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介入性化疗应用现况
肿瘤的血管介入治疗是在X线设备的监视下,将抗肿瘤药物和/或栓塞剂经导管注入肿瘤营养动脉,对肿瘤病变进行治疗.50年代,Bierman. Kloopp等首次应用介入化疗对某些脏器肿瘤进行治疗.继之,Sullivan Clarkson Breman等在60年代普及了长期持续动脉灌注化疗.近10年来,由于导管器械、影像设备的发展,造影剂的不断更新及种类增多,尤其是栓塞剂应用经验积累,介导技术的不断提高,同时该项技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因而得到迅速发展[1],提高了此法的有效率,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期.
-
适应形势 促进护理专业发展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之际,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
-
微创外科给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带来观念上的转变
近的一篇报道关于微创胰腺坏死组织切除的Meta分析[Babu BI, Siriwardena AK. Current status of minimally necrosectomy for post-inflammatory pancreatic necrosis. HPB (Oxford), 2009, 11:96-102],文中收集了28篇报道,共344例:141例施行腹膜后坏死组织切除,病死率16%;157例施行内镜坏死组织切除,病死率5%;46例施行腹腔镜坏死组织切除,病死率7%.总的说来,时机很重要,晚期的微创坏死组织清除(3周之后)的结果要比早期手术好,外科手术治疗的着眼点仍然是胰腺坏死组织切除(pancreatic necrosectomy).
-
近半世纪胃癌外科治疗的重大变革与现状
1881年Billroth首例胃癌切除成功后、随着外科学与肿瘤学的迅猛发展、历经六七十年、胃癌外科治疗已从安全关走出.遵循认识论的宴践-认识、再宴践-再认识的规律,胃癌手术切除范围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到过大,再缩小,再谜择扩大的过程,由认识偏颇逐渐走向合理.本文简要综述近半世纪胃癌外科治疗的发展变革历史,以期对当今的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术式、以及某些具体技术的操作获得一个发展的、完整的了解,以便科学、合理地掌握胃癌的现代外科治疗.
-
磁共振成像在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肺癌的影像诊断目前主要还是依靠X线和CT以及PET-CT, MRI检查具有软组织对比分辨率高、多参数成像、无需重建的任意断面成像、无骨伪影、无放射线损伤等优点,使其在胸部疾病尤其是肺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补充作用.本文从胸部检查方法、肺癌TNM分期、DCE-MRI、DWI、MRS和肺功能成像几个方面评价MRI在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
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现状与对策
肝炎C病毒(HCV)感染在世界范围内总的流行率为3%~5%,一般人群感染率为1.8%,估计有1.7~2.0亿人感染HCV,是一全球的健康问题.慢性丙型肝炎(慢丙肝)的抗病毒治疗近10年从标准干扰素单治疗发展到标准干扰素(interferon,IFN)和利巴韦林(ribavirin,病毒唑RBV)联合治疗,新近又发展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 interferon)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引起持续病毒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率提高,疗效增加,成为当今抗HCV治疗的模式.
-
上海市青少年近视眼防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在眼病防治工作中,青少年近视眼的防治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占有很大比重的工作.近些年来,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已成为社会问题.对个人而言,近视带来生活、学习的不便,使求学和择业受到限制,对智力和心理发展投下阴影.
-
我国私人医生服务现状及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就医观念、健康观念也发生变化,现有的公共医疗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一部分人的就医需要.私人医生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医疗保健消费的需要,是公共医疗体制的有效补充.因此,探讨私人医生服务的现状及发展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
广西城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现况多中心调查
尿毒症患者所需的医疗费用对国家、社会和患者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掌握本地区的尿毒症治疗现状,促进透析治疗规范化,对于在医疗实践中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同时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
儿科药物临床试验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儿科药物的使用大多未经儿科临床试验的证实,其用药依据多来自成人药物临床试验.然而儿童的生理机能,尤其肝、肾、神经和内分泌功能,与成人有较大差异,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有其自身规律.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应用现状的思考
乳腺癌淋巴结清除术及其范围是影响术后患侧上肢功能的主要因素.准确了解腋淋巴结转移状况是合理制定乳腺癌综合治疗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临床病理指标.另一方面,由于清除没有转移的区域淋巴结没有任何预后优势,对临床腋淋巴结转移阴性(cNo)的患者均施行腋淋巴结清除术,约70%患者不能从腋淋巴结清除术中获益.毋庸置疑的,从低位(Level I)至中低位(Level I+LevelⅡ)乃至全腋(Level I+LevelⅡ+LevelⅢ)淋巴结清除术,随着手术范围的扩大,在对腋淋巴结转移状况评价准确性得到保障的同时,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概率随之增加,对生活质量的负面效应也随之增大.为了大程度地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又能大程度地降低因为手术范围缩小对腋淋巴结转移状况评价的误差,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指导下的腋淋巴结处理模式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