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创正压通气不同界面在改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血症的研究

    作者:杨毅;刘楠;侯晓彤;孙立忠;王红

    目的:比较研究无创正压通气不同界面在改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低氧血症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因CABG,术后拔除气管插管之后24h内发生低氧血症(hypoxima)、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无创头罩或面罩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比较2种通气界面的效能.结果:比较2种通气界面,发现头罩在改善pH、PaO2、SpO2及PaO2/FiO2在治疗后1h、6h及治疗结束时,均较面罩组效果明显(P<0.05),可快速改善氧合;降低PaCO2于6h时开始出现明显效果持续到治疗结束,较mask组疗效显著(P<0.05);心率(HR)在6h、治疗结束时头罩组均较面罩组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结束时胃肠胀气、不耐受及面部压疮等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失败率的比较,头罩组较面罩组为低(P <0.05);NPPV治疗时间头罩组明显较面罩组为短(P<0.05);再次插管、气管切开发生率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监护室(ICU)时间、住院时间、ICU病死率及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helmet能够快速起效,更快的提高PaO2,降低PaCO2,且对循环的改善也有良好作用,达到治疗目标所需时间短,耐受性好,舒适度更高,并发症少.

  • 左心房容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周自强;吴明营;杨青苗;崔华楠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二维超声心动图估测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与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北京同仁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入院实施CABG术的冠心病患者106例进行前瞻性分析.将患者分为术后心房颤动组和术后未发生心房颤动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前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估测的LAVI值与术后心心房颤动动发生的相关性.结果:CABG术后发生心房颤动患者19例,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为17.9%.术后心房颤动组的LAVI值显著高于术后未发生心房颤动组[(22.1±4.1)vs.(18.1±5.1)mL/m2,P=0.01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15,95% CI:1.017 ~1.0323,P=0.026)、高血压病史(OR=1.053,95% CI:1.019 ~1.087,P=0.009)、既往心房颤动病史(OR =2.273,95% CI:1.207~3.340,P=0.010)、LAV值(OR=1.784,95% CI:1.181~2.487,P=0.003)是CABG后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BG术前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估测的LAVI值是冠心病患者CABG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预测CABG术后心房颤动发生并进行危险分层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鹏;王鹏;黄庆先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择期行CABG患者40例,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0 min泵注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负荷剂量0.5μg/kg(10 min泵完),10 min后改为维持剂量0.5μg·kg-1 ·h-1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速度等容量的0.9%氯化钠液.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24h、48h和72h(T1-3)抽取颈内静脉血样,用ELISA法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术后72h时测定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进行评分,评定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率.记录患者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结果:与To时相比,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血清S-100β3蛋白和NSE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N组比较,D组术后各时点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N组相比,D组术后72hPOC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神经损伤,降低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有可能改善该类患者术后早期POCD的发生.

  • 序贯桥终末端与细小靶冠状动脉侧侧和端侧吻合的疗效对比

    作者:李波;顾承雄;李海涛;杨俊峰;韦华;李京倖;刘锐;黄信生;李晖

    目的:评估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分别采用侧侧吻合与端侧吻合方式缝合大隐静脉序贯桥终末端与细小靶冠状动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终末靶冠状动脉细小的患者共89例.其中37例患者使用侧侧吻合术,即采用侧侧吻合方法缝合大隐静脉序贯桥终末端与靶冠状动脉;52例患者使用端侧吻合术,即将大隐静脉序贯桥终末端与靶冠状动脉进行端侧吻合.术中监测桥血管流量及搏动指数,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指标,以评估手术疗效.术后1年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终末桥血管的通畅情况.结果:两组术中终末桥血管流量分别为[(17.32±6.18) vs.(14.15 ±5.09) mL/min,P<0.05],搏动指数分别为[(2.50±1.08)vs.(3.47±0.74),P<0.05].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内均无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发生.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两组患者心功能均较术前改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时侧侧吻合组患者均无心绞痛发作,端侧吻合组有9例患者再发心绞痛.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侧侧吻合组中终末桥血管均保持通畅,而端侧吻合组中8例患者的终末桥血管再狭窄(P<0.05).随访截至2014年1月底,平均随访时间为(10.7±2.5)个月,患者随访率为100%,存活率为100%.结论:采用侧侧吻合术缝合大隐静脉序贯桥终末端与细小靶冠状动脉,可改善终末桥血管的通畅性.

  • 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0例分析

    作者:郭海平;凌云鹏;郭建英;赵成秀;郭梅丽;李延珍;李锐;杨健;李忠辉

    目的:探讨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左胸小切口取左乳内动脉(LIMA)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0例.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平卧位左胸抬高30.,左前外侧第4或第5肋切口,用特制牵开器(德国Fehling公司)牵开肋骨,游离乳内动脉,使用心脏固定器下行冠状动脉吻合.结果:全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中出血量40 ~ 150mL,平均(85±32)mL.术后24h引流量0~1 325 (285±262) m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 ~17h,平均(9.5±5.7)h.二次开胸2例.无切口感染.30例随访0.5~1年,心绞痛症状消失27例,明显减轻3例.结论: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要适用于心脏前壁冠状动脉尤其是前降支的再血管化,安全可靠,中期疗效好.使用特制牵开器行MIDCAB手术安全可行.

  • 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仁腾;姜辉;王辉山;杨忠路;高昊;唐传乙

    目的:比较75岁以上与6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术期疗效.方法:回顾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53例年龄75 ~ 85岁患者,及332例65岁以下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外科连续行限期CABG的患者.对比、分析上述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时间、围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后结果等围术期临床参数.结果:高龄患者术前合并二尖瓣或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陈旧性肺部病变及缺血性脑部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低龄组;冠状动脉靶血管吻合时间、术中缩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高龄组明显高于低龄组;术后心律失常、呼吸功能不全、胃肠功能紊乱、短期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龄组明显高于低龄组;术后住院时间高龄组明显高于低龄组;两组围术期病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高龄患者,CABG疗效满意;但高龄患者心脏耐受手术刺激的能力差,术中对麻醉要求高;术后心律失常及外周重要脏器功能紊乱为影响高龄患者术后恢复较为突出的因素,围术期应采取更为积极的观念和应对策略.

  • 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作者:生伟;栾天;池一凡;牛兆倬;张文峰;吴建涛;李好友;杨海芹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OPCABG术患者180例,性别不限,年龄48 ~ 80岁,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三组(n=60):三组患者术中均采取相同的麻醉策略.手术结束进入监护室后分别采用以下三种镇静策略:右美托咪定(A组)、咪达唑仑(B组)、丙泊酚(C组).于术后1d、2d和3d时评估患者谵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结果:与咪达唑仑组和丙泊酚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发生谵妄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术后右美托咪定镇静可明显降低OPCABG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

  • 成人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

    作者:苏文君;杨克明;王姗;吕小东;闫军;李守军

    目的:总结成人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0月至2017年9月,手术治疗34例ALCAP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27例;年龄18 ~63岁,平均年龄(38.4±13.5)岁.手术方法包括左冠状动脉直接移植术、肺动脉内通道术(takeuchi)、肺动脉壁卷管延长移植术(tubular extension)、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二尖瓣成形术(MVP).术后观察手术效果,围术期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2例患者接受Takeuchi术,9例患者接受左冠状动脉直接移植术,10例患者接受tubular extension移植术,另3例患者接受CABG术,7例患者因二尖瓣中量或大量返流接受MVP术.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44.8±65.8) min和(99.7 ±47.2)min.术后10例患者二尖瓣少量返流,无中量以上返流.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49.0±9.0)vs.(55.2±5.6) mm,P=0.001]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61.1±7.1)%vs.(57.3±8.4)%,P=0.047]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12年,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心功能正常.结论:成人型ALCAPA经外科手术治疗后效果满意,因此,目前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费忠化;刘宏生;张春英;马冬纹;褚衍林

    目的:探讨三级医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本院180例CABG患者围术期行心理测评,评价术后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根据术后是否存在焦虑状态或(和)抑郁状态将患者分为焦虑抑郁状态组(n=103例)和对照组(n=77),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CABG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分别为42.2%、39%,二者均有的占23.9%;②单因素分析:文化程度低、无固定工作、负性家庭生活事件、患者为家中主要经济来源、术前合并焦虑抑郁、术前脑卒中史、初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术后刀口疼痛评分>6分及ICU停留时间长为术后出现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③Logistie回归分析:文化程度(P=0.018)、负性家庭生活事件(P =0.046)、术前合并焦虑抑郁(P =0.023)、初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P =0.038)是术后出现焦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基层三级医院,CABG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态发病率比较高,应该重视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状态的筛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从而改善预后,提高手术质量.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心肌肌钙蛋白Ⅰ变化规律的研究

    作者:刘春明;王正飞;杨龙;兰占占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体外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手术期的变化规律.方法:筛选我院自2016年05月至2018年05月,收治的实施CABG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非体外循环组(35例)和体外循环组(35例),比较两组H-FABP和cTnⅠ浓度水平在围手术期的变化,并对H-FABP和cTnⅠ浓度峰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动态监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血清中H-FABP及cTnⅠ浓度水平的变化,非体外循环组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组血清H-FABP浓度和CTNI浓度峰值的相关性分析显示,H-FABP浓度和cTnⅠ浓度峰值呈正相关(r=0.7577,P=0.006).结论:两组患者血清H-FABP和cTnⅠ在CABG术围手术期均升高,是预测CABG术后心肌受损的有效预测指标.

  • 加速康复外科策略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鹏;王鹏;黄庆先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策略(ERAS)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外科择期行OPCABG患者60例,所有患者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常规组(N组)和ERAS组(E组),每组30例.围术期N组和ERAS组分别采用常规处理方案和加速康复外科处理方案.分别于术前1d(T0)、术后1d、2d和3d(T1-3)抽取颈内静脉血样,ELISA法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术前1d及术后3、5、7d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后4h、8h、24h、48h记录患者术后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分别记录患者入室时、麻醉后1h、手术结束时、出手术室时的鼻咽温度.结果:与T0时相比,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N组比较,E组术后各时点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T0时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5dMMSE评分均明显下降,但N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与N组相比,E组患者术后4h、8h、24h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1h、手术结束、回病房前E组患者鼻咽温度明显高于N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处理策略可改善OPCABG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 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技术在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居兵;董然;刘韬帅;李扬;赵洋;张魁;刘锐;许斌

    目的:总结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技术(EVH)在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应用以及早中期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间,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11病区73例采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技术的CABG术早期、中期结果.结果:下肢切口为(4.0 ±2.0)cm;大隐静脉取材长度(32.1±6.8)cm,获取时间为(50.0±12.9)分钟.静脉壁损伤需要7-0Prolene线修补的漏口数平均为1.3个.1例术中转为开放获取大隐静脉,所有患者术后无下肢切口感染.围手术期无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死亡事件发生.随访65例,随访时间1~34个月.冠状动脉CTA显示大隐静脉总体通畅率为86.0%.结论: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技术可能带来良好的早期和中期效果.

  • 单次胺碘酮预防男性急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疗效评价

    作者:杨彦伟;李书闻;金沐;卢家凯;程卫平

    目的:探讨单次应用胺碘酮对男性患者行急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CABG)后新发心房颤动预防的疗效.方法: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患者全身状况分级Ⅲ-Ⅳ级急诊行ONCABG的男性患者,均伴有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病史.随机分为试验组(Y组,n=25)和对照组(C组,n=25).Y组和C组分别在升主动脉开放前经中心静脉注入0.9%氯化钠液20mL和胺碘酮注射液20mL (3mg/kg).结果:Y组和C组的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28% vs.24%),胺碘酮转复率(100% vs.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多元线性回归显示体外循环时间和术后发生心房颤动会影响患者ICU入住时间(P<0.05).结论:单次静脉预防性应用胺碘酮并不能降低男性患者急诊ONCABG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长时间体外循环和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是延长患者ICU入住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谵妄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晓晴;马闻建;姜霁纹;王超;王力;刘水平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谵妄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CABG术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谵妄评估方法》作为谵妄诊断工具,分析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①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1.0%(99/896例);②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精神运动性兴奋、注意障碍和意识水平改变;③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脑梗死、脑出血、脑白质疏松、手术持续时间、ICU病房时间与术后谵妄发生相关;④Logs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脑梗死、ICU病房时间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BG术后谵妄与多种因素有关,对于既往有脑梗死的老龄患者,术前评估及提前处理,可能减少谵妄发生.

  • 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对组织氧供需平衡的评价

    作者:仇杰;刘宏生;褚衍林;李清贤;王彦富;张春英;刘高利;李祥

    目的:评价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对组织氧供需平衡作用.方法:对本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8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入监护室即刻,12小时和24小时检测动静脉血气分析.分析Pcv-aCO2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动脉氧分压(PaO2)相关性;比较术后并有呼吸、循环并发症患者对Pcv-aCO2、ScvO2、PaO2、SaO2及乳酸(Lac)值的影响.结果:Pcv-aCO2与ScvO2呈负相关(P<0.01),与PaO2无相关性(P>0.05);并发症组较无并发症组Pcv-aCO2明显增高(P<0.01),ScvO2降低(P<0.05).Pcv-aCO2平均值<8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低(P<0.01),ScvO2平均值>70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减低(P>0.05).结论:Pcv-aCO2和ScvO2较PaO2,SaO2和Lac能准确反映患者组织氧供需状态和组织损害程度,Pcv-aCO2较ScvO2敏感性更强,对判断组织缺氧损害程度具有较大临床指导价值.

  • 6%羟乙基淀粉等容血液稀释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内环境与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张亮;卿恩明;马骏

    目的:评价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内环境与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60例,年龄40~70岁,体质量50 ~ 100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n=30),对照组(C组)和ANH组.ANH组于麻醉诱导平稳后经中心静脉重力放血,将红细胞压积(Hct)稀释到30%,同时以与采血速率(15 ~ 25 mL/min)相同的速率输注等容量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ANH过程持续时间为15~25min.于ANH前、ANH后5,30,60及120min,自体血输注完毕后10和60min时采集桡动脉和肺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Hb,pH值,乳酸、PaO2和血浆渗透压,同时经肺动脉导管监测数据,记录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计算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O2ER)及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vO2).结果:与C组比较,ANH组SvO2、O2 ER及PaO2升高,Hb和血浆渗透压降低(P<0.05),DO2、VO2、Ca-vO2、pH值和乳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羟乙基淀粉130/0.4等容血液稀释对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内环境与氧代谢无明显影响.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使用时机的选择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肖雅琼;张菁;肖诗亮

    目的:比较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不同时段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患者的预后,寻找IABP的佳使用时机,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总结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间,行CABG或CABG合并瓣膜手术且围术期使用IABP的65例病例,根据IABP置入时间的不同分为术前置入组、术中置入组和术后置入组,总结比较三组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65例病例,根据置入时间的不同分为术前置入组8例,术中置入组38例,术后置入组19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术前置入组LVEF值低,术中置入组和术后置入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置入组的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高于术后置入组.三组间搭桥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IABP使用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滞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院内病死率及随访病死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置入组除1例患者因股动脉缺血死亡,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术后置入组的再插管率显著高于术中置入组及术前置入组(P =0.008).结论:高危冠心病患者术前开始使用IABP,相比较于术中和术后出现低心排时紧急置入,可以达到与其他两组患者相似的近期手术效果.下肢缺血仍然是IABP相关的重要并发症.高危冠心病患者术前使用IABP的优势还需要更多数据的支持.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出血对术后心肌梗死风险的影响

    作者:刘巍;席子惟;顾承雄;董然;闫振娴;周玉杰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围手术期大出血与术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纳入了自2009年12月22日至2014年12月26日,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脏行OPCAB术的冠心病患者,收集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围手术期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及围手术期出血相关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潜在危险因素,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确定围手术期大出血是否是术后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 830例患者,其中出血组362 (9.5%)例,非出血组3 468 (90.6%)例.202例术后心肌梗死事件(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大出血(OR=1.73,95% CI:1.16 ~2.59,P=0.008)会对OP-CAB患者术后心肌梗死的风险产生影响.多因素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显示,围手术期大出血是OPCAB患者围手术期出血的危险因素,出血患者的术后心肌梗死风险比非出血患者高出90%(OR=1.90,95%CI:1.26 ~2.86,P =0.002).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大出血是术后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大出血会使术后心肌梗死风险增加85%.

  • 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术期多因素分析

    作者:张仁腾;姜辉;王辉山;杨忠路;高昊;唐传乙

    目的:分析制约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恢复的围术期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高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53例,年龄75~ 86岁,均以左侧乳内动脉吻合左前降支;大隐静脉吻合其它分枝.所有患者均未使用序贯吻合.并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手术在全麻下施行,所有患者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径路入胸,直视下获取左侧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分析影响上述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心房颤动、胃肠功能紊乱、心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再次机械辅助通气及脑血管意外为高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以前二者为常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心功能Ⅲ-Ⅳ级、明显颈内动脉狭窄、慢性肾功不全、糖尿病及术中缩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等,术前及术中因素为影响术后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术后并发症中,除肾功能不全,其余并发症为影响术后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多种合并症影响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中过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提示心脏耐受力不佳,并影响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心房颤动、胃肠功能紊乱为常见且明显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再次机械辅助通气、脑血管意外、心血管意外发生率不高,但明显影响术后住院时间.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肾损伤风险因素的分析

    作者:张仁腾;王辉山;姜辉;罗欣;陈朝晖;刘彤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OPCABG)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1 050例OPCABG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肾功能状况,分为AKI组139例(13.2%)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因素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G术后AKI的风险因素.结果:高龄、代谢综合征、陈旧性心肌梗死、急诊手术、明显外周血管粥样狭窄、左心室低射血分数(35% ~40%)患者的比例,AK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前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水平,AK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与外科手术的时间间隔,AKI组明显短于于对照组;术前规律应用他汀药物患者比例,AKI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心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用量、术中目标冠状动脉吻合总时间,AK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术中因冠状动脉弥散狭窄无法完全再血管化、术中及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例、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AK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液体补给容量,AKI组明显低于对照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 =2.55;95% CI:1.34 ~4.45;P<0.01)、代谢综合征(OR=2.35;95% CI:1.42 ~4.76;P<0.01)、术前高CRP水平(OR=2.24;95%CI:1.31 ~4.46;P=0.01)、术前高胱抑素C水平(OR=2.54;95% CI:2.11 ~5.36;P<0.01)、急诊手术(OR =3.23;95% CI:2.22 ~6.76;P<0.01)、明显外周血管粥样狭窄(OR=1.67;95% CI:1.21 ~4.06;P=0.04)、左心室低射血分数(OR =4.12;95% CI:2.26 ~7.76;P<0.01)、术前短时间冠状动脉造影(OR=1.75;95% CI:1.34 ~3.76;P=0.03)、术前未规律应用他汀药物(OR=1.81;95% CI:1.37 ~3.96;P=0.03)、无法完全再血管化(OR=3.05;95% CI:2.21 ~5.39;P<0.01)、术后急性心肌梗死(OR =4.12;95% CI:3.54 ~ 8.09;P<0.01)、术中及术后IABP辅助(OR=3.23;95% CI:2.34 ~6.19;P<0.01)为术后肾损伤的风险因素.结论:术前对比剂等肾毒性物质加重肾脏负担,他汀类药物一定程度提供保护作用;高龄、术前较差的机体代谢状况、慢性肾功能受损,预示肾功能储备下降;术前应激状态、术中心肌供血改善不足、围术期低下的心肌收缩状态,加重了肾脏损害或导致肾脏损害难以恢复.

2772 条记录 10/139 页 « 12...78910111213...1381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