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背驮式肝移植研究进展
自1963年Starzl首次完成原位全肝移植后,肝脏移植在全世界相继开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肝移植术式,如减体积性肝移植、活体部分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以及肝与其他器官联合移植,其中背驮式肝移植术式以其特有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肝移植术后近期常见并发症的鉴别诊断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临床肝移植发展异常迅速,仅以上海市为例肝移植例数超过百例的移植中心已不下四、五家,且在手术难度上不断加大,劈离式肝移植、肝肠整体联合移植、肝肾联合移植以及多器官联合移植等术式均陆续开展,将我国的器官移植事业又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随着国内接受器官移植病例增多,伴随肝移植而出现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是包括广大外科、重症监护、消化内科、感染科以及病理科在内的诸多科室必须面对的问题[1].
-
儿童劈离式肝移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探讨儿童劈离式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特点.方法 对我中心施行的2例劈离式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儿术后均出现胸腔积液、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电解质紊乱,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均经治疗后好转,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儿童原发肝病的种类、病理生理特点及手术方式有别于成人,肝移植术后的并发症也不尽相同.其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管理繁琐,应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并治疗,以助于患儿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
劈离式肝移植一供两受的手术护理配合
肝脏被认为是由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2个部分组成,即左半肝及右半肝.左、右半肝各自具有独立完整的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和胆道系统,这是实施劈离式肝移植的解剖基础.[1]劈离式肝移植是指将1个完整的同种异体供肝,按照解剖结构修整分离出2套各自独立的动脉、静脉及胆道系统,分别移植在2例患者体内.在供肝明显匮乏的情况下,劈离式肝移植可挽救更多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生命.我院于2002年7月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劈离式肝移植手术,[2]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
超声检查对诊断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价值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1]。自1963年Starzl等[2]开展首例人肝移植术后,随着肝移植技术的发展和新的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肝移植患者的预后不断改善。目前,肝移植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经典肝移植、背驮式肝移植、减体积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活体部分肝移植、自体肝移植和多米诺肝移植等[3],无论采取何种术式,血管并发症及胆道并发症仍是肝移植术后早期重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移植物及受体的存活[4-5]。
-
“一肝三受”动物实验的可行性
目的:研究1个肝脏劈离成3个供肝单位的动物实验可行性.方法:普通级健康犬分成供体组(n=30,体质量20-25 kg)和受体组(n=30,体质量8-15kg),供受体随机配对.供体手术断离右外叶和右中叶、左中叶和方叶之间的2处肝组织桥,原位灌注后将左侧区、中央区和右侧区供肝各自的一级肝蒂在近主干处切断,移植物受体体质量比(graft-to-recipient weight ratio,GRWR)>1.0%且接近1.5%的供肝入选为移植物,植入左侧区、中央区和右侧区供肝的受体分别分入A组、B组和C组.供肝背驮式植入受体,流出口和腔静脉壁端侧吻合,供肝一级肝蒂分别和受体门管三联的主干端端吻合.术后观察受体腹腔及胆汁引流,死亡后进行尸检,移植物取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犬肝外观呈分叶状,深陷的叶间裂将各叶分隔开来,各叶间由较少的肝组织桥相连接,右外叶和右中叶间的肝桥组织较左中叶和方叶间的肝桥组织更薄更少,2处肝桥离断时均未发现有大的血管及胆管.门静脉主要分成左支、中支和右支;胆总管也由左、中及右肝管三支肝管汇合而成;肝动脉可存在变异;肝血液经由肝左、中、右3支静脉回流.3组供体的平均体质量、手术时间及失血量差异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体内劈离技术全部得以完成,供肝无热缺血损伤.3组受体体质量、供肝质量和GRWR之间的差异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手术时间、无肝期、失血量及输血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体中无术中死亡者,30个供肝均成功植入,所有血管及胆道的吻合均不需要移植物间置,门静脉和动脉重建后均能排泌胆汁,各组新肝均无淤血、缺血区.3组受体存活时间分别为128.3 h±48.5 h、102.7 h±59.8 h和98.7 h±36.8 h,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死亡后尸检均未发现有吻合口出血、血栓等外科技术性并发症者,移植物标本病理检查肝细胞无淤血肿胀和缺血坏死者.结论:此项动物实验证明:一个大受体的肝脏能劈离成3个部分,且每一部分都能作为独立完整的供肝移植给不同体质量的小受体.
-
肝脏疾病外科治疗进展概述
自1963年施行全球首例肝移植手术以来,对肝移植的研究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临床上用于肝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的药物,经历了从咪唑硫瞟呤到一些如西罗莫司和抗IL-12受体抗体类免疫抑制药物的发展过程.肝移植术式更是呈现出了飞速的发展势头,兴起了许多有利于拓展肝源的新术式,包括常规的劈离式肝移植、活体肝移植术式以及还处于改良阶段的自体肝移植术等.此外,多米诺肝移植、肝细胞移植、异种肝脏移植等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
常温机械灌注条件下劈离式肝移植猪模型的建立
目的 总结建立常温机械灌注条件下劈离式肝移植模型的经验.方法 巴马小型猪20头,供体受体各10头.供肝在常温机械灌注条件下沿Taira线进行劈离,保留右半肝.右半肝在无转流条件下行原位肝移植术.常温机械灌注过程中监测猪门静脉和肝动脉流量、灌注压力和胆汁生成量,取血检测生化和血气分析指标,取肝脏组织行HE染色并观察病理变化.记录受体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后5天存活率和死亡原因.结果 灌注过程中血流动力学、血生化和血气分析指标保持稳定,肝移植术中无受体死亡.术后第2天死亡2头,术后5天存活率为80% (8/10).结论 在常温机械灌注条件下行肝劈离术,用右半肝在无转流条件下行肝移植术建立大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劈离式肝移植
劈离式肝移植术是一种理想的扩大供肝利用和缓解供肝短缺矛盾的方法,可以缩短受者等待时间,降低等待期间患者病死率.劈离式肝移植与全肝移植比较,在供肝及受者选择、移植物血管分配、供肝劈分技术要点及移植物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更严格,是影响劈离式肝移植效果的关键因素.随着对部分肝移植认识的加深,器官保存技术、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并发症预防手段的进步,劈离式肝移植必将拥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
肝移植相关技术在复杂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现代肝脏外科既包括肝切除也包括肝移植,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推动肝脏外科的发展.随着人们对肝脏解剖学认识的深入,现代影像学技术和术中血流阻断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断肝止血器械的应用,使肝切除术的适应证得到很大的扩展,手术安全性显著提高[1-3].仅从技术层面来讲,目前肝切除术已做到了手术"无禁区".肝切除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为肝移植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肝移植是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集中体现.自1963 年Starzl 教授完成人类第1 例原位肝移植以来,肝移植的发展已经历了整整半个多世纪,肝移植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活体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等技术也取得了较快发展并逐渐成熟.肝移植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肝切除术的创新和发展[4-5].
-
劈离式肝移植供肝体外半肝分离的技术要点(附视频)
肝移植作为挽救各类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惟一有效治疗手段已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近年来迅速增加的待移植人群与供肝匮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小儿供肝来源极其缺乏咱1暂,导致越来越多的患者在等待中死亡咱圆暂.以美国为例,每年在等待肝移植的过程中死亡的患者约3 000 例咱猿暂.随着国内肝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移植中心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
成人劈离式肝移植术后小肝综合征一例
劈离式肝移植可以有效解决供肝短缺的问题,但劈离式肝移植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是小肝综合征(small-for-size syndrome,SFSS),应引起移植医生的注意.
-
辅助性部分原位肝移植治疗Wilson病一例
辅助性部分原位肝移植(auxiliary partial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APOLT)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辅助性肝移植技术,该术式兼有原位肝移植和异位肝移植的优点,应用于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及某些肝脏先天代谢性疾病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的疗效.我院器官移植中心于2002年7月采用该术式并结合劈离式肝移植(split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治疗Wilson病1例,现报告如下.
-
劈离式肝移植临床分析
供肝短缺已成为制约肝移植进一步开展的因素之一,部分肝移植和肝段移植是解决供肝短缺的重要方法,劈离式肝移植(split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初应用于儿童肝移植,现已成为解决供肝短缺的手术方式之一[1].我院于2002年7月19日采用劈离式肝移植技术对2例患者进行了肝移植[2],现结合病例资料对SLT技术进行讨论.
-
介入放射技术在肝移植手术前后的应用现状
随着肝移植技术的发展,肝移植已经成为终末期肝病的重要冶疗手段.无论是原位标准式肝移植、原位背驮式肝移植,还是活体部分肝移植、减体积部分肝移植及劈离式肝移植,介入治疗在移植前后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肝脏血管铸型透明标本制作方法
现代肝外科的发展出现两大热点:一、肝切除术已从传统的非解剖性肝切除向精确的肝段切除过渡[1];二、活体肝移植和劈离式肝移植广泛开展[2,3].
-
肝切除技术现况和进展
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各种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对于肝脏良性疾病而言,如肝血管瘤、肝腺瘤、多发性肝囊肿等,肝切除术可以有效而安全地缓解病人的症状.而对于肝脏恶性肿瘤而言,无论是原发性肝癌还是继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是除肝移植外唯一可能有效的根治方法.另外,随着肝移植的迅速发展,活体肝移植和劈离式肝移植的开展日益增多,这也要求供肝的断肝技术更加精细.因此,改进肝切除术、发展更先进的断肝技术是肝脏外科专家重要的研究课题.
-
辅助性原位尸肝部分移植治疗Wilson病的疗效初探
目的:总结我院2002年7月19日施行的辅助性原位尸体肝部分移植治疗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病例,探讨该移植技术的可行性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双灌注快速取肝法获取血型为A型的供肝;在整型台上用CUSA沿肝脏镰状韧带的左侧劈离肝脏,取第Ⅱ、Ⅲ段为重230 g的部分移植供肝,仔细结扎断面的管道系统,历时185 min.受体女性,22岁,血型A型,因锥体外系症状逐渐加重而具肝移植指征,切除受体病肝左外侧叶(Ⅱ、Ⅲ段),将供肝(Ⅱ、Ⅲ段)原位植入.用5-0 Prolene缝线分别对供体-受体的肝左静脉和门静脉左支行端端连续吻合,均预留"增宽因子",于受体胃十二指肠动脉水平与供肝的左肝动脉以8-0 Prolene缝线间断吻合.胆道对合取左肝管-空肠Roux-en-Y式吻合.术中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注射1 000 mg,术后采用激素、FK506和骁悉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结果:热缺血时间为6 min,冷缺血时间15.5 h,手术时间6.5 h,术中输血1 400 ml.术后第3天开始进食和离床活动,至今病人已生存16个月,完全恢复正常生活,血清铜和铜蓝蛋白水平恢复正常,移植肝脏体积无明显萎缩,手足震颤明显减轻.结论:辅助性原位尸体部分肝移植是治疗Wilson病的良好方法,同时可避免活体部分肝移植给供体带来的风险.
-
劈离式肝移植一供两受的报告
我院于2002年7月19日行劈离式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硬化和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各一例,现报告如下.
-
劈离式肝移植--解决供肝短缺的有效方法
在过去十数年间,肝移植数量呈几何级增长,美国和欧洲面临着供受体需求数量的巨大差别,越来越多的待移植受体却在等待过程中发生死亡,文献统计认为受体等待死亡率即便是10%~15%也还是被低估的[1].而随着国内肝移植开展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许多移植中心也面临着同样痛楚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