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人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相关上肢静脉血栓一例

    作者:崔红元;韦军民;朱明炜

    患者男性,65岁.因直肠癌术后6年,胰体尾部腺癌术后6个月肝转移,于2007年3月1日人院.患者既往高血压和糖尿病史12年、高脂血症10年,于2001年因患直肠腺癌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行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草酸铂方案化疗6个疗程.

  • 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血流真菌感染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作者:秦佳

    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血流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中心静脉血培养出真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真菌感染构成比,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按患者结局分为生存组26例、死亡组30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ic回归分析对真菌感染预后因素进行评价,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心静脉置.结果 中心静脉血培养念珠菌属56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32株(57.14%);光滑假丝酵母菌10株(17.85%),热带假丝酵母菌10株(17.85%)、光滑假丝酵母菌4株,7.14%.药敏结果:白色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5%,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60%,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B100%敏感.对经多因素logisticic分析,年龄、APACHEⅡ评分及出现症状至拔管时间是影响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血流真菌感染预后的重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静脉置管患者血流真菌感染病原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多见,对氟康唑敏感率高,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60%,棘白菌素和两性霉素B100%敏感;年龄、APACHEⅡ评分及出现症状至拔管时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内经胸腋静脉及其他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研究

    作者:王守君;王守华;王世富;张汝敏;马爽;王雷

    目的 探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内经胸腋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方法 201例采用经胸腋静脉置管,12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82例颈内静脉置管,179例股静脉置管,对比患者导管相关感染情况.结果 腋静脉组导管感染率为3.7‰,锁骨下静脉组导管感染率为5.8‰,颈内静脉组导管感染率为6.2 ‰,股静脉组导管感染率为7.6‰,腋静脉组感染率低于锁骨下静脉组、颈内静脉组、股静脉组,其中股静脉组感染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是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少、安全的一种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 循证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吴爱琼;汤仙红;高云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2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观察组),同时回顾性分析实施传统护理(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导管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置管创口处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地预防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 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

    作者:罗义琼;石兵

    中心静脉置管是目前临床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首选的给药方法。而PICC留置期间,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在PICC并发症中,尤以静脉血栓为严重。文献显示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发生概率在20%左右[1]。

  • 中心静脉穿刺套件的护理体会

    作者:潘维梅;张艳丽

    目的:探讨使用新型抗感染中心静脉穿刺套件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007年~2009年60例行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的护理经验,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预防气栓及感染、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使用抗感染穿刺套件,60例病人应用后并发症明显下降,仅有1例患者有感染,具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使用抗感染中心静脉穿刺套件行股静脉穿刺,注意静脉血栓及感染,加强局部观察、感染的护理.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导管使用时间延长,护理满意度提高.

  • 舒适护理在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作者:曹淑媛;于辉;陈赫

    冠心病手术分为内科介入治疗与外科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现以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的患者为例,针对患者术前对手术方法的认知缺失,对手术创伤所产生的恐惧心理,以及术后患者留置心包纵隔引流管、尿管、中心静脉置管以及监护仪、输液泵等各种管路及连线,使患者易产生烦乱、焦虑、恐惧的心理,针对种种情况,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4月将舒适护理模式引人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在术前术后各时期的护理工作中能积极配合,收到了良好的愈后效果.

  • 血液净化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护理

    作者:张丽辉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原因,总结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方法,为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中心静脉置管血液净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对中心静脉置管进行精心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观察临床护理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血液净化治疗期间,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共35例(35.0%),其中穿刺部位发生出血11例(11.0%),导管相关性感染8例(8.0%),导管血栓堵塞1例(1.0%),导管脱落2例(2.0%),无静脉内栓塞与空气栓塞.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相关文献的报道.结论:对血液净化患者中心静脉置管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减少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 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危重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马玉珍;汪海燕

    目的:危重症的患者由于多种原因不能经口进食,再加上长期的输液,导致外周的血液脉路基础条件极差,为了让患者的治疗与营养得到供给,现开展了中心静脉的穿刺方法。方法:通过对临床的9例营养和外周条件极差的患者置入了中心静脉套管,通过中心管路给予患者的术后抗炎药物以及肠外的营养支持。结果:通过临产的实践工作,9例危重患者在采用了中心静脉的置管后,无术后导管挤压综合征、导管感染、局部皮肤组织的损伤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危重症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给予营养支持以及化疗药物的方法是不仅减轻了患者接受周围静脉穿刺所带来的痛苦,也减轻了特殊体位制动的痛苦,同时保证给予充分的治疗药物以及日常所需的营养的顺利输入,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还大大减少了护理问题,促进了护患关系,使患者能够士早日康复,所以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 强化防脱管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滑脱率的影响分析

    作者:申柳琳

    目的:在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中使用强化防脱管护理对预防中心静脉置管滑脱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接收的颅脑外伤患者中选取80例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将患者平均分组为A、B2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A组40例患者使用一般临床护理方法,B组40例患者使用强化防脱管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滑脱率为22.5%,B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滑脱率为2.5%.A组患者舒适度平均分为6.70±1.12分,焦虑感平均分为56.81±8.35分,B组患者舒适度平均分为8.78±1.05分,焦虑感平均分为43.32±6.69分,在中心静脉导管滑脱率、舒适度以及焦虑感等指标上,B组明显优于A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颅脑外伤患者护理时使用强化防脱管护理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较之一般的临床护理更为优秀,大大地降低了中心静脉置管的滑脱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疼痛和焦虑,且安全可靠,因此患者接受度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危重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及护理对策

    作者:崔慧;张小蕾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中心静脉置管的危重患者80例,按照不同的置管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隧道式,对照组采取非隧道式.采取同样的护理措施后,对比2组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例数比对照组的感染例数少,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比采用2种不同的置管方式得出隧道式置管方式比非隧道式置管方式的感染率小,但是要实现有效减少中心静脉置管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就需要在常规护理上加强针对伤口感染的护理措施.

  • TIAP和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和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并发症比较和临床意义

    作者:覃谦;陈丽菊;文燕舞;黄连涛;庞伟;谭小明;孙治平;彭玉龙;李洪;王力斌;李爱辉;陈思远;梁卓虹;谢书勤;雷伶俐;徐雪平;钟巧弟;蔡越飞;钟胜

    临床化疗中使用经外周静脉(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目前还有前胸部完全植人式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access port,TIAP)的置管方式.我们通过分析481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的TIAP和经外周静脉的PICC两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centra venous catheterization,CVC),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 重度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张玉玲;王秀珍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并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烧伤病房158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监测,包括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穿刺部位皮肤、置管环境及导管的病原学检查结果等.结果 引起重度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菌中,主要为真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与导管留置部位、留置时间等原因有关.结论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提高穿刺人员的操作技能,缩短置管时间,并保证置管环境的洁净,是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有效措施.

  • 重度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分析

    作者:张琰;李孝建;霍丽贞;张志;林伟华;钟晓旻;张涛

    目的 分析重症烧伤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重症烧伤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比导管细菌定植(CAC)的发生率.结果 重度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发生率为55.56%,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危重患者的发生率26.3%.不同置管部位,是否经过创面以及置管时间是否大于两周的导管细菌定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的高发生率与创面感染不易控制、导管留置部位多在股静脉、导管经创面留置、留置时间过长等因素有关.多方面的干预才能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危险性.

  • 静脉输液部位对严重烧伤休克循环的影响

    作者:李黎

    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选择部分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补液,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不同处理措施对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与IL-6和T N F-ɑ 及应激因子的影响

    作者:索莉娜;刘玉玺;董芳;张玲娟;张瑜;岳丽瑾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替换术后不同处理措施对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及IL-6、T N F-ɑ、应激因子的影响,为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后感染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208例,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常规组100例给予穿刺部位处理,观察组108例给予综合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时间、置管期间相关感染发生情况;置管前后不同时间炎性因子及应激因子水平情况;置管期间其它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感染及全身感染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置管前应激、炎性因子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置管后不同时间应激因子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同组置管前及常规组同期(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低于同组置管前(P<0.05),高于常规组同期(P<0.05),置管后不同时间肿瘤坏死因子(TNF-ɑ)、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高于置管前(P<0.05),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其它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脏瓣膜替换术给予综合处理措施对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具有预防作用,可降低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妇科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预防研究

    作者:王莹莹;李月兰;杨秋华;刘霞;周金秋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方案研究,以期达到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率以及感染并发症目的。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医院妇科肿瘤住院治疗的需要中心静脉置管患者200例,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肝素钠封管处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肝素钠和头孢拉定联合封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的感染率,病原菌的分布及并发症的情况,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1.00%、对照组为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菌分类中对照组患者的大肠埃希菌的株数显著的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普通球菌检出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静脉炎和血栓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瘤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后采用头孢拉定和肝素钠联合封管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感染率,降低患者感染相关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ICU 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血流真菌感染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作者:周云;吴世馨;郑志菊;闫晓卿;罗红萍

    目的 分析IC 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血流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 ,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 ,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86例IC 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 ,检测患者真菌感染类型及构成比 ,按患者结局分为生存组46例、死亡组40例 ,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真菌感染预后因素进行评价 ,数据采用SPSS 13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共检出86株 ,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 ,共52株占60 .46% ;经多因素 logistic分析 ,年龄、APACHE Ⅱ评分及出现症状至拔管时间是影响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血流真菌感染预后的重要因素(P<0 .05).结论 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血流真菌感染病原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多见 ;年龄、APACHE Ⅱ评分及出现症状至拔管时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 中心静脉置管易被忽略的感染因素分析与对策

    作者:张黎明;王黎梅;步惠琴;张美琪

    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CVC-RI)易被忽略的危险因素及进行环节上的改进.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和前瞻性干预的方法,对2所医院ICU、老年病区2008年63例CVC-RI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查找易被忽略的危险因素,提出对策,并与2009年1月起加强了环节管理后的CVC-RI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1-7月实施中心静脉穿刺279例患者发生CVC-RI29例,发生率10.39%,2008年同期置管的264例患者发生CVC-RI63例,发生率23.86%,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注并加强置管操作和穿刺部位日常护理中的环节管理,能有效降低CVC-RI的发生率.

  • 心脏术后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马海英;张志强;段长虹;李岩;杨艳荣;臧树志

    目的 对心脏术后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CVC)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为其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共纳入558例心外科行心脏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均给予CVC,观察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558例行CVC患者中发生感染85例,感染率为15.3%;CVC尖端培养阳性28例,分离的16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8株占50.0%,革兰阴性菌6株占37.5%,真菌2株占12.5%;85例感染患者中,65例为局部定植,12例为局部感染,8例为菌血症;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感染患者年龄≥60岁、留置时间≥7d、导管管径≥16 G、导管管腔(多腔)、糖尿病史所占例数明显高于未发生感染患者,且感染患者白蛋白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留置时间≥7d、导管管腔(多腔)、糖尿病史及低白蛋白是CVC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60岁、留置时间≥7d、导管管腔(多腔)、糖尿病史及低白蛋白是CVC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该类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1284 条记录 8/65 页 « 12...567891011...646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