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1例乳腺癌术后并发肺内感染患者的药学服务

    作者:曾睿;王菡茵;于艳华

    抑制作用,导致患者白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诱发肺内感染,临床药师进行药学查房,提出用药建议,对抗茵药用药方案及不合理用药进行调整,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患者治愈出院.

  • 贲门失弛缓症的中医药治疗

    作者:谭俐;于鸿逸;李波

    贲门失弛缓症(AC)又称贲门痉挛、食管蠕动停止、巨食管症,是因食管神经肌肉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呈失驰缓状态,食物无法顺利通过,滞留于食管,逐渐导致食管张力减退、蠕动消失及食管扩张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为吞咽困难、呕吐及未消化的食物反流,一部分病人可有胸骨后或上腹痛;反流重者可出现夜间睡眠时呛咳,误吸后可引起肺内感染.可因长期食物储留于食管下端腐败,刺激诱发食管癌.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讨论及护理

    作者:赵秀芹;王春艳;齐宏

    本文回顾总结了我院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84例重型颅脑损伤,其中36例并发肺内感染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先报告如下.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气管切开术后肺内感染发生率的应用体会

    作者:冀雅杰;李英芝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气管切开术后肺内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术210例患者术后肺内感染率,探讨发生肺内感染的原因、设立目标及分析可行性、制定整改措施,与2013年5月至11月开展Qcc活动后行气管切开术的55例患者的肺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原因分析、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后,气管切开术后肺内感染率发生率由43.8%下降至25.4%。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肺内感染率的发生,同时使圈员掌握了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技巧,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 阴沟杆菌肺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药敏测定

    作者:高雁

    目的 总结阴沟杆菌肺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该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分析30例阴沟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以纸片法(K-B法)或琼脂稀释法(Etest法)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 86.7%(26,30)的患者有基础疾病,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60.0%(18/30)的病例为混合感染,混合菌主要为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症状为发热和咳嗽、咳痰,胸部X线表现为分布于两下肺野的支气管肺炎改变,病死率为10.0%(3/30).药敏试验提示该菌呈现多重耐药,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哌酮为较敏感抗生素.结论 阴沟杆菌肺内感染患者多有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以支气管肺炎改变为主,诊断依靠病原学并结合临床及x线检查,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并联合应用抗生素.

  • 23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高广为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肺内感染情况.方法对我院2001年~2005年230例在门诊及住院诊断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肺内感染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足量足疗程抗感染治疗后,在病人空腹血糖均控制4.4~6.8mmol/L之间的情况下,临床治愈185例,治愈率80.4%,显效25例,占10.9%.结论肺部感染是糖尿病病人好发合并症之一,治疗应在有效降糖前提下,足量足疗程抗感染治疗.

  • 胸外科手术后肺内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作者:高飞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后肺内感染的预防和护理特点.方法:针对预防肺内感染,对6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前和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肺内感染发生率.保证手术效果,患者满意出院.结论:针对不同体质的胸外科手术患者,把术前教育和术后护理做到位,可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出院.

  • 气管切开及亚低温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作者:张晓梅;林金岩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加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逐渐增高,患者伤后多原发性昏迷,且伤后持续时间长,而伤后患者的自主呼吸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而致口腔或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且有的患者颅内压增高所致呕吐物误吸易引起肺内感染,甚至窒息,因此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是非常重要的,而切开后的护理则更为重要.我科2006年5月至2008年12月行气管切开共57例.其中18例行亚低温治疗,同时行气管切开,全部患者无1例因肺内感染或呼吸道不畅,而致病情加重患者死亡.故对于气管切开的护理,笔者体会如下.

  • 加强氧气湿化瓶的使用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徐艳凤;王凤荣;岳金莲

    氧气是抢救患者必备条件之一,湿化瓶的污染直接影响患者的安危.吸气患者大多为重患,机体抵抗力低下.若供气系统污染极易导致医院肺内感染,这不仪给患者增加了痛苦,甚至给患者生命带来极大威胁,对医疗抢救工作也设立了极大障碍.因此加强氧气湿化瓶的使用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势在必行.

  • 青霉素皮试阴性过敏反应及其对策

    作者:杨桂霞

    1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2005年6月10日肺内感染入院,查T36.4℃,P84次/min,R20次/min,Bp120/80 mm Hg,做PN皮试阴性后,PN80万u肌肉注射,约15 min后患者突然感到恶心,呕吐,喘憋,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107/93Kpa,再看丘疹大约2 cm,红肿高于皮肤,考虑PN过敏性休克.

  •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治疗复发2例报告

    作者:陈建新;曹照龙

    1 病历介绍病例1:患者女,44岁,于2003年8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伴咳嗽,少许白痰,症状渐重.当地医院诊断肺内感染,给予静滴青霉素、氧氟沙星等药物,效果不佳.2003年9月始,活动后胸闷、憋气明显,步行受限,伴干咳、无发热、无关节肿痛.

  • 肺癌及肺部感染四项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观察

    作者:姜淑华;任延明;安玉增;哈爽;魏景芝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 CA125)、肺癌抗原(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对肺癌及肺部感染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对经病理、临床随诊证实的肺癌患者66例(跟踪观察 10例治疗前后水平)和肺部感染患者48例以及健康体检者42 例真空无菌采集血清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四项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肺部感染者,四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均高于单一检测,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后存活三年以上者低于治疗前,而复发或转移者高于治疗前.结论 CEA、CA125、CYFRA21-1、NSE对肺癌血清学诊断和肺癌与肺部感染的鉴别以及肺癌患者的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 运动神经元病误诊为肺内感染1例分析

    作者:朱锦莉

    1 病历摘要男患,52岁,以咳嗽逐渐加重1月,呼吸困难3天入院.1月前因受凉出现咳嗽,少量白痰,自服头孢等药物1周,病情不见好转,且发热,体温37.8,摄片:肺内感染,随后在诊所先后静点博抗,头孢他丁,病情时好时坏,3天前觉呼吸困难入呼吸科治疗,既往:健康.人院查体:T:38℃、P108次/分、R28次/分、BPl35/90mmhg、神志清,双瞳等大,3.5mm,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弱,可闻及干湿哕音,心率108次/分,率齐,无杂音,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胸片:肺内感染.

  • 脑卒中患者合并肺内感染因素的探讨

    作者:林海涛;马大实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合并肺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 对笔者所在科室2010年1月1 日~2012年1月1日43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肺内感染发生率为9.76%,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7.90% 和1.86%;脑出血、脑梗死患者合并肺内感染率分别为8.16%(4/49)和9.97%(38/381).结论 住院天数、长期卧床、多发性脑卒中假性延髓麻痹、糖尿病、冠心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和预防应用抗生素、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营养不良等10 项因素是脑卒中患者合并肺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加强防护、营养支持,减少肺内感染的发生.

  • 拍背对合并肺内感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转归的影响

    作者:曹梦华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冠心病、高血压等发病率增加,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比例亦在不断的增加.肺内感染不但是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的主要诱因,并且是形成难治性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之一[1].选择我院呼吸科2012年~2014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内感染84例,研究拍背对其住院转归的影响,报道如下.

  • 对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内感染患者使用排痰机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菊荣

    目的:研究对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内感染患者使用排痰机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2008年住院患者86例,诊断肺部感染后,按住院号随机分为振动排痰组与扣背排痰组,振动排痰组为50例和扣背排痰组为36例,10 d为1个疗程,每组治疗1个疗程。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有效率振动排痰组为92%,与扣背排痰组81%相比明显较高,对比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患者的病症发展和个人身体状况,病情需要的前提下可为患者提供振动排痰机,以便排除痰液,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患者咳痰和呼吸困难等病症,也能帮着患者缓解缺氧、减少病程的折磨。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内感染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高红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内感染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回顾总结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80例患者痰液培养检查均发现合并肺内真菌感染,护理后真菌感染率明显低于护理后(P<0.05),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80例患者十分满意48例,比较满意30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7.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内感染患者临床症状给予系统的呼吸道护理与排痰护理等干预,能够缓解真菌感染,改善患者生存状况,预后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 长期气管内异物且合并抗酸杆菌感染1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孙伟红;黄兴;史鹏

    目的:提高对气管内异物引起的呼吸道症状及胸部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明确肺部CT、气管镜在气管内异物诊治中的作用,从而提高气管内异物诊断及治疗水平,并阻断传染性疾病进一步传播。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一例长达12年反复肺部感染且出现肺不张、合并抗酸杆菌感染的气管内异物病例进行分析并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肺部CT:右肺中间段支气管显示不清,对应水平可见不规则钙化影,右肺中叶及下叶支气管狭窄;电子支气管镜:右肺中叶支气管开口狭窄并见异物;气管镜镜下吸取分泌物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结论气管内异物可以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咳嗽咯痰、发热、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常常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肺部肿瘤,常规治疗病情难以控制而使病情迁延不愈、延误治疗时机,不单纯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社会医疗资源,尤其存在传染性疾病播散可能。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内感染60例疗效观察

    作者:宋海生;李向峰

    目的 探讨肺内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60例,采用细辛脑注射液每次24m9,用5%葡萄糖或10%葡萄糖稀释成0.01-0.02静脉滴注,一日2次,并加用青霉素每日48077单位加入0.9%NS注射液静滴,每日2次.对照组同期治疗40例,采用青霉素480万单位加入0.9%NS注射液静滴,每日2次,并加用鱼腥草治疗.结果 治疗组60例,痊愈5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40例,痊愈28例,好转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讨论本文在使用细辛脑中,未发现严重毒副作用,安全可靠,是治疗肺内感染较为理想的良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头状地霉引起肺部感染1例

    作者:王振天;高歌;罗迪;刘丽杰

    患者,男,64岁,2013年7月9日因无诱因咳喘加重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病房。入院时无发热,无咯血、胸痛,无意识障碍,病症见咳嗽,喘息,咯大量黄浊粘痰,无发热,无咯血,不能平卧,呼吸急促。既往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40余年、冠心病史多年、无药物过敏史。患者出生并久居本地,未去过疫源地区,吸烟史30余年每天20余支。无家族遗传病史。平素应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2粒,日3次,“氨溴索片”30m g,日3次口服。体格检查:桶状胸,双侧语颤减弱,双肺叩诊呈过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双肺呼吸音弱,可闻及干湿锣音。确定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肺内感染、Ⅱ型呼衰。患者长期反复应用抗生素,故入院后给予美洛培南抗感染,行实验室检查为:血常规:W B C:10.37×109/L、N:73.3%、M:6.3%、L:20%,血气:PH7.43,PCO246mmHg,PO275mmHg, HCO3-30.5mmol/L。连续2次痰培养均分离出头状地霉(Geotrichum capitatum),用氟康唑抗真菌感染连续治疗5天后血常规、血气结果恢复正常,连续3次痰培养阴性,血压正常,呼吸症状明显减轻,双肺可闻及少量湿锣音,10天后出院。出院一个月后随访,患者无异常。

198 条记录 3/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