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柱后部结构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脊柱损伤等发病率的增加及腰椎手术的日益普及,切除椎板等后部结构显露并处理椎管内病变已成为经典手术入路.但随着手术病例的增多及随访时间的延长,发现部分病例远期疗效欠佳.手术对脊柱后部结构(椎弓根、椎板、关节突关节、韧带)的破坏及术后生物力学性质的改变是其重要原因.本文试就脊柱后部结构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骶髂关节韧带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
骨盆环的稳定主要依赖于其周围的软组织,包括耻骨联合,骸骼关节前后部诸多韧带和骨盆面的软组织.骨盆环前部结构是耻骨联合和耻骨支,对骨盆环的稳定作用只占40%,而后部结构占其稳定作用的60%.对于骶髂关节韧带的研究多年来集中在力学研究较多,但对其本体感觉功能却知之甚少.
-
经椎弓峡部截断椎板原位回植在椎管内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椎管内肿瘤临床上常见,以往常采用全椎板切除后摘除病变组织,解除神经症状 全椎板切除术因脊柱后部结构遭到破坏,可导致脊柱不稳或后凸畸形,易形成瘢痕粘连造成医源性椎管狭窄,影响远期疗效[1、2].2005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对18例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行经椎弓峡部截断取出椎板摘除肿瘤、原位回植椎板、微型钛板固定重建椎管后部骨性保护结构,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颈椎板切除术后颈椎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Sir Victor Horsley于1887年第一次进行颈椎椎板切除术,用于颈髓肿瘤的切除.椎板切除术包括椎板、棘突及相应的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黄韧带等后方约束性张力带的切除.由于破坏后部结构,引起骨及韧带缺陷和神经肌肉不平衡,可能引起颈椎生物力学改变,出现弧度与活动的变化,甚至出现颈椎不稳及畸形.
-
椎板间多阶段开窗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多采用广泛椎板切除,腰椎管松解减压治疗[1],因其对脊柱稳定性结构破坏较多,术后易致腰椎不稳[2,3],而且椎管后部骨性硬膜囊保护消失,术后引起瘢痕压迫性椎管狭窄和马尾压迫综合症、蛛网膜粘连和神经根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目前多主张尽量保护及少切除脊柱后部结构[4],作者设计椎板间多阶段开窗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自1990年~2000年共收治36例,报告如下:
-
经棘突椎板截骨原位椎管成形术护理体会
脊柱后部结构的缺损可导致脊柱不稳定,同时缺损区疤痕增生可产生医源性椎管狭窄,椎板切除术后,重建椎管的完整性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我院自1992年6月以来在学习其他椎管成形术的基础上,设计了经棘突椎板原位椎管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管内疾患556例 ,效果满意.这种方法尽可能多地保留了椎管的解剖结构,其手术中切除的组织几乎都是" 有效切除"是一种接近于解剖性重建的成形术.通过对468例病人的术后护理、观察、及康复指导,使患者早日解除痛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
腰椎管狭窄并腰间盘突出症25例治疗分析
腰椎管狭窄并腰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疾病,采用半椎板、全椎板切除减压及髓核切除术,由于切除了腰椎管后部结构,常导致术后腰椎不稳,瘢痕粘连,医源性椎管狭窄.所以近10多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均在探讨更加完善的手术治疗方法.2002年-2007年我院应用了保留棘突及薄层黄韧带行椎板扩大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并腰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完整资料的25例报告如下.
-
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腰间盘突出症28例分析
腰椎管狭窄并腰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疾病,采用半椎板、全椎板切除减压及髓核切除术,由于切除了腰椎管后部结构,常导致术后腰椎不稳,瘢痕粘连,医源性椎管狭窄[1,2].所以近十年多来,国内外很多学者们均在探讨更加完善的手术治疗方法.1997-2002年我院应用了保留棘突及薄层黄韧带行椎板扩大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并腰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完整资料的28例报告如下.
-
单节段后部结构分级切除对腰椎三维运动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单节段脊柱后部结构对腰椎三维运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用6具成人新鲜尸体脊柱标本(L1~S1),采用单节段逐步切除腰椎后部结构的方法,形成7种状态,从单侧开窗至全椎板及双侧小关节切除等,通过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施加10N.m的载荷,使脊柱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轴向旋转运动.结果:切除脊柱的后部结构后,在脊柱的三维稳定性中,前屈及轴向旋转运动的稳定性易受到破坏,当全椎板及双侧小关节部分切除时,腰椎的稳定性受到显著影响.结论:除小关节骨性结构及关节囊外,椎板、黄韧带,棘突、棘上及棘间韧带等后部结构对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前屈及轴向旋转运动,全椎板切除会削弱脊柱对载荷的抵抗能力,明显增加术后不稳的风险.
-
椎弓完整腰椎滑脱症及其稳定性结构的X线研究
目的探讨椎弓完整性滑脱症的X线、生物力学特点与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病理进程.方法对82 例椎弓完整性腰椎滑脱症的正侧位、双斜位X线平片及CT图像(24 例加作CT扫描)进行分析.结果前滑脱68 例(68/82),后滑脱14 例(14/82),共累及84个椎间隙平面.L4~5间隙69个(69/84),L5~S1间隙10个(10/84),L3~4间隙5个(5/84);平片显示椎间隙狭窄53个(53/84),椎间小关节退变72个平面(72/84),两者并存者48个平面(48/84);CT扫描的24个滑脱平面椎间隙,18个平面显示小关节退变(18/24),20个平面出现椎间盘异常(20/24),两者并存者14个平面(14/24).82 例中5 例后部结构未发现X线异常(5/82).结论椎间盘异常和椎间小关节病变为腰椎不稳并导致滑脱的主要病理改变,在病理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其病理力学;而椎间小关节是维系腰椎后部结构稳定性与生物力学功能的关键因素,建议下腰部手术时应尽可能保留后部组织结构.