德教育的渗透
1充分认识培养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富有理想,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索精神,大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和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关键时期.该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可影响其一生.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培养既具有高尚医德又具有精湛技术的医务工作者,需要教育工作者甚至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各学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相互合作、配合,在教学内容中加以渗透.医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特殊工作.医务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个人的生死安危,关系到家庭的悲欢哀乐,关系到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关系到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作为医学专业课教师,除充分认识医德及医德教育的重要性外,更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培养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
双语教学在医学专业课中的应用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教育卫生事业要与国际接轨,医务人员面临国外同行的竞争与挑战,不仅要为国内患者还要为国际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这就要求医生具备相当高的素质[1].医学院校的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形式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适应形势的双语教学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